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鸟的天堂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朗读重点片段,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尼奥的欢快。
一、导入
1在广东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棵榕树枝,说来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万千灵鸟,鸣声呼唤,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的一个奇观“鸟的天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说,带着你们美好的幻想再来读题目。)
二、检查预习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各在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一次在傍晚,一次在早晨第一次看到了一颗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三、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指名读,读出感慨。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呢?
(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四、大榕树变天堂了,这是怎样的一株大树呢?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辉走进这棵神奇的大榕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7、8自然段,
1、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大、茂盛、生机勃勃)
2、看到这棵大榕树,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齐读(读出赞叹)
五、自由朗读7、8自然段,体会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方法:圈点批注,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指导朗读:读出“一株、大”
2、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
(枝上又生根,根上又生枝)
出示图片,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带着你的感受读)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5、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读了这句话有疑问吗?(为什么说有“生命在颤动?)
6、借助平时的生活感受,小组交流。
(预设:可能是风吹的树叶在动,可能是小鸟在动。)
(是树叶在动,是生命在动,也是作者的心在动,所以他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已有500年的历史了,它之所以这样美丽,不仅是因为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还有天马村的人对它的爱护,天马村的人视这棵树为神树,视这些鸟为神鸟,多少年来人们用这种最淳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这棵树,所以,人们一直拥有这“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七、1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来的仙鹤,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同伴来此安居乐业?
2、就在你们的呼唤声中来了许多的鸟,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12、13自然段,看看巴金怎样把这动态的美展示在文字上的?
八、1让我们用同样地方法看看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学生汇报。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九、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我们人类也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才会有这“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 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 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习“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配合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自由读课文第12 13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大榕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静态)
鸟 多 欢快
(动态 )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鼓励用读书声演绎对文本的感悟,飞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说话的兴趣,说得大方,说得精彩,说得有个性;
2、通过巧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斑斓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活灵活现的录象,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充分感悟,学得“实”、练得“活” ;
3、课文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向学生展现了这自然天成的神奇景观。引导学生在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更能体悟出美好事物的背后还需要人们的爱护,才能永远维持这份美好。
[教学重点]
以学生为主体,引领他们品析词句,体会情感,感悟课文,读出情趣,说出妙想,鼓励个性化发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文本感悟的基础上,放飞想象,激发个性思维,大胆、大方、有组织、有条理地说出在这“天堂”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像中的景观。
[教学流程]
一、信息酝情
1、屏幕出示信息,吸引注意:
“嗒、嗒、嗒、嗒……”在铿锵有力的打字声伴随下,信息内容极富节奏地逐字出现:“在广 东 省 新 会 市 天 马 村 里 有 一座 小 岛, 每 年 都 有 成 千 上 万 的 游 客 到 那 儿 旅游。(学生自发地、轻声地、有节奏地跟读信息)
2、引发思考:看了这条信息,有什么感兴趣要问的?
[设计分析]:独特巧妙的信息导入法,让学生在课伊始便为鸟的天堂的魅力所震慑,既激活兴趣,又撩拨了求知欲,巧妙而不着痕迹。
3、引入课题:连巴金爷爷听说了,也到那一看。哇!果然,好一个[教师惊喜地指向黑板上的课题](学生一起说出:鸟的天堂)!好一个——(教师声音悠扬拉长,学生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说出:鸟的天堂)!
[设计分析]:契机引入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通过教师语气的层层递进,充分激起学生的情感。
二、理文铺情
1、层层剥笋、梳理文脉:
①巴金爷爷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 榕 鸟
②找出写榕树的段落,想一想作者又重点介绍了榕树什么特点?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 大
茂盛
2、感悟“生命力”,引入重点段落教学:
这么庞大、这么茂盛的榕树,一切都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感受榕树那旺盛的生命力吧!
