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6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寻找图形》
活动目标:
1.能在众多图形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
2.能注意观察生活情境中所隐含的`图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寻找图形》
2.电子白板活动过程:
一、打开电子白板1.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什么?
2.提问: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身呢?窗户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二、寻找图形1.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师:小朋友,仔细看,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它们全都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2.幼儿开始从这幅图中找出那些是用三角形组成、那些是用正方形组成、那些是用圆形组成。
师:请小朋友到白板上画一画、说一说。
3.增加图片难度。让幼儿不仅能够找出并能说出图形里藏着多少个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三、通过游戏巩固并复习图形幼儿分组在电脑玩游戏:《寻找图形》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幼儿集体讨论学习后自主游戏的方式,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游戏与上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深地帮助幼儿巩固前面的知识并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孩子们,对生活中各种各样弯弯的东西是熟悉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我想:怎样将抽象的弯弯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让孩子在探索、交流、游戏中去感知各种弯,知道不同的弯有不同的名字?所以设计本次活动“从生活中引入,利用形象的教具帮助理解”,在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中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认识特殊的弯:8字弯3字弯。
2、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弯。
3、运用肢体语言感受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了解特殊的弯;
难点:弯折电线创造性造型。
活动准备
各种带弯的物品。用来制造弯的材料。教具(电线围成的蝴蝶和数字8)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弯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弯弯物品
3、幼儿相互介绍手中的弯弯。
4、送弯弯回家。
二、基本环节
1、认识特殊的.弯。
3字弯————教师出示教具蝴蝶(幼儿找弯,用手感受弯,用语言描述弯)
8字弯————教师出示数字8
2、制作弯
3、作品分享(数码相机现场拍摄,大屏幕展示)
4、身体部位上找弯(例如:眉毛、耳廓等等)
三、结束环节
身体造型表现弯(音乐舞蹈)
活动延伸
生活中细心观察,寻找更多的弯弯带到幼儿园和朋友分享。
活动反思
带领着幼儿进入了一个弯弯的世界中。在开始的时候,让幼儿面对各种物体,并引导他们去发觉和体验与之相关的造型、作用和乐趣,再让幼儿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创造探索一个弯弯的世界。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2、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垃圾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3、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激发幼儿做小主人,保护幼儿园环境的意识。
4、鼓励幼儿对变废为宝进行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重点:
1、教育幼儿不要乱丢垃圾。
2、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难点:
变废为宝,大胆创新。
活动准备:
图片、垃圾角、挂图、制作材料、自制玩教具展览
活动过程:
1、看挂图听故事
2、观看对比图片:整洁的活动室和有垃圾的活动室。
讨论:你喜欢哪一幅图片?为什麽?
垃圾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害处?
我们要怎样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3、教师带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体验环境污染状况。
4、请幼儿当环保小卫士,把不用的`垃圾扔到垃圾筒内,还能再用的垃圾放到垃圾角内。
5、动手制作“不乱丢垃圾”标记,并将“不乱丢垃圾”的标记挂在各处。
6、带幼儿参观用废旧材料制成的玩教具展览。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旧报纸、酸奶袋、包装盒等制作成不同的物品,变废为宝。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了解主人公的活动和感受。
2、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演示,初步理解“绕”、“越”、“趟”、“冲”等动词。
3、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自行车的特征。
教学准备:大书,教师或幼儿骑车的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张骑自行车的照片,问问幼儿喜欢骑自行车吗?接着请幼儿说说骑车都到过哪里?看到了些什么?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二、阅读图画:
封面:先出示题目,明确“我”指的是谁:这读本的题目叫“我的自行车”,“我”指的是谁?你们觉得他可能要骑去哪里?
第1页:他骑车来到了哪里?前面有棵树,要继续往前骑的话,该怎么办呢?
第2页:他又骑车到了哪里?要是从小桥上骑过去,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这个动作呢?
第3页:(遮住“来到树下”)请幼儿看图补充“我”骑车来到了哪里?
第4页:教学同2页
第5、6页:分别观察“骑上”“冲下”的'动词
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三、总结分享:
教师小结小男孩去过的地方及用到的动词。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这读本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幼儿身边见过或经历过的事,所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参与性很高。通过对读本的学习,幼儿明白了这个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的,以一周的时间展开,每过一天句子就相对的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动作的演示,让幼儿模仿读本中出现的动词,加深幼儿对动词的理解。存在的不足有:所提的问题不是很具有开放性,有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积极活跃的孩子,忽略另一部分孩子的参与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动中吸取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小百科: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欣赏毕加索的两幅人物作品,感受通过不同线条的特点所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
3、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动作、音乐、游戏等多种通道感受作品及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幼儿作品。
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小朋友画的这些人心情怎么样?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
二、欣赏《梦》。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画请你们欣赏,我们先来看第一幅画。
2、你们看到了什么?
3、这个人在做什么?她看起来心情怎么样?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4、画家用怎样的线条画出她很舒服、很放松的样子的?
5、我们一起来学学她舒服的样子。
6、你们还在什么时候也感到舒服、放松、心情很愉快?
三、欣赏《哭泣的女人》。
1、这个人看起来心情怎么样?她会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呢?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第一幅画的线条是软软的,柔柔的,那这幅画的线条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欣赏的这两幅画是一个西班牙的画家,他叫毕加索画的,第一幅画叫《梦》,用软软的,画家柔柔的.线条画出了让我们看起来很舒服,很放松的人;第二幅画叫《哭泣的女人》,画家用硬硬的,尖尖的线条画出了让我们看起来很伤心,很难过的人。
四、为画面匹配音乐,进一步感受不同的画面传递的不同情感体验。
1、请你们欣赏两段音乐,听一听,想一想,大喇叭里的音乐送给哪幅画最合适,小喇叭里音乐送给哪幅画最合适。
2、幼儿欣赏音乐,进行匹配选择。
3、教师任意切换画面、音乐,幼儿做游戏:我们一起看着画,听着音乐做动作。想一想第一幅画可以做什么动作,第二幅画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表情也要做出来哦。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看望
活动名称我升中班了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了,应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看望过小班的弟弟妹妹,反映幼儿上课、劳动等活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1、使幼儿通过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比较,了解()自己的变化。
(1)、让幼儿看望本园小班的小朋友,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2)、回班后请幼儿自由交谈观察的结果,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发言。
(3)、根据幼儿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自己比弟弟、妹妹强,使他们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了。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中班小朋友。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11-08
中班教案(精选)09-04
(精选)中班教案11-19
中班教案[精选]02-08
【精选】中班教案09-12
中班教案(经典)12-01
(经典)中班教案01-13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经典]05-13
中班的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