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传统的演示性课件从根本上讲并没有打破以教师为主的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的发展性上来讲,限制和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要打破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技术,真正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和日趋完善的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一技术,并把它和我们的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摆在我们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今提倡的信息化教育、模糊学科界限等教育新思路,都需要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得教育,得到提高,培养能力。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料库,我们所有人(包括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各方面的提高,而且网络具有任何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交互优势,它可以让学生在获取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本节《识字2》一课的教学,本着以上原则和思想,利用网络浏览器和教师一部分演示性课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在教学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结果。
【基础目标】:
1.学会生字“峡、宫、运”的音、形,并正确书写。“漓”只识不写。
2.知道我国的一些重要旅游景点。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无限崇敬。
【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2.让低年级学生了解精彩的网络世界,培养他们网上浏览、搜集信息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识字2的课文(揭示课题)进行一次愉快的假想旅行,你们高兴吗?瞧,它正等待着我们呢!(点击:柔和的音乐声中,一架银白色的飞机正停在飞机场上。)让我们一起乘上这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出发吧!(飞机徐徐上升)
二、学文
(一)学习:西湖
1.(飞机缓缓下降)我们的第一站目的地到了。咦,这是到了哪儿啦?(点击:显示西湖风景画面)
2.根据学生回答,贴词语卡片“西湖”。
3.指名读、齐读。
4.从哪儿看出这就是西湖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词语:三潭印月。
5.“三潭印月”是西湖的一个景点,西湖美丽的地方可多啦!快让我们去亲眼看一看吧!请同学们点击主页中“西湖美景”一项,自己浏览。
6.指名简要说说浏览后的感受。
过渡:让我们继续乘上飞机奔向第二站。(点击:飞机起飞、下落)
(二)学习:漓江
1.出示词语卡片:漓江。
指名读、齐读。
2.(点击:显示漓江美景,并画外配音)美丽的漓江位于广西省桂林市,有一句话说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屏幕显示这句话)这里的水说的就是漓江的水。
3.谁读懂了这句话?
4.是呀,有一段文字是这么介绍她的。请你们边听边看。
(点击:画外配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快无暇的翡翠。
5.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这个词:漓江。
6.在主页上还有介绍漓江各个景点的网页,课后同学们可以细细浏览。
(三)学习:三峡
1.(点击:三峡美景图)看,我们现在又来到了哪儿?
2.出示词语卡片:三峡。
3.指名读、齐读词语。
4.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三峡”是什么样的?“三峡”又是指的哪三峡呢?让我们好好去看一看。请同学们点击主页中“三峡”一项,自主浏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5.提问:“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6.根据学生回答,屏幕定格三个画面,分别是标有词语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7.学生跟读三个词语。
8.齐读词语:西湖、漓江、三峡。
过渡:游览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让我们再次登上飞机飞向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在那儿更有许多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不朽工程。让我们乘上飞机继续出发。
(四)学习:故宫、运河、长城
1.今天我们要去的有这几个地方。 (点击:显示故宫、运河、长城的定格画面)
2.贴词语卡片:故宫、运河、长城
3.同桌一起读词语,记住字音。
4.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5.游览开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最想去的地方,点击主页上的地方名,尽情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待会儿请你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
6.学生自主选择,网上游览。
7.指名学生当小导游,边点击网页上的画面,边口头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教师相机补充:
故宫:清、明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造运河。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全长6700公里。宇航员登上月球只能看到地球上的两大建筑,其中一个就是长城。
(五)小结
1.今天的这次假想旅行,不仅让我们大大地饱了一次眼福,更让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我们游览了三处自然景观,三个伟大的工程,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齐读六个词语。
3.在它们当中,你最喜欢那里呢?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交流)
三、写字
1.我们还要学会书写三个生字。(多媒体显示:宫 峡 运)
2.小组学习,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3.指名说,教师相机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认识“旅”“蒲”等12个认读字,会写“已”“甲”等10个会写字。
3、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趣味,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其他植物传播种子办法的儿歌,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师生合作、同桌合作探究,交流反馈。
2、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旅”“蒲”等12个认读字,会写“已”“甲”等10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趣味,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三、教学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
2、观察事物苍耳,亲身实践,体验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
3、观看视频,了解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4、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重视在阅读中复现认读字。
5、通过自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接读、全班齐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感受和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一读。
2、植物种子长大了成熟了,就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传播种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字词学习
1、读一读课文,把生字条里面的认读字在课文中圈出来,读一读,再读读生字所在的词语。
2、出示课件:词语
(1)认读字所在的词语:旅行、蒲公英、娃娃、纷纷、苍耳、知识
(2)需要借助图片了解的词语及相应图片:降落伞、山洼、带刺的铠甲
(3)需要声音和动作了解的词语:啪地一声、炸开、观察、蹦着跳着
(4)课后练习中AABB式词语
小老师带读。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做动作了解词语,并拓展AABB式词语。
3、词语送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课件: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学生读课件中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同音字“得”在课文中的不同读音。
(三)新课讲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家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说出田野、草原、山间、海边等地方,感受“四海为家”。
