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儿歌教案

时间:2024-08-21 18:48:33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班儿歌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儿歌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小班儿歌教案范文汇编10篇

小班儿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说常见的礼貌用语,

  能大胆地跟读儿歌。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初步知晓小小手的用处

  (材料准备)图片

  活动重点:能大胆地跟读儿歌

  活动难点: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游戏—小手哪里去了

  2、你们的小手有什么本领(会干什么事?)

  二、儿歌:小小手

  1、示范儿歌

  提问:儿歌李的小手有什么本领?

  2、利用图片再次示范

  提问:我们仔细听听、看看小手还会做什么?

  什么时候需要说“你好”“欢迎”“谢谢”“再见”?

  为什么我们之间要说这些话?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3、学念儿歌

  边动作边跟念

  集体进行儿歌表演

  小结:原来,平时和小朋友一起,可以用小手表示很多的'意思,让朋友更喜欢你。

  三、延伸部分:

  小手还能干什么?小手还有些什么本领?怎样保护你的小手?

  附儿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拉来许多好朋友,

  “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握握手。

  “谢谢谢谢”拍拍手,“再见再见”摆摆手

小班儿歌教案 篇2

  小班儿歌教案《圆圆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连贯的说出儿歌的内容。

  2、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理解并朗诵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儿歌琅琅上口的特色。

  【活动准备】

  皮球铃鼓等图片,瓶盖,镜子等圆形的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圆形图片:这是一个神奇的圆,它会变魔法,他能变成很多东西,我们一起说:圆圆圆。

  二、基本部分。

  1、以问答式学习儿歌,同时丰富词汇:铃鼓,挂钟。

  小朋友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吗?(出示一些事前准备的`圆形物品图片)引出儿歌需要的图片。

  (对于铃鼓,挂钟等幼儿不熟悉的词汇,要带领幼儿朗读)

  (引出图片后)现在我们知道皮球,铃鼓,挂钟,盘子

  都是圆的了,我们一起来说:皮球圆圆,铃鼓圆圆,挂钟圆圆,盘子圆圆。

  最后引出橘子,大家来看看句子是什么形状的?(看看橘子,还是圆圆圆!)

  2、教室先朗读一遍儿歌,再引导幼儿与自己一起来一遍。

  3、为儿歌取名。

  师:我们说的都是什么形状的东西?那这首儿歌可以取个什么名字呢?

  4、改编儿歌: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儿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改编吧。(拿出刚刚使用过的物品)

  三、结束部分。

  扩散经验。

  师:除了儿歌里说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圆的呢?我们回家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圆的东西,然后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吧!

  儿歌:《圆圆圆》

  圆,圆,圆。

  皮球圆圆,铃鼓圆圆。

  挂钟圆圆,盘子圆圆。

  看看橘子,还是圆圆圆!

小班儿歌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2.尝试从细节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积极表达与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3.通过介绍家人,让幼儿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在说说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难点:尝试从细节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积极表达与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活动准备

  ppt图片 音乐《让我的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里的小朋友要向你们介绍他的家人,你们想看吗?

  2、出示封面:教师;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了电脑里,小朋友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呀?你们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呢?(幼儿和封面上的小宝打招呼)小宝的家里有些什么人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介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出现爷爷:老师问:这是谁?这是小宝的爷爷,爷爷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们来模仿一下爷爷走路好吗?(带领幼儿一起模仿爷爷走路)

  老师:爷爷要看报纸,可是眼镜不见了,爷爷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沙发上没有,下面没有,小朋友们眼镜在哪里呢?小宝帮助爷爷找到了眼镜,小宝真是个好孩子。

  2、出现奶奶:老师:这是谁呀?奶奶在什么地方啊?奶奶在煮什么呢?给谁吃?小宝吃的怎么样呢?小朋友家里是谁做好吃的呀?

  3、出现爸爸:小宝家还有谁呢?爸爸在做什么呢?(锻炼)。我们也来锻炼一下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做运动)小朋友看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哑铃)很重很重的,爸爸真是个大力士,能把重重的哑铃举得很高很高。爸爸做完运动干什么呢?在玩什么呢?(和幼儿一起玩荡秋千)

小班儿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儿歌,能跟着老师一起念儿歌。

  2、能大方地说出自己喜欢的同学是谁。

  3、愿意主动地认识班上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儿歌图片一张。

  图意说明:

  幼儿上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好朋友一起学习、玩游戏了!

  在上这个活动前,老师可以请幼儿说说看,他都会和好朋友做哪些事情呢?

  看看图,好朋友可以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可以一起聊天说笑,可以一起放风筝,可以一起在大自然里奔跑,能够有好朋友一起陪伴,是一件多么快乐美好的事情啊!

  活动过程:

  ㈠、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可以自己设计动作,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教师先念一遍之后,再提问:

  1、小朋友,你喜欢念儿歌吗?(选几位幼儿一起念《和你在一起》的儿歌)

  2、小朋友,你喜欢交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都做些什么事呢?

