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2 21:13:0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 ;“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 去( ) 荒( ) 交( )

  绑( ) 怯( ) 慌( ) 胶( )

  插( ) 尸( ) 拖( ) 胶( )

  播( ) 户( ) 托( ) 郊(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 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2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 吃惊 →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宇,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在括号里填上时态助词“着”、“了”、“过”。

  4.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体会整体章法。

  4.反馈。

  (1)评议学生作品。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题目提出几个要求:①找出错别字,②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里。

  2.指导。

  (1)读句子,句中有几个错别字?

  (2)依据句意,画出错别字。

  (3)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口头纠正。

  3.练习。

  (1)学生默读句子。

  (2)纠正错别字,如:“带”应改为“戴”,“带”作为动作是随 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人的`头上、脸上或胸前的意思。

  带(戴) 像(向) 已(以) 颂(诵)

  4.反馈。

  (1)指名学生上黑板改错。

  (2)集体评议。

  (3)用错的字重新组词,加深印象,如:带(带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读题。

  (2)说明本题的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着”、“了”、“过”。

  2.指导。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逐题朗读。

  (2)想一想:凭借语感每句话中该用哪个词?

  3.练习。

  (1)动笔选填“着”、“了”、“过”。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的词是否正确。

  (2)同桌互改。

  (3)指名读句,进一步体会“着”、“了”、“过”的用法。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逗号、句号用法。

  (2)认识书名号“《》”和“〈〉”。

  (3)书名号在什么情况下用?

  (4)举例:“他的文章在《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

  (5)“小学生学习报”为什么要加上书名号?(“小学生学习报”是一种报刊的名称)

  3.练习。

  (1)读第1~3句,把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上书名号,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巡视检查。

  4.反馈。

  (1)三个人各在黑板上给句子加上标点。

  (2)集体批改,纠正错误。

  (3)抄写句子,并加上标点,注意书名号的书写格式。

  (4)小结: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要求是熟记成语。

  2.指导。

  (1)正确朗读成语,不认识的字。(2)韵句连读,每排两个成语连读。

  (3)说说你了解的成语意思。

  (4)教师说出学生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诵读记忆,形成积累。

  (2)同桌互背。

  (3)对背,如一人读“铁面无私”,另一人背“执法如山”。

  4.反馈。

  (1)“开火车”朗读。

  (2)成语填空。

  铁面无( ) 执法( )山 ( )( )在后 ( )( )在前

  一( )不( ) 扶( )济( ) 排( )解( ) 见( )勇( )

  ( )义( )言 唯( )是( ) ( )人( )贤 ( )( )清风

  (3)教师说意思,学生说出成语。

  (4)记成语竞赛,看谁先记住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

  课前准备:准备投影片。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学会请教别人

  2。读一读,明确口语交际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指导

  1.读一读每题的文字。

  2.打幻灯,启发合理想像,思考: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三、练习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3.同桌根据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互相练说。

  4.教师巡视,进行个别纠正与辅导。

  四、反馈

  1.指名一学生说,评议有没有达到两点要求。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4.评价小结。

  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还要注意有礼貌,称呼要符合别人的身份,要用“请”、“能告诉吗”,最后还要说声“谢谢”。

  五、教学第七题:学写毛笔字(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弹”;正确读写“鼓动、欲望、震撼、糟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2、感悟课题: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经常读到的文章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指名说)

  原来我们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是同一个词的重复。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题目呢?题目里又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大声读三遍,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3、学生认读词语。(请同学们快速读两遍词语,再读两遍生字。)

  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骚扰听诊器

  4、教师指导书写。

  “撼”是左窄右宽的字,右半部分是“感”,上边不要写成“成”。

  “欲”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诊”右部下面的三个撇要注意位置。

  (教师指导书写,注意指导笔画间的穿插迎让。)

  (学生仿写,展示)

  5、小组内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引学:课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四、探究课文,突出重点

  1、教师引导: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在小组内认真品读,并说说其中蕴藏的内涵。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教师导学: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齐读。(骚扰欲望震撼糟蹋无限听诊器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2、回顾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的?

  3、学生汇报。

  二、探究学习,感悟体验

  (一)教师导学:自由读读三个故事,想想哪些地方让你震惊?

  学生自由阅读自学提示,明确要求。

  1、找一找,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读一读,在读中思考。

  3、议一议,把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

  4、品一品,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探究交流。

  1、飞蛾求生。

  (1)学生汇报句子。(多媒体课件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用红体字标出。)

  (2)教师引问:为什么让你感到震惊?

