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0 09:16:1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赶海》是苏教版第6册第4单元的一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教程略)

  第二课时:

  学习第2-5自然段,通过精读课文,感悟赶海的乐趣。

  第三课时:

  学习方法,并进行小练笔。(教程略)

  《赶海》第二课时二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通过精读训练,感悟赶海的乐趣。

  2.理解“束手就擒”,读好“嘿”等语气词。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赶海的乐趣;

  2.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谈活引入

  1.同学们,紧张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第一段)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

  一个名叫杨谦的朋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赶海》这一课,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二、感受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到了海边,刚巧是退潮的时候。师描述:你看那浪潮,哗,往下退一节,然后回来,哗,再往下退,又回来……就这样,浪潮一点一点往下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浪潮的?请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把描写浪潮的句子画出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4.想不想去追赶浪花?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

  追赶浪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大家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直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①摸海星有趣在哪里?

  ②请你通过读把摸海星的乐趣表达出来。

  ③从语气词“嘿”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指名摸海星的句子,集体评议。

  捉螃蟹: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①你为什么画这句?

  ②螃蟹容易捉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束手就擒”)

  ③你从“哎哟”读懂了什么?

  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你见过大虾吗?(播放大虾图)它正摇摆着两条长须呢!

  ②这是戏台上的武将。(播放武将图)它们像吗?

  ③多神气的武将呀!可是,(引读)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④谁来把这段话读一读?注意读好语气词“咦”、“哦”。师生评议。

  3.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其中的乐趣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赶海这么有趣,来赶海的人自然也很多。请你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填空:

  沙滩上可热闹了,人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星,有的.捡贝壳,有的

  有的,有的。

  过渡: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太阳已经偏西,黄昏时分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播放海边黄昏图)是啊,傍晚的大海充满了宁静美。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句诗?

  三、回味赶海的乐趣。

  如此美丽的大海,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珍藏着“我”童年许多的欢乐。在这里,我既可以追赶浪花,又可以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还可以欣赏大海的宁静美,难怪“我”要闹着去赶海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美好的歌声来赞美大海吧!

  播放《大海啊,故乡》,全班跟唱。

  四、作业

  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选最难忘的一件跟同学说一说。

  板书:

  追赶浪花—— 赶 海 ——欣赏美景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具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想想说说

  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六、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正确书写3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

  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处"横"中间看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相接向右伸展。

  三、复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⑴理解题意,"又"字连用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

  ⑵学习练习可说老师纠正。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讲评小结

语文教案 篇3

  习作要求

  1、能自拟题目,写一封回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2、了解书信这一体裁的特点,懂得有需要才写信,情动而辞发。

  3、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要有爱心。

  4、寄信。

  习作重点

  1、按照书信的特点及格式写;

  2、要从写信的目的、内容入手写具体。

  3、做到感情真实得体,语句通顺得体。

  习作难点

  A能自拟题目,写一书信体,基本写工整,写具体,写通顺。

  B要从写信的目的、内容入手写具体,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C能表达一定的中心

  指导重点

  学生已有知识1、有5题读信的.基础,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2、初步了解书信的特点、格式。

  3、有给亲人或朋友写信交流的愿望。

  新授知识

  初步懂得:写信的格式要正确,写清写信的目的和内容,要会寄信。

  教学准备

  做好5题的口语交际,为习作做好渗透

  指导过程

  一、布置体验:

  1、想给亲戚或朋友写信吗?激起学生写信的热情。

  2、打算给谁写信?为什么?(传递信息、通报情况、交流情感)

  二、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1、合作说一说有什么内容可写,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2、班上说,指导交流。

  3、指导拟题。

  4、格式:信与信封的构成、位置、格式?为什么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写?为什么寄信人的名字要写在右下角?

  四、体验。(修改错信)

  五、自主习作

  1学生讨论,起个题目。

  2、在40分钟内把它写出来了。

  老师巡回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习作。

  六、发现问题集中指导,如存在共性问题及时指出。

  六、引导互评互改学生自评自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