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科学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我的用处真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惜纸张、书本及其他纸制品的良好行为习惯。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纸的用途,知道经过特殊的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纸制品(包括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若干,摆放在活动室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说说常见的'各种不同质地纸的作用:绘画、书写、印刷、包装、信封、装饰、折纸及做纸盒、纸杯等。
2、扩展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纸做的?想一想还在哪里建国纸或纸做的东西(如书店、纸店、文具店、家里等)
3、通过小实验,引导幼儿发现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纸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4、幼儿自由参观教师准备的各种纸和纸制品,互相交流讨论。用纸制品当玩具,大家一起玩。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六、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1.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记录填在表格里。
植物性材料 西红柿 西红柿 其它
加工方式
染色结果
(幼儿用图画表示)
2.对材料加工方式的创新。
让幼儿自己讨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染料水,并通过实验,体会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记录在表格中。
3.对染色结果进行记录。
让幼儿对可以染色的材料进行颜色记录,对不能染色的画“×”表示。
八、背景资料:
染料和颜料都是用来着色的物质。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染料的使用也特别早。我国在三千年前已经学会了从蓝靛草、苗草根和紫草里得到蓝色、绦红和赤紫色等染料。从植物中提取的染料,色彩非常优雅柔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作染料的东西很多,如茶叶渣、苹果皮、洋葱皮等。有时我们为了使染色效果更持久、牢固,在染制过程中,加入“媒染剂”,如明矾、硫酸亚铁等。
活动点评:
此活动是利用植物染料给白色棉织物着色的活动,这里既要制作染料,又要用制作好的染料染T恤衫和手绢,这是幼儿喜欢参与的一项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可感知染料可以从废弃的植物中提取。该活动目标确定恰当,题目有新意,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从活动过程看,引题自然。教师从茶叶渣、洋葱皮等物引出做染料的想法、,并引导幼儿一步步完成制染料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副导者,又是参与者,整个活动幼儿与教师共同制作染料和探究颜色的变化,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最后请幼儿对其他蔬菜或水果的颜色提取进行实验和对比。
对实验过程的安排提出以下建议:
1.幼儿制作染料的过程要具体,怎样用植物渣制出染料的步骤要交代清楚。
2.将实验物放人锅内煮沸及放人明矾水中的过程主要由教师操作,实验物煮前和煮后的颜色变化可由幼儿做记录并进行对比。
3.用制作好的染料给手绢或T恤衫上色,这一活动应该是幼儿最高兴参与的活动。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用各种方法染出各种图案,再把它装饰一下就是一件好看的工艺品。
4.“小小染衣坊”题目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染坊的设施,二是染衣坊里染衣服的着色过程,题目可改成“我用自制的染料染手帕”。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环境中接受数教育,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从而产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动的宗旨。本次活动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把随处可见的落叶这一自然物作为幼儿练习数数的工具,既节省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又巧妙地发挥了环境中事物的潜在教育功能。通过捡落叶和数落叶的游戏情节,为幼儿创设了一次亲近自然的绝好机会,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情感的熏陶。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产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2.练习目测数群,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的数数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
方法难点:
能较快地目测5以内的数群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能目测简单数群
物质准备:
学具:标有5、6、7、8点子卡片的布条若干,点子排列如图1;标有5、6、7、8朵花的纸袋若干,如图2。场地:带幼儿到园内落叶较多的大树下
活动过程:
一、练习按点子数捡落叶
1.老师:"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落了一地,好美啊。我们来玩一个捡落叶的游戏吧。请小朋废看清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就捡几片叶子,再用布条把叶子捆成一捆。"
2.幼儿自选点卡,目测卡片上的数群,听音乐捡落叶。
二、检查点卡和树叶的匹配情况讨论:你们怎么知道卡片上有几个点子的?你发现怎么数速度最快?(重点学习"接数"的'方法,即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练习按接着数的方法捡落叶鼓励幼儿多次取不同卡片,捡、捆扎树叶,比一比谁捡得又对又快。
四、给落叶装袋。
1.出示4只贴花纸袋,请幼儿给纸袋编号(如图2)。
2.请幼儿将刚才捆扎的树叶,放入与其对应数字的纸袋中。
延伸活动:请孩子们把落叶带回教室,放在区角继续练习数数,也可进行手工粘贴等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落叶进行了数数练习,自然地渗透了环境教育。整个活动以"捡落叶"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趣味性极强。最后的"装袋"游戏既检查了幼儿的数物匹配能力,也让幼儿再次练习了目测数群后接着数的方法。孩子门边听音乐边捡落叶,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从而油然而生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问的情感。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挂图:《昆虫大集合》。
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观察记录表。
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积极参与垫子上游戏,锻炼大肌肉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耳朵的特点,激发幼儿对探索动物耳朵的兴趣。
2、 初步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动物的耳朵,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兔、大象、小熊、小鸡、小狗、小马、小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猜它是谁
1、出示小兔的背影,猜猜是谁来了?
小结:原来小兔的长长的半圆形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
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顶上的?
2、出示被遮住一半的大象,猜猜又来了谁?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看大象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大象的耳朵长在头的两边,大大的像扇子)
小结:原来大象的耳朵大大的长在头的两边,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动物,它的耳朵也是长在头的两边的?我们小朋友的耳朵长在哪里?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现在谁来了?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小熊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长在哪里?(小熊的耳朵是半圆形的,长在头角上)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角上的?
4、原来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除开形状不一样,长的地方也有不一样,但是它们有非常敏锐的听觉。
二、探索其它动物耳朵的兴趣
1、看又来了一只小鸡,咦,小鸡有没有耳朵?它的耳朵长在哪里?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小鸡是有耳朵的,小鸡是没有外耳,只有内耳,但它们同样都可以听到声音。
2、还有什么小动物和小鸡一样,只有内耳,没有外耳?
三、扮演小动物
1、今天我们知道了小动物的`耳朵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的长的位置不一样,有的形状不一样,小朋友,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的耳朵,是什么样的?长在哪里的?想不想来做一做,学一学?
2、幼儿动手制作,扮演小动物。提醒:你想做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长在什么位置?形状又是怎样的?
3、小动物狂欢 哇,有这么多小动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7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08-25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7-31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08-11
中班科学教案(优选)08-16
(优秀)中班科学教案08-05
(通用)中班科学教案08-08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