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2-02-08 17:35:0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桥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桥教案集锦10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抄写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4.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

  教学准备

  1.投影片或录像: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2.生宁生调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简介背景

  1.解题,并随机板书课题。

  泸定桥是四川省境内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飞夺”是什么意思?(飞速夺取。)

  2.时代背景。

  1935年5月底,红军北上抗日,来到大渡河边。先头部队已攻占了安顺场,并缴获了两条渡船,仅靠这两条船几万红军是渡不过河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没办法架桥。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围追堵截红军,扬言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为了北上抗日,工农红军必须迅速渡过大渡河,粉碎敌人的前后夹击、四面合围的阴谋。所以,只有飞速夺下泸定桥,才能避免重大伤亡,继续北上抗日。

  二、检查预习。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课文,思考:这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叙述的顺序是:

  (1)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

  (2)红四团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按预定要求赶到了沪定桥,并把敌人援兵抛在了后面。

  (3)红军战士战胜了天险,夺下了泸定桥。

  (4)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3.指名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用生率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然后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二、指导阅读红军和敌人抢时间的内容。

  卫.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2.“关键”是什么意思?(是指对事情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做法。)什么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抢时间,抢在敌人的前头。)红军是怎样抢时间赶在敌人的前头的?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下面的句子来理解。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是讲红军为了抢时间,一边行军,一边打仗。前进十分艰难。

  “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淋湿了”“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前进”,讲红军为了抢时间,行军十分辛苦。”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体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索性也点起火把,和敌人答话”,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机智。

  3.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你从红军抢时间、赶在敌人的前面的做法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红军他大智大勇。)

  4.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敌人的前面到达泸定桥。)

  三、指导阅读描写红军攻占泸定桥的部分。

  1.启发谈话:红军抢时间赶在了敌人的前面,为夺取泸定桥赢得了主动,红四团面对桥上两个团的敌人,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夺下泸定桥的呢?这是下面要学习的。

  2.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3.铁索桥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结合课文的有关语句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涛声震耳欲聋”等句子来理解,体会桥的“险”。)

  4.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结合课文的有关语句体会站在桥上的感觉,体会红军夺桥的困难,体会敌人为什么会疯狂地喊叫。)

  5.在这样的险情下,红军战士是怎样夺桥的,清同学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说一说。(着重让学生理解“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的句子,抓住动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体会红军战士是怎样不怕危险、不怕牺牲,奋力夺桥的。)

  6.想象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重点引导:“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万分危险。)红军遇到了怎样“千钧一发”的时刻?(敌人放火,桥头被大火包围。)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号召”“奋不顾身”“话一般穿过熊熊大火”“激烈的搏斗”。)

  四、指导阅读最后一部分。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2.“浩浩荡荡’塔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奔赴’怎样解释?

  3.这段讲了什么?(讲红军主力顺利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五、总结全文。

  1.启发谈话: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取大渡河。历史上曾经有过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军队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了战机而全军覆灭的事。蒋介石扬言:到了大渡河,要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红军能否很快地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可见夺取泸定桥的意义非常重大。了解了这一历史背景,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红军奋勇夺桥,不怕牺牲的精神。更能深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默读课文内容,认真思考后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课文通过写红军抢时间、攻天险,的过程,表现红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六、学习生字,掌握要求学会的词语。

  出示小黑板,清同学说说是怎样识记字形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下面字的字形。)

  “诡”

  “撤”

  “褐”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桥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学会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发挥想象进行大胆建构立交桥。 通过活动,学习分工与合作,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各种建构材料,各种桥的图片

  【游戏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上次建构桥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

  幼儿谈谈各种桥的造型及作用。 讨论我们该建构什么样的立交桥。

  (1)要美观——造型

  (2)桥墩不要太多,但是要牢固。

  二、交待游戏要求及注意点。

  1.大的材料放在地上进行,小的材料放在桌面上进行。 2.建构时不争抢,要爱护同伴的作品。 3.学习合作与分工。

  三、幼儿分组建构,教师根据幼儿情况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建构出桥的主要特征,要注意造型美。

