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4-09-23 23:31:29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推荐】

幼儿园小班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卡片中物品的名称及用途。

  2、能够按照物品用途尝试对物体进行分类。

  3、习惯动手动脑,对分类活动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自制卡片(玩具、图书、杯子、橡皮泥、衣服)五张

  2、装有不同类别物品的大纸箱四个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制卡片,引导幼儿说说卡片种物品的名称及用途。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卡片上都有什么啊?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请小朋友大声的告诉老师它们的名字和它们都有什么用处?

  2、请幼儿按照卡片中物品的用途将卡片放到班级中指定的.区域内(如将图书卡片放到阅读区)

  教师:小朋友们你能为这些迷路的卡片包包找到它们自己的家吗?

  3、引导幼儿实际操作,进行物品分类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大纸箱,请幼儿轮流从纸箱中随机取出任一物品,并将其放入相应区域内。

  4、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物品分类比赛。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幼儿按照上述分类游戏的贵族进行比赛,最快完成的一组获得胜利。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放置。

  五、活动总结

  通过分类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物品的属性和用途,在尝试分类的过程中幼儿对这些物品有基本的认知,对物品进行分类游戏时感知游戏的有趣性,在玩中学习。

幼儿园小班教案2

  ⒈活动价值的思考。

  《彩色牛奶》是中班的一个语言活动。本活动有几个特点:

  (1)重复句式在故事中频繁出现——;给奶牛吃﹡颜色的蔬菜,挤出﹡颜色的牛奶,就变成﹡颜色的什么。;

  建议: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语言经验上还不够敏感与丰富,老师可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有的放矢,引导幼儿一起来说一说,学一学,为后面的创编环节做好前期的铺垫。同时,本活动的重点在;彩色;,作为一个语言活动,与彩色有关的成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可以在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

  (2)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既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联系(蔬菜的颜色特征),又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喝了彩色牛奶就会变)。

  建议:教师可以在巩固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如:出示紫色牛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猜一猜奶牛是吃了紫色的什么东西?在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丰富孩子的经验,如:紫薯、紫心菜等。

  ⒉环节设计的思考。

  从老师预设的活动目标来看,着重点应该在;感受神奇;与;激发想象;上。活动一开始,教师的`导入环节以;奶牛有个神奇的本领;较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二环节,教师设计的是整体欣赏故事后提问,以整体欣赏2遍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显得较为单一,幼儿容易失去兴趣,感觉疲乏。另外现成的图片脉络不够清晰。可以尝试将奶牛的四次不同经历,分阶段以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完成。如:第一次以教师引导为主;第二次以幼儿的自主观察、讲述为主;第三、四次以图片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讲述为主,这样逐层递进,可以让幼儿更有新鲜感和挑战感。最后环节,教师要求幼儿以小动物身份来给奶牛吃蔬菜,突然的角色变换和任务要求,容易让幼儿无所适从。可以直接以幼儿身份来参与到拓展游戏中,会让孩子感觉更轻松

幼儿园小班教案3

  我的新家

  【活动目标】

  1.认识班级的标志和环境。

  2.知道幼儿园是自己的新家,喜欢自己的新家。

  【活动准备】

  1.将班级标记(如苹果)贴在活动室门上。

  2.小动物(如小象、小羊等)手偶1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班级标志。

  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室门口,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门上贴的苹果标记,告诉幼儿贴着苹果标记的就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家。

  教师操纵小动物手偶,以小动物的口吻说:欢迎小朋友们每天到这里和我一起做游戏,这是我们的新家,你们喜欢吗?

  2.参观新家。

  带两位教师一个当火车头,一个当火车尾,带幼儿模仿开火车的'动作走进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开火车围绕各个活动区行走,在沿途的每一个区域停留,教师介绍该区域的玩具。

  继续以开火车的形式参观盥洗室、厕所、睡眠室、饮水桶等。

  3.幼儿自由游戏。

  师:我们的新家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让我们进去游戏吧!

