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经典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课题:上学歌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3、欣赏: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和欣赏《快乐的一天》,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世界学习音乐)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调动积极性,自己感受到应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全体起立,跟老师找到双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师体会吸气和呼气的变化,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腹部变化的规律。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第12页发声练习曲,谱例略)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请生说一说这一段听过后有何感受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内容:
艺术活动《古老的石拱桥》(绘画)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石拱桥的结构与造型,知道石拱桥的不同类型;
2、愿意参与活动、尝试创作不同造型的桥;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生活中的桥,知道桥的'作用,了解世界名桥;有用土塑型、吹塑纸版画、环保材料创作及水粉绘画经验;
2、物质准备:
(1)陶土组材料——陶土、泥工板、泥工刀、刻刀。
(2)环保组材料—一小纸盒、泡沫胶、海绵泡等多种废旧材料。
(3)水粉组材料——水粉纸,白、蓝、灰、绿、黑等多种颜料、排笔。
3、材料配套:数字资源《石拱桥》,亲子手册《石拱桥》。
四、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激发兴趣。
师:你们平常看到的桥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图片,了解石拱桥。
1、播放数字资源《石拱桥》,引导幼儿观察石拱桥的桥洞、桥身的不同之处。
2、提问:这些石拱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分组创作,体验乐趣。
师:你们想设计什么样的石拱桥?用什么材料做?
1、介绍陶土组、版画组、环保组、水粉组的不同材料。
2、提出要求:
(1)陶土组、环保组注意桥梁的弧形与桥洞的制作;
(2)版画组、水粉组创作时保持整洁;
3、幼儿按兴趣自由选择材料。
(四)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活动延伸:
1、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桥,了解桥的造型、用途等。
2、领域渗透:结合科学区小实验,探索什么样结构的桥梁受重更多。
3、家园共育: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石拱桥》,和孩子一起说说石拱桥的造型、结构等。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有初步分辨笑与哭表情的能力。
(2)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不哭闹,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镜子一面,小红花若干朵。
(2)录音机、录有幼儿笑声和哭声的磁带。
(3)哭娃娃、笑娃娃头像各一个,贴有幼儿照片的夹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放笑声、哭声的录音,让幼儿说说喜欢听哪种声音,感受笑声比哭声好听
2.让幼儿分别对着镜子笑笑,说说自己为什么事情笑过
对着镜子学学是怎样哭的?为什么事情哭过?让幼儿再次感受笑比哭好。
3.出示哭娃娃、笑娃娃让幼儿分辨
提问:谁是哭娃娃,谁是笑娃娃?你怎么看出来的?你喜欢谁?为什么?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娃娃?早晨上幼儿园应该怎样?
4.行为练习
把镜子放在教室门口,一位老师扮演妈妈,幼儿分别表演,早晨来幼儿园高高兴兴地和“妈妈”说再见,向老师问好。并将贴有自己
照片的`夹子夹在笑娃娃的面具上,同时告诉笑娃娃:“我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老师发给每位幼儿一朵小红花,鼓励他们以后人园时再现自己的行动。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活动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活动准备:
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
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
活动过程:
重点讨论-->幼儿迁移运用-->集体交流-->结束活动
1、重点讨论
A、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理解组成的意义。
B、指导:
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
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分开、合起来的意思。!出自:屈老.师!
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幼儿迁移运用
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a、教师介绍玩法
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
3、集体交流:
目标: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
指导:(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
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
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
(体验:记录越来越多-->分的方法越来越多)
4、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5的组成,教学4、3、2、1的组成,巩固练习。其中以教学5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启发引导教学为主,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4的教学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5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练习拖物倒退走,双腿能较协调地向后挪动。
提高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
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砖块”(用积木或小纸盒代替),大报纸与幼儿人数相等。
在场地一端将“砖头”堆放成34堆,另一端画三个圆圈
小铃和铃鼓各一个,小松鼠的胸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练本领。
幼儿佩带小松鼠胸饰进入场地,听音乐四散仿上肢、下肢、弯腰、跳跃等动作。
小松鼠今天要练一个新本领,听到小铃声向前走,听到铃鼓声倒退走。
带领幼儿反复练习数次。
运砖忙。
松鼠们想造一间漂亮的房子,需要许多砖块,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运砖的呢?
