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08 10:11: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图画书内容。

  2.用语言、动作表现小蛇帮助小动物过水坑的情节。

  3.自主阅读中体验图画书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

  2.故事书人手一本。

  3.平衡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

  封面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二)集体阅读。

  1.观察画面,共同讲述故事内容。

  2.讨论、交流第六页单页多图的阅读方法。

  能看懂这幅画面吗?你是怎么看的?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

  3.幼儿猜测并讲故事。

  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4.讲述第九页单页多图的画面。

  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交流图画书内容。

  1.以儿歌的形式提出阅读要求。

  图画书,手中拿,一页一页轻轻翻,哪些动物来过桥,请你仔细找一找。

  2.幼儿自主阅读。

  3.阅读后交流。

  你看到哪些动物也要过桥?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画书。

  (五)阅读拓展。

  《好饿的'小蛇》也是发生在小蛇身上的趣事。

  活动延伸:

  语言区:续编故事《小蛇散步》。

  表演区:表演小蛇帮助动物过水坑的情节。

  活动反思:

  《小蛇散步》是日本绘本作家伊东宽先生的作品。主要以小蛇有趣、可爱的神态、充满疑问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小朋友们。作品语言诙谐幽默,绘画风格独特,在创作中注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封面、封底、扉页和尾页的巧妙构思,处处暗藏机趣,给人惊喜和幽默。让小朋友们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感受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不足之处:

  真正让幼儿体会、感受小蛇帮助别人后的喜悦之情还不够到位,只是表面化地让幼儿知道一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与同伴交流有关春天的感受,丰富有关春天的经验。

  2、提高倾听和参与补充他人讲述的能力。

  3、尝试仿编散文。

  活动准备:

  标志图:问好三个,娃娃脸一个,跑、跳、飞的形象图各一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爱心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有关春天的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再次提问,引导对春天产生更多的联想。

  (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吃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一边出示图标:眼睛、耳朵、鼻子,让幼儿谈一谈所能感受到的春天。

  (3)与教师、同伴自由欣赏、交流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幼儿以前画的作品。

  指导重点:教师指到拿幅画,小作者就来介绍图画中表现出“春天里看到……听到……闻到……”等内容。

  4、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第一段诗歌。

  指导重点:选择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幼儿作品:花、问号、跑步的图标,朗诵第一段诗歌。

  5、幼儿用猜测、模仿的方法学习诗歌的第二、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问号、草、跳动的形象等标志图。

  (2)看看这些图,你们能不能模仿第一段的句子,说出第二段诗歌?

  (3)幼儿大胆尝试,说出第二段诗歌。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段诗歌。

  6、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诵诗歌。

  7、 提供新的图片,比如:燕子,青蛙等,鼓励幼儿仿编出新的句子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了解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的特殊本领。

  2懂得别人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二、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啄木鸟、喜鹊、猫头鹰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1、在草地上,有两棵苹果树,一棵年纪大了,是老婆婆,一棵刚长出来,是小苹果树,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可是,你们看,老婆婆她怎么了?

  (二)引导幼儿想办法为苹果树婆婆治病。

  师:苹果树婆婆生病了,小苹果树可真着急,它赶紧去请医生给婆婆看病,它请了谁?

  1、喜鹊会给老婆婆看病吗?为什么?

  2、小苹果树又请了谁呢?

  3、它会给婆婆看病吗?为什么?

  继续欣赏图片

  4、你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5、你喜欢喜鹊吗?为什么?

  6、喜欢猫头鹰吗?为什么?

  7、小结:原来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喜鹊会捉树叶上的虫子,猫头鹰会捉田鼠,它们的本领可真大!所以你们才喜欢它们。

  (三)介绍一些常见的鸟类及它们的'作用。

  大自然中的鸟类多着呢,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都是益鸟。

  (四)讨论怎样当爱鸟小卫士。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中班新教材《周围的人》主题中,其主题核心经验是:关心周围人们的活动,了解常见社会成员的工作与我们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劳动。由于不知道孩子的经验,将活动定位在主题开展的萌发兴趣阶段。激发幼儿了解不同工作的兴趣,为幼儿进一步了解不同工作与我们生活关系做经验铺垫。《小象消防员》这个故事讲述小象找工作过程中小象遇到的动物朋友做的不同工作,小象也想做却没有做好,最后找到消防员的`工作而皆大欢喜。借助这一故事载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幼儿了解不同工作的兴趣。

  幼儿分析:

  中班孩子对周围人的工作不是很关注,了解甚少,但是初步了解常见社会成员的工作与我们的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备经验。

