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5-02-23 03:48:0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8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8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并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每个人8个花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撒花片”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2、引出“花片”,让幼儿仔细观察一下,(观察“花片”正方两面的颜色,一面是黄色,一面是蓝色)这是什么,这个好玩的东西可以怎么玩呢?

  3、教师引导幼儿怎么“撒花片”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撒一撒,记一记,引出8的分成。

  1、那知道了这是什么了,那我们来玩游戏吧,撒一撒、写一写(教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师:现在我把这8个小花片撒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撒花片,幼儿观察。)

  2、把教师撒花片的结果记录下来。请幼儿一起读出来。(如8个“花片”可以分成几和几。)

  3、再次尝试用这样的办法玩“撒花片”,并且再次记录。

  4、并再次把8的分成几和几(也可以说几和几合起来是8)

  5、教师小结:8可以分成的不只这两种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了,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

  三、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撒花片”的乐趣。

  1、请幼儿试一试(幼儿游戏,每人8个“花片”,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情况,看是否按要求进行操作。)

  2、把自己的操作结果用笔记录下来,可以尝试着多撒几次,记录不同的分发。

  3、在操作的时候,体验“撒花片”带来的快乐。

  4、展示、交流。(师:好了,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记录的结果,老师在黑板上用数字记录,其他幼儿补充。)

  四、交流结果、寻找规律。

  1、师:现在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自己的记录单,看看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记录重复呢?幼儿大胆提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

  2、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3、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4、因此,我们以后再遇到分成这样的情况时,要学会按照规律来记录。

  五、活动延伸。

  除了8的分成以外,我们还可以找更多的数字进行分成,那让我们再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撒花片”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豆子的数量及排列的结果。

  2.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的长,小种子排的`短;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的多。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豆子。

  2.一排豆子,2张排列卡

  3.磁性黑板磁铁、记录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有哪些豆宝宝。

  1、引导幼儿观察盘中有哪些豆宝宝。

  2、请幼儿将三种豆宝宝分类,感知并在集体中交流每种豆子的数量。

  3、在第一张排列卡上记录豆子的数量。

  4、讨论:在一张纸上同时记录三种豆子的数量、怎样记录才清楚

  5、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二.队伍排到哪里——记得清楚,看得明白。

  1、尝试让一种豆宝宝在第二张排列卡的线上排队。

  2、讨论:队伍有多长?

  3、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讨论拿掉豆宝宝后,也能让别人知道种子排的队伍有多长的方法。

  三.猜测并实践——豆宝宝排队。

  1、请幼儿猜测:让三种豆宝宝分别在第二张排列卡上排排队,从短线处开始排起,一个挨着一个,哪一种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哪一种最短,为什么?

  2、动手试一试

  3、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4、讨论自己的操作结果,为什么?

  5、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数字、符号、图画以及表格记录排列的结果。然后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说出原因。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在科学区,比较自己收集来的其他豆宝宝,为他们排队,感知物体大小和队伍长短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活动重点:

  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并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活动难点:

  知道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体锻视频、筷子、珠子、线、弹珠、蚕豆,时钟一面、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猜测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前不久,我们幼儿园举行了拍皮球比赛,比赛时间是一分钟,在一分钟时间里有的小朋友得到了奖状,那么,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通过小游戏,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钟,有谁知道,钟上哪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师:小朋友真聪明。当这根最细的秒针在钟面上转一圈,就表示一分钟!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边做游戏边感受一下吧!

  a游戏: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开始记时)

  师:谁来说说,在扮演木头人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师:那你们觉得一分钟的时间怎样?(一起回答:很长)

  b游戏:

  师:那现在,老师再给我们小朋友一分钟,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玩起来。感觉一下,这一次的一分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玩积木)

  师:刚才的一分钟,你做了什么事情呢?

  师:那你们觉得这次的一分钟怎样?

  总结:原来当我们扮演木头人,一动不动时,会觉得时间很长,很长。我们玩的时候,又觉得时间很短,很短。那到底一分钟有多长,能做多少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播放视频,了解一分钟时间里可以做什么?(播放幼儿跳长绳、拍皮球、转呼啦圈等录像)

  师:呀,你看到了谁呀?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

  师:刚才我们看见小朋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那我们的小朋友在一分钟时间里还能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幼儿自由说说)

  教师总结:原来在一分钟内能做那么多的事情。

  四、幼儿操作

  (1)老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明确规定: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做了多少事情。

  (3)幼儿分组操作。

  (4)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1、请你数一数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珠子、几个弹珠?

  2、请幼儿介绍一分钟的成果。

  师:同样花了一分钟,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儿讨论。

  师小结:虽然时间相同,都是一分钟,但每组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我还发现刚才穿珠子那组的小朋友,他们相同的时间里,做着相同的事情,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有的穿得多,有的穿得少,这是为什么?

