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班美术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纸的变化印画装饰树。
2、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印画,并在指定范围内印花。
3、乐于参加印画活动,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颜料各四盆,报纸剪成纸片若干及抹布、纸等等。
2、已经画好的树的轮廓图若干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春天的树,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朋友你看到大树怎么了?(长出叶子了。)
2、引导幼儿谈谈如何用纸装饰树。
(1)春天到了大树都长出了各种各样的叶子。瞧,这棵树他的叶子是怎样的,猜猜他衣服上的花纹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猜猜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知道吗?这些小花、小点是用我们的纸变出来的,那他是怎么变的呢?让我们自己动手来试试把纸变一变,变出这些小花、小点来印吗?
3、探索用纸团印画的方法。
(1)幼儿自由探索。
(2)交代要求,我们小朋友在试的时候如果想换一种颜色、换一种方法的话就先把刚才试过的纸扔到桌下的纸篓里,再那一张变一变来试。(用纸捏成团印花,用纸搓成棒印花……)提醒幼儿换色了就把纸团送回家即纸篓里。
(3)说说看他是把纸怎么变的,印出是什么样的'花?(并请个别幼儿上台试一试)纸用要捏的紧……
4、幼儿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印花。
(1)小朋友真聪明,把纸变一变还能印出这么多美丽的花呀!大树可高兴了,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印花方法,给大树去穿新衣服吧?
(2)幼儿操作,给予指导。
指导幼儿换色等。(4人一组)
5、、欣赏“大树的衣裳”。
让我们一看每组的大树都穿的是什么衣服呀?
小班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好朋友”的主题活动中,尝试绘画好朋友的脸部形象。
2,愿意关注同伴,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情感。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小朋友在一起庆祝过生日能讲出自己的好朋友名字
(材料准备) 画纸、记号笔、蜡笔
教学重点:
能基本上绘画出好朋友的性别特征
教学难点:
能仔细观察好朋友的脸部细节特征,尝试加以绘画表现
教学过程:
一、你是我的好朋友
1、 说说好朋友
师:在我们中三班的大家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会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怎样才能算是好朋友?
小结:好朋友就是经常在一起玩,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学本领时,能互相鼓励加油。
二、给好朋友拍照
1、观察好朋友你的好朋友长得怎样的?(男女、脸型、五官特点)她喜欢梳怎样的发型、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男孩和女孩的'脸型和发型特点(重点)
我的这些好朋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有什么地方一样?
小结:有的头发长长、有的短短;有的眼睛大大、有的小小;有的长大嘴巴在笑、有的微微笑等。但是他们都是由圆圆的圆形和各种不同的线条组合在一起的。
3老师现场请幼儿上来配合老师示范绘画
请一名幼儿上来,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其特征老师示范绘画该幼儿的脸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该幼儿脸部的细节特征(大眼睛、长头发、是否戴眼镜)(难点)
指导幼儿绘画细节
小结:先画一个圆圆的头,在圆脸上添画刘海,头发(圆圆的眼睛,长长弯弯的睫毛,弯弯嘴巴。(也可以画几个好朋友在一起)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先画主要轮廓,再画其他事物和细节。
四、作品展示
幼儿展示作品,相互交流。
小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调羹和颜料,运用泼、洒等一些方法来进行绘画。
2.体验感受不同材料,不同手段的美术活动乐趣。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树林图片
2.颜料(红、黄、蓝、绿),调羹
3.每人一双干净的鞋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树林美景师:天气渐渐变凉了,看看大自然的树林发生了哪些变化?
(幼儿看PPT)师:你看到了什么?树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什么样的树林?
(幼儿讲述)小结:每当季节变换的时候,大自然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枫树慢慢的变红了,有的.树变黄了,还有的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绿的,这些景色真美。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大自然的美景留在我们的教室里?(是的)
二、出示颜料并进行泼色的尝试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颜色?(根据幼儿讲述分别出示颜色)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帮手(出示调羹),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师示范泼)师:谁想来试一试?(请几个幼儿上来试一试)讲解要求:像我们刚才那样用的这种方法就是泼画,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地方站好,老师为你准备了很多颜色宝宝,请选你喜欢的颜色宝宝用刚才的方法来玩一玩。注意泼的时候,要在纸的每个地方都留下颜色宝宝的足迹。
(幼儿操作)
三、郊游踩足迹
师: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这么多颜色宝宝在一起,就像一片美丽的树林,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一起去树林里走一走。自己的树林里走一走,人家的树林里也走一走。
四、欣赏作品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在树林里留下的美丽的足迹吧!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这是什么?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师小结:对,
2、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
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
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
二、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教师边
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
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四、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画的时候,
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
绘画《下雨了》教学反思
绘画《下雨了》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所以本节活动我不但把让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作为重点,而且我把激发幼儿对大
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也同时作为本次活动的另一个重点,并以情感体验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1、艺术可以表现生活也可以表达情感,在教学开始,我通过听——说—演——看——想,激起小朋友对雨的已有经验,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
感所想的`事物说出来,用肢体表现出来,教师再进一步对幼儿的语言进行概括,进行提升,让幼儿对雨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下面的绘画做了一个感
性和情感的铺垫。
2、结合语言进行绘画,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在用短线、长线、斜线画雨时,我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小雨一滴一滴一滴落下来。大雨
哗啦啦,一条一条落下来。起风了,大雨、小雨斜斜地落下来。幼儿一边说,一边画,幼儿就觉得有趣多了。
教学启示:
1、孩子们天性爱玩儿,他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下雨”这种自然现象对大人来说也许挺麻烦的,
意味着鞋袜会打湿,衣服会溅脏,出门得带伞,……。可是对孩子们来说,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着雨伞疯疯闹
闹。而本次活动对幼儿这方面有所忽视。今后在学习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一种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
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2、教师在丰富雨的种类时还不够深入,如:大雨、中雨、小雨、雷阵雨、太阳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用你的声音模仿一下不同
的雨声? 沙沙、沙沙——哗哗、哗哗—— 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
艺术大师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
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小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活动感知泡泡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美术教案-小班美术活动:熊猫吹泡泡。
2、引导幼儿巩固学习画圆的技能,并能应用线条、色彩进行装饰。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巩固学习画圆的技能。
活动难点:
能应用线条、色彩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吹泡泡玩具两套,熊猫头饰一个、人手一张印有熊猫吹泡泡的画纸、作画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吹泡泡”(室外)
1、 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征。
师(周):“熊猫宝宝们,你们看,谁来啦?”[师(白):扮演熊猫妈妈走进来。]
师:“孩子们,今天妈妈想和你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高兴吗?”“但是我有一个要求,玩的时候要看清楚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明白了吗?”