  中班孩子观察画面的特点内容与要求提出:仔细观察图画书画面的人物情节、看懂单页多幅的儿童图画书的内容,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的能力。同时,在观察中要让孩子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尝试观察分析法、运用媒体观察与大图书结合等方法帮助孩子仔细观察画面,愿意完整讲述波波寻找工作的经历。

  环节架构的思考: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文学活动中提问的设计,有助活动目标的达成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本人在设计提问时容易出现封闭式问题多、问题数量多及层次性不够明显等问题。我一直在努力尝试设计有效提问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本次活动的提问设计上,我根据中班年龄特点以及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提问,考虑基础性、深化性、实践性和生活性提问。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小象找不同工作的故事情节,乐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画面中的内容,萌发了解各种工作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小象找不同工作的故事情节

  难点:乐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画面中的内容,萌发了解各种工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绘本《小象消防员》及自制PPT

  活动流程:

  角色导入,引发兴趣→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完整欣赏,问题讨论

  活动过程:

  一、说工作,回忆爸爸妈妈的工作

  你的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的?

  二、找工作,感受小象找工作的有趣经历

  1、观察小象第一次找工作

  l小象帮长颈鹿清洁工时,发生什么事情了?

  l小象做这份工作合适吗?

  2、观察小象第二次找工作

  l小象走进农田后,出什么状况了?

  l农民的工作合适吗?

  3、观察小象第三次找工作

  l小象帮袋鼠邮递员成功了吗?

  l为什么袋鼠比小象更合适做邮递员?

  4、观察小象第四次找工作

  l小象抓小偷,结果怎么样?

  l猎豹警察和小象波波谁更合适警察这份工作?为什么?

  5、讨论小象继续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小象适合做什么工作呢?

  6、观察小象找到工作

  l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

  l小象找到什么工作?合适吗?为什么?

  三、完整欣赏,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回忆一下故事中的小动物他们做什么工作的?

  2、除了故事中的工作,你还知道哪些工作的名字?

  四、经验迁移

  教室里也有许多工作等着小朋友去找,你有那些本领?你觉得自己能做哪些工作,我们去选一选?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仿编,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伞的作用,感受自由想象后用语言大胆表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加文儿歌。

  2、带勾雨伞一把,每人一把伞。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出示雨伞,引导幼儿观察伞的外形:

  师: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请你说说伞是什么样的?

  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伞有圆圆的伞面、直直的伞柄,有的还有弯弯的伞勾。

  二、基础部分

  (一)、引导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1、师:"伞可以做什么呀?"(挡风、遮雨、遮太阳,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出示图加文的儿歌,带领幼儿朗读两遍。

  2、让幼儿感知问答式儿歌的形式,并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儿歌。(教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男女幼儿互问互答)

  (二)、学习仿编儿歌:

  1、师:除了儿歌里说的伞的用处外,伞还可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师采用图加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2、师幼共同朗读仿编的儿歌。(教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男女幼儿互问互答)三、结束部分和幼儿一起到户外玩伞,体验伞还可以做什么。

  附儿歌:

  伞可以做什么?遮太阳。

  伞可以做什么?避风雨。

  伞可以做什么?当拐杖。

  伞还可以做什么?看不见了,遮住你。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点击下载

  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环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

  2.全班幼儿基本能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了解了伞的作用。完成了教学目标。

  3.幼儿的参与面较广,但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4.在仿编儿歌时,幼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注重孩子语言表述,还有语感的培养。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理解儿童诗的内容,学会用诗歌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2、 利用课件展示、情境表演的方式理解儿童诗。

  3、 体验儿童诗中表达的友好、愉快的情感。

  4、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儿童对颜色有基本了解,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2、 物质准备:自制课件、幼儿每人一个小蜡笔标记(红、黄、蓝、绿各四个)、教室幼儿座椅排成房子的形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情境表演,调动幼儿探索的兴趣。

  1、 师生共同角色游戏。

  (1)教师扮演魔术师,幼儿分别扮演红、黄、蓝、绿色小蜡笔,自由说说自己的能变出什么来。

  (2)幼儿回到“盒子房”里。提问:我们回到了盒子房里,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在一起是什么样的 呢?(感受理解词语:亲亲密密)

  二、 利用课件,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1、 出示一幅线描图。

  (1)师:这幅画好看吗?为什么觉得不好看?用你们的魔法都来变一变吧!