  再次玩“开火车”游戏,沿途路过某一活动区时,教师随意说几个小朋友的名字,说:“你们几个进去玩玩吧!”直到所有的幼儿都进入活动区。

  教师到各活动区观察和指导幼儿,用亲切的话语唤起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色游戏区,教师拿着布娃娃说:看这个布娃娃多可爱呀,她一定在说“欢迎你到我们家来!”

幼儿园小班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里外等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位词描述彩蛋的位置。

  二、活动重点:

  重视引导幼儿运用方位词描述彩蛋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1、挂图第4号。

  2、各种大大小小的彩蛋、大布袋一个。

  3、藏彩蛋所需的相关物品,如盒子、篮子、毛巾等。

  四、活动过程:

  (一)找彩蛋

  1、小兔要和朋友玩找彩蛋游戏,它把彩蛋都藏在哪里了?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彩蛋分别在篮子里、在篮子外面、在报纸下等。

  (二)摸彩蛋

  1、小兔的`大布袋里还有很多彩蛋,想请外面帮它一起藏。

  2、出示一只大布袋,里面藏着彩蛋,幼儿每人摸出一个彩蛋。看看摸出来的彩蛋是什么颜色的,和旁边的同步比一比谁的彩蛋大。

  (三)藏彩蛋

  1、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彩蛋放到指定的位置。如:请把彩蛋放到桌子上,请把彩蛋放到盒子里,等等。

  2、请一名幼儿去藏彩蛋,剩下的幼儿闭上眼睛等候。请个别幼儿猜一猜彩蛋藏在哪里。如果彩蛋没有找到,那就请藏彩蛋的幼儿去找出来,并告诉大家彩蛋藏在什么地方。

  五、活动延伸:可在平时区域活动时玩“寻找彩蛋”的游戏。

  六、附栏:

  七、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5

  活动目标:

  通过描绘诗歌,感受秋天落叶的色彩美。

  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落叶每位幼儿一份(自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早上做操的时候大风吹来了,你们的小眼睛有没有看到大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呀?

  二、教师提问

  教师:树叶宝宝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三、分发落叶,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一:现在每位小朋友都选一片落叶宝宝,沈老师想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掉下来的落叶宝宝都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提问二:那都像什么?

  四、情境小表演

  教师:我们请黄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一起跳个舞(绕着椅子转一圈),请黄树叶宝宝飞回家。再请红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一起跳个舞(绕着椅子转一圈),请红树叶宝宝飞回家。

  五、教师有感情朗诵诗歌

  教师:现在大树妈妈把落叶宝宝的诗歌念给树叶宝宝听,树叶宝宝要听仔细,听听大树妈妈的好不好听?

  六、师幼配合共念诗歌(游戏环节)

  教师:我们的诗歌那么好听,那等等我们念到红树叶宝宝的时候,红树叶宝宝就起来跳个舞,念到黄树叶宝宝的时候,黄树叶宝宝就起来跳个舞。

  (第一遍带着的念,第二遍让幼儿自己发挥)

  七、拓展幼儿思路

  教师:树叶宝宝的诗歌真好听,你们喜欢自己描绘的诗歌吗?

  教师:今天回家请小朋友念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再让他们带你们去观察落叶的形状和颜色,明天来告诉沈老师和金老师。

  落叶

  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活动反思:

  比前两次的课有进步,在方案设计上也有所创新,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很多地方还是需要注意。首先,在时间上过于短,不符合大纲的`要求。其次,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还不够丰富,几个邀请过于单调。最后,其实在拓展孩子想象力上我是有错的,我设计的图案都很像蝴蝶,所以小朋友联想的形状最终都属于蝴蝶了。但还好我有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把他们的思维又重新拓展出去了,在实际上课中,小朋友的回答也大都出乎我的意料,有答颜色是灰色,白色各种各样的都有。形状也是五花八门的。所以小孩子真的是充满着想象力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眼睛的结构特征、作用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2.尝试辨别几种小动物的特殊眼睛,感受眼睛特征的多样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眼睛的兴趣。

