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08 11:26:1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9篇[热]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9篇[热]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着跳龙舞,能体验集体跳舞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表现美的情趣。

  2、培养个别幼儿对歌舞活动的兴趣。

  活动设计:

  一、环境引出:

  这几天我们班多了一位好朋友,知道他是谁吧?(是龙)

  以前你们在哪儿看到过这位朋友?(可随意讲讲自己的见识)

  你喜欢这位朋友吗?今天我们来和小龙一起做游戏,好吗?

  二、学跳龙舞:

  中国人在喜庆的日子里用跳龙舞来表达自己欢快的心情。最近我们奉贤的奉浦大桥通车时,我们奉贤人就表演了龙舞,今天我也想跳个龙舞庆祝一下。

  1、示范跳龙舞:

  请几个事先排好的中等的幼儿表演。我的龙舞表演的好不好?我得感谢为我伴奏的音乐家,你们觉得它好听吗?为什么?(知道音乐是欢快的,热闹的)。

  那谁愿意和我们一起游戏呢?瞧我的龙身太短了,谁愿意来让我变得长一点。

  2、 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一起来学跳龙舞。

  3、 请全体幼儿一起参加。

  4、 游戏中形成规则,小龙有时前进,有时后退,还要转圈,随着音乐变化。

  5、 分组练习:

  哎呀,我的龙身太长了,快变成老龙做不动游戏了。好,让龙妈妈变个戏法生出许多的小龙来,变!――幼儿分组找朋友成六条小龙,龙头带上头饰。随音乐游戏,比比哪条小龙游戏做的最好!

  6、 老师个别邀请幼儿成一组指导他们学跳龙舞。

  活动延伸:

  利用室内道具“小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分组舞龙,进一步体验跳龙舞的快乐,了解这是中国的民间艺术。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序数,能按符号指示方向排序。

  2、能区别基数和序数,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自主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之前对相关简单的数字排序有宏观的了解,但是没有系统的`认识。

  2、材料准备

  (1)小动物教具:数字1-5小动物卡片

  (2)箭头符号一个

  (3)小火车图纸35张,小动物头像塑封小卡片35套

  (4)纸张作业:小火车、图形宝宝排队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数拍手”复习5以内的基数,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看数拍手

  二、认识序数,区别基数和序数

  1、出示教具“小动物做客”复习基数5

  2、出示箭头符号,学习按符号指示方向排序

  3、出示小火车图纸,请几位小朋友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放入火车厢,并提问是第几车厢

  4、小结:区别基数和序数

  5、游戏

  (1)谁不见了

  (2)小动物住楼房

  (3)小动物坐火车

  三、纸张作业: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1)布置“图形宝宝排队”和“小动物坐火车”纸张作业,自主完成

  (2)对做错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两个物体的长短。

  2.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卡纸做的小蛇头饰2个。

  活动过程:

  1.认识长短。

  教师伸出同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

  教师: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看看这两个手指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手指的长短不同,这根手指长(伸出中指),这根手指短(伸出食指)。

  教师请幼儿伸出双手,引导幼儿观察手指间长短的差异,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教室里的物体,鼓励他们大胆说说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

  2.游戏:贪吃蛇。

  教师: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贪吃蛇。

  教师先选出一位小朋友做裁判,在游戏结束后比较队伍的长短。

  教师让幼儿随意站在教室各个位置,选出两个小朋友做蛇头(戴头饰),教师喊开始时,这两个小朋友从同一起点出发,让他们去碰站在教室里的其他小朋友,被碰到的小朋友成为它的蛇身(被碰到的小朋友可以拉着前一个小朋友的衣服),一分钟后教师喊结束,比较两队的长短,教师加以指导。(可循环多次进行游戏,每次选出不同的幼儿做裁判)

  有效提问:

  1.这两根手指有什么不一样?

  2.什么东西是长的,什么东西是短的?

  3.哪条小蛇长,哪条小蛇短呢?

  有用词汇:长的、短的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可提供一些用于链接或拼插的`玩具,让幼儿进行长短练习。

  区角活动:在区角处提供长短不一的物体或玩具,让幼儿加深对长短的认识。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通过对比判断长与短。例如:妈妈的头发是长的,宝宝的头发是短的;爸爸的手指是长的,宝宝的手指是短的等。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人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手,手不仅可以做许多事情,还能感知出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属性。

  2、教育幼儿多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能注意保护小手。

  活动准备:

  1、弹子、穿线板、折纸、剪纸、剪刀。

  2、奇妙的口袋一个,里面装有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不同特点的材料。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长短不齐。

  2、幼儿操作,认识手的`功能。

  ⑴幼儿自选材料用手进行操作,如夹弹子、穿线板、折纸、剪纸等。

  提问:你是用什么做事情的?怎样用手做事情?

