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31 08:28: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经典)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6篇(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记:这是一篇简单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动学生的心。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乐。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首歌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来唱一唱。播放VCD《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跟唱。

  这首歌我们唱了好多年,它伴随着我们成长。每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都会想些什么?

  生谈感受。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题目代换:

  这篇文章比较长,通过我们预习课文,你觉得文章还可以用什么题目来代换?

  探讨结果:《我和爸爸》、《爱花的爸爸》、《父爱》……

  2、解释课题:

  同学们代换了这么多题目,那作者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课题?

  探讨结果:

  ⑴ 爸爸种的夹竹桃花败落。

  ⑵ 暗示爸爸的生命之花败落,爸爸离开人世。

  3、略谈感受:

  老师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那你最初读完课文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意见结果可能是感动、同情、敬佩等,要求说明原由。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最感动的地方:

  看来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是饱含激情地读完这篇文章,你能否把课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

  ⑴ 自己练读。

  ⑵ 抽生单独读。

  2、师生品读爸爸逼我上学的部分:

  ⑴ 我与爸爸的故事中,哪一件事写的`最详细,对我影响最大?

  明确:爸爸逼我上学。

  让我们跟随英子的回忆,一起回到六年前,来亲身感受一下英子被迫上学的经历。以读为主。

  ① 生自己朗读。

  ② 选优秀选手,分角色朗读。

  ③ 小组扮演爸爸和英子,分角色朗读。

  ⑵ 从这件事上,你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探讨结果:爸爸对我要求严格,但严中有爱。

  3、品读爸爸去世一部分:

  ⑴ 英子就是在爸爸的这种严格的要求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从哪里可以看出英子长大了?

  明确:面对爸爸的死亡,英子表现出的是从容、镇定。

  我们集体来欣赏,以读为主:

  ① 师范读。

  ② 生分角色读。

  ③ 男生扮老高,女生扮英子齐读。

  ⑵ 从英子和爸爸感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对英子的爱除了严格的要求之外,还有哪些成分?生到黑板归纳。

  殷切的希望、温暖的关怀、热情的鼓励……

  ⑶ 看了同学们的归纳,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父爱如山,我们领略了他的沉稳与厚重!相信,同学们也有同感,那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表达你对父爱的理解吗?

  父爱如海……父爱如春风……如细雨……如阳光……

  三、拓展总结

  1、是呀,父爱都是深沉的,都是严厉的,有时甚至让人难以接受,但最终他是爱我们的,你和你的父亲之间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吗?

  生交流故事。

  2、在爸爸花儿落了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英子长大了,成熟了,假设英子一口气跑到医院,而爸爸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英子会对爸爸说些什么?你能模仿英子的口吻对死去的爸爸说说话吗?

  生写作,并伴随音乐交流。

  3、整篇文章跌宕起伏,一直是在不断回忆中调整心态,释放情感的,一会儿写现在的事,一会儿写过去的事,这种写法叫插叙。

  4、在我们这堂课中,有一个环节也属于插叙,是哪个环节?

  讲我与爸爸的故事一环节。

  尾声:今天的文章让我们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用心声来唱一唱:世上还有爸爸好。重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改唱《世上还有爸爸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完成词语、诗句、警句的积累。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品味关键词句,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4、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学生把握萌动的青春。

  教学重点:目标三

  教学难点:理解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

  教学课件:课件,学生了解经典的爱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积累诗词,导入新课。

  1、 播放《梁祝》小提琴曲,师诵读导入。

  优美凄婉的旋律,将我们引入美妙的爱情世界当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爱情的乐曲就已经奏鸣。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作,已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2、 课件出示“诗咏爱情”,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宋] 秦观〈鹊桥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宋]朱淑真〈生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 在几十年前有一位14岁的少女向他的父亲提了一个问题“爸爸,什么是爱情?”这个女孩的父亲专门为女儿写了一封信,给了她诗一般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致女儿的信》。

  4、 板题。简介作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②思考:文章内容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上帝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中发现了什么?

  2、 同桌讨论后交流。

  (1) 出示课件“词语”。指名读词语,解释重点词“真谛、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2) 交流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年后,“上帝从……力量。”——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东西。”——忠诚 又过三年,“他的一双……力量。”——心灵的追念)

  三、 品句子,感悟爱情的真谛。

  1、 (1)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一年之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又发现了什么?(忠诚)

  (2)想一想,五十年啊,爱情双方都干了些什么?

