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点数6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2.学唱歌曲《树叶》,能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点数6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学唱歌曲《树叶》能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课件《许多树叶在一起》
2.细绳、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教师自己参照制作步骤画出各种样子、轮廓清楚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制作树叶挂饰
1.演唱歌曲《树叶》。
孩子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小树叶吧!
2.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张画有树叶的图纸,演示树叶挂饰制作步骤。
你们想不想有自己的树叶挂饰呢?看一看树叶挂饰怎么做吧?
3.请幼儿根据演示的制作步骤,沿着轮廓线剪下一片树叶,将一根细绳的两头粘在树叶卡背后,制成树叶挂饰。
制作要求: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垃圾放入小筐子里,保持卫生。现在,开始吧!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带上树叶挂饰,装扮成“小树叶”教师点击歌曲欣赏,请“小树叶”们欣赏歌曲,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2.教师再一次播放歌曲欣赏,教师和幼儿一起轻声哼唱歌曲,边唱边打节奏。
3.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三、游戏
1.“树叶们”四散在场地上,边唱歌边自由地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2.歌曲结束时,教师说“几片树叶在一起”(6以内的数字),幼儿就几个人围在一起,待幼儿都站定后,教师轮流挑选幼儿进行点数,说一说这一圈有几片“树叶”围在一起,围得对不对。
3.教师可以敲击鼓、锣等乐器发令,敲几下就代表“几片树叶”在一起,或许请其他幼儿来发指令。
活动反思:
本节课气氛很活跃,但是没有掌握好全部幼儿的认知能力,导致有些小孩能理解本节课内容,有些小孩没能更好的掌握6以内的数,游戏过于单一,应增加点难度,例如:教师可以敲击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片树叶在一起,也可以请其他幼儿来发令,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2.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乐意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教学难点:分清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
教学准备: 图片、玻璃杯一个,PPT展示图棒棒糖一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呢?
2、这根甜甜的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大家猜猜,它和小熊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师:小熊和棒棒糖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 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 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PPT。
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2)小熊先遇到了谁?(出示小鱼图片)遇到小鱼后,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鱼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怎么样了?小螃蟹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来学习说小螃蟹与小熊的对话)(4)小螃蟹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乌龟图片)碰到小乌龟后,小熊又把棒棒糖怎么样了?这回,小乌龟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教师: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心里怎么样了?为什么?(难过,朋友都走了,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都不和他玩了)3、小朋友们有好东西会和大家分享吗?(会)那你们的好朋友一定很多!小熊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尝棒棒糖的甜味呢?谁来帮帮小熊。
三、(小朋友们想了怎么多办法,小熊自己也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1)棒棒糖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融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水就变成什么味道啦?)( 2 )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得快一点呢?(搅拌)(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河水,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谁想来扮演这些小动物,表演给大家呢?
2、大家都想来表演,那我就要来看看,谁表演的好我们就请谁来表演。
3、分角色:如一组扮演乌龟,二组扮演小鱼,三组扮演螃蟹,四组扮演小熊。
4、教师讲述,幼儿角色扮演对话。
5、师: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老师准备了很多图片,你想扮演哪个角色,就选哪张图片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
6、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讲述。教师适时辅导。
7、请幼儿按自己选择的角色坐下,分组集体表演一次。
六、教师小结: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那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会怎么做?我们下节课再来表演!
附故事:《甜甜的棒棒糖》
小熊有一根棒棒糖,一根甜甜香香的棒棒糖。它独自来到河边,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条小鱼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鱼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小鱼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只螃蟹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螃蟹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 没干嘛!"小螃蟹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只乌龟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乌龟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 没干嘛!"小乌龟游走了。水里的朋友都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它觉得很孤单:"唔!要是大家一起吃,一定很热闹!"于是,它叫了起来:"小鱼!小鱼!"小鱼没有来。它又叫:"小螃蟹!小螃蟹!"小螃蟹没有来。它最后叫:"小乌龟!小乌龟!"小乌龟也没有来。小熊难过极了!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一尝棒棒糖的甜味呢?(小熊自己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棒棒糖,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课后反思:这次的内容选的是应彩云老师的绘本《甜津津的河水》,应老师的课偏重的是延伸到科学领域,让幼儿了解糖怎样在水里融化的快,糖放在水里,水会怎样?糖会怎样?我侧重的是语言表达,让幼儿在倾听与表达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范讲中倾听,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角色对话。整节课的优点:环节连贯,注重了幼儿的全体参与性。
不足之处:1、分组时显得有些匆忙,幼儿分不清自己的角色。2、在集体表演时,有一些乱。3、在最后活动结束时留下的两个问题
(1)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他会怎么做?
