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摆摆、画画感受长横线和短横线的组合,并在启发下画小草。
2.有关心小动物的情感,愿意帮助弱者。
3.乐意参加绘画活动。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布置,布置成篱笆。
2.情景的创设,大灰狼的出现。(大灰狼头饰)
3.蜡笔,画有小兔子的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情景,带兔宝宝们去吃草,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小兔子们,肚子饿了吧,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吃草吧!”(在进场时,引导幼儿穿过篱笆,让孩子们发现篱笆)。
2.通过大灰狼的出现,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大灰狼进不来的原因,帮助幼儿认识篱笆。
(1)大灰狼的出现,“呀,大灰狼来了,快躲到椅子上去。”(接着,听大灰狼的表述。)“呀,我发现了好多兔子,今天我可饿着呢?让我去抓几只兔子来垫垫肚子把!呀,怎么过不去呢,呀,怎么钻不进去呀。(大灰狼表演,让幼儿感受篱笆的特点:长横线与短横线的组合)。
(2)呀!大灰狼怎么走呀?(进不来)为什么大灰狼进不来呀?(被挡住了)它可以钻呀?(两根小棒间空的太少,钻不过来。)
(3)认识篱笆,原来这儿被兔妈妈用长长的棒和短短的棒搭成了一组篱笆墙,大灰狼就过不来了,这种墙就叫篱笆墙。(幼儿说说)。
3.让幼儿自己摆摆,进一步感受长横线和短横线的组合。
(1)原来篱笆墙有这么大的本领。瞧!还有很多小兔害怕被大灰狼抓走呢!让我们一同帮他们造一个篱笆墙吧!
(2)幼儿用(长和短)的材料进行摆放。
(3)你们是怎么摆的呀?(再次引导幼儿篱笆的长横线要从头到尾,短竖线间的距离不应过大。(在幼儿表述的过程中进行示范。)
4.幼儿绘画,并给予指导(对于动作快的幼儿可引导添加一些小草。)
(1)原来这样以后大灰狼就进不来了,让我们动动我们的小手,用蜡笔给他们做一个又牢又密的篱笆墙吧!
(2)幼儿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化的`密,长横线一定要画到头。
5.再次通过大灰狼的出现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你们都造完了吧!呀,大灰狼又来了,你们的墙造的这么好,大灰狼再也进不来了,让我么放心地吃草吧!
活动反思:
小班的美术活动不应以技能为主,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上一点点的进行提升,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点、线,对于幼儿原来的经验这样的跨度太大,幼儿消化不了,或许将本堂课定位在色彩上会更好,让幼儿去感受色彩带来的美和自己所画的不同的图案所带来的美,让幼儿觉得其实我这样画也是美的,让幼儿感到自己成功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的作品《星空》,感受各种元素、符号组合而成的神奇画面。
2、尝试画星空,练习图形间的重叠。
3、能大胆想象、创作,体验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米罗的作品《星空》,及相关星空的作品数幅。
2、丰富幼儿关于星座的知识。
3、勾线笔、油画棒、8K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师:晚上,在蓝蓝的`天空里,闪耀着许多星星,小星星亮晶晶的,有的像眼睛、有的像勺子、有的像一朵花……
西班牙有一名画家,名字叫米罗,他画的星星特别好看。出示米罗的作品,这幅画叫《星空》。
二、图形刺激:
1、欣赏米罗的《星空》,感受各种元素、符号组合而成的神奇效果。
师:米罗爷爷画了那些形状的星星?
2、与幼儿讨论图形重叠的地方有哪些?
3、教师示范:
(1)在画纸上画上各种形状的星星,重点示范星星之间的重叠。
(2)用2——3条长长的弧线把星星连起来。
4、欣赏相关的幼儿作品。
三、创造表现:
1、提出作画要求:
(1)所画的图形行形状要丰富,长长的线直接穿过图形。
(2)图形外轮廓可用白色描一圈
(3)小星星涂五颜六色。
(4)背景不需分割,涂一个底色(可尝试用水粉色刷底色)。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品赏评: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上有哪些形状的星星?图形重叠的地方有哪些?
美术教案 篇3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及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没的眼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他们多关注生活,从而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领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生活中的色彩,并掌握一些色彩的调配知识。
2、指导学生进一步感触感染颜色,观察颜色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演示用纸(展示两种颜色混合所得的另一种色彩)。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图画本。
教学内容
苏教版美术第一册第三课《看!我们的画》p5-p7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 先问问学生生活中那些用品色彩丰富?等待学生回答完后播放PPT,展示PPT中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生活用品,例如:七彩皮筋、七彩喝水杯、彩色糖果、彩色毛毛虫、七彩沐浴花等。
导入今天的课题:七彩生活
二、欣赏及介绍
1、出示一些七彩生活的场景图片,找出最感兴趣的地方。如漂亮的毛衣,可爱的卡通气球,明快流畅的建筑,温馨的房间??(播放PPT)
2、画画七彩的生活,介绍几种绘画方式。如彩笔画、油棒画、水粉画,撕贴画等。
如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相互混合,并列或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介绍挤色方法,调色方法及涂色方法)(播放PPT)
再如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或用油画棒和水
粉色一起作画,会出现一些有趣的效果!(油水分离)。
介绍用五彩油画棒在纸上涂抹,然后用黑色油棒覆盖,再刮色出现五彩效果的刮画法。(播放PPT)
介绍彩纸撕贴画的方法,选定目标,撕出外形加以拼贴。
三、练习与体会:
1、出示一些生活用品的勾线图例。如汽车、房子、玩具、床、花瓶、台灯等。(播放PPT)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选定的方法画生活,画自己熟悉的七彩大世界。也可用颜料试着组织一幅彩色画面。如能适当加以创造,会比现实生活还美丽。
3、完成作业后,退后看色彩相互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四、小结与评价
1.互相观摩,介绍自己今天的画作。
2.学生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3.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好的作品在讲台上讲解及表扬。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乐意亲近小动物。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每人一张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师:今天艾玛和小动物一起捉迷藏,你们看看艾玛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怎么玩游戏的。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玛可能会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鸟找到艾玛了吗?