[设计分析:通过找两个“重点”引导学生简单而又清晰地梳理文脉,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单刀直入跃入重点段落。]
三、重情入读,体验延伸
这一环节的学习,拟分以下四个学习板快:
[板快一]:巧读绎情
[屏幕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全段。
2、指名读第一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调控策略]:学生朗读若不到位时,教师指导:榕树用上了它全部的生命力,你呢?全部都用上了吗?再试试好不好?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朗读指导,在教师感情充分渲染下,感染学生,学会如何在朗读中有声有色地表达情感)
3、指导朗读第二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那么多、一簇、堆、一点儿”等语言文字进行体会,领悟其精彩之处。)
[调控策略]:学生朗读若不到位,如未将“堆”字语气加强,读出“多、茂盛”之感,教师配上动作范读,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双手顺着节奏相互交替叠上,作堆状)
4、指导朗读第三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欣赏录象:绿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②深情朗读:让我们轻轻地,用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吧。
[调控策略]:学生读后,教师再范读。在“颤动”一词前面,教师作停顿处理,问:这一停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将品词、想象、朗读一气呵成。
5、师生接读第四句:这美丽的(生:南国的树)。
[设计分析]:这是写榕树茂盛的一段话,共有四句话,教师因文而异,通过范读、抓关键词品读、配画读等多种方式,在朗读教学中,时而析词解意,时而借图抒情,时而直抒胸臆,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读好、读够味,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画面;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神韵和魅力。
6. 体悟“闲笔”魅力
榕树茂盛这段,巴金爷爷的妙笔生花写得多神,同学们也读得很有感情。可下面这一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九自然段)语句似乎没那么精彩。请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巴金爷爷是不是随便写的?
让生发现:
① 写“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目的是?
② 谁能欣赏“岸上很湿”“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语句之妙?
……
[设计分析]:在精读榕树茂盛语段之后,巧读本段看似随意拈来的“闲笔” ,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平实的语句中,却包含着丰实的信息内涵。从中悟出“闲笔不闲”的魅力。再一,从动口读转到用心读,教学板块中形成了张、弛的节奏,课堂紧松有度,情趣自然活跃。
[板快二]:寻迹释情
[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1、发现方法:爷爷是怎么写它的大呢?
①发现了吗?巴金爷爷用了一个成语。
教师板书: 成语
(学生找出:不可计数)
②划出一个拟人句。
教师板书: 拟人句
学生找出后指名读: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调控策略]:若学生在读时将“卧”字强调了出来,则问:你这个卧字读得特别强调,能说说为什么吗?顺势理解“卧”一字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榕树独具的生命力;若学生在读时并没有注意将其强调,则由老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卧”进行理解。
③再划出写榕树生命力强的动词。
教师板书: 动词
(学生找出“垂、伸、卧”等动词)
[设计分析]:这个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作者描写榕树所用到的三种方法,旨在为下面自由观察想象榕树并进行描述的环节设下了伏笔,让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仿用、还可活用,以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述。
2、观察并描述:
师:我们坐着小船来到鸟的.天堂啦!我们像巴金爷爷一样用心来观察,也来描述一番吧!
[画面一]:鸟瞰榕树远景图
预设:远观榕树哟——
△ 远远看去那株榕树真大啊!
师:这巴金爷爷已用过了,重要的是要有你自己的描写语言。
比如生成:
△ 这株榕树多么翠绿,卧在水中像点缀在蓝宝石中的一颗绿宝石。
师:是你的发现,有你自己的语言,好!
[画面二]:近看榕树枝条纵横图
预设:你们也逼近榕树啦——
提示:可不能再用“不计其数”了,还有其他的成语哩。
比如生成:
△ 榕树这纵横交错的枝条多像一张蜘蛛网。
师:“纵横交错”用得好!“蜘蛛网”作为比喻更是恰如其分!
△ 这无数的枝干,多像无数条蟒蛇相互缠绕着,你们觉得像吗?
师:多么栩栩如生的比喻!这枝干仿佛活了一般。能用上更惊叹些的语气来夸夸它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说话)
△ 大家瞧,这就是大榕树的枝干,它多像一条条粗细不同的巨绳捆绕在一起。
师:“粗细不同”?你从哪观察出的?能指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生指着图中的枝干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观察与描写相结合,体会想象是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设计分析]:学生上台指着图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面对着枝条纵横交错的奇观,用自己丰富的语言将其描绘,生动之处,让学生如解说员一般,指着图中具体的景物细细说来。教师煽情式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观察、表述,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一石二鸟。
[画面三]:夕阳下风情无限的榕树图
预设:从未见过在夕阳那暖暖的霞光笼罩下的大榕树,如此浪漫、充满无限风情的景象也是巴金爷爷不曾提到的。难道你们不也想“美”它几句吗?