  2.引导幼儿分工与合作,爱护同伴作品,不争抢。

  四、将幼儿作品放在班级展览,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了那些材料,为什么会想到要这样建。)

  2.幼儿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你觉得哪个作品好,为什么? 3.教师总结。

  五、教师与幼儿共同整理材料。

  【观察与反思】

  分组可以在班上就分配完成,这样会比在场地上分配次序会好许多。这次搭建时要提醒幼儿注意桥造型,桥两头可以是对称的,桥墩要搭牢固些。并且现成的材料比较少,几组人都争吵着要。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1:搭建桥时发现现成和办成品的材料较少。 原因:有的孩子不会去动脑筋想办法寻找周边的替代物。 对策:教师可以多引导幼儿观察周边的物品。 问题2: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

  原因:个别幼儿缺乏商量和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策: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并多引导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桥教案 篇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奏:竖笛 《茉莉花》

  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 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

  做重奏练习;

  合奏。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歌词。

  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 ×0 ×0 × ∣×.× × × × ∣ × × × |生:弯 弯 腰 丨捡.回 一个 希 | 望 师:(真 棒) |

  ×0 ×0 × ∣×.× × × × ∣ × × × |

  生:手 拉 手 丨捡.出 一个 太 丨 阳 (你真 棒)| × × × ×0 | ×0 ×.× × | × × × |

  希望 的 太 | 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绿色 的 长 | 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 ××| ×0 × × × |×.× ×× |× ×× ×||

  我们把地球| 村, 打 扮 得 |漂 漂 亮 |亮!(你真棒)||

  2. 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

  听

  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

  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 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

  3/4

  5 6 5 - | 12 3 - | 43 2 6 | 77 655 1 3 | 2 - - |

  (3)2 1 - |( 67 1 -)|(21 7 )6 |(55) 655 (6 1)| 7 - - |

  第二组

  3/4

  5 6 5. 1 | 6 7 6 - | 4 3 2 6 | 77 655 23 | 1 - - ||

  (3)2 1 - |( 45 4 -)|(21 7 ) 6 |(55) 655 75 |(1 - - )||

  c. 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 跟琴分组视唱。

  b. 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 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 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桥教案 篇4

  参加了中央电化教育馆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组,我执教了大班上期领域的歌唱活动——《鸭子上桥》,下面我就课题研究重点的“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和“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反思:

  本次活动经过了三次预设的过程。每一次的预设,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研讨评论、网络上传活动设计方案与我互动,在第一次教案预设后,她们对我的教学策略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1.教师让幼儿通过反复倾听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找出歌曲中的间奏的附点,并进行有效的解决;2.运用图谱进行教学,采用大脚掌和小脚掌,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3.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歌曲;4.将课件教学改为图谱教学,课件可做为幼儿提升和欣赏时用。我结合课题组成员们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其中的建议,进行了第二次的教案预设反思并修改。增加了图示教学和首尾呼应的上桥游戏环节,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通过试教后,发现第二段中的倒数,幼儿在理解歌词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于是进行了第三次预设,将数字8—1结合到第二段歌曲的教学中去。

  通过学习《指南》,观摩上期彭慧琴老师的《买菜》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在艺术领域的教育中关键在于让幼儿“感受”和“表现”。在第一次的教案预设中我想通过让幼儿边看课件边听音乐的方式,让幼儿来学唱歌曲,但是忽略了没让幼儿去“自我学习”与“发现验证”的过程,反思修改后的第二次教案预设中则将活动环节,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在学习第一段中的重点部分(间奏),我采用让幼儿倾听,找找“哪两只鸭子有点害怕,停了一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难点附点上,我采用了“一只调皮的小鸭子带了一个鸭蛋出来”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形象又生动的一个蛋,解决了难点。

