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班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元宵节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始于20xx多年前的秦朝。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2、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太阳”。会说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暖暖的。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开展半日活动《太阳》,感知在温暖的阳光下的感觉。
2、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课件。
3、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实物、太阳的画面。小兔布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布偶,引发幼儿兴趣。
师:乖孩子,你们看,这是谁呀?(小兔子)对,我是小兔子,今天我要去找一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太阳。可是啊,我不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如果一会儿我找错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可一定要告诉我哟。
2、教师边讲故事边布偶表演《小兔找太阳》,根据故事情节的展开逐步拉出实物和画面,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师:小兔子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就在屋子里认认真真的找起了太阳。它在屋子里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一个红红的,圆圆的东西,小兔子提着红红的、圆圆的东西,高兴地说:“哦,我找到了找到了,找到太阳了。”
师:哎,乖孩子,这是什么呀?(红灯笼)那我们赶快告诉小兔子,这不是太阳,是红红的灯笼。(小兔子,这不是太阳,这是红红的灯笼。)“噢,原来啊,太阳不在屋子里,那我还是到屋子外面去找太阳吧。”
小兔子来到屋子外面,一眼就看到了地里的红萝卜。小兔子抱起红萝卜高兴的说“这次我找到太阳了吧。”小朋友,小兔子找到的是不是太阳啊?(不是)那小兔子找到的是什么呢?(红萝卜)那我们告诉小兔子,那不是太阳,那是红红的萝卜,好不好?(小兔子,那不是太阳,那是红红的萝卜)“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太阳在哪里啊?”(在天上)“噢”小兔子抬起头往天空中瞧去,突然看到了天上飞着的大气球,红红的,圆圆的。小兔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它抓着气球说:“哈哈,这次我找到太阳了吧。”乖孩子,你们说说看,小兔子找到的是不是太阳啊?(不是,是气球)“啊。怎么又错了?”小兔子焦急的喊着:“真是急死人了,太阳到底在哪儿呀?”乖孩子,你们说说看,太阳在哪儿啊?(太阳在天上)嗯,这次我一定要仔细的找找,咦,那是什么啊?红红的',圆圆的,还有一点刺眼呢,照在身上还暖洋洋的呢。小朋友,这次我找到的是太阳吗?(是)啊,我终于找到太阳了,好累啊,让我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吧。
3、欣赏故事课件《小兔子找太阳》。
小兔子终于找到了太阳,它还说谢谢你们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动画片,听一听故事《小兔子找太阳》。
4、提问:
(1)刚才小朋友看了故事,那请你说一说故事中讲了哪个小动物啊?(小兔子)小兔子去做什么了?(找太阳)小兔子第一次找到了什么?
(2)小兔子第一次找到了什么啊?(灯笼)灯笼是什么样子的?(红红的,圆圆的)小兔子把灯笼当作什么了?(太阳)(个别回答后,请少部分幼儿上来找找红灯笼并一起说说这是红灯笼)接下来小兔子在屋子外面又找到了什么?(红气球)红气球什么样子啊?(红红的,圆圆的)小兔子又把红气球当作什么了?(太阳)(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红气球,并一起说说“这是红气球”)
(3)最后,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找到了)在哪里找到的呀?(在天上找到的)
(4)兔子为什么会把红灯笼、红气球当成太阳呢?(引导幼儿看看,并说出他们都是红红的、圆圆的)
(5)你见过太阳吗?(见过)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呢?(暖洋洋的)
(6)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5、好了,现在啊,我们跟着小兔子一起到太阳底下玩玩,看看太阳照在身上是不是暖洋洋的。(跟着小兔子一起排好队离开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创设的情景中,知道盖子是各种各样的,并能探索盖子的多种玩法,体验玩盖子的趣味性。
2、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感受活动的乐趣。
3、愿意尝试操作活动,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盖子及瓶子;分区活动材料:颜料、盖子、实物图片、粘贴板。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通过游戏找一找,引起幼儿注意。
师:今天盖子妈妈带来了许多的盖子娃娃,想和我们小班的小朋友交朋友,那么你们愿意吗?盖子娃娃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起来了,请你们去找一找,盖子娃娃们躲在什么地方?
(幼儿自选一个座位,找到盖子娃娃)
师:告诉盖子妈妈,你的盖子娃娃躲在什么地方?
2、让幼儿运用感官在看看、摸摸中了解盖子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的盖子娃娃长得什么。
师:(总结)你们的盖子娃娃真漂亮,有的圆,有的是椭圆的,还有的形状是规则的,颜色也不一样。盖子娃娃在表扬你们,说你们说得真棒。
二、拧一拧
1、师:听,是谁在哭呀?(放录音)
原来是瓶子宝宝,我们来问问它为什么哭?
幼:瓶子宝宝,瓶子宝宝,你为什么哭呀?
师:我和盖子娃娃是一对好朋友,今天盖子娃娃要和小朋友交朋友,现在我找不到它了。你们听明白它为什么哭了吗?
幼:他找不到盖子娃娃了。
师:那么你们想不想帮助它们?好,请帮你的盖子娃娃去找到瓶子宝宝。
2、幼儿操作。
3、师:你是怎样找的?
师:瓶子宝宝说盖子盖在我的`头上,你知道有什么用?