……
[设计分析]:同样是鸟的天堂,巴金爷爷有他的观察点,我们有新的观察点。同样是鸟的天堂,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观察发现。这一板块的教学,通过文本感受、辞藻欣赏,以巴金爷爷的写榕树的“大”的方法作为凭借,再配上图片以视觉感官上的刺激,进行接下来一步步的观察与描述。不仅深化了对文字的感悟,还能尽情想象,进行充分的语言训练,鼓励个性化发言,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洋溢的舞台,让书本化身为学生丰富联想的翅膀。
[板快三]:画动情生
1、设悬念:写了榕树,不写鸟,行吗?
[设计分析]:设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关注。
2、初解:
[屏幕出示]: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指名一学生读后进行归纳: 这儿写了鸟儿的什么特点?
师板书: 多
热闹
3、读享情趣:
师:巴金爷爷把这众鸟纷飞的情景写的可有情趣啦!我们一起来读吧。
步骤一:
在学生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的时候,教师当起了导演,慢慢引入情境之中:嘘——这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师压低手势,引读)起初——(音渐长渐弱)周围是静寂的(读“静寂”二字前悄含一口气,读时轻轻叹出,创设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学生跟读。
步骤二:
①当学生读到“我们把手一拍”时,教师招呼起来:拍掌啊!(带领学生从寂静转为热闹)
②当学生热烈地拍起掌时,教师提示:是“一拍”啊。怎算“一拍”?顺势导入课文朗读,教师面露惊喜的表情:“我们把手一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三读“我们把手一拍” ,读中有了动作,读中有了表情,读中有了深深的震撼)
步骤三:
①在学生读到“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的时候,播放动画:一只大鸟鸣声一亮,拍打着翅膀从榕树那茂密的树丛间飞了起来,直入云霄。师提示:继续拍掌的话便会看到更壮观的景象。
在热烈的掌声之中,动画继续播放:紧接着两只、三只、四只……无数只鸟儿目不暇接地从树丛间的各处飞了出来,清脆地鸣叫着,有的高飞,有的盘旋,有的停落水边……
配合着画面内容,师生接读:这时候,到处都是——(生:鸟声),到处都是——(生:鸟影)。(充满动感的热闹场面,师生互动的精彩瞬间)
步骤四:
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老师当起了演员,手指前上方,惊讶地叫到:“瞧,大的!”突然,又指向另一方向,惊呼:“小的!”再换角度:“花的!” 、“黑的!”……
(朗读同时,引领学生认识从形状、颜色、动态三个方面写鸟的“多” )
[设计分析:教师紧扣文本,巧妙地抓住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视觉,同时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更加多元。当动画的播放、学生的拍掌声、鸟儿的齐鸣声起时,整个课堂热闹纷呈,学生在视听等多种感官刺激下,激情洋溢,师生配合接读众鸟纷飞一段,融画面、声效、语言、动作于一体,形成一个动感教学,有声有色,文字中的情趣充分得到体悟。
[板快之四]:说趣渲情
1、读画眉鸟的趣:
[屏幕出示]:画眉鸟在枝头的图与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
2、说众鸟儿的趣:
[屏幕出示]:群鸟戏水图
(学生上台指图进行描述,引导其说得具体,如外形、动作,说得生动,可以加上丰富的想象,将其拟人化。)
[设计分析;丰富的想象力的培养、充分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是本节课的重点,亦是难点,利用灵动的多媒体手段,创造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真真正正地进行语言训练。]
四、流露真情
多么有趣的画面!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比如生成:
△ 真想去看看巴金爷爷笔下那富有魅力的鸟的天堂啊!
师:我也没去过,好想去啊!你去的时候别忘了叫上我哦!