  ⑵实验:光用大拇指折纸;用左手拿剪刀剪纸。

  提问:做实验时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

  小结:大拇指要和其他手指协同工作才能做成一件事,手要多用才灵活。

  ⑶提问:你的手还会做哪些事情?

  ⑷游戏“奇妙的口袋”。幼儿用手感知物体的不同属性。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请幼儿把手伸进口袋摸摸看,说出口袋里的东西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然后将物体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摸摸看。

  小结:人的生活、学习、劳动、锻炼、游戏等都离不开手,手不仅能做事情,还能感知出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

  ⑸手势游戏:幼儿跟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达意思,如“请”、“来”、“再见”等,让幼儿了解交警、聋哑人分别用手势来指挥交通、进行交流。

  3、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小手。

  ⑴假如没有手会怎样?

  ⑵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手?

  小结:勤洗手、擦油、剪指甲,冬天戴手套,不咬手指,不玩尖锐的东西,不用手做危险的事情。

  4、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儿多动手、勤动手。

  提问: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启发幼儿想想:如果什么事情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小手会能干吗?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有过春游的经历

  2、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3、让幼儿以多种形式(画、编、说),大胆表现对美丽的春天的感受。

  4、让幼儿学习创编.并体验创编的乐趣。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春野、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理解作品内容。

  (1)教师一边演示PPT课件,一边朗诵,让幼儿完整欣赏文学作品。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五颜六色的春天》含PPT课件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幼:因为小草是绿绿的、嫩嫩的

  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所以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绿的。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颜色呢?

  幼:还有黄色、紫色、蓝色……

  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的美丽。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颜色。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音乐(春野),幼儿绘画。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如:这只美丽的小鸟是谁画的?引导画小鸟的幼儿说出:小鸟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颜色。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

  教师加上结束语:小熊看了小朋友们的画,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颜六色的。”

  4、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再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颜色,来告诉小熊,好吗?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持物在宽25厘米的平行线中间走,保持身体平衡。

  2、能选用合适的工具,把水运至目的地。

  3、乐意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基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满水的桶4只,大周转箱 2只,运水工具人手一份。

  2、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衡凳4张,宽20厘米的平衡台4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消防员是做什么的?(灭火、救援)

  2、教师和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

  师带领幼儿扮演“小小消防员”,边念儿歌边活动身体。(准备活动:“消防员,真能干。左蹲蹲一二三四五,右蹲蹲五四三二一;左扭扭一二三四五,右扭扭五四三二一;左撑撑一二三四五,右撑撑五四三二一;左摆摆一二三四五,右摆摆五四三二一;拍拍膝盖揉一揉,站起身,拍拍手,跳一跳,走一走,轻轻松松做运动。” )

  二、基本部分

  1、练习走小桥

  师:咦!消防员们,训练开始喽!这里四座不同的小桥,请你试着走走两种不同的小桥,看看在上面走时有什么不同。(知道有的小桥高低不平需要稳稳地跨过高处;有的小桥有点高需要保持身体的平稳,循环反复练习2次。)

  师:今天消防员们就要来帮助停水的小区送水哦。

  2、游戏“单手运水”

  (1)介绍游戏玩法:选择一个运水工具,先把空桶(或杯)在起跑线前有水的桶里盛点水,然后走过小桥,把水倒到终点线的`大箱里,直至幼儿全部运过水。

  (2)提出游戏要求:选择自己走得最稳的小桥去运水,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外面。

  3、游戏“双手运水”

  (1) 介绍游戏玩法:选择二个运水工具,玩法同上。

  (2)提出游戏要求:选择自己刚才没走过的小桥去运水,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外面。4、游戏“双手运水接力赛”

  (1)介绍游戏玩法;继续选择二个运水工具,然后走过从新组合的小桥,把桶里的水倒到终点线的大箱里,直至幼儿全部运过水。

  (2)提出游戏要求:必须走过从新组合的小桥去运水,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外面。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师:消防员们今天训练得开心吗?大家表现得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巩固运水过程规则)我要表扬xxx。他注意力很集中,在小桥上走得又快又稳。大家为他鼓鼓掌,

  2、做做放松运动。

  师:老师也为你们自己鼓鼓掌,因为你们也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跳个圆圈舞吧(脚跟脚尖踏踏踏),然后回教室,小朋友口渴了要记得去喝水。

  3、收拾,整理好场地后回班。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幼儿升入中班后,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不但对自己身体变化特别感兴趣,而且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候还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妈妈洗碗,帮奶奶捶背。但是由于众多家长的宠爱包办,孩子往往有心却做不成任何事情。根据这些普遍现象,我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旨在让孩子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学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表达的情感,能用普通话按节奏、有表情地朗诵。

  2、能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

  3、增强幼儿 “我长大了”的意识,体验自己长大的喜悦之情。

  【活动准备】

  1、《别说我小》儿歌课件、钢琴曲。

  2、布置《我小时候》的展览。展览内容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物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参观“我小时候”的展览,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为咱班的小朋友布置了一个展览,想不想参观一下?(小时候的照片和衣服)知道参观展览应该注意什么吗?(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教师放音乐幼儿参观)

  “你们都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好吗?”(引导幼儿说出自己长大了,衣服鞋子小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咱们都上中班了,在不断的长大,那你们都学会了什么本领?都会做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能模仿一下吗?