  通过采纳课题组成员的建议反思并修改后的第三次的教案预设,使得整个活动目标更明确、具体、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活动的过程环节更清晰、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能更好地为目标服务;教学方法上运用反复倾听和形象生动的图示有利于幼儿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歌词内容,做到简单、有趣、有效。可见,有效的教学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学习品质是有积极作用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优美的范唱可感染激发幼儿。

  在歌唱活动中,传递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师,让幼儿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也是教师,每首歌曲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因此,教师要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情绪,这是把音乐的没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2.合理运用图谱或者图示轻松学唱。

  像图谱、图示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可以吧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效果,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活动质量。

  3.利用角色形象探索尝试。

  《刚要》中提出"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既尊重了幼儿,又突出了新《刚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形式多样调动音乐情绪。

  教师在从事幼儿歌唱活动时,应注意活动过程的进行,尽力使幼儿体会到歌唱活动中所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努力把“枯燥训练”方式给变为“情景陶冶”式,使歌唱教学也充满情感色彩。

  二、“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反思:

  在本次活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有做的好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一方面,征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反思。

  1.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考、充分表现。

  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如“你知道在这8只鸭子中有哪两只鸭子是有点害怕的吗”“为什么你觉得它害怕?”“间奏的地方不用唱出来,你会做些什么动作呢”等等。由于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歌曲内容,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提问要能激发幼儿积极思考。

  教师将所提问题放在一种情景中,提出更好的、更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就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如在第二段教学时,我便提问:“桥上一共有几只小鸭子?”“下去了一只,现在桥上一共有几只鸭子?”“再下去了一只,现在桥上还剩几只鸭子?”“桥上的鸭子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就能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幼儿就能理解歌曲的第二段采用的是倒数的方式来数桥上鸭子的数量。

  3.提问要通俗易懂,使幼儿容易理解。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比较抽象的问题,以引起悬念的方式,将抽象的问题变得通谷易懂,生运有趣。在解决歌曲中的间奏和附点问题上,我设计了的问题是:“哪两只鸭子上桥害怕了,停了一下?”“哪只小鸭子比较调皮,走路时拖着脚步?”幼儿的回答再结合形象的图示,使孩子们很快的就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4.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在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首先,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其次,教师要提出更少的问题,避免课堂问题过多、过滥,“为提问而提问”。再次,教师提问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谈话氛围要轻松和谐。

  在提问的艺术性上,是本次活动中我做得不足的方面。在歌曲的第二段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将“八只鸭子桥上走”唱成“八只鸭子下了桥”时,提出了一个让幼儿理解错误的问题:“第二段是唱桥上剩下的鸭子,还是唱下桥的鸭子呢?”这个问题给幼儿一个错误的理解,这段表现的是鸭子下桥时的情境,孩子们都认为是唱下桥的鸭子。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幼儿多听几遍第一句和第二句,通过反复的听来帮助幼儿唱准歌曲的第二段。

  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提问就是有效的教,教师应树立“为促进幼儿思考而提问”的观念,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自我表达这两个角度出发,精心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因些,我将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努力汲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学习现代化生成课程、支架教学等教学理论,以便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使教学更具弹性。并且,在设计问题和选取提问方式的时候,应尽量考虑幼儿能出现的各种反应,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有效性。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字词。

  2、品味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体会文中适合文本情景的言语形式。

  3、以灾难面前村民与老汉举动的不同为主线,研读关键词句,体悟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怎么称呼我?知道我来自哪里吗?是的,我的家乡在桐庐。我们桐庐有一条江,知道是什么江吗?富春江。你们这里也有一条江,叫钱塘江。有江就会有——桥。(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叫“桥”的课文。可是这座桥不是现代化大桥,而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可就是这么一座木桥,却挽救了一个村庄里的100多号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拿起课文,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学习字词

  板书:放肆。一起读。读得不够放肆。你们真够放肆的!课文中讲谁放肆?