  5.懂得爱护眼睛。

  活动准备:

  1.“猜猜他是谁”白板课件(包括教师的眼部特写、辨识度较高的几位幼儿的眼部特写、所有小朋友的眼睛)。

  2.特殊动物眼睛的特写。

  3.人手一面小镜子(活动前放在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他是谁”,萌发观察眼睛的兴趣。

  1.教师逐步放映几位幼儿及老师眼部特写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测。

  师:XXX,你的眼睛真亮,你们都有一双亮亮的眼睛,这里也藏着一些亮亮的眼睛,请你猜猜他是谁呢?

  师:他们的眼睛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

  师:看,这里还藏着许多双眼睛,你能找到自己的眼睛吗?

  :宝宝们真棒,看眼睛就能猜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真是太棒了!

  二、观察眼睛,初步了解眼睛的外形特征和简单功能。

  1.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和好朋友的眼睛。

  师:(教师自然的拿出小镜子)那我们的眼睛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拿出小镜子来看一看,眼睛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起来,闭着的眼睛还能不能看到东西了?为什么看不到了?被什么挡住了呢?用小手摸一摸你的眼皮。(幼儿自由交流)

  2.请个别幼儿说说眼睛的外形特征

  师:看过自己的眼睛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眼睛长得什么样子?

  3.幼儿结合白板再次集体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征。

  师:宝宝们说的真好,这里也有一只大眼睛,眼睛上面和下面有什么呀?眼皮会一睁一闭。眼皮上长着什么呢?它能帮助我们挡住灰尘。眼睛里面有什么?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和白色的眼白,眼珠会转动,它能让我们看到各个地方的东西。

  三、感受眼睛的作用。

  1.教师用手遮挡住自己的眼睛,引发幼儿思考。

  师:宝宝都知道眼睛长什么样子了吗?那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眼睛会怎么样?

  2.师:那现在请你来做一件事情,把你的镜子轻轻的`送过来,然后闭着眼睛去找你的小椅子,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3.师:哎呀,眼睛闭起来什么也看不到了,有的宝宝坐错了位置,有的宝宝和别的孩子撞在了一起,那说明眼睛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小朋友平时要怎么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

  四、扩展话题,了解几种特别动物的眼睛

  1.师:宝宝们真棒,知道那么多保护好眼睛的方法,(出示特别小动物眼睛的课件)这里呀还有一些特别的眼睛,它们是谁?你发现它们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动物的眼睛有那么多特别的地方。

  2. 游戏:猜猜谁不见了?

  师:现在我们要和这些小动物玩个游戏,考考你们的小眼睛,猜猜谁不见了?小眼睛仔细看,记住了吗?请用手把眼睛蒙起来,数1、2、3才能打开哦!

  五、结束

  师:楼下的小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景色和有趣的东西,我们去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看一看!

  延伸活动:

  1.开展户外游戏“捉迷藏”。

  2.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人和动物的眼睛。

  小百科:由眼球及其辅助结构组成。眼球是视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它具有折光成象和感光换能两种作用。眼的辅助部分有眼睑、结膜、泪器、眼肌及眼眶内筋膜和脂肪等,对眼球有保护、运动和支持作用。眼各部结构的完善,对眼完成视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小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肚脐是怎么来的

  2.建立幼儿的自信心,体会自己是特别的,唯一的,妈妈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妈妈。

  3.掌握一些动物是否有肚脐,同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它们都彼此爱护,我们也要爱护小动物。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张很有趣的照片,先看看吗?

  师:我们先看看第一张,这是什么呢?你们猜猜看!

  师:这是一个被摘掉了果柄的梨。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张图片,这张图片上又画着什么东西呢?

