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12-21 12:30:17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

  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

  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

  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

  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

  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三、实践应用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四、实践作业,全课小结

  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说一说。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

  教学难点:

  学会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题卡、小棒、围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1)出示老师带给同学们的新朋友。(贴出松鼠卡片)

  (2)请同学们说说松鼠最喜欢什么食物。

  (3)从小松鼠爱吃松果,引出松鼠妈妈为了让小松鼠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能为自己准备过冬的食物,决定带它去采松果这一情境。

  2、揭示课题:采松果。

  二、合作探究激活思维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小松鼠的表现如何,小松鼠和松鼠妈妈各采了多少个?

  (2)请同学们根据它们采松果的个数,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并试着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3)鼓励同学们在与同桌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设法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2、探讨计算方法。

  (1)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或围棋子,试着摆一摆、算一算。(请同学分别用小棒和围棋子在实物投影上摆一摆。)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想一想在摆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什么,讨论算理。(一名同学边演示边叙述)

  (3)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围棋子,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

  三、实践应用,体验乐趣

  1、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老师将书上52页第2题中的口算题分别写在3张口算题卡上,然后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引领下开展开火车游戏。

  2、找家。(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图片和小房子图片)

  (1)请同学们算出图片上算式的答案,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只找到家的小动物,看一看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现了什么?

  (3)鼓励同学们仿照发现的规律自己再想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买文具。看,老师请来了智慧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智慧小博士出题了:

  (智慧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七个关来共同学习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如果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让我们准备好开始吧!

  第一关:我的文具店里有这些文具,学会说说它们的价格?说一说。

  (老师评价)。

  第二关: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认一认幻灯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老师评价)。

  第三关:你们想买什么文具,用哪种面额的人民币?拿一拿问一名学生想买什么文具,让学生们一起把需要相应面额的人民币拿出来。

  (学生评价)。

  二、设计情境,学习换算。

  第四关:说一说,一元可以买哪些文具?说一说。

  (学生评价)。

  第五关:你们会兑换人民币吗?换一换(生一起评价)。

  板书:

  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换:

  五元能换()张一元。

  二角能换()张一角。

  五角能换()张二角和()一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第六关:学会数钱,练一练。课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题,做在书上,一生到幻灯处演示并说说怎么数的。

  (生一起评价)。

  第七关:欢迎你们到我的文具店来购物。买一买。

  请听购物要求:购物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选好商品后,排好队结帐。待会小售货员有权力评选出你们小组的文明小顾客。(购物开始)。

  现场采访小顾客买文具,算帐,找钱的情况。

  到班里反馈买卖情况,让售货员评出文明小顾客。

  评价:请智慧小博士评一评你们能不能过得了关?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于人民币的这些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民币接触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个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废塑料的危害,做到不乱丢弃塑料制品。

  教学重点:

  “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解决,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像“甲比乙多几个”和“甲比乙少几个”这样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要爱护环境的情境

  教师活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在学校的走廊里,或是在公共场所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垃圾袋,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能见到垃圾就拾起的做法进行表扬,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并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教师活动:为了表扬同学们这种爱护环境的做法,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动画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想法。)

  1、活动一

  教师活动:图上的小朋友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说给全班的学生听。

  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画中前两个小学生拾垃圾的关系分析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行反馈: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小丽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教师活动:我们现在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小丽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教师一边和学生分析题意一边摆小棒。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摆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小棒来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活动: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课堂反馈:学生发表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

  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板书)

  2、活动二

  画面出示第三个小朋友,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教师活动:你们能摆一摆小芳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并把算式列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内通过交流,摆小棒,最后将算式列出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操作、探究的能力。)

  3、活动三

  教师活动:

  播放智慧老人的话引出课题“回收废品”。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同时通过课前搜集塑料袋对人类的危害的资料)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1题。

  投影出示图。

  (1)观察图,找出已知条件。

  (2)学生同桌摆小棒。

  (3)独立列式。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12+37=49(岁)

  生2:12-7=5(岁)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大象比梅花鹿大37岁,也就是比12多37,所以就是12+37。