  3、我们现在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请几位幼儿上台,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并说说对方的优点,以及喜欢他的理由)

  ㈡、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画面。提问:

  1.小朋友,说说看画面中的小朋友正在做哪些事情呢?

  2.你们喜欢做这些事情吗?会不会想和朋友一起做呢?画面中的`小朋友都很开心,你们可不可以像画面中的小朋友一样,互相友爱、开开心心地玩游戏呢?

  ㈢、教师将事先裁好的书面纸片给每个幼儿发一张。

  提问:小朋友,你知道要怎么认识新朋友吗?如果让新朋友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会不会更加熟悉呢?

  ㈣、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片上,然后贴在自己人的胸前,开始播放儿歌。提问:

  1.小朋友,请大家去认识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你觉得应该要怎么做呢?(教师也贴上名片,示范给幼儿看,如何认识新朋友)

  2.小朋友认识新的朋友之后,可以怎样和新朋友一起玩呢?

  ㈤教师总结活动。提问:

  1.因为是新学期的开始,所以适应幼儿园生活和认识新朋友是很重要的,今天,小朋友有没有认识新的朋友呢?

  2.请大家围成两个圈圈(外圈和内圈)外圈和内圈的小朋友面对面。我们一起边念儿歌边跳舞吧!

  ㈥字词句教学: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活动评价:

  1.能正确地念唱儿歌、做动作。

  2.能大方地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

小班儿歌教案 篇5

  一、活动内容: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二、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四、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小班儿歌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

  2.培养语言的节奏感。

  3.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 手的'图片。

  2.《小小手》儿歌。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手的图片。

  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

  (2)手怎么才可以发出声音呢?

  2.请幼儿用手发出声音,例如拍掌、搓手、用手拍自己的身体、与小伙伴互相拍拍手等。

  3.教师引出儿歌,并配合儿歌的节奏,加上上述的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用一首好听的儿歌,加上我们的动作一起和小手一起玩。好不好?

  4.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加上动作)

  5.幼儿跟着教师念儿歌,配合儿歌的节奏并且加上动作。

  6. 与幼儿讨论:

  (1)如果我们的小手受伤了,手还能跟我们玩吗?

  (2)那小朋友要怎样保护这双手呢?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要保护这双小小手,首先我们爱它,怎样爱呢?勤洗手、洗澡、剪指甲、不 要触碰危险的东西,这样我们的小手才会乐得笑哈哈!

  

  小小手

  小小手,小小手,

  一只左来一只右,

  它们是我的好帮手,

  我会保护这双手。

小班儿歌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圆形实物,结合观察图片内容,学习儿歌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皮球、铃鼓、盘子、镜子、桔子、箱子。

  知识准备: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圆形的事物,获得更多的感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在“神奇的箱子”里取圆形实物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 出示“神奇的箱子”,让幼儿取物,说出实物的名称及形状。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箱子,箱子里装着什么,我请坐得好的小朋友来摸一摸。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取物,说出名称及形状。

  2.运用图片展示实物的形象,讲述图片内容。

  师:老师把这些圆圆的东西都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

  出示实物图片,引导幼儿讲述用句式XX圆圆。

  二、学习儿歌内容。

  1.介绍儿歌的名字。

  师:有一首儿歌讲得就是这些,儿歌的名字叫《圆圆圆》。

  2. 教师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师幼共同看图念儿歌2—3遍。

  三、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验活动的乐趣。

  1.拍腿念儿歌。

  2.拍肩念儿歌。

  3.拍手念儿歌。

  教学反思:

  这周我们的主题活动是认识圆形,小朋友们通过上周认识水果学到了很多关于圆形的东西,并且圆形是小班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状,它也是孩子在接触形状时最先能够画成功的一种图案。从基本形状入手,利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能够感知不同的形状,而小班语言《圆、圆、圆》是一段不错的儿歌,短小、精练,琅琅上口。所以在这次教研课我选择了这首儿歌,作为一名新老师,第一次上课心情紧张万分,幸好有各位老师的帮忙和指导,让我有了充分的认识,而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感知圆形实物,结合观察图片内容,学习儿歌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基本掌握这首儿歌。而在这次活动中结束后则侧重于让幼儿感知其它各种圆形形状,进行尝试性地仿编,带入儿歌。