  预设:(我从“挣扎”这个词看出飞蛾很想逃走,并且不放弃生命。

  飞蛾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倾注在了“挣扎”上。

  “鼓动双翅”让我感到飞蛾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极力”,就是用尽力量,想尽一切办法。

  飞蛾鼓动的是双翅,跃动的是生命的力量。

  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可以看出飞蛾对生命的渴望,即使自己是那样渺小也要奋力一试。)

  (3)教师引学:有一只飞蛾在你头顶上飞飞来飞去,你伸出手把它捉住了。现在,这只飞蛾就在你的手中,你感受到它怎样的跃动?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课件出示:“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4)教师引问:为什么它的跃动如此强烈?如果你就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生展开想象)

  过渡:对,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吗?一般飞蛾的生命只有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小小的飞蛾拼命地挣扎。但它挣扎着——(引读句子)

  (5)教师引读: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教师引学: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类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下面这些是地震中的一些图片。(出示后说)这一张张熟悉而又曾经震撼过我们心灵的图片,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伟大、坚强。

  是啊,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7)小结:是啊,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齐读)“生命生命”。

  (8)小结学习方法。

  教师导学: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事例。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教师指名读要求,组织学生学习。)

  ①快速读剩下的两个事例,画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2、瓜苗生长。

  (1)(课件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①教师引问: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香瓜子生命力强?

  (砖缝、掉、竟然、冒出)

  A、教师导学:是啊,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等条件,而这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震惊?(生:竟然)

  B、教师引学:你能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吗?[课件出示:选词填空。

  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②教师引问: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而用“冒”?

  (因为“冒”字体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教师引问:什么让你震惊?(顽强的生命力、渴望生命的欲望)

  ②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坚定、不屈服的语气。)

  (3)小结写作方法。

  教师导学:作者在前面两个事例中写了小飞蛾而没写大象。写了小瓜苗而没写大树,看来“小”的事物更能突出生命的伟大。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加以运用。

  (4)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请大家读读“静听心跳”这部分内容,说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撼。

  3、静听心跳。

  (1)(课件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教师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胸口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生把手放在胸口感受。)

  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教师引问: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课文。

  (4)教师引问: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都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了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

  (6)小结:作者再次感悟到生命就是自己那沉稳有规律的心跳。于是,作者坚定信念,一定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生命——(学生齐读:生命生命)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多媒体课件介绍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出示照片)

  杏林子自12岁起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整整50年时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她曾经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她被挣扎求生的飞蛾震惊,被顽强生长的香瓜子感动,被自己的心脏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震撼,于是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绝不要放弃生命,她悟出了生命的意义:(课件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教师导学:结合课文谈谈,在杏林子看来,什么是有限的,什么是无限的?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了,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她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过渡:其实,像杏林子这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人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谁?(出示课件)

  邰丽华,2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丛飞,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总共资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300万元,自己却欠债十几万元。在患胃癌期间,病床上的他仍念念不忘那些失学的儿童。

  四、升华情感,书写生命感言

  1、教师导学:此刻,相信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对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盎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决心;

  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2、教师引导学生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

  3、教师引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4、教师导读: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读——(生齐读)“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5、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7、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义词和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

  挂图、制作带姓氏的花、拼音卡片、反义词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写

  1、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还记得吗?

  (2)依次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2、找一找。

  (1)教师贴画,两座房子,分别写着声母和与韵母。

  声母 韵母

  (2)游戏

  送声母、韵母回家。(学生一个个为他们找到家)

  (3)贴完后,指读,评价。

  3、写一写。

  (1)学习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声母和韵母。

  (2)各组同学合作给拼音分类。

  (3)按要求把声母、韵母抄在四线格里。

  (4)同桌互相检查。

  (5)师生共同评价。

  (二)、我会连

  1、游戏。

  (1)做“反话游戏”,同学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

  (2)老师说,同学做。

  (3)哪位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如: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自由发言。)

  2、学生对字游戏。

  3、学生把成对子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当小老师带读。

  4、动手用尺连线。

  (三)、我会读

  1、游戏“识字接龙”。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另一个同学迅速读出字音。

  2、还可以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

  3、把自己认为是一类的摆在一起。(学生自由讨论,动手摆一摆。)

  4、请学生上台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5、全班齐读。

  (四)、我会连

  1、出示题目。

  (1)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读的字可互相交流,或向老师请教。

  (2)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4)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2、试着连一连。