(2)棒棒糖放到下午,会有什么变化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
以后改进方面:
1、幼儿全体表演环节需要改进,可以将图片贴身上,让幼儿弄清楚自己角色再表演。
2、结束环节再新颖一些。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
活动内容:
有趣的椭圆形。
二、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一套 。
2、课件一个(秋姑娘送礼物的画面)。
3、圆形、椭圆形卡片人手一套。
4、操作纸、油画棒。
5、实物:盒子、碟子、树叶、苹果、柠檬、鸡蛋、篮子等 。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
师:“看,谁来了?”(出示秋姑娘送礼物的画面)。
幼:“秋姑娘。”
师:“秋天来了,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 幼:“有饼干。”
师:“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幼:“这是三角形的草莓味饼干。”
幼:“有正方形的苹果味饼干。”
幼:“还有长方形的香蕉味饼干。”
幼:“还有圆圆的香橙味饼干。”
评析:通过秋姑娘送礼物,让幼儿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为学习认识椭圆形做好知识准备。
(二)、认识椭圆形。
师:请小朋友拿出手中的两张卡片(圆形和椭圆形),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
扁的圆?
幼:这个比圆形长的圆是椭圆形。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 评析:叫做椭圆形。
评析: 幼儿 根据老师提示,能把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找出 长长、扁扁的圆。
(三)、比较圆形和椭圆形
(1)比较相同点。请幼儿摸圆形和椭圆形的边缘,引导其观察发现相同点:都是没有角的。
(2)区别不同点。把圆形、椭圆形中心重叠放置,让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然后请幼儿将自己的两个图形从中心上、下、左、右对折打开,每张纸上出现“十”折印,分别说圆形、椭圆形的四道折印各有什么不同?
析: 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主动地学习找出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气氛,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
(四)、找椭圆形。
出示盒子、碟子、树叶、苹果、柠檬、鸡蛋、篮子、哈密瓜等。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象椭圆形? 幼:鸡蛋象椭圆形。
幼:盒子的面是椭圆形。
幼:树叶是椭圆形的。
幼:篮子的底面是椭圆形。
幼:哈密瓜象椭圆形。
幼:碟子也是椭圆形的。
评析:椭圆形的。通过出示实物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里自由地和同伴交流,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其大胆发言的信心。
四、给椭圆形宝宝涂色。
指导幼儿在几何图形组成的画中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颜色。
评析:幼儿的操作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在探索中获得了学习经验。
区角活动: 在科学角里投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让幼儿用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
教学反思: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⒈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寻找、发现各种小草,并能说出几种常见小草的名字。
⒉了解小草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请家长抽时间带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小草,获得一些草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⒈谈话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大树和花儿把春天打扮得真漂亮,小草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一盆小草。
⒉交流带来的小草
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小草,他是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尽量多交流不一样的小草,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重点引导幼儿从小草的根、茎、叶、介绍自己的小草)
二、交流校园里找到的小草
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等会我们草地上寻找小草。看看有没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好吗?
⒉带幼儿到草地上寻找小草。
⒊边寻找、边说一说自己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它叫什么名字?挖出来看一看它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如有不清楚的,老师可以介绍一下),对于幼儿找到的小草,
三、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⒈了解小草的功能。刚刚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你知道这些小草有什么用呢?