  在课刚开始时我先用“神奇的箱子”来吸引幼儿注意,随机喊幼儿来猜箱子里的物品,用猜的方式引导幼儿用动口,动手动脑,使幼儿在整个课堂中保持着,积极,主动,稳定的学习情绪。平时不爱发言的小朋友也高举小手说:“老师,我知道!”,更让人欣慰的是小朋友们通过前几天对圆形的.物品的认识都很准确地说出物品的名字和形状。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不同的物品记忆不是很好,于是我使用了形象鲜明的图画贴在黑板上,让幼儿在图画的暗示下熟练地掌握了儿歌的内容。甚至我还没有开口孩子们已经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说出了xx圆圆,而通过多种形式有节奏地朗读儿歌,让幼儿加深记忆,和身体一起说话。但是毕竟幼儿年龄较小,打节拍等有些难度,所以我特意放慢动作,造成了课堂进度缓慢等不足,虽然课结束了,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轻松。有许多的地方还值得我进一步去思考去改进,如如何准备教具?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如何演示每一动作等等都必须要考虑清楚,对于怎样上好一课,实在需要更多的学习与思考。一节虽然结束了但另一节课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向老师们多多学习,多多交流沟通,多多分析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班儿歌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七星瓢虫的特征与农作物的关系。

  2. 学习儿歌,培养幼儿朗诵儿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七星瓢虫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七星瓢虫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

  你在哪儿见过七星瓢虫?

  (让幼儿自由互说)

  2.观察图片

  教师:仔细看看,七星瓢虫长的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发现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

  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是半球形。

  穿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膀,

  第二对翅膀是透明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飞的时候才能看见。

  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

  背上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左右翅膀上各有三个,中间一个大黑点,左右翅膀各一半。

  3.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4.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5.各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激发幼儿背诵兴趣。

  6.教师:我们到户外去找七星瓢虫好不好?

  自然结束。

  附:儿歌

  七星瓢虫

  小瓢虫,真美丽,

  身上穿件花花衣。

  数数它有几颗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瓢虫,真卖力,

  一飞飞到棉田里,

  专抓蚜虫当点心,

  乐得棉桃笑眯眯。

小班儿歌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了解理发的过程。

  2.学会《理发》儿歌,并跟着儿歌做动作。

  3.体会理发的快乐,勤于理发。

  活动准备:理发过程图片

  活动重难点:学会儿歌和动作。

  活动过程:

  1.聊天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呢?哦,那么理发店是什么样子?哪个小朋友来给老师说一说。

  2.引入理发师理发过程。

  那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上的图片,这位叔叔在干什么呀?哦,叔叔在理发呢。我们也来当一当小理发师,学一学如何理发吧。

  3.边学动作,边念儿歌。

  4.小朋友们互相理发。

  小朋友们,我们都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理发师,那么,我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互相给对方理理发吧。

  5.复习儿歌。

  小朋友们,都学会理发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理发的儿歌吧。

  6.教师消减幼儿对理发店的恐惧心理。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也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理发师啦,理发好玩吗?那么,我们以后有机会要去真正的理发店里,看看叔叔阿姨们,是怎么给我们理发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不要害怕理发,因为我们也是一个理发师啦。

  7.结束课程。

  各位小理发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一项新本领,我们今天回到家,用我们新学会的本领,给爸爸妈妈剪个头发吧。

小班儿歌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学习用轻快活泼和优美连贯的两种方式歌唱。

  2、尝试运用图片自由组合“找朋友”,创编歌词。

  3、体验与教师及同伴歌声交流与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四幅背景图:天空、树林、草地、池塘。

  2、各种动、植物,太阳、白云图片等。

  【活动过程】

  1、随乐入场,创设交朋友的游戏情境学唱歌曲。

  (1)随乐入场。(音乐从欢快、活泼到优美、舒缓)

  (2)教师原地示范歌唱。

  (3)教师歌唱并逐个与幼儿交朋友。

  (4)全体幼儿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边唱边玩游戏。

  2、创设找朋友的图片情境,幼儿学习创编歌词。

  (1)分别介绍四幅背景图。

  我的朋友们坐到我的身边,看看这都是什么地方?

  (2)出示图片太阳,请幼儿为太阳找朋友并歌唱。

  这是我的新朋友太阳,它也要找好朋友,它会找谁呢?(教师边贴边唱)。

  (3)幼儿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继续创编出另外三组好朋友。教师将幼儿所选择的图片贴在底图上,并请幼儿歌唱出来。

  (4)根据创编的歌词完整歌唱。

  3、教师创设天黑了的'语言情境,共同探索用优美的声音歌唱。

  (1)教师用语言创设天黑的情境。

  (2)幼儿尝试完整歌唱一遍。

  (3)幼儿与教师共同探索怎样可以让声音变得优美连贯。

  (4)幼儿再次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歌唱。

  4、幼儿与老师们一起玩交朋友的游戏。

  教师创设天黑了的语言情境,共同探索用优美的声音歌唱。

【小班儿歌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儿歌教案03-10

小班儿歌教案06-12

(精华)小班儿歌教案11-07

小班儿歌活动教案03-02

小班儿歌教案《小手拍拍》优秀09-21

小班儿歌教案范文汇编九篇04-04

关于小班儿歌教案集合六篇04-08

关于小班儿歌教案模板合集十篇12-17

有关小班儿歌教案范文集合6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