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熊特点,激发幼儿对小熊的喜爱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表现能力。
3.培养幼儿表达与交流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小熊头饰三个、画纸、彩笔、黑板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熊
1.教师戴上头饰与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熊姐姐!”
2.教师问:小朋友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小朋友们见过小熊吗?小熊长什么样子?
3.教师总结:小熊很可爱,也很强壮,它生活在大森林里面。小熊有圆圆的脑袋、黑溜溜的眼珠,还有强壮的四肢、锋利的爪子。有时候小熊还会很危险,它的爪子还会抓伤小朋友们,所以去动物园的时候,小朋友们一定不要靠近小熊的笼子。
(二)教师示范
小朋友这么喜欢小熊,想不想把小熊画下来?教师示范小熊画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三)作画
教师分发画纸,幼儿再纸上作画,可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走入幼儿中间进行指导和个别辅导。
(四)作品展示
作画完毕,教师挑选幼儿作品到前排展示,每组三人。三名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课后反思:
优点:整节课层次分明,结构流畅,教具准备充足,教师语言具有感染力。
不足:
1.幼儿作画时间不足,个别幼儿没有时间完成或丰富自己的作品。
2.展示时间不够恰当,幼儿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并且展示时间过短、人数过少,大多数幼儿并不能得到评价。
3.展示阶段幼儿作品选取不具有代表性,较为单一。
4.课堂纪律不够,教师不能有效组织幼儿的注意力。
5.教师再课堂中角色应统一,前边是小熊姐姐,后边就不能是老师。
措施:
1.课堂结构可进行调整:课堂开始前,教师可播放音乐《三只小熊》,师幼一起随着音乐律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课堂中小熊的危害可展开来说,是幼儿再课堂中得到安全教育;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安静下来,并约定要在音乐结束时放下画笔是幼儿更加遵守规则,这一阶段时间可适当放长;展评阶段,可使幼儿活动起来,欣赏小伙伴的画作,或拿作品到教师面前解说,教师应尽量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获得评价,教师应特别关注和表扬那些有自己思想和创意的幼儿,是幼儿创造性得到发挥。
2.教师再作画时应稍微蹲低一点,以免挡到幼儿视线。
3.教师可在总结小熊特点后就使幼儿作画,以避免教师示范后限制幼儿思维。
4.教师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学习其他教师或报刊杂志,多多学习接触幼儿和组织幼儿注意力的方法,使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动更加有效的实施。
小百科:熊(英文名称:Bear):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虽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险的动物,但在马戏团或动物园中,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内容:数学《认识左右》
活动目的:
1、使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发展到以客体为中心来区分左右。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大贴纸心形人手一个,背景图一张,贴绒:小动物、汽车、房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马路上,车辆大乱,容易发生事故怎么办才好呢?(给车辆固定行驶方向)右边在哪边呢?(也有的国家和城市固定从左边行驶)
2、请知道右边的幼儿扮演车辆,向右行驶
3、小朋友什么时候向右走呢?
(二)确认自己的右手
1、举右手,给右手贴上标记
2、举手练习,听到口令做相应动作。
3、认识自己身体左右边。
如:左边的耳朵在哪?眨一眨右边的眼睛,等等。
用左手拍一拍右腿,等等。
(三)以自己为中心,找左右
1、看一看:左边是谁?右边有什么。
2、变化一下自己的方位找左右的.朋友和物品。
(四)结合教具,区分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1、左右手举手练习
玩小手游戏,如:闪闪拍拍,伸出你左手,耶!
2、观察教具,回答问题(以幼儿左手边,右手边为准)
例:小兔子身边有很多东西,从你们的左手边看看,兔子旁边是什么东西呢?
(五)理解教师的镜面示范
1、教师坐在台下和幼儿一起贴标志
2、老师右手,请幼儿关注盯紧,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3、老师和孩子一同做左右手练习,但是老师的手和孩子的方向是相反的。
活动结束:小手小手拍一拍,小朋友真聪明!
自由活动:模特步练习
准备:录音机、磁带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多动脑筋,想出不同的亮相动作。帮助幼儿合拍。
午餐
1、比一比,哪个家的小朋友能做到整洁卫生,认真进餐。
2、餐后活动,看图书、自选动手操作活动等。
散步
集体排队送家长离园,边走边背古诗。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密码”已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孩子们跟着父母上超市、去书店寄包需要了解密码,打开电脑会遇见密码……可见,密码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次活动将解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我还利用幼儿所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来导入,在寻找密码的情境游戏中学习理解图示意义,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按序排队等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体验打开密码箱的成功喜悦和数字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密码箱需要用密码打开,在寻找密码的情境游戏中学习理解图示意义,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按序排队等数学知识的'认识。
2.能按神秘盒要求找寻密码,在游戏中提高合作能力。
3.在帮助熊大兄弟开启密码箱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数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活动课件PPT、每组一份密码操作卡。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数序、方位、排序等相关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动画激趣,引出活动主题。
1.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听,这是什么音乐?(动画片《熊出没》主题曲)
大家都看过熊出没的动画片吧?里面有谁?