(1)饲料: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些小草可以喂小鸡、喂猪等。小草可以当饲料,喂动物吃,
(2)食用:有的草不光动物能吃,我们人类也可以食用。如:草头、荠菜、马兰草等,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有的草能染颜色,像麦草就能染青色(我们吃的青团就是用麦草的汁染出来的`。)
(3)净化空气:(可启发幼儿草坪有什么的作用)(美化环境、使空气清新),绿油油的小草不光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保护土壤不流失,使泥土保持湿润。
(4)药用:有的小草还可以做药,如蒲公英、马兰草,鱼腥草就能做药。
⒉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人们还要锄草呢?(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花园里长了杂草,花园就不美观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锄掉。
四、品尝小草
有些小草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补充身体里的各种需要,但不是所有的小草都能吃的,所以我们小朋友是不能随便的吃小草,我们找到的这些小草中马兰草是可以吃的,等下请厨房的师傅帮我们做成美味的佳肴,我们一起品尝一下。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结合想象讲述合理的情节。
2.学习词语:凶狠(凶猛)、尖利、勇敢。
3.知道遇到困难时,"哭是没有用的、只有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的道理。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对老鹰、母鸡和小鸡等的外形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课件,词卡2张。
活动过程:
一、播放老鹰的特写图片,引入活动。
提问:图上有谁?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鹰?(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描述老鹰的特征,丰富词:尖利、凶狠,并将字卡"凶狠"对应贴在图片上)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分步观察、讲述图片内容。
1.观察、讲述图一: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有一天,这只凶猛的老鹰做了一件什么事?小鸡们和鸡妈妈怎么啦?
(2)个别提问(3)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图一的内容。
(4)启发幼儿想想、说说:哭有用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们吗?
教师小结:天空中飞来一只凶狠的老鹰,他用尖利的爪子抓走了一只小鸡。鸡妈妈和小鸡伤心的大哭起来。鸡妈妈边哭边对小鸡说:"孩子们,哭有什么用?我们不哭了,得想个办法活捉老鹰,不能让他来抓我们。"
2.观察图二:
引导观察并讲述:鸡妈妈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鸡妈妈安慰完小鸡们之后,擦干眼泪就出去办事了,她首先来到河边,向猫大叔要了一张渔网,
3.观察图三、四: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两幅图:鸡妈妈和小鸡们是怎么对付老鹰的?结果怎样?
(2)请个别幼儿讲述,结合学习词语:勇敢。(或者根据需要调整为引导幼儿集体讲述)教师小结:鸡妈妈回家将渔网扎在土坑的'上面,让小鸡们在土坑里齐声"叽叽叽"地大叫着,故意招引老鹰。老鹰看见了,就毫不犹豫地冲了下来,结果渔网紧紧地缠住了他的爪子,他被鸡妈妈活捉了。小鸡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三、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片内容。
(1)教师提出较连贯讲述的要求:"按照四幅挂图的顺序讲述,要讲出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鸡妈妈和小鸡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它们怎么对付老鹰?有没有取得胜利?"按照图片顺序来讲,鼓励幼儿用上"尖利、凶狠、勇敢"等词语。
(2)请个别幼儿讲述,结合引导幼儿评价。(或者根据需要调整为引导幼儿集体讲述)
(3)请幼儿为图片取名字。"
(4)结合图片提问:为什么小鸡能战胜凶猛的老鹰?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
四、引导幼儿讨论:结合日常生活,说说遇到困难要怎么办?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棒,那现在跟老师到户外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
1.阅读区:提供《哭有什么用?》图片,让幼儿摆图讲述。
2.表演区:提供老鹰抓小鸡的头饰、音乐让幼儿表演。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学习根据图片记忆诗歌,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二、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三、 难点:
能根据诗歌内容仿编诗歌。
四、活动准备:
反映诗歌内容的四张幻灯片,关于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萌发学习兴趣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
师: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吗?