  师:老师听见有些小朋友猜对了,真棒。这是一个圆圆的肚脐。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小肚脐是不是和图片上的肚脐很像呢!

  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它就叫做《圆圆的肚脐》。

  师:起初,树上的梨还是一枚小小的果实。小朋友们,你们也是一个小小的娃娃。

  师:树上的果实是通过一根细细长长的果柄来获取水分和营养的。而小娃娃们呢?你是通过一条长长的线盒妈妈连在一起的,通过它来获取所需要的水分、营养和氧气的。

  师:等到梨长到又大又圆的时候,农民伯伯们就用剪刀把果柄“咔嚓”一声剪断了。小娃娃也一样啊,等你们长到白白胖胖,结结实实,从妈妈的肚子里面出来的时候,医生也用剪刀把这条把妈妈和娃娃连在一起的线剪断了。这条长长的线叫什么呢?这根线就叫做脐带,就是把小朋友们和你们的妈妈连在一起的线。

  师:为什么医生要用剪刀把脐带剪掉呢?因为小宝宝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是用脐带来得到水分、营养和氧气的。当宝宝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之后,妈妈就用乳头来代替脐带给你输送需要的营养了,脐带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于是,医生吧它扎起来剪断,过不了多久,剩下的一点点也会完全脱落。所以,小朋友们,你们肚子上原先长脐带的地方就留下了一个特殊的印记。这个印记啊,就是我们的肚脐。每个小朋友的肚脐都长得不一样,肚脐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圆的肚脐,有长长的肚脐,有凹进去的肚脐,也有凸出来的肚脐。但是,这都是我们的证明:证明我们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是从垃圾堆里被爸爸妈妈捡来的,而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肚脐是我们每个人的证书,是妈妈对我们的.爱的最好的纪念,,妈妈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妈妈,知道吗?你们爱不爱你们的妈妈呀?爱就要大声地告诉妈妈,告诉妈妈什么呢?

  师:你们真好!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小朋友们都有肚脐,小动物们有没有呢?那是不是所有的小动物都有肚脐呢?

  师:让老师告诉小朋友们把,想小乌龟、小鳄鱼、小鸟和小鱼这些小动物是没有肚脐的,因为它们的妈妈是先生下蛋,然后这些小动物从蛋里被孵化出来的,它们没有肚脐。那么小狗呢,这位小朋友说:“我找不到小狗有肚脐呢!在仔细看看,小狗是有肚脐的,就躲在一撮翘翘的毛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尽管有些小动物没有肚脐,但是它们都是它们的妈妈最最疼爱的宝宝,小动物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和你们的妈妈爱你们,你们爱妈妈一样,所以,我们要爱自己的妈妈,同时爱小动物和他们的妈妈!

幼儿园小班教案8

  唱京剧的人脸上涂得这么怪怪的、花花的,那么说话、动作跟我们一样吗?请看录像后回答。

  1、你发现他们什么地方跟我们不一样(边说边跟老师学)

  走:走圆场步;笑:长笑。

  简单的武打动作和语言。

  2、看看这些京剧脸谱颜色相同吗?启发幼儿看主色调即底色,区分红脸、白脸、黑脸。

  3、老师简单介绍各自性格特征。

  红脸代表一些忠诚、勇敢的人。白脸指一些狡猾的.人,如“芝麻官”,白脸也叫“豆腐块脸”。黑脸指一些说话粗声粗气、忠厚、正直的好人,如“包青天”。

  4、玩游戏:“小小眼睛谁最灵”。

  ①从“怪怪箱”里找出京剧脸谱戴上,并随音乐走圆场步,看谁跑得好,拿得对,音乐停了,没拿到的算输。

  ②按老师的要求从“怪怪箱”里找出白脸(若干)、黑脸(一个)、红脸(若干),戴好。黑脸锣一敲,红白脸开始走圆场步,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躲得好,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

