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合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二)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四)让骨头长得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信号》选自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上册主题六中的《特殊信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活动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旗子和手电筒创造自己的信号。
活动准备:
手电筒、自制旗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信号时传递信息的方式并能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信号。
难点:幼儿大胆利用工具创编自己的信号。
活动过程:
1、以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导入:
刚才歌曲中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打电话)
小结:原来我们是通过电话与太空传递信息的。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呢?(幼儿自由回答)
2、观看课件对比古代、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感受现代的进步。
小结: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信息传递方式,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3、由电话铃声引出生活中的信号,重点学习不同的信号。
(1)请一老师帮忙打电话,幼儿听到铃声知道来电话了。
告诉幼儿电话铃声是我们知道来电话的一种信号。信号也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
(2)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信号。
你们还见过或听过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3)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信号。
光信号 声音信号 动作信号
幼儿可以集体模拟一下动作信号。
小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光信号、声音信号、动作信号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收到信息就知道该做什么或该怎样做了。
4、利用旗子、手电筒创编不同的信号。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旗子,哪个小朋友能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号?(幼儿自由创编)
出示手电筒,请幼儿创编手电筒信号:一关一开表示遇到危险;传三圈表示我爱你。
5、设计本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信号。如:早操信号,入厕信号,午餐信号等等。
6、以拔河的游戏展现信号的现场应用结束本节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身高尺测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确的测量身高的方法。
2、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运动、睡眠等)
3、培养幼儿的测量兴趣和探究欲望。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6、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身高尺、铅笔、记录好身高的表格与空表格各一张、幼儿测量身高的录像片段、记录纸。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量物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过程:
(一) 比较刚进幼儿园时的身高与现在的身高的不同,体会自己长高了
1、 刚进幼儿园时你有。
多高?我们班谁最矮?谁最高?
2、 现在你长高了多少?谁长得最快?(充分利用课前幼儿的记录表)
小结:每个小朋友在进园的时候都是小小的个子,小朋友是最高的,小朋友是最矮的。现在每个人都长高了,说明我们都长大了。
(二) 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 你现在有多高?(出示预先测量的`数据)
2、 和老师给你们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比较与正确数据间的差距)
3、 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观看录像,帮助幼儿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测量的方法不对,测量的结果会不正确。人是否站直、尺是否放平、穿鞋与否、女孩辫子的高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幼儿互相测量,再次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 交流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1、 你长高了吗?长高了多少?为什么有的人长得快,有的人长得慢?
2、 怎样才能快快地长高、长大?(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快快地长高长大。
(四)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小朋友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怎样才能让自己快快长高呢?
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用正确的方式测量他人的身高,布置“成长快乐”的宣传画,请幼儿到中班和小班进行健康宣传。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联系。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的事件,让幼儿将自己生活中的知识带到活动中,使幼儿感到无比的亲切。“体验数学”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所倡导的,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是一种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学习活动。体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整节活动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百科:女孩比男孩身高发育的早,在12-13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19-23岁开始停止增长,而男孩身高发育的晚,在15-16岁为快速增长时期,到20-24岁停止增长,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10-21
大班科学教案10-0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1-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3
大班科学教案06-07
大班科学教案【精】09-20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10-25
大班科学教案【荐】11-16
大班科学教案【推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