  二、学习儿歌,能按节奏有表情地进行朗诵。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儿歌表达的情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咱班的小朋友学会的本领可真多。老师认识一个也上中班的小朋友,她叫明明,她非常喜欢自己做事情,我们来看一下她都会做什么呢?

  出示课件:你们看图片中有谁,她在干什么呢?(两幅)(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

  “明明真能干,可是妈妈老是担心她太小,怕她累着,想一想妈妈会怎么说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录音)听了明明妈妈的话,你想对明明妈妈说什么呢?”我们听听明明怎么说的?(录音)小朋友一起说一遍好不好?

  我们来看看明明还会做什么呢?可是爸爸也和妈妈一样,怕明明做不好,你们想对爸爸说什么?听听明明怎么对爸爸说的?(录音)

  现在奶奶又来阻拦明明了,明明做什么事奶奶不让做呢?你想对奶奶说什么呢?再来听听明明对奶奶说了什么?(录音)

  她为什么会做那么多事情?(长大了)(再来听听明明的话)。一起说。

  师: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明明对爸爸妈妈奶奶说的话。(放课件朗诵儿歌)一起边表演边说一遍好不好?个别说。

  三、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

  明明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咱班的小朋友也会做好多事情,你还会做什么呢?你想对谁说?让我们把刚刚想的也一起编到儿歌里面去吧。

  (幼儿纺编儿歌,如:阿姨你别说我小,我会刷牙和洗脸。爷爷你别说我小,我会洗碗和择菜。

  四、增强幼儿的“我长大了”的意识,体验自己长大的喜悦之情。

  咱们中班的小朋友太棒了,会做的事情真不少,为什么想要自己来做呢?(高兴、长大了等)看到自己会做那么多事情了,心情怎样?你们还想学会做什么事?

  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更多的事情,老师希望你们以后把你们新学会的本领记录下来告诉老师,也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好吗?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儿童通过看图、讨论、理解春的内容。

  2、能用语言、绘画抒发情感。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抒发对春的情感、提高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

  难点:能用绘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大字卡

  2、幼儿用书、录音带

  3、相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活动过程

  活动(一)春天走来了

  ①出示大挂图,请幼儿看图说话;

  教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见了什么?”

  幼儿:“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小朋友”

  教师:“柳树到了春天有什么变化?什么颜色?小鸟在干什么?春风吹过来,柳条怎样回荡?什么花儿开了?小朋友在做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其它事物的变化,并逐句引出儿歌。

  教师:“小朋友说得对,你们看柳条发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来回的荡漾,小鸟高高兴兴地唱起了歌,桃花也开满了枝头,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②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朗读儿歌

  活动(二)字宝宝乐园

  ① 请幼儿打开书,边听录音边用手指划读。

  ② 玩字宝宝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教师:“咦?怎么儿歌中有的字宝宝不见了呢?原来字宝宝要和咱们玩游戏呢。”请幼儿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字宝宝××就回来;哈哈,××回来了!”

  活动(三)绘画

  ①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②讨论春天的美景,启发幼儿扩展思路,并用画笔画出更多春天的`景象、春天的颜色。

  ③ 指导幼儿初步构图,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的简单画法等。

  活动延伸

  ① 请家长周末带幼儿春游,发现更多春天的秘密。

  ② 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增添有关春天的图片。

  ③ 带领幼儿播种各种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现在正是大好的春季,万物复苏,呈现了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幼儿来说,春天来了就代表着春游的季节到来了,咱们应该要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春天的到来。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活动准备:

  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活动过程:

  一 设计情景:“有一只小猪做事不专心,有一天妈妈确定考考小猪,让小猪分一分7能分成几种小猪低下头难为情的说妈妈我不会”请幼儿来帮助

  二 幼儿动手操作:分棋子,边分边记录

  三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请幼儿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记录时要找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有规律的,一种是无规律的)请幼儿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容易记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四 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谁就赢了。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11-19

中班教案(精选)11-06

中班教案(经典)12-01

中班的教案03-30

【精选】中班教案09-20

中班教案[精选]09-14

中班教案【经典】10-05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社会我升中班了_中班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