  板书:祭奠。一起读。什么意思?(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这两个词语中,有三个生字都比较难写,请拿起笔认真书写一遍。

  课件出示:

  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拥戴清瘦沙哑 揪 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谁愿意来读一读?

  大家发现没有,第一排词语都是描写——洪水的,第二排词语是描写——村民的,最后一排是描写——老汉的。

  是啊,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啊,一起读——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

  就是这样一场洪水,使得村庄里的100多号人——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老汉出现了,一起读——拥戴清瘦沙哑 揪出

  3、直观感知洪水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请看大屏幕。

  洪水怎么样?

  二、把握主线,体悟责任

  1、聚焦村民的举动

  ①是啊,洪水势不可挡,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逃生的本能。那么,村里的一百多号人是怎样逃生的呢?拿起笔把描写当时人们逃生的语句划出来。

  课件出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②请你们认真读读这两段话,用心体会体会,你读到了哪一个词,让你特别揪心?由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啊,作者用三个词语形容当时人们逃生的状态。——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人们此刻的情形,你想到了哪一个词语?——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提心吊胆、魂不守舍、心急如焚

  那作者为什么不用你们说的词语呢?

  请看: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往南跑。……人们又你拥我挤地折回来。

  人们疯了似的向那座木桥拥去。

  发现了什么?这样行不行?(点击课件,将发现的词语变成红色)请你再回到课文中去,用心读读,想想为什么不行?不符合当时的情景。程度越来越深。教师重新将词语换回来。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看看,这三句话中还有哪三个字也用得很准确。——跑、折、拥(程度越来越深,人们越来越惊慌)

  ④通过这样准确的用词,有层次的描写,让我们感到当时形势越来越紧张,情况越来越危险,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啊!教师引读:(红色字体的语句)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2、聚焦老汉的举动

  同学们,村民们是那么惊慌失措,那么跌跌撞撞,是正常的反应吗?可是有一个人却和他们不一样。谁啊?——老汉

  请看: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老汉的哪些举动与村民不一样?

  老汉的站。

  ①(这些村民都在逃,都在跑,可是老汉却站着)。当你读到“站着”这个词的时候,你是不是有问题想问老汉了?(老汉,洪水来了,村民们都在逃命,你为什么不逃啊?)

  ——板书:为什么不逃命?

  ②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这句话。

  出示: 木桥前,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站着没腿深的水里。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女同学读上一句,男同学读下一句。然后交换再读。同学们,老师这样改,可以吗?

  (不可以。)怎么不可以?句子也很通顺啊。(老师的这句话很平淡,读起来没有层次感。而书上的句子很有层次)。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作者把“没腿深的水里”放在前面,强调了情况的危险,而老汉却依然站着,更让人感受到老汉的勇敢与为责任)

  ③同学们,文章后面有一句话“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从这句话,我们知道此刻人们也是站着,那么,你觉得此刻人们的“站着”和老汉的“站着”一样吗?(教师评价:站出了什么)

  ④同学们说得真好,老汉,仅仅是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吗?

  不是的,当水没腿深的时候,老汉站着;当水放肆地舔着人们腰的时候,老汉依然——(站着);当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老汉还是——(站着)。

  ⑤可见,书上的这句话,重点要强调的一个词也是——站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次读读书上的这句话。(齐读)

  ⑥是啊,站着,洪水来了,就这么站着,这又回到了前面的那个问题,老汉为什么不逃命?难道他不怕死吗?

  (他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有责任保护村民的性命)——板书:责任

  老汉的盯。

  一个“站着”与村民的跑、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还有哪一举动和村民们不一样?