2、集中幼儿,提问:“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小颜色呢?”
3、小结:“泡泡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过渡:“孩子们,听说教室里也有一个熊猫宝宝在吹泡泡呢?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好吗?”
二、引导幼儿添画泡泡,幼儿教案《美术教案-小班美术活动:熊猫吹泡泡》。(室内)
1、出示放大的作画图,“你们看,它吹得泡泡怎么样?”(太少了,而且也不好看)“你们想不想帮助它们吹出更多的泡泡?”(引导幼儿添画圆)“用什么办法使这些泡泡更漂亮?”
(引导幼儿运用已学过的线条、色彩进行装饰。)教师边说边根据幼儿意愿演示。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三、幼儿自主评价:
教师将幼儿的全部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自由地评价,并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贴上小粘贴,最后看谁的奖品最多,谁就是能干小宝贝。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我们主张幼儿园应当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去引导儿童。”他主张在玩中学,因为玩是孩子学习的第一需要。美术活动是以鲜明的形象性为特征的,是必须动手动脑的。美来自客观事物,美感是主体对客观刺激的反映。有了美感,才能有美的表现。这段时间以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的方法,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本课堂,我们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感知圆的特征,从而由感知----熟悉----记忆----再现,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会用他全副的精神去做他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活动结束时,让幼儿相互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再次达到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效应。同时也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自主评价,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
小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知道四种小鞭炮的名字,能够运用形体动作表现放鞭炮的过程
2、 享受自由想象并用肢体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歌:小鞭炮
PPT
活动过程:
一、听念儿歌,分享放鞭炮的经验
----鞭炮是什么样子的,鞭炮被点燃是什么样子的.,会有什么声音
二、学做小鞭炮
请幼儿上台表演鞭炮被点燃后爆开的样子,让孩子自由创作
姿势,站着,蹲着,躺着,趴着
动作,往上跳,双手合十往前钻,在地上滚
声音,嘭,噼里啪啦……
三、幼儿尝试扮演各种鞭炮,
教师出示各种鞭炮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并认识这些鞭炮的名字与爆开的方式 冲天炮
连珠炮
蝴蝶炮
仙女棒
四:游戏小鞭炮
学说儿歌《小鞭炮》
幼儿模仿小鞭炮,当儿歌说到一点着,模仿的小朋友自由的表演鞭炮炸开的样子。
小鞭炮
我是一个小鞭炮
穿红衣,戴红帽,
一点着,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又叫又跳。
小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体验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鹅卵石。
2.体验局部组合成整体的新奇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鹅卵石若干,手指点画的'示范画。
2.裁成小路形状的绘画纸(数量与班级人数相匹配),各种水粉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兔姐姐和兔弟弟在松鼠大婶的店门口铺了一条五彩石头路,漂亮吗?(老师引导幼儿观察鹅卵石,并尝试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鹅卵石)。我们也来画些五彩的石头吧。
2.教师分给幼儿每人一个鹅卵石,请幼儿说一说它们的样子。
3.教师示范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鹅卵石,请幼儿在练习纸上练习点画鹅卵石。
4.教师出示绘画纸及绘画材料,让幼儿分组制作绘画作品《五彩石头路》。请幼儿用不同的颜色在“小路上”进行手指点画。
5.操作时教师讲清活动规则,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6.教师根据幼儿能力,进行个别指导。
7.欣赏作品。
(1)将幼儿完成好的作品分别摆在桌子上,引导幼儿欣赏“五彩石头路”
(2)启发幼儿将作品连在一起,将小路变长,体验局部组合成整体的新奇感。
(3)引导幼儿使用各种颜料进行涂画,把幼儿画好的石头展示到手工区,供幼儿欣赏。
8.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小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07-12
小班美术教案【荐】06-17
实用的小班美术教案07-21
小班美术教案(优秀)07-09
小班美术教案【精】06-20
【热门】小班美术教案06-21
【推荐】小班美术教案06-18
【精】小班美术教案06-17
【荐】小班美术教案06-17
小班美术教案【热门】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