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4 10:01:1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精华5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热爱水生动物,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发展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主要类别并能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带幼儿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事先了解海洋的有关知识

  2、物质准备:

  (1)配合活动的课件《水生动物》。

  (2)鱼类等各类别的图片

  活动分析:

  海底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孩子对这个世界也充满好奇,设计此活动的重点为: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水生动物的主要类别。活动中教师结合前不久刚播出的电影《海底总动员》中多利的形象引领幼儿去了解,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力求扩大幼儿的视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位朋友。

  2、出示多利,借用多利带幼儿去认识它水中的朋友。

  二、展开:

  1、让幼儿自己去认识各种水中动物,然后请幼儿说一说。

  2、通过课件向

  幼儿介绍鱼类动物的特征。

  提要求:

  (1) 两个人一组交换桥的模型进行实验。

  (2)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你发现什么?怎样知道的?

  交流讨论:结果怎样?为什么拱式桥承受的木片更多呢?

  3、利用课件演示两种桥关于承重力的科学道理。

  小结: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构造不同,拱式桥比梁式桥的承重力大。

  4、欣赏各种桥的图片。

  小结: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需要,聪明的`人们建造了美观、坚固、实用性强的桥。现在,各种桥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

  引导提问:你想有一座什么神奇的桥?

  总结:把小朋友想出来的金点子寄给造桥的工程师叔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说的新式桥会诞生的。

  三、延伸活动:带幼儿参观。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水生动物》

  今天上午组织幼儿进行了评优课科学活动:《水生动物》。重点通过课件及动手操作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其主要类别。活动中以讲解法、操作法为主。难点通过演示课件的方法让幼儿在了解了其主要类别的基础上能正确进行分类。从整体情况看,有90%的幼儿能集中精力,较有兴趣地完成本次活动,现将反思如下:

  突出的成绩:

  (一)制作的课件能很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

  本次的活动中在介绍各类水生动物的特点时教师采用了课件的形式进行介绍,漂亮的

  课件一下就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这样也就更能让幼儿较快的了解活动的内容。

  (二)将各类动物的特点编成了简单易记的儿歌。

  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很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向幼儿介绍各类水生动物的特点时也采用了这一形式,将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爬行动物、水生甲壳动物及水生软体动物各自的特点编成了便于幼儿记忆、朗诵的儿歌让幼儿了解,一方面带幼儿了解了其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幼儿朗诵诗歌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好听的诗歌加上漂亮的课件很大的调动了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存在的不足:

  (一)分析教材不透彻。

  本次活动之前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为让幼儿能更好地了解各类动物的

  特点,教师特意为本次活动创编了易与记忆的儿歌,效果虽然不错但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导致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使效果大打折扣,这还是与教师分析教材不够有关系。

  (二)活动内容安排的太多。

  本次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和安排的内容过多有关系,在本次的活动中

  教师安排了鱼类、水生哺乳动物、水生甲壳动物等5种动物的特点,目的是带幼儿在了解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但安排的过多所以幼儿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也就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了。

  这次评优活动是对平时的教学工作积累的一个集中展示,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课使我学到了许多优点,也得到许多启示,今后,我将纳入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更好的为孩子服务。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十分熟悉的食物,但他们不一定了解水果的切面形态。在该活动中,我紧扣“水果切面”这个点,以问题引路,带领幼儿进行探索,使幼儿获得相关的认知经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整个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感知、猜想验证、游戏拓展三个环节。“观察感知”环节重在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初步理解“切面”的概念;“猜想验证”环节则通过让幼儿探索苹果、猕猴桃、香蕉的切面形态,感受水果切面形态的多样性;在最后的“游戏拓展”环节中,让幼儿两两合作,根据六种不同的水果切面进行配对游戏,既为幼儿创设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也对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

  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横切的方法,激发了幼儿探索水果横切面的兴趣。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大胆推测和假设,产生了探索和验证自己想法的愿望,这为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

  师: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还是切开来看一看吧!(教师操作演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画出相应的简笔图。如:看,变成什么形状了?<圆形。>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小花。>数数有几片“花瓣”?每片“花瓣”里藏着什么?<种子。>比比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在对水果横切面的观察感知中较为自然地整合了形、数量、空间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二)猜想验证: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入,让幼儿大胆猜想,这是对幼儿现有知识经验的挑战、幼儿的求知欲就在这种寻根究底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见图2)。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香蕉组侧重从外形进行猜想)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猕猴桃组侧重从种子的排列进行猜想)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苹果组侧重从苹果核的形状进行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猜?

  (这种提问方式既避免了拖沓,又突出了重点。)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2、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

  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教学难点: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谈话: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极星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

  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

  1、看图:(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相同之处?

  (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是否都有一个“圆心”?

  (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2、讨论: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

  (1)小组交流

  (2)模拟实验一: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象中能想到什么?

  (3)模拟实验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动”呢?

  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像是不动的,如果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

  (4)观察陀螺运动,想象:陀螺转动时,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能想象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5)模拟实验三:在一个球上贴几个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让球自转的同时,想办法让小人能看见教室一面墙上的“北极星”不动。

  (6)阅读P83页的资料,研讨一年中北极星“不动”的原因。

  三、拓展:

  1、观察地球仪,思考:地球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铁轴要做成倾斜的

  2、交流:地球自转还有什么特点?填写P83页的表格。

  板书设计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观察感知不同泡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状。

  2会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猜想与实验的结果。

  3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

  准备:

  电线所做的泡泡器肥皂水

  过程:

  1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吹泡泡需要什么?

  2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思考:

  (1)桌上有哪几种泡泡器?

  (2)认识后猜测

  3介绍表格记录

  4幼儿操作实验

  5交流、讨论

  (1)记录表

  (2)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说说猜想与实验是否一致

  (3)提示客观记录、看到什么样的,画什么样的

  (泡泡器我们可以提早做好做成有三角形的、圆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并且有柄可以拿的

  一般小孩子觉得什么形状的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通过实验后就发现都是圆形的)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难点:

  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1、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 乌贼释放墨汁 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1、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8

科学教案07-21

【实用】科学教案07-25

【热】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07-23

(推荐)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合集)07-23

【优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泡泡09-18

科学教案模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