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华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小百科: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剪纸非常感兴趣,经常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借此契机让孩子再把圆形变成纸条的过程中,通过动脑,比较,培养孩子的认真观察,手眼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观察与比较,知道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活动重点:
把圆形变成螺旋形。
活动难点:
说出圆形变成螺旋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一人一把剪刀、圆形纸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把圆形变成长纸条。
小朋友们,老师这有一个圆纸片,你们能把它变成一根纸条吗?用你们手中的小剪刀一起试一试吧。
二、第二次操作,尝试剪出螺旋形。
1、小朋友们剪完以后剩下了很多纸片,可不可以一点也不浪费,把一整个圆形都变成一个长长的纸条呢?
2、那请小朋友来试试看谁可以剪出长纸条。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说出剪螺旋形的方法。
三、第三次操作,比比谁剪的长。
1、 比较纸条的长短:纸条都剪完了,你们剪得纸条一样吗?(不一样)哪不一样?(长短不一样,)还有哪不一样?(短的粗,长的细)如果让你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你会怎么剪?(剪得细一点,剪得越细纸条越长)
2、 现在我们来比赛请小朋友们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谁剪的最长,谁就是冠军。
3、 评出冠军 。
四、总结:
除了圆形可以剪出一个长长的纸条,那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能不能剪呢?让我们一起回班剪剪看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实验。
活动重点:
幼儿能通过商量、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动难点:
能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感受盐的多少与鸡蛋之间的变化关系。
活动准备:
熟鸡蛋、筷子、小勺、记录纸、盐各6份、纸板、纸、泡沫、塑料板、瓶盖、碟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听故事《潇洒哥落水了》后提问:有什么好办法能将潇洒哥救上岸呢?
二、实验(一)
1、教师:刚才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好办法救潇洒哥上岸,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请你们利用我们桌上的道具试着让我们的鸡蛋浮在水面上。
2、幼儿实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小朋友做完实验后,请小朋友说出自己是用什么道具让鸡蛋浮起来的。
三、实验(二)
1、分组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救了我们的潇洒哥,但是,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个特殊的道具(盐)想请小朋友再来试着用盐做一次实验看看鸡蛋能不能浮起来。
要求:三个好朋友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放一次盐就要在纸上记录一次,还要记录下鸡蛋在盐水中的变化。
2、幼儿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幼儿做好记录。
3、(1)观察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变化。
(2)请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自己组的记录内容。
教师小结:
小朋友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我们发现鸡蛋仔盐水中会渐渐的浮起来,也成功的救了我们的潇洒哥。可是潇洒哥它还有一个烦恼,就是它得救了以后就不怕掉入水中了,可是他们还有其它的蛋类好朋友如(鹌鹑蛋、鸭蛋等等)它们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小朋友再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12-06
科学教案(经典)12-24
【精选】科学教案12-24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精选)10-20
【经典】科学教案10-10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科学教案12-27
(精)科学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