△ 我想去看看那儿现在还是不是这样美丽,有没有被人类破坏了。
师:是啊,这是大自然多么珍贵的礼物,每个人都有责任爱护它。
△ 我们福州要有这样的环境该多好啊!我以后要创造出像鸟的天堂一样迷人的风景线。
师:我想,经过你的努力一定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设计分析]:改去一般谈感受的做法,在品读课文意犹未尽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此时此刻真实感情的流露,呈现动感教学。
五、笔下见钟情
编写导游词:神州旅游公司要招聘几位小导游啦。考题就是为这个鸟的天堂写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回家好好准备,下节课就是神州旅游公司的招聘大会。
板书: 鸟的天堂
成语
大 多
榕树 鸟 动词
茂盛 热闹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课题:人教版新版第十一册第12课《鸟的天堂》教学要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学习课文写景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去过以后,还写出了一篇十分有名的游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
2. 板题(“鸟的天堂”),读题。
3. 释题:
① 你能告诉我题目里哪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② 天堂是什么意思?(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③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小鸟的乐园)
过渡:课文写到的这个“鸟的天堂”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广东新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巴爷爷眼里的“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先来学习字词。
二、字词教学。
① 出示生字、课后词。
②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③ 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
“茂”不要写成“ ”(加多一点)
“隙”不要写成“ ”(第三笔是“丨”不是“亅”)
“暇”不要写成“ ”(“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④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我们从小生活的这个地方就是南方。)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 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两次)
2. 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鸟多的句子,画下来。
3. 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4. 课文开头讲什么?结尾呢?
5. 请按“上路――第一次――第二次――离开”的顺序将课文分四段,并说出每段段意。
6. 分组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
思考:巴金爷爷在何时去何地?怎么去?天色和景色如何?心情
怎样?
2. 回答思考问题。
3. 默读课文,作者在乘船途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找出相应词句划下来。
4. 作者的所见、所闻(听)给你什么感觉?
5. 练读句子。(男、女分练)
6. 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 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五、布置作业。
1. 抄生字、词,组词。
2. 预习3、4段。
① 朗读3、4段。
② 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作者的.所见所闻有何不同?(可在
书上圈点。)
③ 思考课后题2. ⑴ ⑵。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第三段。教学目的:
1.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描写静态和动态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录音机、幻灯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三段,随巴金爷爷泛舟出
游,一起到……(齐读课题)。
二、 讲读第二段,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作者以前来过吗?这第一次来鸟的天堂,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
什么?(板书“大榕树”)
2. 请同学们边听(第二段的)课文录音,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
①(示幻灯片)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
写? (板:远、近) ②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
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 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大、美”)
5. 请四人小组讨论,划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 告诉大家你的结果。
7. 自由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8. 大榕树真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文章里写得特别好的句子。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鸟纷飞的活动场面,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准备:
1、大榕树的投影片(或挂图)。
2、学生、教师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一、汇报学习情况
上节课,我们去鸟的天堂游览了一番,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大榕树”部分
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节,划出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引导。
3、小组交流
(如: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给大家听。)
4、教师出示: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出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指名读——师生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读自悟——师生评价——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5、学生交流“大榕树”的资料,拓宽知识渠道。
三、学习“群鸟纷飞”部分
1、要求:自由读10——13小节,体会“群鸟纷飞”的情景。
2、学生放声朗读,教师组织、引导。
3、小组交流感受。
4、小组汇报
①“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又一只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使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5、师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
6、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四、课堂拓展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再次去游玩了鸟的天堂,真是恋恋不舍……
1、写一份解说词。(向他人介绍小鸟天堂的景色。)
2、写一份倡议书。(针对小鸟天堂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课外上网,查找资料,弄清自己疑惑的地方。
板书: 树干 根 (静态)
第一次 大榕树 树枝 叶
鸟的天堂 第二次 群鸟 纷飞 多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到: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的可怜的寿命。因此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2、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贯穿全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3、在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换位体验,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如:让学生当作一只小鸟,作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的演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大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⑵ 大榕树的相关资料。
⑶ 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本文所讲的鸟的天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用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揭示课题,理解天堂。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结尾句)
3、理解: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质疑:
⑴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⑵ 那又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抓重点句,品读感悟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体会榕树的美。
(解决: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⑴ 理解重点句:
① 句子一: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B、重点理解不可计数和卧。
C、介绍榕树的气根,感受榕树独木成林的特点。
D、朗读句子。
② 句子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指名读:
说说这段话描写了榕树的什么?