  (1)学生在书上做练习。

  (2)学习组长检查。

  (3)教师巡视辅导。

  (五)、扩展活动

  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五、作业布置: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2、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读说说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家里,爸爸妈妈和你经常做的事有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

  小组互相读。

  2、看图说句子。

  (1)出示三副孩子活动的图画。

  (2)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 )踢( )。

  ( )洗( )。

  ( )读( )。

  (3)同桌讨论后,指名说。

  (二)、我会认

  1、出示“姓氏花”。

  进行有趣的识字练习,请大家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同学听,看谁得多。

  2、学生交流。

  (1)教师巡视。

  (2)学生小组讨论,不断扩展识字面。

  3、做练习。

  (1)明确要求:看到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涂好后,读给大家听一听。

  (3)如果同桌又教给你新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激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美。

  (1)请同学上台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课本外的姓氏,请学生读一读,涂一涂。

  (三)、读读背背

  1、示图,你看见了鹅,想说些什么?

  (1)指名发言。

  (2)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见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这只大白鹅。

  2、出示古诗。

  (1)教师范读。

  (2)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学生试读。

  (4)组织学生评价。

  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体会“鹅”快活、可爱的样子,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3、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四)、练习

  1、我能看拼音写笔画,写汉字。

  heng shu pie na dian

  ( ) ( ) ( ) ( ) ( )

  2、把意思相反的字连起来。

  上 左 出 大

  右 下 小 人

  3、加一笔,成新字。

  大———( ) 木———( ) 二———( )

  五、作业布置: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爸爸妈妈听,看谁得多。

  六、板书设计:heng shu pie na dian

  ( ) ( ) ( ) ( ) ( )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2、在观察中引导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初步认识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季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从中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季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夸一夸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师,请你猜猜她是谁?

  这位魔术师就是——春姑娘(揭示课题)

  2、春姑娘可会表演魔术啦!她手里的魔术棒可神奇啦,魔术棒挥到哪里,哪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她的魔法吗?(指名说)

  二、说一说

  春姑娘带着她的魔术棒向我们走来了!她给我们到来了许许多多的礼物呢!

  1、示春天的图片

  看到春姑娘了吗?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

  (1)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指名说

  (2)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来到()。指名说

  (3)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来到(),来到()。

  同桌互说——指名说

  2、春姑娘的.魔力可真大啊!她到过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出现奇迹。出示图片:小草看!小草有什么变化?(指名说)示图片:花儿花儿又怎么啦?(指名说)示图片:柳树柳树呢?(指名说)

  3、春姑娘的魔术棒会使小草、花儿、柳树发生变化,还有什么也会变化呢?(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想一想

  春姑娘的魔术棒不仅会使大地发生变化,而且这根神奇的魔术棒还会发出各种声音呢?闭上眼睛,我们去聆听一下《春天的声音》

  1、欣赏诗歌;《春天的声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这声音是怎么样的?(指名说)

  2、(师放声音)听一听春天里的声音你仿佛来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3、闭上眼睛,深呼吸。你闻一闻春天的味道。

  示句式:我仿佛听到了(),闻到了()。(同桌互说——指名说)

  4、春姑娘的魔术棒真厉害啊!春天是多么的美啊!你想对春姑娘说写什么?(指名说)

  四、写一写

  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礼物,我们也送一件礼物给春姑娘吧!

  1、生写一写

  2、交流、评议五、

  总结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他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种不同角色的性格。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身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身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身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教学时为了让同学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性格特点,可用小组争辩的方式,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示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这样课文的含意就不难理解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同学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

  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看看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自同学字。

  2、课件出示生字,同学认读。同学读不准的生字,教师教读。

  3、课件显示带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婴幼儿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谁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呢?

  同学自身选择句子朗读。

  4、选择自身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为什么?

  ⑴同学发表独立见解。

  ⑵总结归纳同学的意见。

  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柳树很漂亮?找出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评语气怎样合适?