  (繁衍后代、开辟田地、建造房子、种植果树庄稼、教育子女、共同战胜困难等)

  (3)五十年啊,美丽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生活之犁会蚀去青春的活力,想一想,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自然灾害、生病的痛苦、生活中的矛盾等)

  (4)半个世纪的风雨中,他和她分担生活中的挫折,共享收获的喜悦,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同学们,这就是(忠诚)啊!

  (5)又三年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心灵的追念)

  小土丘上,老头的眼神忧郁悲伤,他可能想些什么?

  (妻子美丽的容颜、他俩恩爱的生活、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等)

  (6)同学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无情的岁月夺走了心爱的她,但她的温柔永远留在老人的心中,这就是心灵的追念啊!

  2、作者把“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为什么?

  (真正的爱情时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念,是人间的挚爱,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3、故事中上帝前两次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1)照前两次推论,第三次应是暴跳如雷了。但第三次上帝是什么表情?

  齐读句子“上帝久久地伫立……大地上的上帝。”

  (2)大家想一想,上帝当时在思索什么?

  (为什么我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

  (3)为什么说上帝离开了,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小组讨论,交流。

  (人类创造了爱情,上帝无法使爱情毁灭,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所以,凡是闪着人性光辉的东西,都是不可战胜的。)

  4、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的奶奶和作者对爱情的内涵都作了阐释。默读这两段,画出你感悟较深的句子。

  交流句子。课件出示。“①万物生存……真正的人。②爱情,他高于上帝……纽带。”

  同桌讨论,交流句子的含义。

  (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每个人都会死,但爱情延续了生命。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忠贞不渝,爱情产生了下一代,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5、 爱情作为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美妙的爱情故事,你都知道那些?

  (梁山伯与祝英台、海的女儿、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 播放“化蝶”,学生略述“梁祝”的故事。

  (2) 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同学们想一下,此时,你对真正的爱情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写话,交流。

  四、 爱情教育,把握萌动的青春

  1、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自己心中的那颗爱情的种子?

  2、 课件出示名言。“人的爱情应当……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思考,谈想法。

  (师小结: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收获最珍贵的情感。)

  3、 总结全文。

  (1) 课件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

  (2) 音乐中教师总结。

  本文作者把自己对爱情的感悟,通过神话故事来告诉自己的女儿,文采飞扬,富有趣味。同学们今天虽说还不适宜谈情说爱,但是可以谈论爱情,可以有智慧的、精神的准备。你们在一天天成长,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但是,只有懂得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的人生。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是什么?

  美 爱情 勃然大怒

  和 忠诚 怒不可遏

  力量 心灵的追念 思索、离去

  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词,培养语感。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训练学生把句子写连贯,把意思表达清楚,前后一致。

  教学重点: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2日星期一

  教学内容:完成1-4题

  过程:

  一.独立完成1-4题。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二.交流:

  1、2题略

  3题:先引导学生读懂句子,了解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常间关联词语有:

  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

  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

  填好后引导学生读句子。

  4题:交流时强调学生说明理由。

  三.作业:完成以上练习

  教学反思:学生对关联词语中的“即使……也……”运用不好,对句子间的前后关系把握不好。第四题的形式学生比较生疏,需要教师蒋介、引领、指导后在独立完成。

  第2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3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完成阅读和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过程:

  一.独立读文完成问文后练习

  二.交流:1-3题略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报告一:山鸡妈妈孵不出小山鸡,因为吃了喷了农药的野草和种子,身体也有了农药。

  报告二:燕子在哭泣,因为它的老伴吃了打过农药的害虫,中毒死去了。

  报告三:石油污染了海面,海鸥的羽毛被石油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报告四:由于工厂的黑烟多,形成了浓雾,小鸟迷失了方向,请求帮助。

  三:口语交际练习

  课前布置:搜集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练习生活实际谈谈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反思:学生能根据短文内容和自己了解的知识,体会出小鸟的心情,能读出感情。学生口语交际有的说,但是说的内容提过简单,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做法。

