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10-24 02:54:2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班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小班教案锦集5篇

小班教案 篇1

  小班数学活动设计:送图形宝宝回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让幼儿能正确的分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

  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教具各一个,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交新朋友啊?

  幼:喜欢。

  师:今天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遇到了三个图形宝宝,它们听说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即聪明可爱

  又好客,它们想和小朋友门成为朋友,所以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小朋友们欢迎不欢迎它们啊?

  幼:欢迎。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2、教师出示图形并学着图形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出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好,我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你们成为好朋友,(接着出示三角形宝宝)小朋友你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三角形,我也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出示圆形)小朋友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圆形。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接受我吗?

  师:小朋友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了,现在都知道它们的名字了。那我们看看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分别像这些图形宝宝啊?

  教师出示图形宝宝让幼儿说像什么,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如说正方形像手帕时要是幼儿想不起,就可以提示说我们在吃东西时,把小嘴弄脏了幼儿园里的老师是用什么给小朋友们把小嘴擦干净的呀?等之类的话来引导幼儿

  3、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1)在地板上分别画出大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游戏对象全班,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正方形全体小朋友就要站到正方形里去(如人数过多,站在图形外面也算)。这样当老师出示哪个图形小朋友们就站到相应的图形里去。

  (2)把图形卡片发到幼儿手里(一人一张,一部分幼儿发三角形,一部分幼儿发正方形,一部分幼儿发圆形),游戏规则:当教师是说麻烦小朋友们把图形宝宝送回家时,幼儿们就要站到与自己手中相同的图形中去,这样再让幼儿互换手中的卡片重复游戏。

  [活动延伸]

  利用折叠、剪纸、绘画等作图形,涂画图形,引发幼儿拿图形与具体实物的形状联系、对应、玩相同游戏。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2、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教育幼儿爱护牙齿。

  活动准备:

  牙刷一把、牙膏一支、拍摄的《刷牙》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牙刷一把、牙膏一支: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它可以用来干嘛呢?你会刷牙吗?你是怎么刷的呢?

  二、欣赏画面。

  1、有个小朋友正在用牙刷刷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图上小朋友在干嘛呢?你怎么知道他在刷牙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刷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刷牙吧。刷了牙嘴里会怎样呢?为什么?还有谁看到了不同的地方?

  3、老师用儿歌里的语言小结。

  三、欣赏儿歌。

  1、有一首好听的儿歌说的就是刷牙,它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教师朗读儿歌,幼儿欣赏。

  3、提问:儿歌里说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刷牙歌》

  4、教师再次朗读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是怎样刷牙的呢?你从哪一句听出来的?

  四、小结。

  小朋友你们在家会刷牙吗?为什么要刷牙?什么时候刷呢?我们要早晚坚持刷牙,爱护我们的牙齿。来,我们一起刷牙吧!复习《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很多东西都非常的感兴趣。在一次自由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几个小朋友对突然出现的影子非常的感兴趣,他们不同的变化身体的动作,观察自己影子发生的变化,不一会时间并感染了旁边许多的小朋友,都在玩自己的影子,并自己做起了比较,有的比高矮,有的小朋友相互去踩别人的影子,玩的非常的高兴。看到孩子们对这以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所以我们认为开展这一活动,可以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挡住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2、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被物体挡住了。

  教学难点:影子会随光线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大白布一张,电灯,手电筒等光源,玩具手偶若干,选择有阳光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设置情景,对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动物手偶放在白布后边,用手偶对话,并制造出影子)教师出示一个手偶,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师:嗨!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们是谁吗?(引导幼儿发现影子)幼:````````

  二、基本部分

  (1)捉迷藏游戏,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是怎么知道是小白兔的呀?刚刚他明明躲起来的呀?"(引导幼儿发现并能说出影子)。

  2、教师拿出动物手偶,师:“小白兔呀还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们小白兔玩游戏呀?”“小白兔呀!想喝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把小眼睛闭起来。”

  3、(教师在幼儿把眼睛闭好的时候,把小兔手偶放在白布后边,并把白布后边的电灯关掉。)师:"小朋友们现在可以开始寻找小白兔了,小朋友们知道小白兔在那里吗?"(教师在幼儿寻找的时候把白布后边的灯打开又关上,反复两次玩游戏,幼儿自由发言,引导幼儿说出有光的时候能看到小兔的影子,没有光的时候,影子也消失。)

  4、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幕布上才能有影子?

  5、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当物体挡住光线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引导幼儿认识影子,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被物体挡住了。)

  (2)魔术变变,有趣的影子

  1、师:“小朋友们知道怎样才能变出影子吗?小朋友们会变了吗?小朋友们都会变什么呀?现在小朋友们自己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我们一起来玩魔术,变影子。”幼儿自由操作实验(每两个幼儿一组拿一把小电筒,鼓励幼儿自由交谈,分组请幼儿自由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物体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电筒位置不同时候,影子的位置是否相同,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想一想,说一说,寻找有趣的影子

  1、说一说,刚刚小朋友都寻找到了那些东西的影子呀?

  2、想一想,小朋友们都在那些时候看到过影子,在那些时候没有影子?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一些什么影子?