  师小结: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原来只要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在一分钟时间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你们有没有信心比刚才做的更多呢?好,准备

  幼儿操作第2次

  再次总结各组操作数据,

  师:为什么有好多小朋友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儿自由说说。

  让幼儿明白,做事情要专心,要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

  五、总结对时间的感受,知道要珍惜时间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了一些游戏,玩得可开心了!你们觉得时间过得快吗?

  师:一分钟的时间不多,可是只要我们珍惜时间,抓紧时间,也能做很多种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次四川雅安大地震中,我们警察叔叔抓紧每一分钟,后来救出了好多被压的人,而医生们也抓紧每一分钟,救活了那些垂死的伤病员。一分钟看起来很短,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能做好多有意义的事情呢还有几个月我们就要升入小学做小学生了,都要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拖拖拉拉事情会怎么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1. 贴绒原片(红色6个,蓝色7个),1—10数卡一套。

  2. 每人胶粒若干,《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 初步了解单双数。

  (1)将6个红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双数。

  提问:6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2)将7个蓝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单数。

  提问:7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3)小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两个两个的分,分到最后一个都不剩的是双数,分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

  2. 幼儿操作。

  (1)操作游戏:分片片。

  请幼儿先数数盘子里有几颗豆子,然后将豆子两个两个的'分,反倒最后看看有没有剩下的,剩几个?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3.做《幼儿画册》。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生活周围的新车,体会现代交通工具越造越新型。

  2、在为新车挂车牌中,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数16。

  2、老师新车的PPT。

  3、各种各样新车的照片或图片。

  4、数字“1、2、3、4”八套,笔八支、白色纸条每张桌子30张(共四张桌子)。

  5、汉字:外形、用途。

  6、老师新车牌:沪DQ4349蓝黑个两张(只粘好数字,字母和汉字不粘)。

  7、幼儿的邮票大赛的“车”主题设计(2等奖获得展示)。

  过程与指导:

  一、新颖的新车

  1、老师的车

  (出示PPT)这是应老师的车,大家都很喜欢,你们为什么喜欢?

  ——这里,我本意是想通过对老师车(最亲近)的欣赏,获得欣赏新车的`视角和方法。如:颜色让你喜欢,车灯让你喜欢,玻璃窗让你喜欢,轮胎也让你喜欢等。

  小结:是啊,有人喜欢我车的颜色、有人喜欢车灯的形状……

  二、新车上牌

  尽管新车很多,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白色的威驰。当马路上有许多白色威驰车时,你怎么知道那是应老师的车呢?

  1、三个数字的车牌

  我的车牌有一个3一个4一个9三个数字。马路上,有这三个数字的车牌,只有我一辆吗?这三个数字可以排列出几张车牌号呢?

  我给你1、2、3三个数字,你可以排列出哪些车牌号码?你可以让多少新车挂上车牌上路呢?

  提示:和你的朋友一起做这件事——让孩子合作学习。

  ——有些地方的幼儿要提示,一张纸条记录一个车牌。

  2、交流讨论、学习方法

  老师:请你们每对拿出一张车牌。

  在活动中:孩子对照着已有的号码,重复的就被老师:“一样的车牌警察叔叔是不允许的,警察叔叔把这张拿走了。”直至最后确认。

  梳理:6张,我们排列了6张车牌,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在排列这些数字的时候,既快又一个不漏地排列出所有的车牌?

  3、四个数字:现在,我们知道了又快又好的方法之后,我再给你一个数字4,你们去试试,4个数字可以有排列出几张车牌?

  ——幼儿操作。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让孩子一起交流。

  在活动中,为了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对活动持续的兴趣,老师可以激发:“时间就是车牌。”一个孩子回应:“车牌就是钱。”老师又答:“时间就是钱。”活跃了气氛。

  4、第二次交流

  将1为首的数字拿出来,共有6张。

  老师小结:看,只增加了一个数字,就1打头,就可以排列出6张车牌,那么4个数字应该可以排列出更多的车牌,我们在角落里慢慢地做。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学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逛书店”的游戏活动,理解“付钱”和“找钱”的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能相互协作,做文明顾客。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书,上面标有价格。

  2、若干二元币、一元币。

  活动过程:

  一、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宝贝书店”已经开张了,里面有许多好看的书,你们想去买吗?(想)那你们知道买书需要什么吗?(钱)

  1、介绍银行

  师:我们应该到哪取钱?(银行)在银行设置有两个窗口,一个是一元钱的窗口,一个是两元钱的窗口。

  2、分配角色

  师:小朋友去买书时,想一想我们怎样去买?(可以是一家有爸爸、妈妈、孩子,或跟好朋友一起去买书。)

  要求:不管几个人合作去买书,最多只能取6元钱。

  3、理财单

  教师示范讲解表单。

  二、逛超

  在孩子们相互协商找到合作伙伴并在表单上填上要取的钱数后就可以陆续进入书店选购书刊了。

  1、教师在书店内观察幼儿怎样选书。

  2、在收银台观察幼儿交钱和找钱的'过程。

  3、选好书交钱回“家”后,要在表单上记录今天你都买了几元钱的书,还剩了几元?