  四、拓展活动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最后自身加个结尾。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节课的生词:

  枣树 浅绿色光秃秃 忍住

  虽然 纳凉 意思 呗

  同学开火车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练习组词。

  二、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比服浅漂啦啊怎思穿弯

  同学认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

  3、教师范写。

  4、同学描红、练写。

  三、读读抄抄

  课件出示:

  院子 树枝 浅绿色又细又长

  衣服 漂亮 怎么 弯弯曲曲

  1、同学认读。

  2、在书上书写。

  3、同桌互评。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课文内容。各组再自荐到班上扮演。扮演之后进行评议。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枣树

  外形 性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后记】

  同学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很感兴趣,能积极的读课文。通过读,同学从中了解了不少知识,今后教学中也应加强读的训练。认读生字和书写生字可以放手让同学自主识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14个生字,在学习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习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习

  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习时怎样记住会意字? (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2)这个同学在学习时,不仅学习了一个“众”字,还把这个字的组成告诉大家,还为我们分析了这个字的意思。谁还能像他一样,分析其它的字?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 黑土墨……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习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习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会意字 ——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 j9ng s5n zh^ng

  品——晶 ——森 ——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习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

  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 尖(笔尖) 火(火车)

  舌(舌头) 尘(尘土) 灭(消灭)

  品(品味) 从(从来) 林(树林)

  晶(亮晶晶) 众(观众) 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xiu x9

  休 息 —— 图 ——范字

  w1i

  歪 —— 范字

  zh^ng

  众 —— 图 范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课题) i u ü第(1)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

  教学目标1.学会i u ü三个单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字形。

  2.学会正确认读i u ü 的带调韵母。知道i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并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重点难点重点:i u ü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读准i u 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懂得i上标声调时,不写小圆点。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认读带调的a,o,e。

  二、教学单韵母i及其四声。

  1.看图说话引出i 。

  图上画着阿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板书:iI

  教师范读。

  2.启发学生看图,记形.

  3.指导书写。

  4.教学i的四声。

  你发现i标上声调字形有什么变化?

  三、同法教学单韵母u ü及其四声。

  四、复习巩固。

  卡片认读带调的i u ü,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开火车读。

  回答。

  看口形,听发音,认真仿。

  学生编顺口溜记形:1加小点还念i,发音牙齿要对齐。

  书空,念顺口溜:先写竖,再写点,iii。

  在四线格内抄写。

  念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四声。

  多种方法练读i u ü。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题) i u ü第(2 )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朱 佳

  教学目标1.学会y w两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学会yi wu 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yi wu yü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认读带调的i u ü

  二、教学声母y w。

  1.谈话引出y,并板书。

  2.示范好y的发音。

  3.指名读。

  习。

  4指导读课文。

  5指导书写ü。出示投影,说说像什么。范写。

  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认读6个单韵母。

  游戏:亮卡片,记字母。

  开火车,认读打乱的6个带调单韵母,再同桌互查《课堂作 业本》第二题。

  游戏:摘橘子。

  四、总结。认读。

  看口形,听发音,模仿读,练读。

  试读。用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读课文。

  说话:小鱼吹泡泡。在作业本上抄写ü。

  认读。

  做游戏。

  开火车读,互读互查。

  做游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题)2 i u ü第(3)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徐月芬

  教学目标1.复习i u ü y w及yi wu yu。

  2.看图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 wū yú和音节yā。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yi wu yü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认读带调的I u

  教学单韵母ü及其四声。

  1出示投影引出ü。

  2教师范读

  3教学ü的四声。指名试着读ü的四声,及时纠错。鼓励学生编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4指导读课文。

  5指导书写ü。出示投影,说说像什么。范写。

  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认读6个单韵母。

  游戏:亮卡片,记字母。

  开火车,认读打乱的6个带调单韵母,再同桌互查《课堂作 业本》第二题。

  游戏:摘橘子。

  四、总结。认读。

  说说:一条鲤鱼吹泡泡。

  看口形,听发音,模仿读,练读。

  试读。用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读课文。

  说话:小鱼吹泡泡。在作业本上抄写ü。

  认读。

  做游戏。

  开火车读,互读互查。

  做游戏。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齐天大圣大战天兵天将的故事,体会齐天大圣的神通广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渎,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品读,体会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重点:

  了解齐天大圣与众仙作战的经过。

  难点:

  体会作者对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富有个性的描写。

  教具:

  录音 幻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幻灯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1.教师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大家都喜欢的客人。(孙悟空)

  2.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孙悟空。

  3.教师小结。

  4.展示资料,介绍吴承恩和《西游记》。

  5.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到花果山去看看这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渎,学习生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渎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认一认,读一读,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思考: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生字,积累词语。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后指名读。

  3.出示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读中积累词语。

  不慌不忙 垂头丧气 神通广大 风烟滚滚 气势汹汹

  疾似流星 不分胜负 眼明手快 大惊失色 三头六臂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孙悟空嫌官职小,返回花果山。玉皇大地派天兵天将下界擒拿孙悟空。

