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感受秋天的美丽,能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感悟美好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
感悟秋天的美好,收集词语的习惯。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集中识字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工具书(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一幅秋景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努力使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感悟美好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读生字,能熟练地认读课文词语。
2、教学难点:
培养学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与读字看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多美啊!请大家听。
(播放录音。)
一、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屏幕展示两张秋景的图片。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择喜欢读的词语,看一看,想一想,猜猜是什么意思?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好伙伴交流一下。
4、优秀生范读,教师指导,全班跟读,自我反馈。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请字典帮忙,找一找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收集词语,办一个词库。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
把今天学的自己认识的生字在作业本上写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课文。
2、认识课文12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感受秋天的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2、教学难点: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文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互相读一读,背一背,比一比谁更能干。
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二、积累词语,自主识字
1、能背课文中词语的小朋友自己还可以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你所知道的词语。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白纸,自己想出一个积累词语的方法。
(编字谜、成语接龙、查字典积累词语……)
3、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4、评出最佳创作成就奖。
三、读文感受秋天
1、一起读课文。
2、小组内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秋天。
3、小组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各个生字。
2、请各小组分析各个生字。
(包括结构、字音、笔顺等。)
3、小组长汇报组内有分歧的地方。
4、逐个解决分歧。可以试着写一写。
5、书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会本课生字;理解“伶俐、唉声叹气……”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格尔可汗那里逃走的。
难点:从神鸟的三个故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
自主学习:
1、读一读,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丢字,不读破句。
2、画一画,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做一做,完成以下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lì wǎn zéi fēn fù zào
( ) ( )惜 抓( ) ( ) 干( )
chè fu jiù bàng wǎn shé
清( ) 包 ( ) 搭( ) ( ) 毒 ( )
2、找近、反义词。(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近义词:尊贵( )忠实( )吩咐( )埋怨( )
反义词:伶俐( )清澈( )搭救( )忠实( )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唉声叹气:
伶 俐:
吩 咐:
婉 转:
4、想一想:在课文中,聪明伶俐的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几个故事。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故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合作探究:
1、认真读课文,你觉得神鸟有什么特点?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格尔可汗那里逃走的?
(1)两人有约定:( )
(2)( )
(3)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3、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 )的方法三次逃了,这是课文中的大故事。在这个大故事中,还有三个小故事,他们是( )、( )、( )。
4、再读三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1)请选择你喜欢的人物或动物,谈谈对他(它)的看法。
(2)想一想,为什么好人也会做错事?
5、从这三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它告诉我们:处理事情( ),否则会( )。
拓展延伸
请向文中的人物或动物说一句赞美或者批评、劝诫的'的话。
畅谈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1、我会选,本篇文章主要表达了( )(可多选)。
A、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B、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C、对车主、农妇等人的厌恶、憎恨之情。
D、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2、选词填空
既……也…… 既……又……
(1)要完成这项任务( )要有周密的计划,( )要有切实的措施。
(2)这个机器人( )可以招待客人,( )可以和人谈话。
3、造句
既……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把握文中的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人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1、点拨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教学思路
一、导语设计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种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说明:导入的艺术在于诱发兴趣。产生动力。本课采用质疑导入法,力求达到旧中有新,新旧联系。)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筛选出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
(2)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说明: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旨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2、局部解读,把握文中关键句。
学生自主圈点勾画文中的关键句,然后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说明:筛选关键句,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许并不难。但如何筛选得正确、准确,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方法指导。)
3、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组织学生从文中找出难以理解的长句,并从信息筛选、挖掘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
4、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
(解说:从对文字的表层意义的阐明深入到对文字的深层含义的探究,从了解伟大的科学家的基本观点、理论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这不仅在于完成情意目标的内容,也是在提升解读文章的一种能力。)
三、布置作业(略)
科学客观地进行教学设计
阅读了三位老师对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所作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样定位比较恰当,说成案例,没有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倘若说成教案,又失之于过于传统),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实在、有序、切合实际。达尔文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的文章和他的研究态度是一致的,严谨而踏实,科学而深刻。用他的文章进行筛选信息能力的培养,自然适宜采用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
具体说,三例设计的共同特点有:
