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2 08:56: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大全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

  2.使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

  3、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以及这种品质的可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谈谈对英镑、先令、便士这三种货币的认识。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珊迪,(板书课题)请大家把课题读一读(生读课题)外国人的名字还可以读得轻快些。(生再读课题)

  二、投影出示三个问题: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什么事?

  3.小珊迪临死前挂念的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交流时让学生随便挑个问题回答)

  三、研读1—8节

  师: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先来学习故事的第一个阶段1—8节,请大家仔细读1—8节,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词语。

  1、生找到“纠缠”后问:为什么找这个词?

  2、(板书:纠缠)同学们看“纠缠”这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师:“纠缠”就是缠住不放,找麻烦的意思,请你再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围绕“纠缠”来写?

  3、交流后让学生自由读读这四句话。

  A、小珊迪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跟我说,非要“我”买他的火柴,这就叫“纠缠”,读这四句话时,你发现有变化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板书:请求 乞求)

  B、你觉得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你能用请求(乞求)的语气来读吗?

  师:是啊,小珊迪就是从诚恳地请求到低声下气,苦苦哀求,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话,体会一下。

  C、小珊迪如此三番五次,低声下气,纠缠不休到底是为了什么?(板书:一便士)

  D、一便士对小珊迪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请大家再读1—8节,找找依据并说说从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齐读第一节)

  E、如果有一便士,小珊迪会买写什么呢?

  (师:尽管一便士只能买到一只面包或……可小珊迪还是求之不得,可见小珊迪是多么(可怜)投影:此时,我觉得小珊迪是一个( )的孩子。

  三、小珊迪对钱的态度似乎有些矛盾,为一个便士他可以苦苦哀求,而面对四个便士却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9—11节。(板书:四便士)

  1.当四便士在小珊迪目前时,他是怎么做的?(板书:送还)

  2.课文有没有写到小珊迪叫弟弟还钱的内容?

  3.课文中没有写到这个内容,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吗?投影出示(师念:小珊迪被马车撞到了,轧断了两条腿,他被人抬回了家,小利比吓呆了……)再出示兄弟俩的对话图,请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分角色补充省略号的内容,待会儿要请各小组交流,看看哪一组讨论得好。

  (边交流边评议)(师当小利比,选一生当小珊迪对话。)

  4.投影出示练习:小珊迪的生活如此( )。他是多么需要钱啊!可是不属于自己的钱他( )。在( )的情况下,还让弟弟( ),这是一个多么( )、( )的孩子啊!

  交流后,师在括号内填入“可怜”,板书:诚实、守信)

  4.你知道“可怜”和“诚实、守信”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四、感情朗读1—11节,深入感受小珊迪可贵的品质。

  五、总结:小珊迪虽然是那么贫穷,那么可怜,但又是那么诚实、守信,他身负重伤,能活下来吗?我们下节课再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沪教版培智实用语文第一册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自我,熟悉家庭、学校的环境和人员、认识常见的动植

  物和自然现象。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

  2、学会饮食、穿衣、如厕等基本技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适应学校生活。

  4、识读简单字词、会书写简单笔画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

  生习惯。

  总课时:65课时

  第一单元头手足

  教学内容:沪教版培智实用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

  第二课《耳鼻口目》。

  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学会指认,了解其作用

  2、识读字词、会书写笔画

  3、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重难点: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识读字词

  第一课人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P1-P3

  教学目标:

  A组:

  1.学习生字:人、头、手、足,会认读,理解意思。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头、手、足。

  3.学习写基本笔画:点。

  B组:

  1.学习生字:人、头、手、足,会认读,理解意思。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头、手、足。

  3.描写基本笔画:点。

  C组: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

  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读准音,理解意。

  2.学习写基本笔画: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认读字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坐得最神气!(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大公鸡》jq

  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鸡冠花花衣,每天清早喔喔啼,它叫我们早早起。

  三、新授

  看图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人

  问:这是什么?

  师领读,学生齐认读(要求A组学生必须认读B组学生尽量认读。)

  说话:我是人,你是人,我们都是人。

  学生齐读

  2、出示挂图:头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老师指名读

  3、出示挂图:手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老师指名读

  4、出示挂图:足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生答师小结:脚又可以叫足。(分清腿和足)

  出示字卡:足

  再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指名读,

  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5、齐读四个生字:人头手足,

  老师找个别学生读,纠正错误发音

  四、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身体部位:头手足,同学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部位,保持清洁,不要受伤。还认识了四个生字,希望同学们以后见到它们能够认读它们。

  五、作业

  A组同学自己复习书中图片含义

  B组同学在帮助下复习书中图片含义

  六、板书设计

  头手足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认自己身体部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小白兔》tai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三、复习、新授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认

  导入: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头手足,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它们都长在身体的哪里。

  1、老师边指图片边指自己的身体部位示范给学生看。

  2、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

  师:你的(头、手、足)在哪里?

  A组学生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

  B组在老师知道下完成

  3.游戏——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

  老师出示词卡,学生指相应的部位,并读出字。

  四、指导读书

  读书时要做到哪些呢?