教师示范将“砖块”放在报纸上,双手拉着地上的.报纸,倒退着向后走。
幼儿每人一张报纸,放上“砖块”后分散练习。
谁是运砖高手。
幼儿分成34组,手持报纸站在起点处。教师发令后,幼儿立即转身,拿一块“砖块”放在报纸上,倒走至终点,将“砖块”放在圆圈里,随即迅速跑回,用右手拍第二名幼儿的手后第二名幼儿接着进行。各队幼儿依次进行游戏,看哪队最先将“砖头”运完。
提醒幼儿倒退时控制好自己的行进路线,倘若“砖头”掉出来了,应迅速将其放回报纸,方可继续行走。
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避免碰撞。若场地偏小可分批进行。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朝不同的方向大胆画小蝌蚪的方法。
2、体验棉签画带来的快乐。
3、乐意向同伴讲述自己的作品。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提供小蝌蚪照片供幼儿观察。
2、每组一盘黑色水粉颜料,棉签,图画纸。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听了一首什么好听的儿歌呢?(小蝌蚪找妈妈)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边播放小蝌蚪的图片边提问:可爱的小蝌蚪是什么颜色?它长的什么样子,在水中是怎么游泳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和细细的尾巴,在水里向各个方向游动。并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游水的样子。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现场示范)。
教师在画纸上示范并讲解:我们请小蝌蚪来游玩吧!轻轻地用棉签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画小蝌蚪,要画出朝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画出朝着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5、评价和欣赏作品。
教师边展示作品边说:小蝌蚪在河里游得真开心,他们长着圆圆的身体,细长的`尾巴。它们怎么游的?(幼儿用动作模仿)它们要去找妈妈了。(幼儿跟着音乐游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上做的不够。部分幼儿画的是同一方向的小蝌蚪。在个别指导上做的不够,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对凌乱些,最后桌面也没能保持干净,可能因为平时缺少这方面的锻炼,所以幼儿对此次活动既新奇又陌生,手指的灵活性也不够,以后结合教学活动多给孩子一些这方面的训练。
小班教案 篇7
目标:
1、和成人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2、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3、逐步积累幼儿洗澡的经验,产生喜欢洗澡的愿望。重点:熟悉身体部位,乐于用身体的各部位随音乐舞蹈。
难点:尝试创编出有节奏的搓身体各部位的舞蹈动作。
物质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
2、宝宝玩偶一个、洗澡用品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思想里储备的对洗澡日常习惯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宝宝洗澡,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电话响了,接宝宝玩偶的'电话,说明他的用意。
3、出示宝宝玩偶,让幼儿帮宝宝玩偶解决问题。
4、好脏呀?它怎样才会舒服?
5、洗个澡凉快凉快吧!教师扮妈妈,给宝宝洗澡: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交流洗澡的方法,积累洗澡的经验。
1、宝宝是怎样洗澡呀?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
2、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3、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幼儿肢体动作,及时给予肯定。
4、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并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5、引导幼儿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三、结束部分
1、和幼儿一起交流洗澡时用到了什么?我们洗澡的时候会用到哪些东西?
