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初步了解恐龙的小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随着季节的变化,蝴蝶、蜜蜂都飞来了,这些也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在一次户外散步的过程中,孩子在园内的花丛中,看到了许多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就是小蜜蜂的?能靠近它们吗?它们在花丛中干吗呢?”我一些问题的抛出后,更是引起了幼儿其他的兴趣。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告诉我:小蜜蜂在采蜜,小蜜蜂会刺人……于是,设计此次整合性的活动。通过活动,多方位提升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经验。活动先从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装扮成为小蜜蜂,在故意投放错误的材料中,体现层次性,让幼儿从中巩固认知蜜蜂的明显特征。再到游戏体验小蜜蜂采蜜的辛苦,从中整合了音乐,运动活动。再自然延伸到了喝蜂蜜水的生活活动中去。在一定情景中采用了探索发现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活动目标
1.观察蜜蜂的外形结构,能说出蜜蜂身体的各个部位名称;
2.知道蜜蜂采蜜是用一根像吸管一样的口器来采蜜,学习蜜蜂勤劳、勇敢的精神;
3.培养幼儿对科学课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挂图、U盘(蜜蜂身体全图、构造图若干张,歌曲劳动最光荣);
2.蜜蜂采蜜图若干张、科学课本人手一本。
活动重点
了解蜜蜂的身体结构。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蜜蜂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完以后告诉老师小蜜蜂在给外婆送花蜜的途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小朋友们能说出小蜜蜂在途中遇到了小蝴蝶、小蜻蜓和小麻雀,并给他们分享了自己采的花蜜。
二、演示多媒体课件,结合大挂图来观察蜜蜂的身体结构
(一)请小朋友们观看蜜蜂身体全图;
观察大挂图,能说出蜜蜂的身体结构是由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尾部、翅膀等身体结构构成;
(二)最后观察在蜜蜂的头部有一根细细的、长长的像吸管一样的口器,这个口器是蜜蜂用来采花蜜用的。
三、学习蜜蜂勤劳勇敢的精神
(一)给幼儿讲《蜜蜂保卫家园》的故事并让幼儿说说蜜蜂是怎样保卫自己的家园的;
(二)鼓励幼儿要学习蜜蜂勤劳、勇敢的精神。
四、结束活动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并进行歌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并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从中我发现,孩子对科学课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孩子们喜欢通过故事的方式来探索科学中的奥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通过多种趣味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的探索、研究科学中的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思考,从而提高幼儿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内容与要求】
在操作榨汁机的基础上,了解其使用方法,感知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体验观察和动手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榨汁机带来的方便,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难点】了解榨汁机的使用方法
【材料与环境创设】
橙子、各种榨汁机、毛巾、台布、视频等
【设计思路】
榨汁机是现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厨房工具,它也分好几种方法榨汁。而孩子们也都喜欢喝甜甜的果汁,可是果汁是怎么榨出来的`,如何使用榨汁机孩子们却不一定会。因此前期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个别操作,使他们初步积累一些相关经验,然后通过本次活动进行分享讨论,使他们正确操作榨汁机,在操作中感知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也让他们体验自己动手、与人分享的快乐。
结合教研组培养幼儿操作习惯的重点要求,分析本次活动发现活动中需关注幼儿正确操作的良好习惯。从区角活动中幼儿操作表现来看,幼儿是否能选择匹配的材料进行榨汁,是否能正确使用榨汁机是本次活动的关注重点,通过视频、示范、讨论等策略,来帮助幼儿提升操作经验,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问题
这是什么?你们喝过吗?知道果汁是怎么做出来的?
播放视频,幼儿仔细观察。
二、交流分享:
你们是怎么榨出来的?
幼儿个别交流
教师示范榨汁机的使用方法
二、操作体验:(感知榨汁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交流分享
1、你们都榨出果汁了吗?
2、出示电动榨汁机。
3、这么多的榨汁机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榨汁机。
四、情感渲染
1、幼儿与教师一起分享美味果汁。
2、我们用了榨汁机在制作果汁的时候方便了许多,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且有用的工具,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幼儿教育)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科学活动:
神气的解放军
活动目标:
1.认识解放军,知道解放军分海、陆、空三大兵种,能区分他们的服饰与武器。
2.知道解放军时刻保卫着祖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是解放军给我们带来了和平与安全。
3.懂得热爱、崇敬解放军,并学习解放军的勇敢精神,自觉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
活动准备:
1、录像机、录有三军表演的录像带。
2、录音机、歌曲磁带《学做解放军》。
3、海陆空三军的大图片各一套(含兵器)。代表性武器图片若干。
4、汉字卡片:海军、陆军、空军、海上、陆地、空中、领海、领土、领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解放军叔叔吗?你知道解放军叔叔是干什么的.吗?