(2)每个地方都可能是植物的家,这就是课文中说的“四海为家”。读一读。
(3)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呢?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联系生活,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出示图片:蒲公英及空中飘浮的种子。联系生活,感受蒲公英种子像“降落伞”。
①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认识蒲公英。“蒲”是认读字,在这里复现。
②有谁用小嘴轻轻吹过蒲公英,和我们说一说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吹蒲公英时的快乐。
③蒲公英身上的小绒毛,随着我们轻轻一吹,缓缓飘散、降落,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它就像什么呢?快去读一读这一节。
学生读课文,找到“降落伞”。
④吹过蒲公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吗?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蒲公英缓缓地飘落,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
出示图片:蒲公英种子和降落伞,读词语“降落伞”。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充满好奇,大多数学生有过在路边吹蒲公英的经历。结合生活感受,对于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易理解。“降”是认读字,在此复现。
(2)结合生活,感受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
①很多同学都轻轻吹过蒲公英,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带着感受,再读读这一节,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风可以帮助蒲公英传播种子。
②出示图片:蒲公英种子四散飘落。大自然的风儿就像我们的小嘴,轻轻一吹,看,这个娃娃出发了,这个也出发了,还有这一个,这一个。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就表现了它们出发的样子,快读一读,找一找。
学生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纷纷”。
(3)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
①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有趣、奇妙。
②多么有趣又奇妙的大自然,看着老师的提示,你能试着背一背这个小节吗?
出示课件:蒲公英妈妈准备了____,
把它________________。
只要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就____________。
3、借助实物,了解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出示实物苍耳:请学生摸一摸,感受“带刺的铠甲”。
①苍耳妈妈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快接着往下读一读。
②这是课文里说的苍耳。你们都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感受带刺、硬硬的。
③它的身上有数不清的小刺,扎在手上有点疼。课文里又是怎么描绘苍耳的呢?请你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个小节,找一找哪个词语写了苍耳的样子?
同桌读课文,找到“带刺的铠甲”。
【设计意图】有很多同学没有见过苍耳,通过触摸实物让他们感受课文中“带刺的铠甲”一词的准确使用。
(2)生生互动,动手实践,知道苍耳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①同学们,其实这带刺的铠甲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呢!再读一读这小节,看看谁还发现了它奇妙的作用。
②苍耳是怎么挂在动物皮毛上的呢?聪明的同学们,谁愿意试试,看苍耳能不能挂在你身上?
学生尝试苍耳挂在有纤维的衣服上、头发上,感受神奇和有趣。
③难道因为有刺就可以挂在我们身上吗?细心的同学们,你再仔细观察观察手里的苍耳,看看谁有新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苍耳小刺的顶端带有倒钩。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实践和再一次的细致观察,发现苍耳传播种子的奥秘,突破教学难点,激发探索愿望。
④就是这些小钩,会挂在我们的衣服上,也会挂在动物的皮毛中。刚才把苍耳放在自己头发上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⑤出示书中插图:是啊,痒痒的不舒服。就像这只浑身挂满了苍耳的小兔。小兔轻轻地甩甩绒毛,苍耳的种子就来到了田野、山洼。
(3)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
①这就是苍耳妈妈的办法,你觉得怎么样?
②聪明的苍耳妈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小节吧。
教师评价要抓学生读出的不同语气。
③多么聪明的苍耳妈妈,多么神奇的大自然。自己试试,看着老师的提示,背一背苍耳妈妈的做法吧。
出示课件: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__________。
只要______________,
孩子们_______、___。
4、观看视频,了解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出示书中插图。豌豆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同桌两个同学读一读,结合着插图和课文内容,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太阳晒过后,豌豆蹦着跳着离开。
(2)豌豆荚经过太阳的暴晒,失去了水分,炸开后跳出了豌豆宝宝。想不想一起看看这神奇的景象?
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极少有见过豌豆荚炸开的景象,因此通过视频突破难点。
(3)多么奇妙的景象,快和同桌合作读读课文,读出你们的感受。
我们一起合作背一背。
课件: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____________。
啪地一声,______,
孩子们就________。
(四)课堂小结、拓展
1、大自然还有很多有趣和神奇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
引导学生依据课外知识去发现。
2、出示图片:柳树和柳絮、松树和松果。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编儿歌。
3、只要你用心发现和学习,就能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呢!就像课文最后一个小节说的,我们一起来读读。
4、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读吧。老师读课题,女生读第一小节,男生读最后一小节,全班一起读植物妈妈们的办法。
(五)书写“会写字”
1、按结构分类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按偏旁分类指导:纷经、如好、娃洼。
引导学生观察相同与不同。
2、重点指导“已”,区分学过的“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语文乐园(四)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
其中“我来试试”包括:认一认,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背一背;读一则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下雨算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说地意思,合理、巧妙、有礼貌地说服别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知道意思相同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2、学习认识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3、学习名言警句。
4、读成语故事,弄清成语意思,能讲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一)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读一读,了解每组词语的意思,思考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规律。
3、小组交流。
4、全班反馈,指导理解词义。
5、教师小结:每一组词都是表示“第一”的意思,第二组词表示“取得第一”或“领先”的意思。
6、拓展学习:试着说说类似词语。
(二)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朗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思考:句子前一部分和侯一部分说的有什么不同。
3、请同学完整的读句子,说说作者想重点强调的是哪个部分。
4、小组交流。
5、全班反馈。
6、拓展学习:试着用“可是”、“但”造句。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
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
3、用多种形式朗读。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自由朗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
4、思考:孙权为什么很不高兴,他是怎样批评吕蒙的?