  活动三:做做,玩玩,乐乐

  1、画京剧脸谱。

  老师预先在旧挂历纸上勾画出几个主要线条,其它让幼儿涂色,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亮。

  2、用信封、材料袋做成京剧脸谱玩偶。

  3、用毛线头装胡须、头发,用各种彩色纸做脸谱上的装饰物。

  活动延伸

  1、在理解京剧内容、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欣赏简单的戏剧片断。

  2、请有关的专家来作指导,现身说法地教幼儿掌握一些技能技巧。

  3、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也参与学习京剧,举办“家家乐”京剧迷活动。

  4、带幼儿参观京剧团,向幼儿介绍京剧服装、道具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番茄的颜色、形状、味道。

  2、学用刀具切番茄。

  3、喜爱吃番茄,感受番茄的色彩美。

  活动准备:

  1、幼儿洗净手进入活动室。

  2、洗净的大、小番茄、白糖。

  3、塑料刀、砧板、勺子、盆子、小碗、毛巾、餐巾纸。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番茄。

  2、感知番茄的特征。

  番茄长的什么样子啊?(圆圆的,红红的。)

  3、比较大、小番茄的不同。

  出示小番茄,幼儿说出

  它的`特征,比较与大番茄的不同。

  4、制作糖拌番茄。

  (1)“你们吃过番茄吗?它是什么味道的?” “今天我们来做小厨师,学做糖拌番茄。来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出示做好的糖拌番茄,引导幼儿说出如何做。

  (2)指导幼儿做糖拌番茄。旁边用小番茄装饰。

  5、品尝番茄。

  尝一尝,说一说。提醒幼儿与他人分享。

  活动延伸:

  1、回家做糖拌番茄给爸爸、妈妈吃。

  2、用其他颜色的蔬菜(如黄瓜、胡萝卜等)制作蔬菜色拉。

幼儿园小班教案10

  一、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二、准备:

  1、带给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三、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

  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样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样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明白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这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幼儿参观

  (2)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样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取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幼儿园小班教案11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变绿了,为了引导幼儿发现春天景物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爱护,认识春天里开的花。培养中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

  2、认识开在春天里的各种花,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去郊游》,各种花的头饰(桃花、梨花‘迎春花、水仙花等),小鸟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播放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场地做小鸟飞。

  2、情景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变绿了,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里的花好不好。(幼儿一起说好)

  3、游戏:

  把幼儿分成两队,一队当花儿、一队当小鸟,老师帮幼儿分别戴上头饰。当花儿的幼儿分散站在活动场地。

  规则:

  播放音乐,老师说:春天来了,小鸟从南方飞来了,去寻找春天吧。扮小鸟的幼儿在树林里随音乐飞来飞去,当音乐停止时,扮小鸟的幼儿要停到一个扮花儿的幼儿面前,扮花的幼儿要说,春天春天开什么花,扮小鸟的幼儿(如他面前幼儿戴的是桃花头饰)要说,春天春天开桃花)说对了,两幼儿互换角色。音乐响起,游戏继续。如说错了,不能交换角色,下一次游戏继续找。

  活动延伸: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个任务好不好,(幼儿一起说好),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

  活动反思:

  春天让幼儿经常到户外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本次活动,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认识了春天里开的各种花,体验到集体合作的快乐和满足,并能在活动中增强信心,强化幼儿主动参与的感知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幼儿园小班教案12

  一、 说教材

  小袋袋形象是著名的绘本大师 查尔斯·福格 为孩子们塑造的,生动可人,深入人心。书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模仿。除了塑造了小袋袋形象外,还出现了很多动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枯萎的树叶,有盛开的花朵,有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美丽的花蝴蝶、有小鸟、鼹鼠、卡拉熊、乌龟、蜈蚣等。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去观察,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力。在阅读过程中,孩子总是会模仿小袋袋,做那些天真可爱的动作,能让孩子觉得快乐就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

  二、说目标

  1、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

  3、尝试运用"我喜欢……的句式进行讲述。

  三、 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PPT,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 、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小袋袋现在在做什么?他的朋友们跟它一样吗?