  生2:小兔比梅花鹿小7岁,也就是比12少7,所以就是12-7。

  总结:其实生活中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只要动脑筋就会解开其中的奥秘,老师希望同学们多动脑,人人都当智慧星。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6

  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回收废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播放课件)。

  师: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正在收集塑料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还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吧。

  2、播放课件。

  3、指名说说,从三位小朋友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5、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2)读一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3)试一试: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

  (4)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要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6、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哦,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少了几就减几。

  7、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明确比多比少问题的解答思路。

  8、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

  1、收集易拉罐。

  2、收集旧电池。

  3、折幸运星。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1、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自由回答。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巩固10以内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准确率和速度。

  3、在观察、交流、整理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有顺序地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做个减法表,并准确熟练地口算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发现算式间的排列规律,表达并应用规律,培养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整理兴趣

  1、出示童话城堡图片,师谈话激趣:

  同学们喜欢这个童话王国吗?在这个王国里住着许多数学宝宝,你们想认识他们吗?看,数学小博士来接我们啦,让我们一起坐着小火车去数学王国吧!

  2、数学小博士带领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小火车开得真是又快又稳,智慧老人已经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了,快听听他要和我们说些什么呢?原来数学王国来了一群数字妖怪,把排列整齐的数学城堡推倒了,把算式宝宝吓跑了,笑笑和淘气都忙不过来了,我们快去帮帮他们,救出算式宝宝们吧!

  (这部分设计是依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创设童话王国、做游戏、小警察值班等活动将学生带到新奇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整理退位减法表

  1、课件出示横躺竖卧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怎样把这些算式宝宝送回到城堡中呢,要仔细看看淘气和笑笑说的话哦。

  2、小组内同学合作交流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结合加法表的整理方法,注意观察要按照怎样的规律分别排列。这部分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比较长,教师要加强巡视和具体指导,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和学习习惯。

  3、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小组是怎样排列?说说这样排列的理由?

  (1)可以找得数(差)相同的。(竖看)

  (2)可以找减号前面的数(被减数)相同的。(横看)

  (3)可以找减号后面的数(减数)相同的。(斜看)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指导孩子将减法表填写完整,进一步激发整理兴趣,强化学习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4、做个小警察,帮数学城堡值好班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打跑了数字妖怪,为了让算式宝宝们安全快乐,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数学城堡里,我们一起安排一些小警察来值班吧。

  (1)课件出示完整的减法表。

  (2)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想怎样安排小警察?

  可以横排一组,竖排一组,斜排也安排一组……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建构减法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探究,思考,发现横看竖看以及斜看的不同规律并掌握规律。)

  (三)、应用规律,强化理解

  以警长查班的游戏形式完成口算练习,让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记忆规律,拓宽学生思维,逐步养成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让学生逐步感受自己的本领在逐步加强,提高自信心。

  1、 打乱顺序找到指定的算式,进一步巩固减法表的应用:

  如:6减几的算式,几减5的算式,得数是7的算式等

  2、 游戏:比一比谁找得多

  ( )-( )=7 ( )-( )=5 ……

  小组合作找得又快又多的小组获胜,根据班级学情教师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多少。

  (这一一环节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口算卡片,说说摆法等实践操作过程,直观深入的了解减法表的不同规律,注重练习的开放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小结回顾,观察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要让学生经历整理的过程,感受不同算式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做个减法表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2、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预习提纲。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哪几类?

  3、三角形按边可以分哪几类?

  4、每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

  二、展示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确。

  1、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3、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4、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5、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三、反馈检测。

  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请各小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美丽图案。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5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 、数位、基数 、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 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给每组发一袋豆子)

  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

  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 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

  教师小评。

  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 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活动二:

  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

  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 。

  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 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 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 ,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

  学生 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

  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

  教师给予评价。

  练习拨数、写数。

  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

  学生汇报:

  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写一 写“22”。

  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 一试。(“练一练”第4题)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今天学了很多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2、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3、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

  2、分析、评议。

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15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参观小明的房间。(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

  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完成第59页练一练第4题)。

  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第59页练一练第5题)。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6-22

一年级数学教案11-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3-01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3-09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3-1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2-2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3-03

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