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5-01-13 18:23:2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科学教案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可转动的风车。

  2、呼啦圈、地球仪、竹蜻蜓、球。

  3、绳子、雪花片、牛奶瓶、筷子、吸管、光碟、金箍棒、玻璃杯、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播放大风车音乐,幼儿随老师拿着风车转动到放完音乐。

  2、教师:刚才老师、小朋友的风车都转动起来了,为什么我们手上的风车会转动?

  教师:是什么力量让它转起来的?

  3、如果教师不动,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让老师手上的风车转动起来,小朋友想一想。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课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的有趣现象。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玩许多好自己的东西,每个小朋友选择一样东西,拿到中间试一试,

  你是用什么办法转动的?但玩之前老师有个约定,当小朋友听到音乐时,就将物品放回原处。

  2、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3、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小朋友。

  小结:这些东西都会转动。

  三、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教师: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

  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1、洗衣机里面的桶能转动,衣服放在里面转一转,就干净了。

  2、风扇会转动,夏天的时候,风扇转一转,就有风吹过来。

  3、时钟里面的指针会转动,它可以告诉我们现在几点了。

  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转动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之处。

  四、探索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1、教师:刚才我们了解这么多转动的物体,现在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找一找不会转动的物体,

  那么哪个小朋友能不能想办法让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2、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数字、剪刀、兔子耳朵?

  还代表两件东西,还可以代表成功,你们想成功吗?

  现在我要请小朋友选两件东西,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不容易转动的东西,

  请小朋友想办法让他们转动起来,你可以一个人探索,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来。

  3、幼儿操作探索,尝试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4、集体交流与分享。

  教师:我发现小朋友想了许多办法,让那些不能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了,

  现在谁愿意讲你探索的最好玩的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

  评价语:真棒!原来可以用那么多中方法使这些不能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五、结束活动

  刚才小朋友都想出了许多好办法让本身不能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那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物体转动更持久呢?

  请小朋友在课外继续探索并把你们的发现告诉你们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

  幼儿园科学游戏教案,幼儿对于科学都是有着一定的好奇心的,教师们如果想要培养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教师们可以让幼儿通过一些简单的科学小游戏来培养,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学到科学知识。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活动:

  神气的解放军

  活动目标:

  1.认识解放军,知道解放军分海、陆、空三大兵种,能区分他们的服饰与武器。

  2.知道解放军时刻保卫着祖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是解放军给我们带来了和平与安全。

  3.懂得热爱、崇敬解放军,并学习解放军的勇敢精神,自觉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

  活动准备:

  1、录像机、录有三军表演的录像带。

  2、录音机、歌曲磁带《学做解放军》。

  3、海陆空三军的大图片各一套(含兵器)。代表性武器图片若干。

  4、汉字卡片:海军、陆军、空军、海上、陆地、空中、领海、领土、领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解放军叔叔吗?你知道解放军叔叔是干什么的吗?

  2、师幼共同小结:解放军在保卫着我们的祖国,让我们过着幸福和平的生活。

  (二)通过录像,初步感知海、陆、空三军。

  1.看录像:海陆空护旗的镜头(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片头中剪辑而来)。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三)认识海陆空三大兵种。

  1、认识海军

  (1)出示海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海军的着装,并出示“海军”字卡。

  (2)引导幼儿说说海军在什么地方作战,使用哪些武器。

  (3)师小结:海军在海上作战,保卫着我们的领海。

  2、以同样的方式认识空军和陆军。

  3、比较海陆空三军的服饰和武器。

  (四)巩固认识三军。

  提供三军的衣服、帽子、武器的小图片,让幼儿按兵种分类。

  (五)看录像,让幼儿了解其他兵种。

  活动延伸:

  播放国庆五十周年的阅兵式录像,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兵种。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认识野草的繁殖方式。

  增进同儕间的情谊。

  活动准备

  搭配小种籽「黏黏鬼针草」、野草的种子图片、毛巾、魔鬼毡、球、棉絮、吃时需吐子的水果。

  活动过程

  1老师事先找寻鬼针草,并将鬼针草的刺状种子黏附在裤管上。

  2老师进入教室后,拉起裤管惊讶的说:我的裤管怎麼会有这种东西?

  3将鬼针草的种子拿下来让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发现种子上的鉤状物,并且摸一摸种子,再请幼儿想想看鬼针草是如何将种子传到远处。

  4在白板上黏贴一条毛巾,接著拿出黏有魔鬼毡的球,将球丢向毛巾,使得球黏附在毛巾上,以此方式解说鬼针草、蒺藜草繁殖的方式。

  5展示几种野草的种子图片〔参见课程计画光碟〕,请幼儿看看图片,然后依照种子的长相想想看它们靠什麼传播(靠风吹、动物食用后吐出或排泄出来)?

