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社会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谢。
活动准备:
1.名画欣赏:《母与子》
2.“儿歌”:《小板凳》
3.VCD磁带《小板凳》4.蜡笔 书面纸 剪刀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名画《母与子》,请幼儿猜一猜:——画中有谁?猜猜这个阿姨是这个孩子的什么人》?为什么?
二、和幼儿一起欣赏VCD,念唱儿歌《小板凳》。
三、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妈妈平时很照顾我们,我们应该怎样跟她说谢谢呢“——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感谢妈妈的?——与幼儿讨论向妈妈表达谢意的方式,如捶背、帮忙拿东西,送卡片……
、制作心意卡,想妈妈表达感谢。——协助幼儿将书面纸对折。画上心形剪下来,并画上对妈妈的感谢;帮幼儿写上给妈妈的甜甜话,回家时送给妈妈。——一边制作一边欣赏儿歌音乐。五、请幼儿回家除了送爸爸妈妈礼物外,也帮爸爸妈妈捶捶背或做点其他事。
区域活动:
1、美工活动区展示名画《母与子》,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传递的`母子情。让幼儿画画母亲和自己。
2、语言活动区将儿歌制成挂图让幼儿欣赏,鼓励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改编儿歌。例如:小沙发,真舒服,我请爸爸歇一歇,我给爸爸捏捏肩,爸爸说我乖宝宝。同时,将幼儿自编的儿歌记录下来。
活动评价:
1、会念唱儿歌
2、会至少使用两种方式表达对妈妈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以“去小动物家做客”为活动主线,寓教于游戏中,注重活动的综合性和趣味性,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的过程中,学习做客的基本礼仪。
活动目标:
1、 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学习怎样做客和接待客人。
2、 尝试吧动物和他喜欢的食物进行一一对应。
3、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吧动物和他喜欢的食物进行一一对应
活动难点:
交流新年做客的感受,学习怎样做客和接待客人。
难点形成原因:
孩子们对如何正确做客和做小主人缺乏经验
难点解决策略:
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情景表演
设计依据:
回忆新年做客经验,引起谈话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已有经验
将做客的礼仪融入到情境表演中,让孩子们在情景表演中自然的学习做客的和招待的基本礼貌用语,是孩子们的获得有效的经验,印象更加深刻。
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发幼儿回忆过新年做客的情境
新年的时候,你去谁家做客了?他们是怎么招待你的?
新年的时候,谁来你家做客了?你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2、 招待小动物客人
逐一出示小熊、小狗等动物图片,师幼谈话:谁来了?我们应该怎么问好?
学说:“XX你好,欢迎你来我家做客”“请坐”等礼貌用语
讨论:客人来齐了可以怎么招待他们?
给客人唱歌跳舞,表演节目
讨论:客人肚子饿了,他们吃什么?
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一页“喜欢吃的食物”,让幼儿联系根据动物爱吃的食物进行连线。
3、 游戏“客人来了”
教师扮演“客人”,到小朋友家做客,小朋友接待
请幼儿扮演客人,另一位幼儿扮演主人,接待客人。
活动反思:
新年刚过,对新年中发生的情境幼儿一定都还历历在目,因此本次教学活动适时抓住了教学契机。整个活动通过小动物做客的情景贯穿,让幼儿亲身体验学习。
活动导入,请幼儿回忆新年的做客场景,引起谈话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对做客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开展做经验铺垫。然后以拟人化的情境表演作为贯穿,并将做客的礼仪融入到表演中,在实践了做客礼仪的同时,也锻炼了对话表演的自信,引导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表演,使孩子们的获得有效的经验,印象更加深刻。表演让活动氛围轻松,幼儿在自然的对话中得到了认知,真正体现了游戏的有效价值。
不足之处:
1、提问不够明确清晰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通过两个问题的谈话来引出话题,但幼儿对问题的理解似乎模糊不清,回答的内容都一样,思维没有扩散,无法体现导入活动的价值;
2、操作活动的细节关注不够
对于练习内容,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但操作中的连线,许多幼儿画得不够清晰,随自己主观意愿来画,教师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不到位,应将操作规则表达更清晰准确。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一. 设计意图:
瓶子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常常看见幼儿抱瓶子、滚瓶子、推瓶子、踢瓶子等,他们对用各种各样的瓶子玩游戏亲睐有加。同时,我们把废弃的各种瓶子用于游戏,可让幼儿知道废旧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从而增加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出瓶子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所带来的乐趣。
2.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4.知道废旧物还可以用来玩游戏,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A: 幼儿已经有过各种玩瓶子的经验。
B:学会演唱歌曲《大猫小猫》。
2. 教、学具准备:
A:各种透明瓶子人手一个,瓶子上贴1~4个圆点,瓶盖、珠子若干:纸棍,系有皮筋的彩带若干;自制房子2个。
B:背景音乐和歌曲磁带《大猫小猫》。
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宝宝们,你们想不想跟着妈妈一起做游戏啊?
1.选瓶: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瓶子做好朋友。
2.瓶子操:幼儿抱着瓶子(没有瓶盖)做操:变高、变矮、变胖、变瘦。
二.引导幼儿和瓶宝宝做各种游戏,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喂瓶宝宝吃豆(珠子)。
引导幼儿先正确点数瓶子上圆点的数量,然后根据圆点的数量往瓶子里投放相应数量的豆子(珠子)。
2.盖瓶盖。
引导幼儿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瓶盖盖好,并通过彩色的瓶盖认识一些基本的颜色。
3.瓶乐会。
鼓励幼儿自由摇晃瓶子,初步感知用力的大小和声音的大小的关系,尝试用瓶子来演奏歌曲《大猫小猫》,提高幼儿用力的大小要与歌词相匹配。
三.游戏活动 送瓶宝宝回家。
启发幼儿想出各种送瓶宝宝回家的方法,并大胆地尝试游戏,最后把瓶宝宝送回它们的家里。
活动小结:
选择的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秋天社会的教案02-26
小班社会教案07-16
小班社会教案03-01
小班社会糖果教案08-02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07-23
小班社会教案模板05-25
小班社会教案:垃圾05-26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6-12
小班社会教案《春游》10-13
小班社会《我会排队》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