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不同路面上,幼儿通过实践测量感知汽车的速度。
2让幼儿初步学会图表统计法。
3通过此次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玩具小汽车5辆,沙子路、地毯路、玻璃路各5条,底板5块.
2记录表10张,两种不同颜色的长条纸条各15条,小篮子10个,剪刀5把,大型积木若干.
3录音机1台,磁带1盒,蓝猫头饰1个。
4黑板2块,大夹子4个,卡通贴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与幼儿相互问好.
2蓝猫突然出现与幼儿见面,提问引出课题.
蓝猫:“哈,哈,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蓝猫)对,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蓝猫,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听说塘厦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 今天我就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都很聪明.请小朋友们听清楚我的问题:汽车在沙子路、地毯路和玻璃路上开,哪条路上开得最快呢?”
二 引导幼儿探索在不同路面上感知汽车速度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铺路的材料。
教:“刚才蓝猫说了有哪三条路呀?”
幼:“一条是沙子路;一条是地毯路;还有一条是玻璃路.”
教:“那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蓝猫为我们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
2教师一一介绍蓝猫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并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材料开展讨论测量的方法.(幼儿自由发言)
3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请幼儿自由组合三人一组第一次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在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4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现在你们都做完了测试,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哪条路汽车能开得最快?”(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小组图表的答案发言)。教师提出第一次幼儿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请测量得比较好的一组幼儿来示范.
5幼儿根据教师的小结进行第二次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小结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小朋友,到底走哪条路才是最快的呢? 幼:玻璃路。
教:对,玻璃路是最快的。因为玻璃做的路面很光滑,所以汽车在玻璃路上开得最快。但是,小朋友也要注意了,玻璃路很滑,小朋友若是在上面行走是很容易摔倒的。而且,玻璃是很容易碎的,因此玻璃路并不时很安全。所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多是用水泥铺的,这样人走在上面就不那么容易摔倒。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把答案告诉蓝猫吧!
三 结束部分
幼儿大声喊蓝猫,蓝猫出现并问幼儿:“小朋友,哪条路汽车走得最快呀?”
幼儿:“你走玻璃路回去只最快的,但是玻璃路很滑,开车时要注意安全啊!”
蓝猫:“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真的很聪明啊,那我也有奖品送给大家.(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美丽的贴纸)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出去做游戏呢?(想)”
蓝猫带领幼儿已开车的形式离开活动场地.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操作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能够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3、在游戏中,对声音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塑料块,小石头,毛线球,纸团,棉絮各人手一份
2、小猫杯每人一个
3、餐巾纸,棉絮,布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主题
教师让幼儿区分小猫杯声音的轻与响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种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这是什么声音?
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二、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一)介绍材料:棉絮,毛线球,纸团,硬币,塑料块,小石头
1、教师拿出小猫杯说:“小猫刚才跟我说它饿了,那该怎么办啊?”
(幼儿自由回答)
2、师:那我们一起去给小猫喂食物吧!看看老师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二)提出任务:喂小猫时听听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待会儿告诉老师。
(三)幼儿尝试:喂不同的东西,听听声音的轻与响
(四)老师指导
1、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喂过的东西拿出来放到另一边
(五)教师小结
1、小猫吃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一样吗?哪个掉下去的声音响,哪个掉下去的声音轻?
2、教师逐个演示(帮助幼儿回顾)
(六)进行分类(软、硬各一边)
1、提出任务:把掉在杯子里发出声音响的放在一边,声音轻的放在另一边
2、小结:摸一摸感受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
三、让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一)提出问题:怎么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二)教师演示:杯子里垫上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三)幼儿尝试也用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四)教师拿出材料(棉絮、布)让幼儿用多种方法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四、游戏《听一听》,分辨声音的轻与响
教师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很响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响;当声音很轻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轻。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和苹果的特征,鼓励幼儿用语言加以描述。
2、了解橘子和苹果的作用。
3、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欲望,知道水果好吃而且很有营养。
活动准备:
1、橘子和苹果(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2、切好的苹果和剥好的橘子。
活动过程:
一、摘橘子引出活动内容。
1、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
刚才我们到果园里摘了许多的橘子和苹果。
二、引导幼儿用闻、摸等方法观察橘子的外表形状特征。
1、教师出示橘子。
我们先来看看橘子是什么样?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观察)
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扁圆形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
成熟了的橘子都是橘黄色的。
2、出示苹果。
我们再来看看苹果是什么样的?苹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你还看过什么颜色的苹果呢?
苹果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苹果是黄色的,有的苹果还带有花纹。
橘子是扁圆的',橘黄色的,苹果是圆圆的、苹果皮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绿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
3、引导幼儿摸橘子、苹果(感知苹果和橘子的不同特征)。
苹果和橘子摸上去怎么样?我们来摸一摸。
苹果和橘子摸起来是一样吗?苹果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苹果摸上去很硬,硬硬的,而且摸起来和光滑,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苹果摸起来滑滑的。
橘子摸上去什么感觉?
橘子摸上去粗粗的,我们轻轻地捏一捏,感觉橘子怎么样?软软的,
苹果摸上去很硬,很光滑,橘子摸上去软软的,有些粗糙,不光滑。(凹凸不平)
4、闻一闻
橘子和苹果是什么气味的?
苹果闻一起是什么气味的?(香香的)
橘子闻起来是什么气味的?(橘子闻起来有淡淡的橘子清香味)
5、吃法
橘子和苹果要怎么样吃呢?
苹果要怎么样吃呢?洗干净切好后吃。我们来看看切开的苹果是什么样的?(切开苹果)苹果里面有核。
橘子要怎么样吃呢?剥皮吃
橘子要剥了皮才能吃。你们知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一瓣一瓣的。
橘肉是一瓣一瓣的,而且有很多的水分。
三、初步认识橘子和苹果的作用。
橘子和苹果可以这样吃,还可以做成许多的苹果制品和橘子制品,苹果可以做成苹果汁、苹果酱,橘子可以做成橘子汁和桔子酱。橘子皮也很有作用,可以做陈皮还可以做泡茶。
四、品尝苹果和橘子。
你们喜欢吃苹果和橘子吗?
橘子和苹果都很有营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你们想吃橘子和苹果吗?
老师给每张桌子都准备了苹果和橘子,我们一起来品尝他们的味道。
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苹果甜甜的)
小结:苹果甜甜的,橘子酸酸甜甜的,它们都很有营养,小朋友平时除了要吃苹果和橘子,也要吃其他的水果,这样我们会越来越健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10-10
科学教案(经典)12-24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8
科学教案10-19
科学教案[经典]12-06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精选)10-20
(经典)科学教案12-27
【精选】科学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