( 二)、初步欣赏诗歌内容
1.幼儿欣赏PPT。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幻灯片。
(3)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蝈蝈、知了、青蛙、戴帽子吃冰淇淋的小朋友,大树、池塘、小草、雨伞……)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
(1)师:这些美丽的画面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歌。下面请你们仔细听。
(2)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3)师: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三)、学习诗歌
1.分段出示幻灯片并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先提问,再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并自然地按照诗歌内容给幻灯片排序。)
(1)师:夏天的歌,在哪里?(在草丛里。)
师:(出示蝈蝈在绿绿的草丛里的幻灯片)谁在草丛里?它是怎么叫的呢?(蝈蝈在草丛里“蝈、蝈、蝈”地叫。)
(2)师: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在大树上。)
师:(出示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的幻灯片)谁在大树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知了在大树上“知了、知了”地叫。)
(依次学习第三、四段诗歌。)
2.结合幻灯片。用问答的形式学习诗歌。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用同样方式依次学习第三、四段。)
3.带领幼儿边看幻灯片边朗诵诗歌2~3遍。
四、根据诗歌的句式创编
1.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
师:你们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夏天,我们还可以听到什么美妙的声音?(小鸟叫,下雨的声音……)
师:小鸟怎么叫的?下雨的声音是怎样的?打雷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叽叽喳喳,滴答滴答,轰隆轰隆。)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怎么样用诗歌一样的语言来说呢?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叽叽喳喳,在我们头顶的天空中。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课件,幼儿观察并想象、仿编。 师:夏天还有许多东西都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就像唱着美丽的歌。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去想一想,编一编。也可根据课件里面的内容来编。(幼儿自主想象并创编。)
3.幼儿展示、交流仿编结果,教师记录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仿编的诗歌。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学习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提高创造想象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农场背景图,小动物图片,音乐,歌词图片,太阳、月亮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练声
1、"小朋友,今天我要邀请小朋友去参观一个非常漂亮、好玩的地方--农场,想去吗?我们乘着火车出发吧!"(播放音乐,进入场地)"农场到了!瞧!农场里有什么呀?"幼儿讲述。
2、练声"哇!农场里的东西真多呀、真有趣,有房子、大树、有栅栏,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呢!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带领幼儿唱《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学习新歌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轻轻地找个地方坐下来吧!""除了这些小动物,看还有谁来了?我们快跟它打声招呼吧!小猪是怎么叫的?"引导幼儿学习小猪的叫声。
2、"小猪看到小朋友们可开心了!听,它唱起了歌--"老师范唱歌曲。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幼儿讲述后出示汉字:在农场里。
4、"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5、"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我们一边看图一边来说一说,好吗?"带领幼儿念歌词。
6、"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幼儿演唱歌曲。
7、 "在农场里这首歌曲听上去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播放歌曲。
请幼儿讲述。
"这首歌很欢快,活泼,在唱的时候也要用快乐的声音来唱。"8、"唱的时候嘴巴要张得圆圆的,这样我们的'声音才好听,我们再来唱一唱吧!"再次演唱。
三、学习用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1、"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呀,太阳和白云也跑来了,她们也想唱歌,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讲述。
2、"小朋友真聪明,太阳在这里就是太阳唱的,白云在这就是白云唱的,最后在一起就是一起唱的,现在我来做太阳,你们做白云来唱一唱,好吗?""谁想来做太阳?剩下的小朋友做白云。"
四、创编歌词"农场里除了小猪,还有很多小动物呢,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他的叫声编到这首歌曲里来唱一唱,好吗?
1、幼儿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个别幼儿答"你来做太阳,我们来做白云,好吗?"
四、结束部分"小朋友真能干,编出了这么好听的歌曲,回家后把它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时间不早了,我们赶快回家吧!"听音乐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并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学习创编歌词,巩固小动物爱吃食物的知识。
3、以愉快的情绪参加活动。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小小鼓乐队
二)、、学习新歌曲《谁饿了》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表演哑剧。
提问:谁知道这个哑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辅助提问:谁来了?它怎么了?后来它看见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一遍。
3、幼儿学习朗诵歌词一遍,教师配以动作。
4、引出歌曲名称,教师清唱一遍,完整范唱一遍。
5、玩游戏“点大猫”
1)、教师边唱边有节奏地逐一点幼儿的头,最后被点到的幼儿就是“大猫”,该幼儿就学两声猫叫。(4次)
2)、师幼唱,教师点。(2次)
3)、一个幼儿点,其余幼儿唱。(2次)
三)、学习歌曲的创编。
1、师:大猫吃了那么多的老鼠已经够饱了,现在又来了谁?(教师表演小狗的动作)
2、讨论歌曲的创编方法在“大猫”处改成“大狗”,在“小老鼠”处改成“肉骨头”。
3、集体演唱新的.歌词,然后表演。
4、以同样的方法创编“兔子”的歌词。
四)、听音乐自由扮演各自的小动物走出教室。
师:小动物门都吃饱了,请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听着音乐走到外面去玩吧!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能根据音乐及故事创编相应动作。
2、学习团手,提腕动作。
3、在情景中体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快乐。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团手、提腕动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表演法、示范模仿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完整欣赏音乐
1、师: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想不行听?
