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生成:
每当孩子们散步经过花圃时,看见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叫道:“老师,红颜色的花,黄颜色的花,真多啊!”“1朵、2朵、3朵……”因此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用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形象的“游万花园”的情景中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发展幼儿对花朵色彩、数量的感知;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红、黄、绿纸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条;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们要去万花园玩玩。瞧,我们必须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才能进入万花园。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出发去万花园。
二、捡花
1.走进“万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感知1和许多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能力强的幼儿就说:“老师捡了许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许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几朵花?有哪些颜色的`花?
三、送花儿回家
1.师:现在花朵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红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绿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幼儿把花朵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如果老师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个别幼儿有分错的现象,老师加以引导。)
四、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那里还有些白色的纸杯花,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并让幼儿第二次进行颜色配对练习。)
五、回家,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来到万花园,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
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教学反思:
从活动中看到孩子对教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在操作的环节已经反映出来,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也玩得非常开心,在今后的课程中,还应该更多的以游戏形式来组织才符合孩子的兴趣,但是在活动中,老师说的过多,今后的教学要放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自己探索。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与小班的弟弟妹妹交往,学习尝试照顾弟弟妹妹。
2.激发幼儿做大班哥哥姐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有为弟弟、妹妹做榜样的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照顾弟弟妹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前有意识的为幼儿多讲一些他们刚上小班时候的表现。
2.开学后教师注意组织幼儿观察小班幼儿的活动情况。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自己进入大班之后的变化
教师设计以下话题:
1.小朋友,回想一下,你们刚上小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启发幼儿回忆并讲述过去自己刚刚入园的事情)
2.现在你还会像在小班时候那样吗?你现在是什么样子?(和现在对比,了解自己的进步。)
3.教师对幼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小结:进入幼儿园已经两年了,小朋友比刚上小班的时候,长高了也长壮了,小朋友也越来越懂事了,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所以也越来越聪明。
二、引导幼儿想一想,作为大班的哥哥姐姐,应该怎样帮助小班的小朋友。初步激发幼儿做大班哥哥姐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有为弟弟、妹妹做榜样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你们真的已经是长大了,已经是哥哥姐姐了。可是现在小班的弟弟妹妹还是又哭又闹,作为哥哥姐姐,你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引导幼儿思考当哥哥姐姐的具体行为)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具体回答,例如:我们可以和小弟弟小妹妹一起吃饭,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就教他们怎样正确地拿勺子,怎样吃饭才能不掉渣渣。我们还可以带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操,告诉弟弟妹妹怎样走圈,做操的时候小胳膊、小腿要伸直了……生活方面或其他方面具体的行为。
注意提醒幼儿,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小手小脚比较嫩,在与他们交往的时候注意轻一点,保护好他们。
三、教师组织幼儿去小班进行实际的大带小活动。
1、活动前,教师先提要求:一个小朋友只能帮一个小弟弟或妹妹。
2、在实际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小朋友主动与弟弟妹妹交往,并提醒幼儿注意刚才谈话中应注意的事情。
四、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
活动延伸:
绘画《我是大哥哥(或大姐姐)》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在3岁左右,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语句不够完整,有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小班教案 篇3
一、情景导入新的课题。
通过谜语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电梯,从而引出新课体——安全乘坐电梯
A:小小屋子,上上下下,带你到家,方便用它 B:简单了解电梯的定义和起源。
电梯:建筑物中用电作动力的升降机,代替步行上下的楼梯。
二、学生交流
让做过电梯的学生说说乘坐电梯的经过。
三、学习新知:
1、 想一想说一说:你乘过电梯吗?感觉怎么样? 为什么高楼要安装电梯?电梯里有什么?电梯中的关门与开门是怎样使用的?当你乘坐电梯时里面的数字有什么变化?
2、即使乘坐电梯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力气等方便之处,那我们在乘坐电梯时要注意哪些安全呢?通过故事图片让学生知道这么做不对,应怎样做,应注意什么。最后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安全乘坐电梯注意事项。
3、最后让我们学一首儿歌: 乘电梯,按开关,
三二一,门儿开。 小学生,走进去, 不吵闹,乖乖站, 门开后,再走出。
4、如果乘坐电梯出现故障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保持冷静,按紧急救助按钮或打电话,等待救援。 (2)自我保护。 急救口诀 电梯突停莫害怕, 电话急救门拍打。 配合救援要听话, 层层按键要按下。 头背紧贴电梯壁, 手抱脖颈半蹲下。
四、结合图片想一想乘坐扶手电梯时我们应当注意哪些安全呢?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班内交流。
五、只是拓展: 在发生火灾时我们能不能乘坐电梯?为什么?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根据服饰、声音等特征辨别同伴,引发对周围同伴的关注。
2、学着遵守游戏的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树、房子、花、草、石头等布景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情节,激发游戏兴趣问题提示:
有哪些动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还记得故事的名字吗?你记得谁藏在哪里?(根据幼儿能力,也可出示地点问“谁躲在这儿?”)
2、游戏:捉迷藏
(1)出示布景,交代规则问题提示:
一次游戏可以人躲起来?
有哪些地方可以躲?
(2)根据声音辨别同伴规则:5个孩子躲藏,把整个身体躲起来,猜的孩子闭上眼睛。藏好后,每个布景后的孩子发出声音,根据声音猜测。(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逐个发声音进行猜测,也可以等所有的躲藏者都发出声音后猜测)交流:你猜xx后躲着谁?你觉得xx躲在哪儿?你能找到谁?……(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问题回答)小结: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你们听声音就能找到朋友,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自己的`朋友。
(3)根据发型、服饰辨别同伴规则:这次躲的孩子不能再发出声音了,你可以露出身上的一个部分让好朋友猜猜你是谁。如果好朋友猜对了,就出来;如果没猜对则不动。
讨论:你觉得可以露出什么地方让朋友猜?
交流:你知道谁躲在哪里?
小结:你们不仅能听出好朋友的声音,对好朋友的衣服、头发、鞋子也很熟悉。如果不能听,也不能看,用手摸你能认出同伴吗?下次我们再试试。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2.乐意听同伴讲话,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3.熟悉幼儿园,萌发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重点:
能用自己简短的'语言讲述图片中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片若干(幼儿在园内各处活动·游戏的图片)
经验准备:参观过幼儿园,对幼儿园环境有一定了解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讲述,引起幼儿兴趣。
(这张图片上有什么?谁在做什么?这是哪里?)
二、幼儿讲述
1. 教师继续出示图片,利用这三个问题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在图片里看见的内容,教师适时帮助,指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讲述
2. 将剩下的图片发给幼儿,请幼儿两两结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图片上有什么,有谁在做神么,这是哪里
3.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三、结束
请幼儿将图片带回家和家长分享,用学到的语言技巧讲述图片内容给家长听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9-12
小班教案07-27
小班教案【精选】10-23
[经典]小班教案11-11
(精选)小班教案12-05
【经典】小班教案12-07
小班教案[经典]12-17
小班教案【经典】01-03
小班的教案07-12
(经典)小班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