  四、 说学法

  整个活动主要运用了讨论谈话法、发现法、讲述法等学习方法。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观察、讨论故事中人物,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五、 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部分, 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地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前半部分,主要描绘的小袋袋的动,一个非常顽皮的形象。后半部分,主要描绘的是静,一幅很美丽很温馨的画面。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可爱的小袋袋和他的动物朋友之间的故事。这样可爱的形象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较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且能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绘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去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2、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3、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现在是开心的还是伤心的呀?(开心的,快乐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样放的?(缩在一起的`)大家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4、师:哇,小袋袋真可爱呀,它喜欢做很多事情呢!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幼儿猜想,玩游戏、看电视、吃东西……)

  5、那我们一起接下来看一看小袋袋到底喜欢做什么事情吧!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我们看到小袋袋喜欢干什么呀?(跑步)

  师: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它是喜欢跑步的呀?它跑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头、胸、脚、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吧!

  师:宝宝们看一下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句式讲述)

  师:所以小袋袋是喜欢一个人跑步还是和好朋友一起跑步呀?

  小结:哦,原来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阅读画面二:捉迷藏

  师:哇,这回小袋袋喜欢干什么啦?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袋袋又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在找小袋袋你,小袋袋躲在草丛里)它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呀?(从身体各部位说)那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躲起来,不让别人找到我们!

  师:所以小袋袋喜欢干什么呀?

  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整个人缩在一起,躲在草丛里,不让小动物们找到它。

  3、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这回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那里有泥巴呀?(有……有……还有)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还有泥巴。(可以适当用动作提示)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呀?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袋袋又喜欢干什么了呀?

  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阅读画面四: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温暖的、舒服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呀?

  师:现在啊,我们的小袋袋喜欢干什么啦?

  小结:小袋袋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

  三、完整阅读

  在音乐声中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做那么多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和边上的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回到班里和其他小朋友也讲一讲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1.模仿小医生治病的情景,萌发关爱病人的情感。

  2.尝试用垂直或水平的线条添画,表现使用各种医药用品的情景。

  3.发展幼儿辨别方位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

  活动材料:

  1.医药箱(内有玩具药瓶、针筒、盐水袋、体温表、听诊器等)。

  2.幼儿操作材料:小床、娃娃、模拟医药箱的纸盒(内有小药瓶、小勺,剪成针筒、盐水袋、体温表等外形和长条的卡纸)彩色水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观察医药箱里的物品

  1.说说医药箱的名称和用途。

  2.辨认医药箱里的物品,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它们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二、讨论演示

  1.娃娃生病了,将娃娃放在床上盖上小被。

  2.小医生来了,赶快打开医药箱

  (1) 观察各种操作材料,分辨它们的形状,对照实物想象可以做成什么医药用品。

  (2) 教师演示沿着纸边画长方形并添加若干线条做成体温表。

  三、学做小医生

  1.打开医药箱,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尝试做个体温表。

  2.观察其他操作材料的外形,用沿边画线条或剪直线的方法做成各种医药用品。

  3.边制作边模仿医生为娃娃打针、喝药水、吊盐水、量体温等。

  四、分享交流

  1.主任医生来检查病房了,请小医生对照自制材料说说怎样为娃娃治病。

  2.一起为娃娃量一量体温,发现娃娃的病好了,小医生关上医药箱,抱起娃娃回家了。

  活动解析:

  我们感到小班活动区的`情景尤为重要,尤其是与角色游戏相结合更受到幼儿的青睐,“小医生”就是为小班角色游戏设计融人美术表现的活动之一。为增加活动的仿真性和趣味性,

  我们特用较厚的卡纸剪成针筒、体温表、盐水瓶、药瓶等轮廓,放入与娃娃大小相匹配的医药箱内,再放上一支彩色水笔,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添画为娃娃量体温、喝药水、打针、吊盐水,自然地反复尝试画直线和横线。随着游戏的进展,我们又逐步增加吃药片(将长条纸剪成小方块),X光透视(在黑纸上面骨骼)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情景通过询问或建议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这些材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反复尝试。但这类活动建议不要以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应让幼儿乐此不疲地尽兴游戏,既提高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也发展了幼儿辨别方位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小百科:医生,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医生,古代称大夫或郎中。

幼儿园小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情境,随着音乐的节奏做走和找的动作,在帮“点点”找点的过程中快速反应地做变大变小的动作。

  2.根据不同的指令变化,创造性地用五官或者身体表现变大变小,变高变矮的样子。

  3.锻炼快速反应,以克制能力保持造型;不急于拿“点”,拿“点”不急于贴。

  活动准备:

  各种大大小小的点点、PPT、音乐、大小指令牌、手偶

  活动过程:

  一.进场热身

  1. 游戏《泡泡变变变》。

  2. T: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宝贝们,赶紧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把!

  二.出示手偶,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T:有一位小伙伴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猜猜是谁?

  咦!瞧瞧我的小尾巴,看看我的长耳朵,是谁呀?(小兔子)

  T:我是小兔子点点,我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点点吗?是因为我原来身上有好多的点点。呜……可是,他们现在不见了!呜,我好伤心啊!你们愿意帮我把它找回来吗?(出示黑板上的`大兔子)

  三.创设情境,出示黄色波点屋的图片。

  1. T:我的点点去了哪里了呢?你们看,它去了一个很神奇的房间。(出示PPT第一张图)你们有没有看见对我的点点啊?我的点点有大点点和小点点,你们看见了吗?我的点点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对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把点点找回来啊?可是在这个地方很不一样哦,怎么不一样?你看我的嘴巴,我看到大点点(嘴巴变大)看到小点点(嘴巴变小)(教师示范变大变小)

  2. 集体练习看指示牌做变大变小的动作。

  四.在身体不同的各个部位做跳的动作,丰富变大变小的动作元素。

  1. T:我们听着音乐和小兔子一起去找点点吧!

  小兔子,准备好!(在腿上做动作)

  2. T:欧耶!我帮小兔子找到了一个点点,是什么颜色的?

  这个点点怎么办?我们把它贴上去好不好?(请一个幼儿贴上去)

  哇!好棒好棒!点点看上去很高兴哦。

  3. 在头(肩、肚等)部位做跳的动作。 (黑板上找点)

  T:刚才小兔子是在腿上跳的舞,宝贝们想一想,除了腿上还可以在哪里跳啊?(请幼儿回答)

  4. 替换嘴巴变大变小的小动作。

  T:刚才我们都是嘴巴变大变小,我们的脸上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大变小啊?(眼睛) 我们来试试看。(教师用指示牌指令眼睛变大变小) (黑板上找点)

  五.加深难度,用身体动作来创编变大变小的动作。

  1. T:哎呀!变啦!(出示PPT第二张图)波点屋变成了什么颜色?(红色)

  这下小兔子到的地方可就更难了,不是嘴巴变大变小,也不是眼睛变大变小,是身体哦!你们会吗?(和幼儿一起玩一玩身体变大变小,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2. 黑板上的点点没有了,我们快点再去找一找其他的地方。(请幼儿离开座位玩游戏)

  ① 红色的小点点一起去贴。 (桌子上的点)

  ② 一起贴到小兔子的耳朵上。 (椅子后面的点)

  ③ 女孩子去贴一个地方,男孩子去贴一个地方。(听课老师身上的点)

幼儿园小班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幼儿园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的椅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测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请小朋友把每种工具测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教案07-05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3-28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08-26

幼儿园的小班教案06-17

幼儿园小班教案09-04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语言《下雪了》教案模板09-06

[荐]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优秀】幼儿园小班教案07-06

【精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