  (2)幼儿说出什么物体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即时将线描图填色,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式学说“X色变XX”。

  2、 幼儿看课件,学习儿童诗。

  (1)出示课件,欣赏教师朗读诗歌。

  (2)幼儿看课件,和教师一起朗读诗歌。

  3、 通过课件的变化,帮助幼儿记忆诗歌。

  (1)利用课件中遮挡功能,遮住部分图片。

  师:现在图中有一部分被挡住了,你们还能朗读出这首儿歌吗?

  (2)师:我们再挡其一部分,挡哪个部分呢?请幼儿觉得挡住图中哪个部分,再次完整的朗读儿歌。

  (3)师:让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吧!幼儿一边念儿童诗一边表演。

  三、 扩散已知经验,结束活动。

  师:小小水彩笔还会变许多魔术,把它们都偷偷藏在小朋友学本领、玩游戏和生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仔细的找一找!幼儿边寻找边走出教室。 作品简介:诗歌-魔术师 小小蜡笔是几个调皮的魔术师, 红色变太阳, 黄色变小鸡, 蓝色变云朵, 绿色变草地, 魔术师变完了, 回到盒子房里, 亲亲热热在一起。

  活动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我们通常会以“欣赏诗歌→理解诗歌→扩展想象→仿编诗歌”的流程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十分地清晰、流畅,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教学效果通常也是不错的,但仔细分析教材,结合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发现这首诗歌对于中班孩子,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如果还是采用先欣赏、再理解、反复朗读的方式来教学,极容易赞成教学资源、程序的拖沓、浪费。因此,今年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创编这一环节上,并设计通过让孩子自己听一听、画一画的方法,帮助孩子很快地掌握诗歌内容、表现自己的想象。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名称:《小水滴旅行记》

  二、活动目标:

  引发幼儿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其初步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水和蒸汽互换的现象。

  三、活动准备:

  烧杯、酒精灯等小实验材料,干湿毛巾、衣服。

  故事磁带。

  四、活动过程:

  n 开始部分:

  比较湿衣服与干衣服、湿毛巾与干毛巾有什么不同,设置问题情景:水到哪里去了?请幼儿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n 基本部分:

  小实验:水和蒸汽。把烧杯放到酒精灯上烧,看看烧杯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当烧杯口往外冒气时,把玻璃板放在杯口上,看看玻璃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结合课本倾听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先变成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通过互动式师幼讨论,明白水与蒸汽互变的科学道理。

  n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水变成蒸汽、蒸汽又变成水的现象。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数字童谣,初步学习使用数量词。

  2.感受童谣的朗朗上口,尝试仿编童谣。

  活动准备:

  1.创设与童谣相应的背景图片和相应的数卡。

  2.幼儿对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理解学习童谣

  (一)理解童谣出示背景图

  ---图上有桃树、房子、虫和猪。

  1.师: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美丽的桃花树下会住着谁呢?

  有几条小虫?小虫在干什么?

  2.师:小猪有几头?你们看看这些小猪长得怎样?胖胖的小猪叫肥猪,肥猪睡觉怎么样?

  3.师:桃花树下住着小虫、小猪,还会住着谁呢?

  咖啡色马有几匹?添上一匹黄马,是几匹马?马儿一跑会发出什么声音?

  4.师:"咯咯哒、咯咯哒",是谁在叫呀?有几只母鸡?又来了一只一共有几只母鸡?母鸡生蛋了,它是怎么告诉你的?

  5.师:9和10在哪儿呢?谁能很快把它找出来?

  粉红色的桃花有几朵?深红色有几朵?一共有几朵?

  师:桃花树下真热闹,小动物们都说:" 桃花树下是我家。"

  (二)欣赏童谣教师完整朗诵童谣。

  师:童谣的名字叫什么?这首童谣里数到了哪些数字?

  小结:这首童谣里有1-10十个数字,所以这首童谣又叫数字童谣,它的前面一句是数数动物有多少,后面一句是说说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本领。

  (三)学说童谣

  1、分句学说师:你们喜欢这首童谣吗?最喜欢童谣里的'哪一句?

  2、完整学说

  (1)看图学说。

  (2)幼儿有节奏的说。

  二、尝试仿编童谣

  1、师:桃花树下真热闹,还会有谁也想来住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本领?你能不能象童谣里那样先数一数、再说一说呢?

  2、教师请2-3个幼儿仿编

  3、小结:除了有-----要来桃花树下住,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都来呢,请你们数一数,说一说,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童谣去讲给弟弟妹妹听。

  附童谣:数一数

  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

  三头猪,四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

  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

  七只鸡,八只鸡,母鸡生蛋咯咯哒。

  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6-1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热门】05-17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7-21

【精】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01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推荐】04-10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荐】04-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热】03-28

【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28

中班语言活动春雨教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