  6介绍这些野草繁殖的.方式,如:拿出棉絮并拔取出一小团,接著用嘴将这些棉絮吹起来,以此方式解说蒲公英、兔儿菜繁殖的方式;拿出水果

  一边吃一边将子往旁边吐,以此方式解说龙葵繁殖的方式。

  7请幼儿想像自己是鬼针草,进行「黏黏鬼针草」游戏:

  (1)请几位幼儿扮演动物,其他的人则扮演鬼针草双手举高并聚集在一起。

  (2)扮演动物的幼儿模仿动物移动的方式,轮流从鬼针草旁边经过,而当鬼针草的幼儿只要碰到动物的身体,就要黏附在他身上,一起跟他移动

  (只有靠近动物的鬼针草才可以黏在他身上)。

  评量

  能说出野草繁殖的方式。

  能与他人热切的互动。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模仿蒲公英随风飞的样子。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闻闻,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小结:面粉是白色,粉状的、有香味。

  二、 了解面粉的特性。

  1、 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 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3、 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介绍桌面材料:桌面上有水和面粉,请你们试一试将面粉变成面团。

  三、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 让幼儿感受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

  2、 通过对比幼儿知道面粉加适量的水可以作成面团。

  四、小结。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形式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好玩的海洋球

  1、教师出示一个袋子,请幼儿摸球,当摸到第一个红球的时候认识红色。当摸到第二个红球的时候,教师放慢语速让幼儿加深印象认识红色。当摸到第三个球的时候,让幼儿面对其他小朋友说出自己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球(认识绿色球的方法和红色的方法一样)

  二、游戏:送球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有家吗?我们的球宝宝也有家。”出示房子。

  师:“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房子?”告诉幼儿红色房子是红球宝宝的家,绿色房子是绿球宝宝的`家,我们一起送球宝宝回家吧""

  师:红房子是谁的家?绿房子是谁的家?

  三、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玩游戏。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和颜色宝宝一起来做个游戏

  师:小朋友们看看自已身上是什么颜色的小圆宝宝。

  师:老师拿出红颜色的宝宝说:“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 老师拿出绿颜色的宝宝说:“绿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记住了我们就开始啦。

  四、听音乐,和瓶子宝宝跳舞

  师:小朋友手上拿的瓶子,摇一摇,它就会变颜色哦!

  师:我们和瓶子宝宝一起跳舞吧!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我们教室里面也有许多的红色和绿色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钩码的质量 牛顿 钩码提升距离 厘米

  弹簧秤的拉力 牛顿 弹簧秤下拉距离 厘米

  结论 结论

  实验结论: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定滑轮 动滑轮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⑷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⑶绳子缠绕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拓展研究活动:

  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四、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养成每天喝奶的习惯。

  2、区分纯牛奶和牛奶饮品,了解它们的差异。

  3、认识常见的奶制品:纯牛奶、酸牛奶、果奶等。

  活动准备:

  各种牛奶、光盘、照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知道牛奶有许多营养。

  1、出示各种牛奶:让幼儿说说你喜欢喝什么牛奶,为什么?引导幼儿

  从牛奶的口味、营养等方面说清自己喜欢的'理由。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喝牛奶,牛奶不仅口味好,而且还有很丰富的营养,里面的钙、维生素、蛋白质能使我们增强抵抗力,让我们变得更健康、更聪明。

  二、经验提升,了解如何健康饮用牛奶。

  1、那你们每天喝多少牛奶?

  你平时什么时候喝牛奶呢?

  你觉得饮用牛奶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那应该怎么喝牛奶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保健老师是怎么说的,她有什么好的建议。

  3、播放光盘。

  幼儿交流(我们应该怎样饮用牛奶)。

  再一次播放录像,幼儿讨论(饮用牛奶对身体的好处。)。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每天要喝两杯牛奶,早晚各一杯……

  三、情感迁移,关爱家人。

  1、让幼儿说说除了小朋友要喝牛奶外,成人是否也要喝牛奶?为什么?

  2、播放录像,保健老师的话。

  3、幼儿交流成人为什么要喝牛奶。

  4、动员家人饮用牛奶,学会去关爱他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9-09

科学教案(经典)12-24

【精选】科学教案12-24

(经典)科学教案12-27

科学教案10-19

【经典】科学教案10-10

科学教案01-16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精选)10-20

科学教案[经典]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