2、小鸟发现了谁?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小结:原来我们发现一个秘密,这些小动物都找了一个颜色跟自己身体很接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小动物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4、故事中的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当中,艾玛还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观看图片中有谁躲起来来了?他们躲的好吗?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学到的本领,我们回去再发现发现。
四、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喜欢它?它们身上的颜色怎么样?
小结:原来这些大象身上的颜色都是相近色。
2、请你们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3、展示幼儿作品。说说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发现?为什么?
活动反思:
听到捉迷藏,孩子们可开心了,但对于怎样藏才安全?怎样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儿的经验明显不足。在阅读图书环节中,幼儿能够通过画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玛躲在什么地方,并说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树的后面等等。图画中的地方都是幼儿能直观感受的,因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故事的结局也颇有幽默感,孩子们对这个结局兴趣盎然,津津乐道。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强,但是孩子们都抢着说,想第一个公布答案,显得课堂秩序有些混乱。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寻找并学习用不同材料制作拓印版画,并在操作过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感受拓印的乐趣和美感,喜欢参与制作拓印版画。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活动名称:手拉手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在画直立人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小朋友手拉手的动态,表现好朋友
的'亲密关系。
2.能适当添画背景,表现活动的场景。
活动准备:
油画棒,绘画纸。
活动过程:
1、观察好朋友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手拉手站立的两个幼儿与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观察手臂的姿势及两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动态。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每位幼儿选一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选一个座位坐在一起。
——引导幼儿画一画“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启发幼儿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画相应背景。
3.说说我的好朋友
——展览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干什么。
——启发幼儿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它们记录在图画背面。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1、在活动室周围放置一些可供幼儿制作拓印版画的材料。
2、纸风筝一个,宣纸、油画棒、轻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2、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架风筝)现在老师要把这架风筝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3、教师变“魔术”。瞧,一架风筝变出来了。你们猜猜老师是怎样变的吗?幼儿猜后教师将纸挪开,揭示谜底。丰富词:拓印。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你的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或漂亮的图案也能用拓印的方法变到你的纸上。
2、幼儿尝试、操作。
三、集体欣赏、交流、讨论拓印的经验。
1、教师引导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评议,对画面清晰、整洁、造型和底。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做了全面具体的阐述,既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折小猫头,巩固对小猫外形特征的认识。
2.喜欢自己的折纸作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范例、勾线笔、折猫头的手工纸、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小猫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画上有谁呀?幼:小猫。
2.师:原来是小猫呀,我们来跟小猫打声招呼吧!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美工》第16页“小猫喵喵”上提供的材料。
1.师:你们知道这只小猫是怎么做的吗?幼儿观察回答。
师:说的很对,这只小猫是用纸折出来的。
2.师:那我们今天就来折一只可爱的小猫。
3.师:那我们看着美工书上的图示,一起来折。
三、教师示范讲解小猫头的折法。
1.(出示正方形白纸)今天我们要用正方形的纸来折小猫,把正方形放好。第一步是对角折,把角对齐折一下,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对麽?接下来把三角形平着放好,让我们来折小猫的耳朵,拿起左边的一角向下折。现在让我们来折右边的角,先向下折,在往上折。接着在最下面折一个小三角形。最后把上面的纸往下折一点,就完成了。折完以后要反过来画五官。
2.师:看一看,像不像小猫的头?幼:像。
师:小朋友,小猫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幼:尖尖的。
耳朵有了,看一看小猫的脸上还差什么?幼:眼睛鼻子嘴巴胡须。那我们给小猫画上眼睛鼻子嘴巴胡须。
3.师:小猫的头有了,那我们来给小猫画上身体,让小猫在草地玩吧!
4.师:好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动手折一折?幼:想。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师:那我们一起来折一折,不会折的小朋友可以看着美工纸书上的.示意图来折。折好以后,不会画五官的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小朋友,记得折完以后要反过来画五官哦。
2.请幼儿相互欣赏。
活动反思与建议:
整个活动,常老师始终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了手,也活动了嘴,锻炼了他们用手撕,贴的能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幼儿对于烧鱼这一生活经验的积累。只是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提问性的语言应该再精炼一些。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欣赏大嘴鸟图片,了解大嘴鸟语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通过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大嘴鸟的大小变化,刻画身上的细节装饰。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材料】
4开白纸、水彩笔、马克笔、签字笔。
【教学过程】
1、欣赏大嘴鸟图片,观察大嘴鸟的不同动态和特点。
2、画出自己喜欢的'大嘴鸟,注意大小的变化。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或是线条重复的装饰大嘴鸟,画面背景用线条画装饰。
反思
最近,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颜色比较感兴趣,经常听到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议论各种颜色,为了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感受颜色变化的美妙与神奇,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主题活动,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幼儿参与度较高,完成“大嘴鸟”色彩鲜艳,课堂效果比较好!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美术教案12-11
【经典】美术教案11-30
美术教案[精选]10-27
美术教案【经典】11-04
美术教案【精选】01-12
美术教案(精选)01-30
美术教案12-02
(经典)美术教案11-01
美术教案(经典)03-07
美术教案模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