  经过:孙悟空战败巨灵神和哪吒三太子。

  结果:玉皇大帝只得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第一部分:第一段

  第二部分:第2~~10段

  第三部分:第11段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小组讨论后,指名反馈。

  四、引导合作,再读课文。

  教师出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读文。

  1.画出你觉得作者描写精彩的部分,把你的阅读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思考:孙悟空是怎样打败哪吒三太子的。

  3.讨论:吴承恩的笔下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象?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四字词语卡片,学生在读中积累。

  2.听写词语

  抡起 盔甲 幼小 抵挡 浑身

  疾似流星 不分胜负 眼明手快 大惊失色 三头六臂

  3.通过上节课的自渎和小组读,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幻灯出示:(正义 神通广大 勇敢 机智)

  二、品析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1.教师: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最精彩的部分,但是篇幅太长,请同学们根据孙悟空作战对象的不同把这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

  2.指名反馈。

  第一部分:第2~6段 第二部分:第7~9段

  3.要求学生自渎这两部分,分别说说孙悟空和巨灵神、哪吒三太子的作战经过。

  4.指名说说,进行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

  5.重点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打败哪吒三太子的。

  再读这两部分,画出描写孙悟空语言和动作的语句。

  6.集体反馈。(关键词:听了,说 答道 大怒 笑道 喝道)

  7.学生自由读这些语句,小组交流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西游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散文,有了一定的诵读和初步感知能力。初一的学生散文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含蓄的 语言的 理解,但初一学生又具有好胜心强、好想象的能力。因此,敢于探索、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互动气氛容易形成。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完全可以培养起来。

  【设计理念】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生实际,语文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全体,突出学生为主体,努力引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问题的提出具有探究价值,并易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根据新教材散文教学的特点,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其实,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当代作家冯骥才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珍珠鸟》。

  1、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导入课文;

  师:先请大家用你最充满爱的声音朗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珍珠鸟》 。

  师:大家悦耳的声音,传递给老师这样一个信息:同学们都是富有爱心,心地善良的孩子,对小鸟一定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对吗?

  师: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你的思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随老师一起来到一个美丽奇特的地方。

  (师播放一组轻音乐,伴随着鸟欢快的叫声)

  (生闭上眼睛,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在老师的描述中感受珍珠鸟的美丽与温情)

  师:更神奇的是,今天,还有两只还从遥远的澳洲大森林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做客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一看吧。

  师展现出自己画的珍珠鸟的图片,栩栩如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大家喜欢这两只小鸟吗?

  生:喜欢。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小鸟,谁又能忍的住满心的欢喜呢?同学们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走近珍珠鸟了吧?或许想跟珍珠鸟来一个亲密接触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珍珠鸟的温情与美丽吧!

  师: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我们该怎样来读呢?请大家推举一位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生:我认为应该用情来读,用一种喜爱的感情来读

  师:是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如果有了情感,就有了灵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设想读者如文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之,由文入情,就会与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心相应的境界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了解的内容?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用你最喜爱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自由择读)

  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接力赛读,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能读出播音员的水平。老师挑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师播放轻音乐,师生进行接力读。)

  师:几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连老师也甘拜下风了

  请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样照顾它的?你能把与之相关的语句说出来吗?小鸟还怕我吗?说出相关的语句?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巢;按时添食加水;按捺自己的好奇心决不轻易打扰它们的生活。)

  2、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

  3、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是的!信赖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有了它,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信赖!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中定会多出许多美丽而温情读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

  (齐读此句)

  三、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

  (出示幻灯片5)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四、 迁移拓展

  师:读《鸟的天堂》,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正当我们陶醉在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中时,突然,我们看到了我们不愿看到的画面。但是,它是事实,客观存在。是我们人类的残忍和贪婪使我们失去了鸟儿对我们的“信赖”,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我认为是“爱”!让我们一起唱一首爱的颂歌,让爱之泉流淌在我们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吧!

  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为保护动物写下一句标语,来表达你的心声吧!

  (生自我发挥)

  五、教师小结

  听着同学们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我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幅温馨的图画来:

  鸟儿们又在快乐的歌唱了,小动物们又在自由的奔跑玩耍了,大森林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了。

  六、布置作业

  (出示多媒体)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6-13

小学语文教案04-1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25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05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2-16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09-01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09-03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