  第3-4课时

  教学时间:11月15星期四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鸟的侦查报告》的写法

  1、报告是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

  2、每个小故事都是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再加上合理的想象构成的一个个小童话。

  3、每个小故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环境污染给鸟类带来的灾难

  4、报告从“农药”“石油”“黑烟”三个角度谈环境污染问题,线索清晰明了

  二、引导学生审题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1、写一篇侦查报告,内容自选。

  2、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确定写作素材,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事

  题目自拟

  3、题材:可以写童话也可以写记叙文。

  4、围绕环保主题表达出真情实感

  5、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反思:学生习作语言的条理性差,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了解的更多,口语交际才能说出真情实感,写作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条理清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2、谜面:“说它像花,却不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北风一吹,漫天遍地都是花。”(雪花)板书“雪”。

  3、想看一看美丽的小雪花吗?课件欣赏雪景,美吗?在这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里,你们最想干什么?(生自由练说)

  我们一起去堆雪人吧,我给它取了个名字。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4、出示课题,板书“孩子”,齐读课题指认“孩”字。学习“子”字旁。

  我这里有一个与雪孩子有关的图画故事,可是只有那些爱观察,会想象的小朋友才能看得懂。(出示要求)

  二、看图编故事。

  你们说得真精彩!老师这里有一位大朋友也编了一个与雪孩子有关的故事,同学们听听她是怎么编的。

  三、听范读,整体感知。

  听到这里,你们肯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吧?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用圆圈圈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或者查查生字表,并标好自然段。

  会读了吗?生齐读。(我不信这么长的课文你们还会读,这可是一篇不带拼音的课文。)

  五、我会认。

  1、带拼音的词语,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3、还要记住它们的形(摘果子游戏),你最想记住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讲记字的方法)

  4、你们真棒!这些词你们也会读吗?(注意轻声词语的读法)

  (生字宝宝玩累了,我们要送生字宝宝回家了,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六、我会读。

  先在书上自由读,再选8个人分段读。(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你哪段读得最好?读给大家听一听。)

  七、书法小擂台。

  听、说、读的本事我都见识过了,写怎么样?

  出示“谁”字。

  1、认读“shuí”,

  2、课件演示“谁”字的`来历。

  3、组词。

  4、先仔细观察这个“谁”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再观察老师范写,(“谁”:左中右结构,中间的“亻”的竖压住竖中线。右边不要写成“主”,四横均匀放置,最后一横稍长一些。)

  6、、生自己书空,最后在书上写,师巡视。

  八、作业。

  今天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还自己编了故事,回去把编的故事讲给爸妈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诗中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能默写一、三首古诗。

  3、培养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和观察、大胆想象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每个词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启发想象,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古诗。这三首想象独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独坐敬山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敬山亭,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呢?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3)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1) 齐读全诗。

  (2)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尽:没有了。完了。孤云:孤单的云。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的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呢?

  一群群的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山亭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写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情感,自己练读这首诗。

  2、齐读全诗。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摘抄在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要求我们和学上一首诗一样,借助注释,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诗内容,并在议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

  2、指名读全诗。

  3、指导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 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 诗句没有注释的还可以理解。

  (3) 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4) 提出疑难。

  三、整理汇报自学情况。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因为作者此时身在异乡,不免会引起一种思乡之愁。

  野旷: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图片。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想之情油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丝慰籍。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些什么呢。

  四、指导朗读。

  1、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停顿,表达情感。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古诗。哪位同学会背了?今天我们学习第三首古诗。(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解释提问。

  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的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从题目你能想到诗句的内容吗?

  2、作者简介:清代诗人慎行。浙江海宁人。

  三、布置自学任务。

  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看图想象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读,教师颠簸,掌握全诗内容。

  1、指名朗读。

  2、出示诗句,引导学生试着讲解字词句的意思。

  五、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教师朗读诗句,出示图片。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出“散作满天星”的情景。)

  3、启发想象。

  (1) 闭上眼睛想一想,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做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烁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美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许多光亮,就像许多闪烁的星星,多么神奇啊!

  (2) 朗读全诗。

  4、教师小结。

  诗人观察仔细,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象诗人那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17 古诗三首

  独坐敬山亭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宿建德江

  日暮 愁

  野旷 天低 孤独寂寞、思念家乡

  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渔灯——一点萤 美妙

  风簇浪——满和星 神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07-20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