  (他不说话,盯着)

  你觉得此刻,老汉的“盯着”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威严,镇定、冷静)分别让学生朗读。

  面对这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只是盯着,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吗?请拿起笔写一写。

  课件出示: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心想: 。

  生写,交流。

  老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分别就几个学生读此句。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终牢记着一名党员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替老汉下这道命令吧。(齐读)

  3、回扣村民与老汉的举动

  同学们,老师把文中描写村民和老汉的段落,打在屏幕上,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我们的朗读,再去寻得一份心灵的感动。

  配乐朗读。

  三、课后延伸,质疑责任

  老汉的威严,老汉的责任,让村民信服,让我们感动。他们相信老汉一定能带给他们生的希望。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有一个小伙子竟然想插队,老汉毫不犹豫地揪出了他。而这个小伙子竟然是老汉的——儿子。老汉为什么要揪出自己的儿子?——板书:为什么揪出儿子?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儿子从生命线上拉到死亡线上?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如果说他不逃命是在履行一名党支部书记的责任,那么他揪出自己的儿子,难道是作为一位父亲应该履行的责任吗?——在第2个责任上打一个问号。我们下节课再学。

桥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

  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2、能力目标:

  ①、理解文意,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重点)

  ②、品味本文优美有情味的语言以及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感悟理解,锻炼表达能力。(难点)

  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突破: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聚集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多年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要让一个审美趣味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画家积淀多年的审美经验,感受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绝非易事。初读课文,感觉语言很美,情趣高雅,但内容较散,初中学生不好把握。再读课文,研究教法,我觉得不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涵的审美特色。

  《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我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力求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座桥吗?(出示分水当地桥的图片)……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桥的附近有些什么呢?你觉得它美吗?(生谈师结引入)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筛选信息,明确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学生自读思考,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关键)

  三、研读赏析:

  学生选读赏析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或最有情味的句子。

  (教师指导方法,给出示例,让学生立足文本,尽情畅谈。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并形之成文。)

  结合预习表格,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通过“展示——点评、补充——修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手法鉴赏。

  讨论品评,结合学生的展示评价,总结赏析方法(明确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语言特色

  明确: 形象生动 描写细致 情景交融

  五、布置作业

  20xx年10月15日起,大师吴冠中的艺术展“沧桑入画”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展。如果有机会与大师面对面,请你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向吴老先生说说我们家乡的桥之美。

  注意: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

桥教案 篇8

  一、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尝试,发现同一个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它的承受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愿望,并能与同伴合作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

  4、培养幼儿凡事动手试一试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动手尝试中体验实践的意义。

  5、让幼儿了解创造发明并不神秘。

  二、 活动资源准备:

  1、广告纸若干、易啦罐做成的“小国王”若干、椅子、积木若干。

  2、电脑课件故事《纸桥》

  三、 活动过程:

  1、利用课件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与兴趣。

  师:小朋友你想去童话王国吗?好,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童话王国,看看童话王国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动脑筋想问题。

  2、幼儿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

  (1)师:“小朋友你们想当建筑师帮助纸国王用一张纸造一座坚固的纸桥吗?瞧,纸国王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宝宝,你们能把这一张纸宝宝变形,让它变成一坐可以让国王站上去的纸桥吗?

  (2)师:“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把纸宝宝变成波浪型的纸桥,国王就可以站桥上了,真棒!

  3、在幼儿已经了解把纸变形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了解,一张纸改变了形状它所承受的力也不同了。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并向同伴说说自己成功的桥是怎样做成的,可以做成怎样的纸桥。

  (1)师:“小朋友,真棒做了这么多的纸桥,谁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的纸桥是怎样做的?

  (2)师:“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的新发现吗?(纸改变了形状后它承受的力也改变了)

  (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帮国王造了一座坚固的纸桥,国王可高兴了,可是他说波浪型的纸桥不好走,走起来很难受,还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帮帮他,让波浪形的桥面可以平整一点,好走一点,你们谁想到了好办法?在桥面上在放些什么?(放多一张纸)

  4、游戏体验,师幼合作利用纸桥的原理造一座“快乐桥”。

  (1)师:“瞧,现在国王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桥,去看看美丽的世界了。”

  (2)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工程师用纸宝宝为我们造一座快乐大桥,你们可以去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帮忙。”(幼儿造桥)

