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端午节的班会教案

时间:2025-02-16 17:00:0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端午节的班会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端午节的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端午节的班会教案

小学端午节的班会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问目标:

  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力量目标:

  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力量。

  3、情感目标

  通过集体讨论,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沟通的乐趣,通过课题讨论,激发学生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今日教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学问呢?

  二、小组汇报

  1、师导语:上节课,教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教师将依据你们收集状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

  第一组

  生:我们组收集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们组把它归纳以下三种:

  生1、纪念屈原

  传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为了寄予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渐渐进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生2、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涛神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呈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奇,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师问:你们是去哪里收集这些材料呢?

  师:教师信任这次的查找中你们肯定对端午节的由来,有更深的了解。做得不错给加一分。(板书:由来)

  师:关于端午节的来历,除了刚刚这一组同学说的纪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教师还知道另一种传奇。

  龙的节日(课件展现)

  2、师导语:同学们,传奇异彩纷呈,那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庆这一节日的呢?下面请整理端午节的习俗的小组为我们介绍。

  其次组

  生:我们组收集的`是端午节的习俗,我们把它做成了手抄报。

  师:能为我们讲解一下你们收集的习俗吗?

  (两张展现,一个学生进展介绍)

  师:能说说你们都是哪里收集这些材料的?

  师总结:看了小组同学细心预备的手抄报,真是大开眼界,他们不仅收集材料并用巧手呈现给我们。做得很好给加一分。(板书:习俗)

  3、师:还有其它习俗吗?

  第三组

  生1:我们小组也讨论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那天,人们还给小孩佩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芳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玲珑得意。据说是为了驱毒避邪。

  生2:除了佩香囊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头活泼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退疫病的功用、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会以雄黄酒在他们额上画一个「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师:能告知大家你们怎么找到这些材料的吗?

  (许多同学会说去网上查找的,这里教育一下善用网络,不要沉迷于网络)

  教师把这些习俗总结一下: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挂钟馗像,饮用雄黄酒,吃粽子。

  3、师导语:说到吃粽子,我们知道这是端午节必不行少的,有哪组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吗?

  第四组

  生:我们组为了了解粽子,我们特地去商场转了转,了解了粽子的价格和种类,除了肉粽还有黑米粽,八宝粽,五谷粽,碱粽,我们还在网上找到了粽子的做法。(视频)

  师:教师好像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你们做得很好,亲自去尝试,知道粽子的配料,种类,就连价钱都查到,太了不起了,给你们组加一分。

  5、师导语:端午节的习俗如些丰富,难怪就连历代的文人都喜爱在端午节留下自己的诗词佳句,收集端午诗词歌谣的同学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第五组

  生1:我带来一首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生2:我也带来一首诗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我带大家带来的是闽南童谣《扒龙船》

  五月节,扒龙船,大人孩子哗哗滚。

  海面一排四只。

小学端午节的班会教案2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热忱。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熬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阅历等)猎取信息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奇怪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3、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力量。

  三、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6日

  四、活动地点:

  教室

  五、活动预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预备材料。六、活动过程。

  1、开场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盼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日,教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

  (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奇?

  生:爱国诗人屈缘由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很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盼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好玩的风俗习惯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3)你准备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生:我准备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3、嬉戏开头

  (一)吃粽子竞赛

  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宝肚里藏,要吃珍宝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竞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章)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头”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竞赛完毕。为完成嬉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鼓掌。

  班主任:从大家刚刚的表现,可以看到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过节的欢乐。

  (二)缝香包

  先由班主任讲解缝香包的要领和针法,然后同桌两人一组,班主任宣布“开头”后,再动手,同桌可以相互帮忙。时间为15分钟。竞赛完毕后,由班干部推选出5个制作的精致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块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线

  还是同桌两人合作,各自把自己预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开头”,自己动手开头撮,限时3分钟。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胜利。

  (四)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现自己的手抄报,并评比出优秀的手抄报。(分小组展现手抄报)

  六、反思与拓展

  这次活动,通过师生争论沟通、嬉戏活动、展现作品,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力量。

  看了你们自己筹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教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完毕今日的主题班会,也盼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鼓励自己,盼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鼓励自己,不断进步!

【小学端午节的班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班会教案10-19

小学主题班会的教案06-25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05-30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09-26

春季小学班会主题教案10-17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11-18

小学端午节的教案05-08

小学感恩主题班会教案08-07

中小学主题班会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