2、师:小朋友你们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鸟声、风声、雷声、救命声)
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手点头,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让幼儿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
(二):听故事
1、师:小朋友们这个音乐里有个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
2、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三):编创动作,学习提压腕
1、小朋友有谁知道小鸟是怎么飞得。有谁愿意到前边来飞一下,示范一下呢?老师今天要教一个很漂亮的飞得动作想不想学?
2、小朋友故事一开始小鸟是在窝里干嘛的?(睡觉)那谁来想一下小鸟睡觉的动作?
3、故事里有救小鸟妹妹,谁来想一个清理泥巴的动作?等一下做游戏时救小鸟妹妹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4、好了想朋友们,游戏的动作我们编完,现在可以游戏了。游戏时我们要表现很棒的哦!应为表现不好的小朋友老师要请他来表演最弱受伤的小鸟。
(四)根据音乐多次练习飞的动作
1、第一遍跟随老师一起表演
2、第二遍创设小鸟早操动作,在进行表演
1、倾听教师讲的故事,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2、学习飞的动作,并进行动作的床边活动
3、跟着老师进行游戏表演
创设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手部的团手,提腕等动作。并积极鼓励有加、而进行动作创编活动。
(五)结束部分:师:孩子们,你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你们学会了怎么飞翔,而且很勇敢,暴风雨来了也不害怕,还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一起战胜了暴风雨,妈妈为你们感到骄傲!孩子们,你们饿了吧?让我们一起去捉虫子吧!
跟着老师一起到室外做游戏,休息。、
对幼儿本次活动进行认可鼓励,并培养幼儿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精神。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情景是教师扮鸟妈妈,幼儿扮小鸟,开始部分鸟妈妈叫小鸟起床,作早操,开始了小鸟的一天生活,引导进入故事情境中。基本部分,引导幼儿创编小鸟飞的舞蹈动作,并教幼儿学习。活动中我先在教授幼儿一个飞的动作——即手部的团手,提腕动作。然后,在创设的情景暴风雨中,引导小鸟团接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弱小,使她不掉队,能够和大家一起飞,小鸟们没有一个掉队的一起在大森林里飞翔,幼儿能很好的跟着我进行活动。结束部分,小鸟们随妈妈一起去捉虫子,飞出教室!在编创动作时幼儿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但幼儿还是不够大胆的展现,在这一部分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幼儿。本次活动可以讲早操部分的音乐可改成节奏明显,便于将幼儿创编的动作套进去。
故事:
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跳舞做游戏,玩的可高兴了。一天清晨,红红的太阳再次升了起来,鸟妈妈来到鸟巢边叫醒她的孩子们,让他们起床,一起飞出家找虫子吃。小鸟们伸了伸懒腰,摇了摇头、晃了晃腰、舒展了一下小翅膀,一个接一个飞出鸟巢跟鸟妈妈一起出发去找吃。鸟妈妈带小鸟们飞向了高高的天空,一会儿迎着风翱翔,一会躲到云里住迷藏,玩的可高兴啦!忽然,天空变暗了,吹来了阵阵强风,小鸟们被吹得都飞不起来了,这时忽然一声巨响,打雷了,下雨了,小鸟们好害怕呀!鸟妈妈对小鸟说“宝贝们不要害怕,跟着妈妈一起飞到到大树底下避雨,”
鸟妈妈帮助小鸟们躲到了大树下面。这时听到一声救命声,原来有一只最小的小鸟,身体太弱了,没跟上妈妈,掉了队,被风迷了双眼,树枝刮伤了翅膀,倒在了雨中。鸟妈妈“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救他吧。用嘴把伤口的泥水清理掉,让我们带上受伤的小妹妹一起飞吧!
小百科:飞是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