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会学生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重点)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难点)
【活动准备】
三组学生 、 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 、奖品。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学生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学生放风筝,让学生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学生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学生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学生: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的学生,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学生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学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
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三、老师范读(配乐、配画)
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课文,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对比的吗?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第二、三、四段写济南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五、精揣细摩,品味学习
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提示: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着的无穷春意。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六、拓展练习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隆冬季节,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提示:让学生当堂宣读,老师给以适当点评。
七、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配套教材──《济南的秋天》。
提示:《济南的秋天》是《济南的冬天》的姐妹篇,描绘了济南的秋天诗意的山水,语言优美。与本文进行比较,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并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情
济南冬天山的特点:温暖可爱 美丽多彩 是张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不结冰 清亮 空灵
【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 ) 着落( ) 澄清( ) 镶上( )
2、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 ,字 , 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 、 ,话剧 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
⑵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
⑶ 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 )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
⑸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4、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作用。(要仔细品味,细细体悟)
⑴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感受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教学方式
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具:电脑课件板书:
野草
广阔美丽:
湖水
野花
16
欢腾的世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一)一、二自然段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下面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到大草原去欣赏那独特的风光。
自由读课文: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问:草原广阔美丽和是个欢腾的`世界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你从哪里感受到是广阔美丽的?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出声读一读。
读课题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草原是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2、同桌互读。找到感受最深的语句。
从整体角度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渗透段落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
(二)学习3、4自然段
2、指名汇报:
3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是广阔美丽的?4.指导背诵:多美的草原啊!那一碧千里的美景,那清澈透亮的湖水,那星星点点的野花。你们想不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里,自己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愿意背哪句就背哪句。
过渡: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1.问:.是什么使得这片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2.
出示填空练习:草原上有()、()、()、()、()和()。
3.为什么有了他们就把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提出自学要求
(1)分组讨论;(2)每组同学找到一种或两种动物或人物,通过有语气的朗读感受到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3)同学认真听,并给予评价。(4)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4.悠扬的乐曲回荡在草原上空,咱们看看这首歌完整吗?(出示歌词)下面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把这首歌续写完整。
美丽的草原宽广无边,热闹的草原充满生机,让我们一起来歌唱草原,一起欣赏草原那迷人的美景,跟着歌曲来唱一唱你们续写的歌词。
学生汇报自学结果:1、读句子谈体会:第一句:通过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草原广阔。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站起来,体会草有多高。第三句:看图:想象一下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第四、五句:师读第四句,生读第五句。
学生自由诵读1、2自然段,亲身感悟草原的广阔美丽
指名回答。
小组学习讨论朗读用不同的形式汇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续写歌词
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学生跟着唱。
电脑演示辽阔的草原的图片
湖水图片
野花图片
联系生活实际
整体感知独立思考
渗透给段分层
亲身感悟草原的广阔美丽
填空
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形成互动,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集体续编歌词
播放录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趣、仙、尽、陡、峭、峰、昂、朝、抢”这9个生字。积累“风景、有趣、名字、仙人、尽管、山峰、高昂”7个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词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和记忆汉字“仙、尽、峰、昂”。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能借助图画,发挥想象,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的意思。学习书写汉字“仙、尽、峰、昂”。
2.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什么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板书:黄山)旅游,去看一看那里奇形怪状的石:(板书:奇石)
3.指名读课题17.黄山奇石·
4.齐读课题。
二.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观看录像:
思考:录像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
2.汇报、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
3.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石头起这样的'名字呢?