2、问问幼儿的感受,刚刚洗好澡感觉怎么样?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并闻一闻幼儿,欣喜告诉幼儿“香极了”。
3、选几个动作协调好的,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律动的幼儿到前面做示范,跟着音乐“再洗一次澡”。
4、洗完澡以后咱们要出去一起晒晒太阳吧。
指导要点: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并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小班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正处在语言的感知理解阶段,儿歌《数星星》以其语言浅显、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特点深受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喜欢,也因此被选作小班教材。这次活动为了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幼儿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在活动中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让幼儿自然学习儿歌,感受儿歌有趣的特点。
2、理解儿歌的内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而响亮地朗诵儿歌。
3、感受与同伴一同游戏的愉悦情绪。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学、做做、说说等活动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2、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PPT演示文稿
幼儿用书第6页
幼儿操作材料星星粘贴纸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播放动画《小星星》在音乐声中,老师与幼儿一同做拍手或手腕转动的动作,引导幼儿有序入座稳定情绪。
二、 基本部分:
1、教师演示文稿(1),请幼儿观赏图片,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星星在哪里?
2、教师演示文稿(2)请幼儿欣赏配乐朗诵《数星星》,初步让幼儿对感受知儿歌意境美。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我们再听一遍。
第二遍欣赏时请幼儿尝试跟着朗诵,让幼儿对有儿歌完整印象。
3、教师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儿歌内容。
天上星星怎么样?
娃娃看到星星做什么?
娃娃怎么数星星的?
数了多少颗星星?
为什么多了几颗星星?
4、分句教幼儿朗诵,以不同的形式教授
采用完整教念与分句教念的方法教学,帮助幼儿记忆理解儿歌内容。
以个别与分组表演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5、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星星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星星。
播放(演示文稿3)在温馨背景音乐中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给幼儿提供的教材中配套的操作材料小星星粘贴纸,鼓励让幼儿自己动手撕贴小星星在额头。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模仿星星的动作,随着歌曲《数星星》音乐做游戏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着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处。
2、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
活动准备:
ppt;盒子;眼罩;卡片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出示礼物盒,说说自己是否收到过礼物,是什么礼物。
(2)这是谁要送礼物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礼物》
2、引导观察
(1)老鼠阿姨会把这么多礼物送给谁呢?(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征去猜测)
(2)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从动物的表情上、动态上加以理解)
(3)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猜猜,会是什么礼物呢?
3、体验操作
(1)提问:它们在干什么?这样做,小动物们还能知道盒子里的礼物吗?
(2)根据幼儿所说,分批尝试。并记录幼儿的猜测。
(3)继续观察图片
小兔---耳朵---听;小猪---鼻子---闻;
松鼠---手---摸;青蛙---嘴---尝;(为什么要小心摸;尝之前要问“可以吗”)
(4)突出理解身体这些部位的作用。
4、完整欣赏故事
5、游戏:变魔术
分享盒子里的礼物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和黄色。
2.能按物体的颜色配对。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良种颜色的'花若干。
2.红黄蝴蝶胸卡若干,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跟老师开火车到春天的花园里去参观。
1.教师:小朋友好!老师想带小朋友到一个神秘的地方玩,你们想去吗?
让我们开着火车去吧!
2.提问:花园里有什么颜色的花?
3.认识黄色和红色
二、出示胸卡黄蝴蝶红蝴蝶,引起幼儿兴趣,学习配对。
1.教师:今天有两只蝴蝶也来到这个花园里,他们说找不到好朋友,
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找好朋友。
2.介绍黄蝴蝶红蝴蝶的好朋友分别是黄花和红花姐姐。
3.请个别幼儿带胸卡去找好朋友,找到后说出“××跟××是好朋友”
4.评价幼儿十分找对好朋友,对的给予表扬,错的给予评价改正的机会。
5.请小组幼儿带胸卡带好朋友回家玩,教师评价。
6.幼儿按颜色找花并把花带到相应颜色的拱门进去。
三、操作
每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巩固颜色配对,师巡视指导。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2-23
(经典)小班教案09-09
小班教案(经典)09-12
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精选】07-27
[经典]小班教案07-31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可爱的毛毛虫》06-08
小班教案(精华)09-29
小班教案(必备)09-30
小班教案(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