  小百科: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

桥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了解认识桥的新的功能。

  2、提高学生对桥的审美能力。

  3、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桥的新造型。

  教学难点:

  造型新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堂课同学们画了自己喜欢的桥,画的真不错。但是,如果同学们再加入自己创造性的思想,那就更好了。

  2、现代桥梁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对于河两边的地区繁荣市场、发展经济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桥梁设计得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讲究美观。桥梁设计专家也就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

  比如:

  南京长江大桥

  它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 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1968年12月 29日竣工。

  上海黄浦大桥、九曲桥等。

  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做桥梁设计专家,如果要你来设计这座大桥,你会怎样设计?

  二、新授

  1、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各种桥的优美姿态。

  欣赏图片中各种各样的桥。(苏格兰钢架铁路桥、英国伦敦塔桥、日本现代夸海桥、立交桥……)

  2、分析教材范画,范作。

  ① 可用多种铅画纸、硬板纸、细木条、泥土等制作。

  ② 可用多种用色工具,合作绘画。

  ③ 让学生说说教材作品好在哪里?作者设计的好的地方在哪里?

  3、学习绘画、制作方法。

  ㈠、学自行设计

  ① 构思自己设计的桥有何新的功能。

  ② 学生画简略草图。

  ③ 可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描绘。

  ㈡、同学之间可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① 进行制作的同学分成各小组,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构思所设计的桥。

  ② 考虑怎样制作,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三、布置作业

  进行绘画或者手工制作。可以画自己幻想中的新桥,造型功能有新意,也可以帮还没造好的一些大桥设计,加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用你们的巧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四、学生练习

  播放音乐,老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以后互评,老师小评。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成为桥梁设计专家了,而且做的都很不错。希望大家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板书:我设计的桥

  绘制方法①构思

  ②草稿或制作

  ③涂色

  我设计的桥

桥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将各式各样的桥带到孩子面前,鉴于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幻灯片,让孩子们在感知、操作、游戏中萌发兴趣、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桥的秘密。

  2、了解桥的不同用途,能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出适合的桥。

  3、能大胆的设计桥,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

  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桥的用途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萌发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人手一份木制蒙台梭利教具。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图图的麻烦》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图图过河。用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图图,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将幼儿想到的过河方法进行比较。当我提问时,有的幼儿说可以乘船、可以建桥、可以坐飞机、可以建索道。然后和幼儿进行讨论,比较。而后得出结论建桥是最长久、最实用、最便捷的方法。

  2、观看图片请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结构的桥,让幼儿了解桥的基本结构。(1)图片一中的桥是由桥墩、桥架、桥面、护栏构成的。(2)图片二中的桥是由桥拱、桥柱、桥面构成的。

  用幼儿园门口的桥梁修建照片帮助幼儿分析桥的结构。后进行小结:告诉幼儿桥的概念:桥是架在河上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 在这环节我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电脑幻灯片,拓展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对桥的兴趣。

  3、进行PowerPoint 制作给图图建一座桥。

  桥建成后,引导幼儿自己说出给图图桥的结构,目的是为帮助幼儿复习桥的结构,再次激发幼儿对桥的兴趣。

  4、延伸活动:请幼儿用蒙氏教具给需要用桥的地方建一桥。

  场景:①江上②堵车的马路③学校门口④火车通行的地方先帮助幼儿从桥的用途方面对桥进行分析用途:公路桥、铁路桥、高架桥、立交桥。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具体的直接感知,那么这里就要进入间接感知阶段,将要通过用蒙氏教具建桥的体现解决难点。

【有关桥教案集锦10篇】相关文章:

1.《桥》教案集锦七篇

2.关于桥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3.《鸭子上桥》大班教案

4.【精华】桥教案模板九篇

5.关于桥教案范文六篇

6.桥教案集合八篇

7.精选桥教案范文五篇

8.精选桥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9.关于桥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