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9 08:18:09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5、学会问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龙 亮 兔”3个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四、反馈。

  1、指名说。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一、观察图画,明确要求。

  1、请小朋友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想一想:兰兰要去哪?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需要怎样做?

  2、请看图:如果你是兰兰,应怎么问路?如果你是老爷爷,应怎么回答?

  二、指名表演,明确要点。

  1、 请两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看,一会请你来评价。

  2、指导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指导孩子们说出问路的要点:第一是要有礼貌;第二是把要问的路说明白;第三是要仔细倾听指路人的回答,把线路弄清楚。

  三、创设情境,提高能力。

  情意一:王老师生病了,李明小朋友要去看望她。但不知道她家在哪?就问了和王老师同楼的鑫金小朋友。

  情境二:强强忘记带钥匙了,他知道妈妈在长青公园里跳交谊舞,想去那向妈妈要钥匙。但不知道路怎么走。他有几种问路方式?讨论后,分别演一演。

  1、 他向老师问路。

  2、 他向路人问路。

  3、 他在公用电话厅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向妈妈问路。

  4、 他坐出租车上,向司机问路。

  情境三:小军要和同学去中山陵,他问爸爸,中山陵在什么地方?我要去那儿该怎么走?爸爸拿出地图,帮助小军找到了南京中山陵,并告诉他行走的路线。

  四、应用生活,实际锻练

  1、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问路的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2、让爸爸妈妈或其他亲友带你出去旅游,看看他们迷失方向,不知道怎么走时,是怎样寻求帮助、到达目的地的。

  课前思考(参考设计):

  一、课前活动

  大家快快坐坐好,来给大脑做体操,跟我念念好不好?(生:好)

  先想后说有条理,吐字清晰声音亮,礼貌大方人人夸。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阿姨敲门,问老师:“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师答:“一直往西走,那边的第二个教室就是。”阿姨:“谢谢!”教师答:“不用谢。”

  2、导入课题。

  1)、小朋友,刚才那位阿姨找王老师干什么呢?(问路)

  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是经常发生的,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有没有向你问过路?(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问路(出示课题)

  3、在这节课上你想知道写什么呢?(问路人要注意什么?指路的人要注意什么?

  三、再现情境,学习问路。

  1、图画,语言再现书本情境。(图画出现白马石刻公园,教师用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2、真聪明,替兰兰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兰兰最后决定问路。如果你是兰兰,你会向谁问路?怎么问?(民警叔叔、过路人、附近人家)

  3、用图画出现一位老爷爷,真是巧,看谁来了?

  4、兰兰该怎么问路呢?(小组合作,推荐两个人练习问路,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5、请两组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

  6、评评哪组棒,说说理由。

  7、互动实践,巩固问路要领自主把握。请小朋友按照问路的要求,再找朋友练一练,这回还要注意动作、表情哦!

  8、指名台上表演,指导学生从问路要领、礼仪态度和动作表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9、总结:兰兰找到了她想去的白马石刻公园,心情很高兴,我们用掌声祝贺她问路成功!

  四、再创情境,学会指路。

  1、图画、语言再创情境。

  (媒体显示小熊的'家)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到家里共同庆祝。有小猪、小狗,还有小猫呢!

  小猪正皱着眉头发愁呢,这是为什么?原来它找不到小熊的家啦!

  2、小朋友,你们说小猪应该怎么办?(问路)

  3、(媒体演示小猪很有礼貌地问路,但大象伯伯指路不清楚的情景)为什么小猪还是找不到小熊家呢?

  4、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小猪多着急啊,同学们,如果你认识小熊家的话,你愿意给小猪指路吗?

  5、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熊的家。(出示路线图)

  6、找好朋友练习: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演指路的小动物。

  7、学生戴小猪、小猴、老牛的头饰表演。

  8、你喜欢哪一位指路

  本课的读读背背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有了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对学生而言也没有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读准了成语的字音后我让学生观察图画自己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理解了多少,由于在前几堂课向学生渗透了怎样理解成语的方法不仅可以通过插图帮助理解还可以把每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讲到点子上。对于课文后面的古代名言学生也能自己学习。看来平时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学习方法的渗透,一方面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老师也为今后的教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教法的钻研,为怎样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⑵指名朗读。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上冈,下冈),它们与表现文章中心有关吗?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单元:师生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师恩难忘》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2、《孔子和学生》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体会小丑为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后的激动之情。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小丑为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后的激动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盲人的资料,了解盲人的生活情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请谈一谈你们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位盲人,请想象一下,你能欣赏到小丑的精彩表演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小丑与盲姑娘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阅读情况。

  3.教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请标记生字,并读一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交流学习结果。

  读准下列生字:篷、滞

  读准下列各字并组词

  覆、檐、澈、盲、滞、促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四、理解感悟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同桌讨论

  1.小丑为什么要到小女孩家为她一人表演?

  2.小丑是怎样让小女孩知道小丑是怎么回事的?

  3.小丑为什么哭了?

  五、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与引导(学生讲到哪一段,就组织学生讨论哪一段,并且相机指导朗读)

  1.第1—10段。

  引导理解

  小丑看着小姑娘那双明澈的眼睛惊讶万分……我将给你一个人表演。好吗?

  思考:为什么小丑“惊讶万分,不知说什么好”,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2.第11段到结束。

  3.快速阅读全文,前后对照,找出与小丑相关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

  (1)突然,这个年迈的小丑发现,无论他怎么表演,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始终不笑。

  (2)过了好一会儿,著名的小丑终于开口道:“听着,孩子,我一定要让你知道我为什么可笑。如果你父母方便的话,明天下午六点钟我到你家来。我将给你一个人表演。好吗?”

  (3)小丑说:“当然,我答应过的。”他向她的父母致意,然后送给爱丽卡三本厚厚的盲文童话书作为新年礼物。

  (4)小丑既没戴眼镜,也没穿戏装,完全没化装,表演能不能成功,他心里没底。

  (5)突然,爱丽卡吃了一惊,她发现这个伟大的小丑哭了!

  当然,还可以找出写父母的'句子,这样,理解小丑为什么哭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拓展延伸

  师:盲人生活我们难以想象,我向大家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感受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像小丑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人生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请大家搜集一些,读一读,相信你会收获很多很多。

  板书设计:

  小丑的眼泪

  盲女孩:始终不笑→仍然呆滞不变→开始笑了→大笑起来→她笑得气喘吁吁

  伟大的小丑:打开心灵之门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设想:

  教学中通过质疑、读文、感悟、运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看林人的崇高品质。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看林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三、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感悟、体会。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4、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四、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那里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献,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作者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励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样的胸怀,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看林人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理想。)

  2、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3、情感升华,理解句子:“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这是怎样的品质呀!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4、指导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五、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美,也感受到这里看林人的美。作者通过自己在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大兴安岭中看林人那不怕辛劳,默默奉献的高尚品德。深切体会到看林人是平凡伟大而可敬可佩的,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

  2、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强忍烟瘾

  看林人 严控酒量 默默无闻

  为了森林 瞪圆双眼 无私奉献

  拒听歌曲 平凡伟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园地教案02-2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