三.整体阅读,学习字词
(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小节序号、圈出生字。
2.小组学习生字。
(二)汇报交流:
1.小组读课文
hui蚯g6b6d6uqiao拒ngdngh6
2.出示生字:徽似胳膊陡峭峰昂呵
(1)小组开火车读
(2)变换生字次序读
(3)去掉生字拼音读
(4)齐读生字
3.出示词语:安徽省似乎胳膊陡峭山峰高昂笑呵呵
(1)指名读
(2)出示地图,指认“安徽省”“安徽省南部”
读句子: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
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3)学生指出“胳膊”的位置。
(4)画一画“陡峭的山峰”,理解“陡峭”的意思。
(5)学生动作演示“高昂着头”,理解“高昂”的意思。
(6)表情演示“笑呵呵”,换词
理解(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哈哈)
(三)再读课文2—4小节
1.学生自由读2—4小节
要求:找一找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读有关的句子。
3.画一画其中的一种奇石。
4.齐读2—4/j、节。
5.概括2—4小节内容。
读句子:黄山的石头真奇啊!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金鸡。
(四)引读第5节,说话练习。
1.引读:
除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外,黄山上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
2.课后“说一说”练习
小朋友,发挥你的想像,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向同伴介绍一下。
(1)学生自由准备。
(2)向同伴介绍。
(3)选1—2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3.说话练习:
黄山的石头。
板书:形状奇特形象逼真(大自然的杰作)
四.巩固字词
1.比较字形,读一读
徽(安徽省) 微(微笑) 似(好似) 以(不以为然)
胳(胳膊) 骆(骆驼) 呵(笑呵呵) 可(可惜)
峰(高峰) 蜂(蜂蜜) 陡(山高路陡) 走(走马观花)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上网、杂志、报刊、图片……)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介绍了黄山的四绝之一——奇石。其中,对“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等奇石作了详细的描写,让孩子身临其境。本堂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孩子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奇,当学生熟读并积累了课文中的语言之后,让学生抓住石头形状的特点,大胆地展开想象,对课文中略写的奇石进行介绍,学生们写得还真不错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4生字,学会8个生字,认识部首“户”。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语。
3、培养热爱祖国,喜爱大熊猫的情感,积累语言,丰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墨镜、玩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用你喜欢的方法和生字交上朋友。(开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同学们刚才读的非常认真,通过朗读你们觉的大熊猫克可爱吗?我们知道大熊猫就要出国了,他很想把自己介绍给外国的朋友。如果你是这只大熊猫,你要怎样介绍自己呢?(你可以找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一个学生读不好,教师可以追问:你怎样介绍,才能让外国朋友感觉你更可爱,更喜欢你呢?谁在来试一试,再找同学读一读)你真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你们发现没有,盼盼很会用词呢?用了许多重叠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出示“毛茸茸”,毛茸茸是什么感觉你们知道吗?(师出示实物,让学生摸一摸,感觉感觉)小熊说了,你不能光摸我,你要告诉我这个字念什么?谁愿意拼读?认识茸:怎样记这个字呢?你能为他找个伙伴吗?组个词?(当学生组到鹿茸时,要拓展到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披)
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引导学生说abb式的词)
3、出示“油黑油黑”为什么不用很黑很黑呢?因为油黑油黑不但说颜色黑,而且还有光泽。油在这个词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拼读一遍即可。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字做一个猜词游戏。你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呢?(引导学生说abab式的词)
4、让学生看看熊猫的四肢是不是油黑油黑的。认识肢:知道是形生字,月字旁和身体部位有关,读几遍即可。
5 、认识肩:老师拍肩膀让学生猜。同学们也拍拍你们的肩膀、耸耸肩。