三、做一做
1、师:今天盖子娃娃还带来了许多的好朋友,他们还有很多的本领,你们想和他们做游戏吗?
2、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区域,探索盖子的多种玩法。
(盖子印画、盖子拼画、盖子排队、按实物送盖子、按点字找盖子)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操作的内容。
师:你和盖子娃娃做了什么游戏?
四、活动延伸
把好玩的盖子娃娃放到区域中,再来玩一玩。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辅助材料,探究让鸡蛋立住的方法。
2、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鸡蛋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人若干个熟鸡蛋,并画好五官做成蛋宝宝。
2、各种辅助材料
(1)、镂空材料:瓶盖、光盘、花片、塑料夹子等。
(2)、实心材料:方形积木、硬币、圆纸卡等。
(3)、可变形材料:橡皮泥、毛巾、沙包、积木块等。
3、每人一个记录笺中间隔开,并分别贴上笑(哭)脸蛋宝宝。
经验准备:
1、幼儿经历了做蛋宝宝爸爸妈妈很辛苦的情感体验。
2、幼儿已经了解鸡蛋是因为滚动、立不住而被摔碎的。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1、与幼儿一起回忆蛋宝宝被摔碎的原因。
2、启发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蛋宝宝立住,不再摔碎呢?”
(1)、出示准备好的镂空材料与实心材料。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标记图的使用方法。(即:能让蛋宝宝立住的,用笑脸表示;不能让蛋宝宝立住的,用哭脸表示。)
(3)、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
(二)、幼儿实验论证。
教师观察幼儿实验情况,适时介入指导,指导策略:
1、观察幼儿是否运用了所有材料进行尝试,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材料,与幼儿共同实验,充分感知。
2、随机判断幼儿是否理解标记图意义,并引导其进行记录。
3、与先完成实验的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其观察“为什么这些玩具能帮助蛋宝宝立住,而那些不能?”
(三)、记录整理探究结果,提升经验。
1、将幼儿探究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归纳“从中发现了什么?”
(即:中间凹进去的镂空材料能让蛋宝宝立住,实心材料则不能。)
(四)、提供挑战性材料(可变形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解决新问题。
(即:将可变形材料变形成中间凹进去的形状,使蛋宝宝立住。)
幼儿操作深入探索,教师观察实验,并随机判断幼儿当前经验,适时介入指导。
(五)、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探究结果,比较与自己的方法是否相同。
2、幼儿间相互交流,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让橡皮泥、毛巾、积木等,帮助蛋宝宝站住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到生活中寻找“还有哪些东西能帮蛋宝宝立住?”
活动反思:
1、教师能从幼儿关注点、兴趣点出发,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此次探究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中教师选择的材料是幼儿熟悉的、常见的物品,如:花片、积木、沙包、毛巾、硬币、夹子等,这些材料的提供会使幼儿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3、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这种由易到难的操作探究,有利于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新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小百科:蛋指的是某些陆上动物产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壳。鸟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的鸭嘴兽和针鼹科都下蛋。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鞋,感受它们的美和多样性。
2、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鞋子,知道穿鞋要合脚。
3、尝试对鞋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4、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大小、颜色、形状、用途不同的鞋子。
2、装有各种鞋子的“神秘箱子”。
3、音乐;鞋子的分类标志卡、鞋架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礼物——“神秘箱子”,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鞋的名称和用途。
(教师逐一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说说高跟鞋、大头皮鞋、旅游鞋、拖鞋、溜冰鞋等的用途)
T:这是什么鞋?(高跟鞋)谁最爱穿?(妈妈)
这是什么鞋?(大头鞋)谁最爱穿?(爸爸)
同法,说说其他鞋子的名称和用途.
(二)鞋子展览会
1、引导幼儿用配对的方法将鞋子布置成展览会。
(老师将鞋子散落一地)
T:我们要开鞋子展览会了,可是,现在这鞋子还是乱七八糟,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T:想想看,怎么整理它?(通过看看自己穿的鞋子,引导幼儿说出2只形状、大小、颜色一样的放在一起)
2、幼儿动手整理:
3、幼儿参观“鞋子展览会”,通过看看、摸摸、比比、说说,感受鞋子的.美和多样性。
T这下整齐多了,谁来说说,你以前穿过什么样的鞋?什么时候穿的?
(三)体验
1、鼓励幼儿自主寻找喜欢的鞋子,并穿一穿、试一试。
(每位幼儿挑出自己喜欢的鞋子,听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T:你们怎么走得那么慢,跑得那么慢呀?(引导幼儿说鞋子太大了)你们穿着那么大的鞋舒服吗?方便吗?
小结:穿鞋要合脚。小朋友穿上合脚的鞋,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才会舒服。(请小朋友穿上自己舒适的鞋再听音乐走走跑跑跳跳)
(四)鞋子找家
小朋友都挺累了吧,鞋子也挺累的了, 请幼儿按教师提供的鞋子图标,对鞋子进行分类,把鞋子送回家。
(五)穿上合脚的鞋到户外游戏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精选】07-27
小班教案(经典)09-12
[经典]小班教案07-31
(经典)小班教案09-09
小班教案[经典]12-17
【经典】小班教案12-07
(经典)小班教案02-18
小班教案07-20
小班的教案07-12
小班的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