5、全班交流:吕蒙为什么能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6、学生自读故事,互相讲一讲。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背诵古诗。
3、再读金波的《蝴蝶飞》。
4、思考: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
6、全班反馈。
《蝴蝶飞》是一首现代诗,共六行,每行的字数不一,节奏欢快,很有动感,很有童趣,像一首歌谣,琅琅上口。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行,每行的字数相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节奏平稳。
一、口语交际。
1 读一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书展的最后一天,下起了雨,乐乐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他们三人会说些什么呢?
3 演一演,乐乐是如何说服爸爸妈妈的?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4 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更好地说服别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我想……》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呢?(或听歌曲《种太阳》)。
一、读课本中习作要求,思考: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1、同桌交流,明确自己本次习作的主题。
2、梦想是美好的,要把自己的梦想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求语句通顺,用此形象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二、学生试说,补充交流。
三、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范文引路。
2、学生习作,不拘形式,淡化文体,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四、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2、集体评议。
3、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用文字写下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把美的事物、美的愿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身边的美,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让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来亲身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金色的稻田,稻子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梨笼浪粱燃勤劳
①带拼音读;②去拼音读;③男女生开火车赛读。
[设计意图: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①教师范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勤劳的人们)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多人读。)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读这篇课文,做到声情并茂。]
五、扩展活动
1.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学生活动。(如,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4.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设计意图: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好的拓展。]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默读课文、质疑、合作解疑的能力。
4、教育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5、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同学们,当你在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吃完带皮、带核的食物后,你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
第21课——《清澈的湖水》,看看课文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板书课题《清澈的湖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②勾画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的方式。注意读准翘舌音“澈”,“卷”在本
课读juǎn,不要读成“juàn”波:读音是“bō”不要读成“bē”或“pō”。。
(三)默读课文
要求: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如果本组解决不了,提出来在班上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课文叙述了小洁跟随爸爸妈妈出去游玩,被湖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清澈的湖水里。当她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时,一个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水里,小洁对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非常不满。最后当船*岸时,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里。选编本文,意在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育学生要像小洁一样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四)理解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抓住景物特点,读中体会景物的美。
(1)自读课文,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先读一读自己勾画的句子,结合重点词句,再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景色怎么美。
(2)全班交流。
下面这些句子非常形象、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①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五角、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静止不动的山石仿佛成了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非常有意思。)
②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自由自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多美呀!)
③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鱼儿和游人嬉戏、玩耍,给游人带来了欢乐。)
(3)指导朗读,可采取指读、范读等方式,读出景色的美。
2、抓住文中表现小洁神态变化的词句,体会她的心理变化。
(1)用“﹏﹏”画出表现小洁神态变化的句子,说一说她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交流:先读句子,然后谈体会。
(3)小结:小洁先是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之中,当洁净的湖水被破坏后,她感到“不满”,最后看到垃圾箱,她“眼睛一亮”,这一神态变化反映了小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心理。
(4)指导朗读,要读出这种心理变化。
(五)朗读全文,深化教育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假如你是小洁,会对乱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指读全文,谈感受
学了课文之后,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二)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读写词语
注意指导写好下列生字:
澈:要注意中间部分是“育”,不要写成“盲”。
波:可与“泼”比较音和字形。
丢:第一笔是横撇,下面是“去”字。
幻:注意左边是“幺”,不要写成“纟”,右边不要写成‘力”。
觉:上边是“”,不要写成“”。
演:右边中间不要丢短横,下边是“由、八”。
赏:上边是“]”,不能写成“”。
赛:中间部分笔顺是:。
丢:第一笔是横撇,下面是“去”字。
(三)完成课后第3课
可以两人一组,进行对话表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扩展练习
1、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如何劝说你的家人和邻居自觉保护环境?
2、列举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数字、事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堂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
白色的()长长的()美丽的()
()的山峦()的湖水()的雄鹰
2、想一想,把小洁与乱扔香蕉皮的小男孩的对话写下来。
小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6-13
小学语文教案04-1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25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11-05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2-16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09-01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09-03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