6 、出示熊猫戴墨镜的玩具,同学们酷不酷。带了一副大墨镜。让学生认识墨镜,老师戴的是不是墨镜,近视镜,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否则就不能戴墨镜了。读两遍。摸都是黑色的。同学们平时除了戴墨镜,还戴什么?你们戴了这么多好看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引导学生组词。副:读两遍,一般都是两个。
7 、如果学生说熊猫很可爱,教师要说,程度不够,书上是怎么说的`?熊猫长的真是可爱极了,认识极,组词。高兴极了。
(三)学习第三自认段
1、除了介绍长相,还介绍什么呀?(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骄傲,神气,自豪的语气)
2 、出示熊猫爬树的图片,吃竹子的图片(认识饱字,怎么记得,组词)
3 、出示笋的图片,认识笋,平舌音,引导学生多读两遍。
4 、出示熊猫睡觉的图片。干什么呢?睡的怎么样?好象在做梦,你想他会梦到什么呢?连作梦都梦到出国了,心了一定很兴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5、出示大熊猫的护照,认识护字,知道是形声字,组个词即可。简单介绍一下护照字里出示川字,组词。
6、认识肃、陕,读一读,出示地图,谁能在地图上找到大熊猫的的故乡。
7、为什么是国宝。简单说一说,我们要保护大熊猫。
(四)大熊猫确实很可爱,不但我们喜欢他们,相信外国朋友也会喜欢他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在集中认一下字,有时间,就生字回文。
四、总结
板书设计:大熊猫出国
姓名、国籍、级别
图 样子
爱好
盼 茸 极 尾 肩 油 饱 护 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观察和想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宇宙奥秘的信心。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3.能自主积累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过天上的白云吗?它有趣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云云、宁宁、安安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看看天上的白云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的录音,学生边听边看。
2理想和录音读得一样好吗?那就赶快试试吧!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也可小伙伴合作认识,还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读后练习标出自然段序号和不认识的生字。
4.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朗读讲评,重点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
(三)随文识字
1.(点击课件或出示像白云状的生字卡片)你们瞧,课文里的生字娃娃都跑到白云上玩去了,你认识这些调皮的生字娃娃吗?
2.学生自由读。
3.你觉得哪个生字娃娃最容易读错?
小老师带读:
cǎo chī cái zán zì
草 吃 才 咱 自
4.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娃娃?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全班交流:
(1)加偏旁:“早”字加上“艹”就是“草”。
“自”字加上口字旁就是“咱”。
(2)加笔画:大——太白——自
(3)比较法:木——才
(4)数笔画:己可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复习巩固。
(1)识字游戏:送信。(丁零丁零,邮递员去送信。小小信封谁收到,请你念给大家听)
(2)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把生字娃娃喊回来吧!齐读。(学生读对了,生字回到课文中)
7.学生自主积累词语。
(1)自由练读:火箭 发现 同伴 自己
(2)你还喜欢哪些词语?请读一读。
(3)从书上画出这些词语。
(四)细读课文,边读边悟
1.(点击课件)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
2.小朋友们读得真好!如果能注意适当地停顿就更棒了!
学生自由练读:碧绿的草地上,孩子们望着蓝天上飘动的`白云,托着腮静静地想。
3.云云、宁宁、安安眼中的白云像什么呢?
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1)云云说:“白云多像我爱吃的棉花糖啊!”云云多高兴啊!你能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吗?
(2)宁宁看到天上的白云变成大白马时心情怎样?请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读宁宁的话。
(3)谁能用兴奋的语气读读安安的话?
(4)(点击课件或出示挂图)天上的白云真美啊!真有趣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云云、宁宁、安安的想象
教案《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上的白云》教案》,
力真丰富,同学们也非常棒,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白云像什么?