  三、幼儿对照表单讲述取钱、用钱的过程。

  教师小结附:表单

  取钱数

  买书花了多少?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箭头所指的横向、纵向方位进行标记,初步掌握空间方位对应。

  2. 让幼儿尝试运用双向排序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相关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3. 培养幼儿主动思考,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教具:座位方位图、箭头、房子图、人物图卡、颜色、数字卡若干套、标记图等

  学具:地址卡、玩具卡片、标记图操作卡等

  三.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初步感知空间、位置概念:

  1、复习横向、竖向排序(按箭头方向报数)

  师:请大家找位置坐下来啦!瞧,这里有四排,请这一排的小朋友起立,请按箭头方向报数!

  (幼儿报数,教师随后放置箭头)

  2、引导幼儿探索操作,找寻自己的空间方位对应点。

  师:老师这儿有座位表,请注意箭头所指方向把自己的位置指出来!

  (请个别幼儿操作,互相检验,教师小结,达成经验共享)

  3、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自由讨论,初步感知自己的空间方位。

  师:请你们看看,想想、说说自己是第几排的第几号?下面做个小游戏,我号码,请对应的小朋友快速起立!(教师报出排号、座位,个别幼儿回答)

  (二) 学习空间位置对应:

  1. 出示房子图片,幼儿参观。(颜色、楼号)

  (1)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标示楼号。

  师:小区里有3座漂亮房子,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房子分别是什么颜色?请按箭头方向标示楼号。

  (2)幼儿根据箭头方向“→”给房子编楼层。

  2. 幼儿观察并讲述小朋友所居住的地点,根据小朋友进行空间位置记录(楼号、楼层)

  (1)幼儿讲述小朋友的住址(楼号、楼层),教师根据讲述进行标记。

  (2)小明家住在哪里?(幼儿讲述,教师根据讲述进行标记,幼儿操作)

  (3)师引导幼儿根据(楼号、楼层)进行标记

  (4)根据幼儿操作的结果,引导幼儿交流标记空间位置的方法(先横向,再竖向)

  3. 引导幼儿巩固练习按箭头所指的横向、纵向方位进行标记

  (1)游戏“小朋友搬家”(教师任意放置小朋友)

  (2)幼儿操作:每人记录正确的.楼号、楼层。

  (3)交流、检验操作结果、教师小结

  三.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根据横向、纵向标记逆向思考、探索操作,寻找对应的空间位置。

  (1)师:邮递员有很多礼物要送,我们赶快回家吧!(小朋友仔细观察地址卡)

  (2)游戏“我的家在哪里”:教师把礼物图片放置相应的家的地址图上,幼儿按地址回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数学《按规律排序》

  重点难点

  1.通过操作、比较发现、掌握物体的排列规律

  2.发展观察、比较和初步的推断、判断力。

  教学目标

  1.能将不同形状物体有规律的排列,并能掌握排列的规律。

  2.逐步形成简单的推断能力和判断能力。

  3.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了解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排列现象。

  环境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长短不一,颜色不同的纸条、形状不一的图形

  过程与策略

  一、游戏引入课题。

  1.以跟老师学拍手游戏,引发幼儿发现规律,引出课题

  2.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做,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发现规律,了解按不同颜色排列的规律。

  1.以不同颜色的雪花片代替拍手的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2.教师总结

  三、掌握的规律,能够运用不的规律。

  1.出示道路卡片,以“回家的路”为情景,引导幼儿掌握“不同图形排列”的规律

  2.幼儿依据发现的规律,尝试完成第二组、第三组……的排列顺序

  3.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四、操作指导

  1.带领幼儿完成p4的练习

  2.幼儿独立完成p5的练习

  有效语言设计

  1.请跟老师拍拍手!

  2.刚才我们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3.你发现了红色和绿色在一起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排什么颜色?

  4.总结:不同颜色的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找到出第一组规律后,第二组与第一组完全一样,第三组与第二组完全一样,依次这样拍下去就叫按规律排队。

  5.小明要回家,我们来为他铺条路吧!这条路有什么规律?

  6.我们能按颜色排列、能按形状排列外,想一想还能按什么来排队?

  环境辅助

  游戏

  发现

  探索

  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大班10-1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12-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2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1-05

大班数学教案11-13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1-0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12-28

大班数学教案10-06

大班数学教案11-24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