  1.学儿歌:脚放平,背挺直,肩要平

  2.书本稳稳手中拿,还要稍稍向外斜

  五、总结

  昨天认识了头手足,今天我们又知它们长在了哪里,希望同学们下了后能够好好复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依据:一年级下册《小池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体验感悟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难点:体会词句,感悟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准备:1、课前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小池塘

  2、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参观情景,畅谈所见所感

  1、指生说说自己参观到了什么?

  2、师相机板书:小池塘

  师:小朋友,你觉得小池塘怎么样?你想夸夸小池塘吗?指生说。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参观了书中的小池塘,你觉得好坏个小池塘怎么样?(小池塘画面),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夸奖小池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增加学生直观感受,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事,说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师巡设指导。

  2、多媒体显示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小池塘像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小池塘像大眼睛?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说。

  4、师: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轻轻”、“一闪一闪”、“长长”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你能做一做吗?指生做轻轻眨眼的动作,同位互相观察。

  师: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那忽闪忽闪的样子了吗?可爱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次读读第一自然段,好吗?

  师:谁想和他比一比?看谁能赛过他?

  师:大家想读吗?好!一起来过把瘾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池塘里的冰被你们读化了,水动起来了,就像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似的。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第一自然段教学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使学生愿读、乐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读书意识。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小池塘中的倒影

  (1)录音范读第二自然段,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将自己读懂的地方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4)指组汇报

  (5)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6)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景物美吗?把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师:“五彩”说的是颜色非常多,很美,为什么说这个小池塘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呢?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3、指名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4、指名感情朗读

  5、感情朗读全文质疑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迁移练习

  模仿文中句式写话:

  __________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阅读与说话和结合,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训练,有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体评价与反思]

  学生通过精读感悟理解课文,并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语言训练点,使听、看、说、读紧密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美”字,让学生读也它的美,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审美情操得到。熏陶和感染,学完课文后,让生模仿课文句子说话,这样不仅培训了学生创造想象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课题设疑和对比的写法。

  2、通过对文章的探究分析,体验作者的情感。

  3、学会情感交流,对“家”的更深层次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对“家”的探讨,体验作者的情感并加深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家”的深刻内涵的认识和对作者对精神家园的追求的理解。

  教学节数:

  一节课

  教学课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讲解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出示歌词: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著眼泪 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 受伤后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单的孤单的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理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 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 让我拥有一个家

  2、思考(小组讨论):歌曲中的家是怎样的情形?

  提问。

  师:大家所说的家包含于物质的港湾、避风港等和情感的归宿、思念等两个层面。冰心老人心中的家又是什么?

  二:朗诵并思考:

  师:结合朗读情况正音。

  1、题目为“我的家在哪里?”题目为什么加问号?

  提问。

  师:文章标题一般不加标点,此题加问号,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家” 的深刻内涵的思考。

  2、冰心老人为什么发出“我的家在哪里?”的疑问?她的家究竟在哪呢?

  投影显示:“冰心在中剪子巷的家”的图片(略)及冰心《我的大学生涯》的一段话 :

  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冰心住了10年,直到赴美国留学。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我的大学生涯》) 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

  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见解。

  师:现实中的家不是冰心所追求的家园,中剪子巷才是冰心老人梦寐以求的家。

  3、为什么说“中剪子巷”才是作者心中的家?

  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车夫:胖大腰圆,把我举上车,拉起我走,慢腾腾地走,让汗水湿透了。

  行人:作揖、请安、一站就老半天。

  (1)那是一个没有争斗的美好的世界。

  (2)那是年少生活的一段日子。代表着一种真、善、美。

  三、精华鉴赏: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1、“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这是为什么呢?你从中读出冰心老人怎样的感情?

  师:年少时的岁月永远也回不去了。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向往与眷念、失落与无奈。

  2、冰心老人为什么认定“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为什么说她所住过的其他地方都不是她的“家”?

  师:(1)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会对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产生无尽的眷念。回首之际,才会发觉这一切都会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2)说明了作者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作者对童年的眷念,实际上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的'真、善、美的眷念与坚持。成人世界太多争斗、太多丑恶,不是她向往的理想家园。

  3、结尾处说“我这人真是 ‘一无所有’” 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吗?

  为什么?

  因为作者无权、无官、无级、无款、无旧,物质上不丰富。作者虽清贫,但拥

  有一个富足的精神家园。表达了她坦荡从容、堂堂正正做人的情怀。

  四、小结与升华: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1 、一个人对一段日子的眷念,意味着眷恋什么?

  眷念人生的真善美,对纯净的外界的渴望。对那段追求知识和真情的激情岁月的向往,是对那段流溢着爱与温馨的生命灵泉的眷恋。

  2 、作者心中的“家”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呢?(提示:冰心《我的大学生涯》的那段话)

  作者心中的“家”不是一般意义的家,而是指精神家园,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充满亲情、友善与温馨的平和而又不受外界干扰真、善、美的世界。

  附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

  -- 冰心

  梦境--中剪子巷

  亲情、温馨

  家 对比 :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权、官、款

  梦醒--现实

  丑恶 、肮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