2、师幼共同小结:解放军在保卫着我们的祖国,让我们过着幸福和平的生活。
(二)通过录像,初步感知海、陆、空三军。
1.看录像:海陆空护旗的镜头(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片头中剪辑而来)。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三)认识海陆空三大兵种。
1、认识海军
(1)出示海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海军的着装,并出示“海军”字卡。
(2)引导幼儿说说海军在什么地方作战,使用哪些武器。
(3)师小结:海军在海上作战,保卫着我们的领海。
2、以同样的方式认识空军和陆军。
3、比较海陆空三军的服饰和武器。
(四)巩固认识三军。
提供三军的衣服、帽子、武器的小图片,让幼儿按兵种分类。
(五)看录像,让幼儿了解其他兵种。
活动延伸:
播放国庆五十周年的阅兵式录像,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兵种。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随着在区域内投放有关鱼的书籍后,孩子们对鱼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对美丽的热带鱼很感兴趣,看到各色各样不同颜色花纹的鱼,很是好奇,在动手给热带鱼穿上美丽衣服的同时,有孩子提出为什么热带鱼要穿这么漂亮衣服呢?针对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可以挖掘其教育价值的同时,我们开展这次活动。在满足幼儿好奇心,让幼儿获得有关简单知识的同时,了解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愿望。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初步了解热带鱼花纹美丽的简单原因及几种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本领,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想象的能力,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3、初步知道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关心同伴的愿望。
材料准备:电脑一台、有关知识的VCD碟片(参考《印尼野性篇—水中奇境》)。
活动过程:
一、海洋生物的保护色。
1、热带鱼的保护色。
(1)、看有关热带鱼的VCD片。
(2)、讨论:热带鱼为什么有这么漂亮的颜色?鼓励幼儿寻找、探究答案。
(3)、看VCD了解答案。
2、侏儒海马的保护色。通过看图片,幼儿发现它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相关联系。
3、鲽鱼保护自己的本领。
4、变幻极大师:章鱼的奇特本领。
二、海洋生物的'其它自我保护本领。
1、鳗鱼的自我保护意识。
2、成群的小海龟如何逃生的。
3、稍大一些,没有特殊本领的鱼是如何逃避敌人的攻击。
三、讨论:
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发现幼儿园里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说说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玩时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2、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萌发对蛞蝓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兴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蛞蝓是害虫。
3、能对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蛞蝓,激发对动物的兴趣。
难点:能区别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收集关于蛞蝓的资料。
物质准备:组织幼儿捕捉蛞蝓和蜗牛,每组一个盛有蛞蝓和蜗牛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让幼儿讨论再告知正确的名称――蛞蝓。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小结:蛞蝓身体圆而长,没有壳,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没有脚,而是在接触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种能动的肉足,也叫腹足两只小眼睛长在长触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天气、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为什么也叫它鼻涕虫?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欢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过冬天、夏天的?
小结:蛞蝓的身体会分泌粘液,它爬过后粘液留在地上就会留下一条白线,所以也叫鼻涕虫,它生活在阴沟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喜欢吃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三、认识蛞蝓对人类的危害。
蛞蝓在夜间爬出来活动,被它爬过的食物变脏,衣服变脆,专门破坏农作物,是害虫,为了防止蛞蝓破坏植物,可在菜园和果圆周围撒些石灰,它们就进不来了。
四、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蛞蝓的问题,大家讨论。
活动延伸: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蛞蝓。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蛞蝓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虽然常见到,但幼儿因怕脏而很少去仔细观察。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明白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都应了解它,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关注之情。此活动首先通过实物及幼儿自己的发现让幼儿产生观察、探索的兴趣,并在幼儿产生好奇的时候对蛞蝓和蜗牛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幼儿很快地了解到蛞蝓的特性。活动中还让幼儿了解蛞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因此这一部分要深入探讨,并可插入一些关于生态平衡的知识。
二、效果分析
幼儿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对于不认识的的动物等特别好奇,因而在实物的帮助下幼儿提问较多,但因为幼儿很少去仔细观察,很多幼儿虽见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称。由于幼儿对蛞蝓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能逐步地解开蛞蝓之迷。现在幼儿的环境意识越来越浓了,当知道蛞蝓是害虫时,就表示要消灭它,老师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了有关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粗浅知识。幼儿对此兴趣较浓。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具有溶解的作用。
2.体验与同伴分享的乐趣。
3.喜欢参加与制作饮料。
活动准备:
准备开水、果汁冲剂、砂糖、盐、杯子、水果粒、冰块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口很渴,想喝点饮料,以此引入课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2.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饮料。
(1)引发幼儿与同伴说一说自己喜欢喝什么味道的饮料。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取喜欢的味道,把冲剂放进杯子里,再加入开水,用勺子搅一搅,它又变成了什么样。
(3)请幼儿加入冰块,做成美味的冰镇饮料,引导幼儿观察冰成在水中的状况。
3.教师与幼儿共同品尝饮料。
(1)启发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饮料。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分享品尝自制的饮料。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提供盐、糖、沙、杯、水等材料,让幼儿进行“能在水里溶解的东西”的科学小实验。
2.引导幼儿用各种办法溶解肥皂,带领幼儿用肥皂水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一、设计意图:
区角活动是孩子喜爱的且适合智力开发、能力发展的活动形式。我们班幼儿都很喜欢玩区角活动,特别是对玩具展览区情有独钟。因此我们把每个星期星期五定为玩具分享日,让幼儿交换着玩玩具。在活动中我发现他们对各种会动起来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但是,当我问他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动起来?他们是靠什么动起来的吗?"他们都很迷惘,无法回答我的问题。所以,我就想让他们在原有玩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各种不同的玩具是靠什么动起来的。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观察利用惯性、发条、电等能使玩具动起来的现象,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并能大胆地讲述探索过程与结果。
三、活动准备:
汽车、飞机等惯性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 若干、三个筐、纽扣、绳子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 创设环境、直接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玩玩具了,我们每个星期都有一次玩具分享日。今天小朋友又带来了很多玩具,但是今天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一想怎样让你的玩具动起来?
1、 玩好以后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
二、分享发现现象
1、 我发现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让它们动起来的?(请小朋友分类摆放)
、 XX玩具、XX玩具、XX玩具我们用手推着动的,手放了以后它们还会动,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惯性玩具。小朋友一起叫一下它们的名字叫惯性玩具。
3、 XX玩具、XX玩具、XX玩具都需要上了发条才会动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条玩具。
4、 我们再来看一下XX玩具、XX玩具、XX玩具它们都是靠什么动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肚子里都藏了什么东西?;(电池)原来它们是靠电池才动起来的,打开开关按纽电源接通了它们才会动起来。所以它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电动玩具。
三、幼儿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外力作用对玩具动起来的影响
1、 刚才小朋友都把玩具宝宝分类了,那小朋友再想想如果我玩发条玩具的时候,发条拉的短一点和拉的长一点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2、 我们再看一看惯性玩具,如果我推的重一点和轻一点,它们开的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3、 幼儿带着老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
4、 教师小结:原来发条玩具的绳子拉的越长,它就跑的越快,而且跑的很远;拉的短一点它就跑的慢一点,近一点。惯性玩具推的重一点,它就跑的快一点,远一点;推的轻一点,它就跑的慢一点,近一点。
四、幼儿自制玩具
1、 刚才这么多有趣的玩具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了小朋友玩得更开心才设计出来的,所以小朋友要爱护它们。现在老师也要请小朋友用你们能干的小手来做一件玩具?是什么呢?(教师出示纽扣和绳子)
2、 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纽扣动起来的?
3、 教师示范做纽扣玩具。
4、 幼儿自由制作玩具(打结的时候可以请其他老师帮忙,但是要注意礼貌)。
5、 今天小朋友做了一件惯性玩具,以后我们到区角里去做电动玩具、发条玩具,好吗?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我们做的玩具吧!(教师带幼儿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育资源来自于孩子们喜欢的事物玩具,作为中班的孩子有他们的年轮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适应了科学活动提出的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作为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一要求的。反思我理了以下几点:
1,教师评价与孩子评价
玩具先动起来的孩子给了鼓励,让孩子和同伴交流示范的时候孩子的参与欲望,最后经理奖励每个人的电池,但本课也还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2, 示范观察与交流
让孩子在玩具工厂里摸一摸,做一做,拆一拆等达到了让孩子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让一部分的孩子的玩具先动起来,并让玩具先动起来的孩子示范自己怎么安装电池的。让玩具安装上电池但不会动的观察自己安装的电池跟别人安装的有什么不一样。并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也让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一个沟通与讨论的机会。
3,经理送了每个孩子一对电池让孩子们拿着电池能使某些物件动起来,以达到孩子的学习环境由课堂转移到了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来,这让活动由课内空间到课外空间的相结合。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1-03
中班科学教案11-0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10-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12-21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1-10
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11-03
(通用)中班科学教案12-18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1-01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