  3、看一看,当光线的方向不同的时候,物体的影子有没有变化,都有一些什么变化?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

  4、教师小结:影子会随光线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提问,加深幼儿对影子形成的了解,并能大胆的说出,当光被物体挡住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影子会随光线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

  2、与幼儿一起到活动室外玩踩影子的游戏和藏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用什么方法可以吧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教学反思

  1、小班幼儿年龄小,但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影子非常的感兴趣。在活动前我利用故事导入,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发现影子,幼儿很积极。活动中在捉迷藏游戏里,幼儿初步了解,并认识影子,教师引导他们简单的说出影子的形成,让幼儿初步认知到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被物体挡住了。

  2、在活动中,幼儿积极与老师,小朋友配合,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拿着小电筒自己去寻找影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那些东西有影子。

  3、在活动最后,教师,幼儿互动,一起游戏,让幼儿观察他们不同的变化身体的动作,观察自己影子发生的变化,有的幼儿都在玩自己的影子,并自己做起了比较,有的比高矮,有的小朋友相互去踩别人的影子,玩的非常的高兴。看到孩子们对这以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充分的体现出了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才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最近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小班年龄的孩子,对活动区用来装玩具的大塑料筐特别有兴趣,一会儿将大筐当房子躲在里面,一会儿将大筐当大树,一会儿又将大筐当成了小推车……于是,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已感知了数量1个和2个)和幼儿对大筐的兴趣的基础上,整合出《运送甜蜜》的'活动。在此活动中,我巧妙、自然地整合了颜色、数量、交通规则等常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进行活动。另外、针对小班孩子胆小、娇气、缺乏勇敢精神的共性,我将“不怕困难”也作为一个隐性目标渗透于整个活动之中。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塑料大筐铺成小路,并勇敢地走过去。

  2、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数量1个和2个。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尝试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大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塑料小筐2个;

  2、积塑若干

  3、熊妹妹,熊哥哥图片各一

  4、点卡两张:

  教学过程:

  一、小动物出来玩。

  今天天气真好,你们想想有哪些小动物会出来玩呢?(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小动物会出来玩。根据幼儿说的名称一起念儿歌做该动物的模仿动作。例:小兔小兔跳跳,绕着房子跳,绕着大树跳……)

  (老狼的音乐响起):哇,谁来了,快找个地方躲起来。(幼儿利用筐躲)。老狼出来东看看西看看,离开。(师:老狼这儿找找,那儿找找,咦,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呢?这里只有石头,没有小动物,老狼只好慢慢的走了。)大灰狼终于走了,幸亏我们躲起来了呢。

  二、小熊运饼干

  “太阳越升越高,熊妈妈也带着熊宝宝出来了,这怎么一条路也没有?”

  ㈠、铺路:引导幼儿将大筐摆成三条路。

  ⑴、我们一起来用石头造路吧,熊妹妹帮忙造一条低低的路。(大筐的口朝上放)

  ⑵、熊哥哥帮忙造一条高高的路(大筐的口朝下放)

  ⑶、共同造一条高低高低的路。(出要求:每条路都用5块石头来搭,剩下的石头让幼儿搬走。)

  ㈡、让幼儿尝试练习走不同的路,并提问:那条路走起来最舒服,哪条路走起来最困难,我们该怎么走呢?

  ㈢、让幼儿练习运饼干,提出要求:请幼儿自己选一条路线到指定处捡饼干,跑回并按颜色摆放。

  ⑴、看点卡捡饼干

  ⑵、看手势捡饼干

  ㈣、引出小推车:“这么多饼干,拿也拿不下,还好,妈妈给你们准备了小推车”

  ⑴、先练习小推车,试试看灵不灵(刹车、推车)

  ⑵、出示两张图片,一个是熊妹妹,一个是熊弟弟,分两处摆放。

  ⑶、运饼干。提出要求:

  ①听清运几块饼干

  ②送到指定的地点。

  三、把小车叠起来放好吃饼干。

  ㈠、吃饼干(把车停好,吃饼干)

  ㈡、今天真累,(听音乐)我们互相敲敲背,敲敲腿吧。

  ㈢、一起抬着饼干回家。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和体验而学习。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小班教案 篇5

  艺术活动:《捉小鱼》(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自由的表现鱼儿游动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停顿。

  2、有初步的角色意识,愿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观察鱼儿游的动作,理解捕鱼的意思。

  2、物质准备:音乐《捉小鱼》。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以小鱼游的游戏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教师:小朋友,小鱼是怎么游的'?谁来表演小鱼游?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鱼游吧。

  (二)介绍游戏的玩法。

  玩法:请两个幼儿双手上举,碰在一起做"网鱼",其他的幼儿扮演"小鱼",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游动,一个接一个用碎步从网下钻过。当唱到"快快捉牢"的捉字时,渔网迅速地放下,开始"捕鱼",把"小鱼"套进网里。被捉到的幼儿排到尾末,游戏继续进行,等音乐反复多变到结束时捕到的两只"小鱼",与"渔网"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三)提出游戏要求。

  (四)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随音乐学"鱼儿"游动的动作,让幼儿享受自由随音乐运动的快乐。

  3、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歌曲,感受音乐结束前的休止。

  4、鼓励幼儿创编各种表现鱼儿游动的动作,让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

  5、开始时教师可以当捕鱼人,幼儿熟悉玩法后,与幼儿交换角色。

  (五)教师简要评价后,幼儿自由做鱼游动作结束活动。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小刺猬 见领域活动指导P23。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27

小班的教案02-23

小班教案【精选】07-27

小班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教案09-09

小班教案(经典)09-12

(精选)小班教案12-05

【经典】小班教案12-07

(经典)小班教案02-18

小班教案[经典]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