第一,在进行单元重点学习的同时,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献
身科学事业,尊重客观事实,严肃认真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把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第二,注重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以文本为依托,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究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进行筛选信息和品味语言能力的练习和培养。
第三,能合理地选用多种媒体,在提高课堂教学直观性的同时,扩大教学容量,恰当地为教学服务。
另外,“方案一”注重从学生的知识和认知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在导入课文学习时,以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加强学生有目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先进行无目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明白要准确地进行信息筛选,必须养成有目的阅读的习惯;结合课文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方案二”重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课外作业的设计极具匠心,富有创意,既有拓展性阅读的要求,也有结合现实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进行探究性、开放性思考的要求,突出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方案三”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导语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对语言平实的说明文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外阅读材料进行了筛选信息能力的迁移训练。
当然,三篇“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虽然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附有简短的说明,补充交代了设计的目的,但是无论格式还是内容都显得有些陈旧,不像已经开展新课程实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设计那样,充满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凸现出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活力和变化。尽管我们写出的只是一篇课文的简单的教学设计,或叫备课时的教学设想,教师对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对重点难点的处理,对教学程序的安排不能缺少,但是还要在各个环节中突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比如学生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接触问题时可能会有的想法和疑难,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对一切如果没有充分的估计,很可能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的能力。
重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难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关键:
熟练朗读
课时:
3课时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
学具:
生字卡片
相关知识点:
杨科的'简介
教学突破点:
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音乐渲染、激趣导入:
1、 这里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2、 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3、 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想认识他吗?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画出本课生字。
3、 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 集中学习本课生字:
1、 牧、论、呜、野、蚊、躺、切、都是形声字。
2、 奏是会意字()
3、 教师范写。
四、 练习:
1、 为下面的字扩词:牧、切、野、奏
2、 读下面的词语:
牧童、无论、野果、蚊子、躺在、奏乐、呜呜、马
鬃、笃笃
五、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牧、论、呜、野、蚊、躺、切、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音乐?
2、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音乐家。
二、 分析课文:
1、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音乐家是谁?他几岁了?长什么样了?
(2) 交待描写人物特征的方法,并能口头表达。
2、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说说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扬科喜欢音乐)从哪句话中看出来了?
(2)归纳出“地”的用法如:
青蛙呱呱地叫、啄木鸟笃笃地啄、甲虫嗡嗡地叫等
3、 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1)体会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三、 练习:
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轰轰隆隆、呼呼、啪啪等象声词说几句话。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杨科
年龄、样子、爱好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教师引读关键词如下:田野里------果园里------凡是------他都------他都觉------堆草料的时候------傍晚------青蛙------啄木鸟------甲虫------杨科躺在河边------
1、教师板书关键词,学生看关键词尝试背诵。
二、找一找,看图画,到课文中找句子。
第一幅图对应为: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杨科躺在河边静静的听着。
第二幅图对应句子为:可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
请学生谈一谈这两幅图的共同点:都能表现出杨科酷爱音乐,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请学生也试着来读一读。(现在你就是小音乐家杨科,你那么陶醉,那么喜欢听这些声音,你来读一读吧!)
三、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读一读,做一做。
1、请学生读一读,学一学这些声音。
2、请学生根据每幅图说一句话,并且用上书中给的象声词。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动作表现这些声音。
五、练习。
1、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等象声词
说几句话。
2、根据课文的学习请你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杨科是 。
杨科是 。
杨科是 。
作业
把课文第三段背诵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确定研究报告主题,搜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
设计思路
回顾报告写法——确定报告主题——拟定计划书——搜集资料——撰写报告
一、课前回顾
生活中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撰学一篇研究报告。谁能说说研究报告分为几部分?
二、确定报告主题,拟定计划书
师:我们家乡喜人的变化,生活中水源的浪费,班级中“眼睛族”的增多,家园中樱桃树的收获,这些话题你对那个感兴趣呢?
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感兴趣的话题吗?
生交流,说明原因。
师:看来同学们的兴趣还真广泛,下面同学们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结成研究小组。
学生找伙伴。
师:同学们,在拟定计划书之前,请想想你们都要搜集那些资料,到哪去搜集呢?
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搜集资料的主要渠道是调查、访问、记录、摘录、网搜等。
师:下面请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好搜集的资料,从哪一种渠道搜集资料,开始拟定计划书。
生分工,拟定计划书。
三、搜集资料,撰写报告
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筛选标准: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这个资料已由还是未有;资料中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撰写时可以仿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分成四部分,努力做到问题明确,方法恰当,结论清楚。
报告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完成小组合作的成果。
教后记
优点:学生喜欢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
缺点:撰写调查报告有一定困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09-22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经典)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