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合集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背景分析:
秋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正是在这样风轻云淡的季节里,教室的门前飘落着一些梧桐树的落叶,它们总是喜欢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不经意间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掉在孩子们的头发上、衣服上,还有的飘在半空中,孩子们就伸出双手,追逐着落叶,等待着他们的飘落,忙得不可开交,接着的时候,孩子们就乐成一团,开心得不得了。配班老师担心孩子们在这样的跑来跑去中容易发生危险,屡屡试着去阻止。
我想:
《纲要》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发现游戏和易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后现代教育课程观主张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为什么不利用秋天这鲜明的季节特征和可供研究的资源,让幼儿在多彩的季节中感受落体——梧桐树叶掉下来的有趣现象呢?因此,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掉下来了,旨在通过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探索树叶等物体下落方式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对物体掉下来了这一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带、沙包、塑料积木、飞镖等落体,筐子若干。
2、贴有相应物体的记录表,笔。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了,树叶掉下来是怎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2、老师玩“掉下来了”的游戏,提问:树叶怎么了?(幼儿自由讲述)
3、引导幼儿观察筐子里的东西,并介绍材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掉下来的东西,你们拿出来看看,看看是哪些东西呢?”)(幼儿自由讲述,出现物体名称不认识的或名称不全时,教师适当做些强调)
二、幼儿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
(一)第一次探索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筐子里东西落下来时怎样的?鼓励幼儿将筐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交流,观察发现物体掉下来的情景。
老师提出探索要求:我们要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一松,看一看,它们是怎样掉下来的?并找一个好朋友说一说,你的手里的东西是怎样掉下来的?
3、进行探讨,小结。
(1)提问:刚才你玩的东西,是怎样掉下来的?(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能不能把它掉下来的样子说出来呢?(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
(2)观看多媒体课件。
师: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带掉下来的样子真有趣,我们还拍成录像,你们看!
师:羽毛是怎样掉下来的?
师:花瓣呢?纸条呢?包装带呢?
4、小结: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带都是摇摇晃晃、飘呀飘、飞呀飞——地掉下来的(具体描述语言看上课情形)。
(二)第二次探索
1、幼儿猜想并尝试:玩玩你桌上的东西,看看东西是怎样掉下来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观察东西掉下来的情景。
老师提出探究要求:我们把手举高,然后一松,看一看,它们是怎样掉下来的?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掉下来的?
3、进行讨论、小结。
(1)提问:刚才你玩得东西,是怎样掉下来的?(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能不能把它们掉下来的样子说出来呢?(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描述)
(2)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
幼儿通过操作后发现塑料积木、飞镖、沙包等是直直的、块块的掉下来的;而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袋等是飘呀飘、飞呀飞、摇摇晃晃的掉下来的。
(三)游戏:变变变
师:我做魔术师,变变变,变出什么,你们就说一说,做一做。
三、尝试用“画”的方法记录。
(1)请个别的幼儿选择一种材料,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师:树叶、羽毛、花瓣、纸条、包装带掉下来的样子我们都会说,也会做,那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掉下来的样子画出来呢?
师:我们先画树叶掉下来的样子(看幼儿的选择具体定),谁来试一试?
请所有的幼儿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所有的落体下落的样子。(即在贴有相应物体的记录表,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的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掉下来的样子画下来。)
四、总结:
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的幼儿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他们掉下来的样子也非常有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延伸活动:
玩落体游戏,如“托汽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的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掉不下来。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的运动机能。
2、感知自己身体的很多地方都能运动。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一幅画有完整的人的正面大图
●音乐、课件
●彩色笔
活动过程:
1、"请你跟我这样做"游戏导入,初步知道身体上哪些部位能动。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1)教师做带领者,边做边说:请你跟我╳╳╳其他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说:我就跟你╳╳╳。
请幼儿说说刚才我们的身体哪里能动呢?
师:"谁来说一说刚刚玩游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哪个地方动了呢?"
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身体能动的部位,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动一动呢,哦,原来是这里有关节,所以会动。"
根据幼儿的发言用彩色笔在大图上圈出身体上能动的部位。
师:"请你把身体能动的地方用彩色笔圈出来。"
(2)让个别幼儿做游戏的领导者,引导幼儿探索还有身体哪个地方能动。
师:"谁来试试看,我们身体还有什么地方能动呢?"
根据幼儿的发言用彩色笔在大图上圈出身体上能动的部位。
师:"请你把身体能动的地方用彩色笔圈出来。"
(3)教师小结:我们身体上有很多关节,所以身体能动。
2、跟随音乐,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身体还有哪些部位能动。
师:"孩子们我们来玩个音乐游戏好不好?听着音乐动一动我们的小身体,看看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地方能动?音乐停,你们也要停哦。"
引导幼儿探索人体各部位肌肉的运动,鼓励幼儿交流探索经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台演示。
师:"谁来试试,我们身体还有什么地方能动?"
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根据幼儿的.发言用彩色笔在大图上圈出身体上其他能动的部位。
教师小结:人的身体除了各部位关节能动,还有肌肉能动。
3、观看录像,探索身体内部运动的秘密。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身体有这么地方会动,其实我们身体里面还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口、颈部感觉心脏的跳动。
师:"这是什么在动?身体里还有什么也在不停地动?"
帮助幼儿理解身体里有许多能动的部位,有些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如关节、肌肉的运动,有些是我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如心脏、胃肠蠕动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科学教案 篇3
中班科学:有用的水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目测比较或倒水的方法测量水的多少。
2.乐意实验,有在实验中求得答案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套相同大小的四个水杯
2.幼儿人手一套不一样大小的四个水杯
3.不同形状的水杯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变出一杯水)。
2.实验操作
(1)第一次操作
师:桌上有四杯水,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你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水杯排排队。
小结:杯子是一样大小的。
(2)第二次操作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和刚才的四杯水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四杯水你能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
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呢?
幼儿操作。
小结:当在不同大小的杯子里时我们无法知道水的多少,但我们把水倒进相同大小的杯子里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了。
3.延伸活动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看上去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它们装在不同形状的水杯里,你觉得它们会一样多吗?
幼儿在区角中继续探索。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幼儿再去尝试探索。
2.活动后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究水杯的形状和水容量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明白要作比较必须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0-19
科学教案(经典)12-24
【精选】科学教案12-24
科学教案01-16
[经典]科学教案01-17
科学教案【经典】09-09
科学教案[经典]12-06
(经典)科学教案12-27
【经典】科学教案03-28
科学教案(精选)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