2.出示课件,引出活动主题。
《熊出没》里的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总是闹矛盾,把森林里搞得不安稳。熊大熊二为了森林的和平,找光头强讲和。光头强说,为了表示诚意,只有它们找到并打开被锁住的密码箱,他才答应和它们做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密码找寻,体验游戏乐趣。
1.学习理解图示意义。
密码箱在哪里?密码又是什么?光头强说啦,3只神秘盒会给我们提示。打开第一个神秘盒,按箭头图示要求寻找密码箱。
(1)课件图片“左右小路”,理解意义。
(2)课件图片“高楼房间”,理解旁加数字意义。
2.操作寻找密码位置。
密码箱找到了,我们怎么才能打开这个密码箱呢?(输入密码,就能打开了。)
那密码是什么呢?大家看一看密码箱的密码,由几个数组成?(5个)
(1)打开第二个神秘盒,按图示寻找密码位置。
5个数藏在这些密码图中,请每人拿一张密码图,根据上面的箭头图示要求找到密码所在的位置,用红点标记表示出来。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性质,学习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将自己的名字填入进行演唱,并自如的接唱。
3.在演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两个布娃娃:汤米和喀秋莎。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娃娃)教师:今天金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客人,你们欢迎他们吗?
二、学唱歌曲。
(一)游戏《你是谁呀》。
1. 教师:小朋友我们来玩个你问我答的游戏,答对了就一起说:对对对。你们先来问金老师:“你是 谁 | 呀—|?”听听金老师是怎么回答的?
2. 幼儿问:你是 谁 | 呀—|? 教师有节奏的回答:我是 金靖 | 燕 呀 |
教师:现在我来问:你是 谁 | 呀—|?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回答,注意提醒幼儿要有节奏的回答。
3. 教师:你们想知道两个客人的名字吗?一起来问问吧。(幼儿问,教师回答,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名字分别叫:汤米和喀秋莎)
(二)熟悉歌曲《唱唱我的名字》。
1. 第一遍:
教师:他们还会把自己的名字唱出来呢?仔细听好。(教师边范唱边动作。)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进行讲述,教师将幼儿回答的用歌词进行总结。)
2. 第二遍:
教师:两位客人还要唱一次,仔细听唱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小结:唱的最多的是米和莎。(教师边小结边范唱几句。)
(三)学唱歌曲《唱唱我的名字》。
1. 第一遍:
教师:我们也来唱唱汤米和喀秋莎的名字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唱边动作。)
2. 第二遍:
教师:这次金老师唱的轻一点,你们唱的响亮一些好吗?(引导幼儿用响亮的声音演唱。机动)
3. 第三遍:
教师:汤米和喀秋莎介绍时可开心了,我们用开心的表情和声音来唱一唱!(引导幼儿用欢快的表情和声音演唱歌曲。)
教师:唱米米米和莎莎莎时是一样的吗?一起来听听。(帮助幼儿知道这两句只有最后一句是不一样的`。教师边小结边范唱一下。)
教师:我们一起来练一练每个名字的最后一句。(带领幼儿跟钢琴伴奏练习每句的最后一小节。)
4. 第四遍:
教师:我们再来唱一唱,这次要把米米米和莎莎莎不同的地方唱出来。(引导幼儿注意唱好两句不同的地方。)
(四)学习将自己的名字填入进行演唱,并自如的接唱。
1. 教师: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名字,想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唱出来呢?那先说说你的名字有几个字?
如:幼儿:两个字。 教师:应该怎么唱?
