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31 10:34:3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5篇(通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5篇(通用)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丰富幼儿对鸟类大家庭的认识。

  2.激发幼儿为鸟儿安个家,培养幼儿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

  3.综合运用捏、搓、拉长、团圆、连接等技能,表现出鸟儿的特征,并能与同伴合作为鸟儿设计制作它们的家。

  活动准备:

  1.幼儿参观过动物园,观察过各种鸟,对鸟有一定的了解。

  2.多媒体课件: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泥、工具、泥板。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师:看,我们的.好朋友——鸟来做客啦!

  (2)通过“鸟的成长”、“鸟中之最”“林中益鸟”“鸟的家”几个问题来丰富幼儿对鸟类大家庭的认识。

  (3)观看森林砍伐、环境污染的画面,了解环境破坏给鸟儿带来的危害,激发幼儿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

  2.幼儿积极参与“我给鸟儿安个家”的活动。

  (1)师: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来给鸟儿安个家。

  (2)幼儿自由组合,共同进行设计制作。

  (3)引导幼儿协商分工合作,有的幼儿制作各种小鸟,表现出鸟儿的特征;其他幼儿合作设计制作大树、小鸟的家等。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能综合运用捏、搓、拉长、团圆、连接等技能。

  (5)幼儿相互介绍为小鸟设计的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幼儿动员爸爸、妈妈等家人能加入到“我给小鸟安个家”活动中,一起动手制作,并能将制作好的”家”放置到大自然中去。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特地来邀请小朋友去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大赢家”的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还有玩具汽车呢!我们先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快上来,车上现在共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请下车,车上现在剩几人?

大班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 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

  三、教学活动

  (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 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二)动手操作,学习“〉”、“〈”、“=”

  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习“3=3”

  (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

  (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

  4、学习“3〉2”

  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

  5、学习“3<4”

  方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

  6、区分“〉”和“<”

  (1)区分两种符号

  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

  (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

  (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后说说书中是怎样比长短的?(用数格子的方法)

  2、 填空

  (1)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 )

  (2)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 )

  (3)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 )

  3、完成书练习二第21页第5题

  4、在□里填数。

  □ =□ □〉□

  6、在□里填数。

  【提高练习】

  7、 完成书练习二第22页第6题

  8、 5〈□

  【拓展练习】

  9、这里有1、1、2、3、4、5、=、〉、<这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数蛤蟆(大班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大班教案 篇5

  语言活动:儿歌——大街上

  班级:大(四)时间:04.3.31(周三)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感受其节奏、韵律。

  2.认读汉字:杂 货 店 洗 钟表饭

  3.激发幼儿仿编儿歌的.愿望。

  活动准备:带有节奏型的儿歌

  活动过程:1.谈话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欣赏儿歌--大街上

  提问:(1).儿歌里人们开了那些店,这些店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认读:杂货店、洗、钟表、饭

  (2).如果让你开一家店,你最想开什么店?为什么?

  3.再次欣赏后

  提问:这首儿歌与我们平时学的儿歌在念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跟随录音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

  4.出示带有节奏型的儿歌内容让幼儿学习

  流程:由慢——快——用铃鼓伴奏

  5.集体仿编一首长长的儿歌《大街上》

  6.延伸活动:

  创造、想象画——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