B、自由读:
你还感受到了榕树叶子的什么特点?照耀说明了什么?
C、想象一个个新的生命颤动,它们会说些什么?感情朗读。
⑵ 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⑶ 小组内交流:
昨天我看到的是什么?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解决:为什么说的确是鸟的天堂?)
理解重点句:
句子: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⑴ 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交流感受: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 出示句子,句子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鸟很多?
(从大小、颜色、动作体会)
⑶ 想象说话: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什么?飞起来会说些什么?扑着翅膀的鸟又会说些什么?
⑷ 感情朗读,体会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实践
1、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
课件出示主题:
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
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⑴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⑵ 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2、小结:
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奇特美丽
鸟的天堂 赞美
鸟: 多 欢快 壮观
【资料库】
鸟的天堂位于我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村河中,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1933年,巴金先生看望朋友经过这个地方,写了《鸟的天堂》后,使这里名扬四海。鸟的天堂那棵覆盖整个岛屿的古榕树,据传是这样形成的:
500多年前,天马村年年闹干旱,农田干涸,庄稼歉收。乡亲们为了抗旱,开了一条人工河──天马河,引进珠江的水灌溉农田。可是年景不见好转,当地有权有势的人硬说是天马河开坏了,把风水给破了,强迫村民把这条河堵上。村民们含着泪水,把挑来的泥土用船载着倒在河心,不久堆起了一个土墩,成了河心小岛。当时有个村民在土堆上插了一根榕树枝,用来系住船只,想不到第二年这根榕树枝长出根儿,发出新芽。由于水分充足,榕树越长越高,每年从枝上长出了许多气根倒垂下来,钻进泥土里。过些日子,入土的根儿长成了新的枝干,枝干长粗了又垂下许多气根来这样年复一年的不断生长,树干多得不可计数。经历数百年生长,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林子,覆盖全岛,占地达18亩,近看像原始森林,远望像浮在水面上的绿洲,真是南国奇观。
鸟的天堂又令人称奇的是,这棵神奇的古榕树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其中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非常壮观。巴金先生为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早晨时候百鸟嬉闹的景象。如今,傍晚时分百鸟出巢的情景也十分壮观。每天傍晚7时15分至7时45分(冬季提前1小时),一批批灰鹭从鸟的天堂准时朝东南方向编队出发,飞到周边一带的浅滩上去觅食。起飞前,先由一只负责召集的灰鹭从古榕树的西头飞到东头,有时还飞到隔江的小岛,呼朋引伴,催促同类赶紧趁着暮色外出觅食。不到5分钟,在领头鸟的带领下,一群大大小小的灰鹭陆续从林子里飞出,群鸟争鸣,翩翩起舞,这种情景每次大约持续半个小时。第二天清晨5时15分至6时多,飞出去的灰鹭经过一夜辛勤劳动,满载而归,从四面八方飞回古榕树,与伏在枝头正准备飞出去觅食的白鹭交头接耳、盘旋飞舞,有时还会做出俯冲和倒飞的动作。据说这一自然景象延续至今已有380年的历史。天马村人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各样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1984年,巴金先生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为风景区增色生辉。2002年,鸟的天堂风景区经过重新规划扩建后,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集古榕、鹭鸟、天马人一体的自然文化景观,是目前侨乡广东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02-26
鸟的天堂教案03-30
鸟的天堂教案05-17
《鸟的天堂》教案02-27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11-28
鸟的天堂教案优秀11-23
【精华】鸟的天堂教案07-16
《鸟的天堂》教案经典(3篇)10-22
《鸟的天堂》教案[必备15篇]05-18
(必备)鸟的天堂教案15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