小结:和汤米一样唱,唱两遍。来来我是秦熙秦熙。
三个字的名字引导方法同上。
2. 教师请一位幼儿边演唱边提出要求:等会金老师指着谁谁就唱自己的名字,(幼儿唱:来来我是王欣瑶呀)后面我们跟瑶瑶一起唱。(瑶瑶……)
3. 组织幼儿唱唱自己的名字。
教师随机邀请幼儿唱唱自己的名字,并提醒其他幼儿及时接唱。
三、游戏《找朋友》。
教师:我们去找一个朋友相互唱唱自己的名字吧!(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表演,活动在愉快的、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种子的生长过程,探索最适合种子的生长环境。
2、学会简单的观察记录方法。
3、体验探索、观察种子生长发育过程的奇妙。
活动准备:
1、只有一头破碎的鸡蛋壳人手一个。
2、水、泥土、沙子、小石子
3、各种种子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探索欲望
——将准备好的材料出示,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2、幼儿操作
——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培育种子的方法,将种子种在鸡蛋壳里。
——给种子贴上标签,摆放在自然角观察。
3、师幼一同设计观察记录表
——设计一张简单的观察记录表,记录不同材质里的不同的'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4、活动延续
——将幼儿制作的记录表及种好的种子摆放在自然角供幼儿后续观察。教师指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并在一个月后。选出最适合种子生长发育的环境。并了解不同种子发芽的周期!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到了大班幼儿喜欢玩有竞争的游戏,且与同伴合作意识增强故本次《快乐做运动》活动的设计基于大班孩子这一特点,通过创设情景“蚂蚁搬运粮食准备过冬”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怎样搬运粮食呢?导入学习重点:两人不直接用手合夹一个球向前走的方法。通过游戏“创设蚂蚁搬运粮食所要经过的路线”,发展幼儿的跑、跨跳、平衡、钻等综合运动能力,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及增强同伴合作的意识。进而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并在愉悦的游戏中完成整个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跨跳、平衡、钻、不直接用手夹球向前走等综合运动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萌发同伴合作意识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3、遵守游戏规则。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两人不直接用手夹一个球向前走。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及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牛奶箱、球、平衡木、钻圈、“树林”、筐筐、起点标记、箭头标记、音乐、运动图谱。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伴奏下,师幼一起做热身操。播放音乐《幼儿啦啦操牛奶歌》。
教师扮蚂蚁妈妈,带领幼儿(扮小蚂蚁),随音乐做热身操《蚂蚁操》。
教师指导语:孩子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呀!我们来锻炼锻炼吧!要求跟节奏、有力度做热身运动。
(二)小蚂蚁练本领
教师指导语:冬天就到了我们要准备过冬的粮食,请小朋友搬运粮食。导入活动学习两人不直接用手夹一个球向前走。
1、出示球让幼儿探索、尝试两人不直接用手合夹一个球,怎样夹,球不会掉下。重点强调“不直接用手,两人合夹一个球”。鼓励幼儿探索可用身体的哪些部位夹球。
2、请个别幼儿示范夹球,并讲解幼儿夹球的情况。
3、请幼儿找个宽松的地方练习两人合夹一个球向前走,同时强调不能直接用手喔!
(三)游戏“小蚂蚁搬运粮食”
1、小朋友的本领练得真好,我们开始搬运“粮食”吧!游戏前出示运动图谱。教师介绍路线:从起点出发,两人手拉手先跳过水沟,绕过树林,再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来到草地两人一起夹好球向前走,走到筐筐处把球投入筐内,最后两人手拉手往箭号方向跑回。
2、请两个幼儿示范游戏玩法。强调游戏规则,两人跨跳水沟、绕过树林、往箭号方向跑回时一定要手拉手,夹球时不能直接用手,跑回后手拍下一位小朋友,自己站到队伍的后面。游戏继续进行。
3、幼儿分两组进行第一次游戏。(两人夹球向前走的路线较短)
4、第二次游戏:增加难度,两人夹球向前走的路线拉长,同时加宽“水沟”,要求幼儿克服困难与同伴合作完成。
5、第三次游戏,两组幼儿进行比赛,强调游戏规则。(两人跨跳水沟、绕过树林、往箭号方向跑回时一定要手拉手,夹球时不能直接用手,跑回后手拍下一位小朋友,自己站到队伍的后面。)(播放音乐甩葱歌)
(四)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
1、我们玩得真开心,小蚂蚁搬运了足够的粮食,很累了,跟教师一起做放松动作吧!(播放音乐“彩虹的约定”)
2、简单讲评幼儿的活动情况。同时让幼儿感受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快乐做运动》活动的成功之一在于通过创设情景“蚂蚁搬运粮食准备过冬”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怎样搬运粮食呢?搬运粮食要经过哪些路线呢?以此让幼儿自然从练本领开始学习。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助于促使幼儿发现本次活动的学习重点:两人不直接用手合夹一个球向前走的方法,进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成功之二在于本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增强跑、跨、跳、平衡、钻、不直接用手夹球向前走等综合运动能力。在活动中探讨不同的夹球方法,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及于同伴合作的意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完成了动作技能的练习,真正让幼儿体验趣味体能运动的快乐。
成功之三在于教师将游戏分层次实施,从易到难。充分运用运动图谱,让幼儿明白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游戏进行三次:第一次夹球走的路线较短;第二次夹球走的路线拉长,且加大跨跳宽度,在游戏中要求幼儿手拉着手共同合作完成;第三次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到了大班幼儿喜欢玩有竞争的游戏,且会为比赛中的伙伴喊“加油、鼓劲!”充分体现了“团结与合作”的精神。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并在愉悦的游戏中完成整个教学目标。
从教学效果看,活动中的幼儿情绪愉悦,能与同伴合作完成,能遵守游戏规则。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大班《安全》教案10-23
大班的教案07-11
(精选)大班教案03-02
(精选)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精选)12-25
【经典】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11-05
大班教案【经典】11-26
大班教案[经典]12-07
大班教案(经典)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