(6)大家的发现可真有趣,你们高兴吗?那就带着这种感情读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8)学生评议。
板书设计:
12.天上的白云
棉花糖
白云像小绵羊大白马
(新奇的发现) 机器人 火箭 宇宙飞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分小组赛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二)识记生字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可 才 自 己
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可:“河”字去掉“氵”就是“可以”的“可”。
才:与“木”字比较。
自:“白”字加一横就是“自己”的“自”。
也可用顺口溜来记:
白里加横就是自,
自字古时指鼻子,
今日说到自己时,
常用食指指鼻子。
己:与“包”字中的“巳”比较。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你认为哪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请告诉大家。
3.学生按笔顺规则练习书空。
4.老师重点指导:
己,第一笔横折的折要写在竖中线上,稍斜一点,第二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一些。
5.学生在书上先描两个,再写一个。
6.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注意纠错。
7.优秀作业欣赏、展览。
8.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生字。
(四)补充阅读
山和云
云喜欢围绕在山腰
听山歌
山喜欢戴帽子
云就变成帽子
给山戴
山和云是好朋友
板书设计:
kě cái zì jǐ
可 才 自 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一、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二、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②了解孟子对孝敬父母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熟读为主,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②感受中华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表达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式】熟读背诵、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二.简介思想:
三.合作感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意,体会内涵:
1、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抽读
4、全班齐读
5、小组分读等。
四.讲述故事:
讲述孟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领悟名句:
1、人少,则慕①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②;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③。大孝终身慕父母。
释义: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
【解读】
终身都爱慕父母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终身都只爱慕父母,其他如年轻漂亮的姑娘、妻子、君王等统统不爱。
另一种是既终身爱慕你母,又不妨害爱姑娘,爱妻子,爱君王等。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观点来看,第二种是正常的.情感心态,第一种则出于“恋父”、“恋母”情结了。
孟子这段话是通过对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大舜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喜爱,所以,即使获得了绝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欢,思蓦父母之爱。
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
熟读背诵:
1、学习小组合作背诵。
2、减字法背诵。
七.拓展意义: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材料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20xx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20xx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八.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1、熟读全文。
2、背诵本节课和校本教材中的名言名句。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简说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因此,建议老师们采取图、文、字结合的办法呈现生字。可以制作下面描述的课件(或者复合投影片)呈现生字。
第一段:画面右边是文中插图,左边是课文。课文中致、勃、农、技加注音,农、技两个生字为红色,其余的字为黑色。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农、技两个生字,当学生认识后,教师点击生字,使之变成黑色。
其余自然段与之相同。
2.写字。
建议把指导重点放在绞丝的书写上(纺、织)。写好绞丝的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平行的概念不要给学生讲,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第二个折要写成提。
(二)朗读感悟
本课有些句子比较长,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
由于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已经不是难点。本课词语较多,还有许多专业术语,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引导学生查成语词典自学,也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2)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也是个成语,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几个专业术语可以不讲。如果学生提问,可作简单回答。如,杂交水稻:一种产量特别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种庄稼的土地。湿度:水的多少。光照:太阳光的照射。吐絮:(看书上插图,再出示一只棉桃──图画、实物、课件均可)这里是指棉桃刚刚张开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帮学生理解意思。如,把糖放在水里,即糖溶解在水中。
(三)实践活动
参观当地的科技展览馆,回校后交流参观所得。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冬季作物种植或在大棚中栽种的农作物。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角色学习,自读自悟
(一)范读(或听录音),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3.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挂图,请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点读读记记课后列出的四字词语。
五、资料袋
1.彩色棉花
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经过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出红、绿、黄、蓝等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药,只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因而又叫有机棉或生态棉。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消毒和染色的残留物质,且生产成本低廉,因此深受棉纺部门的青睐。
2.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花卉植物直接吸收,所以无土栽培也称为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与土培相比,具有花多型大、味浓、色艳、花期长,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等优点。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4个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4个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特别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爱护花木,遵守制度。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谈话:美丽的春天到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春天吧!如果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板书“作业”),让你们去大自然找春天,并且要把找到的春天带回教室里,想一想:你会带来什么作业?
这个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能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回答我不会从思想层面评价,只会从句子表达通顺上进行指导。
2、过渡走进故事: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中的于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布置了到大自然去找春天的作业,孩子们他们的作业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穿插 进行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学生自己拼读音节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学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互相检测学习效果、教师提问,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课文,体会课文隐藏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课文隐藏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感。
三、达标训练升华主题
1、开火车读生字,同桌比赛读文,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深化重难点的学习。
2、思考:学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受到文本的启发,懂得爱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四、堂清检测
设计了给生字注音、造句、思考题,紧扣课堂教学重难点,检测学习效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11-19
[精选]语文教案10-03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精选】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