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时间:2021-10-27 15:24:5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1

  活动设计 泥螺在不同烧制方法上呈现出的泥螺肉大小、色泽、口味上的变化,泥螺壳的变化,这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幼儿的兴趣点,它将成为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由于泥螺在海泥、水、盐这三种不同的材料了就会有不同的变化泥螺里加了水,它就能变胖了,加了盐的泥螺会缩小。同时加了水和盐的泥螺也会缩小,让幼儿探索泥螺的特性。

  活动目标 1、观察泥螺的外形特征,知道泥螺有多种烹饪方法。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泥螺在各种材料中的不同变化,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探索鲜泥螺、腌制泥螺的外形和口感的不同。

  活动准备 新鲜的泥螺、腌制的泥螺、盐、海泥、水、记录表、熟泥螺、盐水。

  活动过程

  一、泥螺的外观。

  1、看泥螺的生长视频。

  2、刚才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是什么?

  3、请幼儿说说泥螺的外观形状。

  :泥螺驮着淡灰色的圆壳,伸出肥胖的大舌头,吐着白沫,在沙地上懒洋洋地蠕动着。它们的食物是海水和沙。爬累了,它们就把舌头缩进壳里,躺在沙滩上无忧无虑地“睡大觉”。

  二、泥螺的变化。

  1、刚才我们看来视频泥螺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2、泥螺在沙地里是懒洋洋地蠕动,那它在别的地方是怎样动的呢?

  3、交代规则:老师在后面的桌上放了新鲜的泥螺、海泥土、水、盐、记录表、盐水。请你们在记录表里记录下泥螺的不同变化。

  4、幼儿操作将泥螺在海泥土里、水里、盐里、盐水里的变化。

  5、验证。

  (1)请幼儿将记录表分类贴在展示板上说一说泥螺在海泥土里的变化。

  (2)说说泥螺在水里的变化。

  (3)说说泥螺在盐里的变化。

  (4)说说泥螺在盐水里的变化。

  :泥螺在海泥土里会慢慢地蠕动,在水里会慢慢长大,在盐里会慢慢变小,在盐水里也会变小。

  三、探索鲜泥螺于腌泥螺的不同。

  1、你吃过泥螺吗?你吃过的泥螺可以怎么烹饪的?

  :泥螺可以放汤吃、红烧吃,蒸着吃,腌着吃。

  2、活泥螺在海泥土里、水里、盐里、盐水里有不同的变化,煮熟以后的泥螺也有很多种变化。

  3、出示鲜泥螺与腌泥螺。

  4、请幼儿看一看说说发现了什么?

  5、摸一摸鲜泥螺与腌泥螺有什么不同?

  6、尝一尝熟的鲜泥螺与腌泥螺的口感有什么不同?

  :鲜泥螺的肉比较大、吃起来软软的、鲜鲜的、壳一碰就碎。咸泥螺肉变小、变咸、变硬了、泥螺壳也发生了变化。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2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趣识面粉》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设计思路

  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活动。

  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

  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 :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四)学做小厨师

  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把自己的想象付诸于行动,把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此环节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音乐《火车开了》。

  2.有5节不同颜色车厢的水果列车一辆。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秋天来了,水果丰收了。猜一猜,有哪些水果呢?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运水果呢?

  听音乐《火车开了》,出示水果列车,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装饰水果列车,学习5以内的序数

  1.请幼儿观察列车,数一数共有几节车厢。(教师和幼儿一起点数,说出总数,一共有5节车厢)

  2.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哪是第一节车厢?为什么?(挨着车头的是第一节车厢)。

  哪是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学习5以内的序数。

  小结:从车头的位置开始数,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3.幼儿学习说5以内序数。

  水果列车的车厢里都装满了水果,幼儿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说出XX水果在第几节车厢,有几个水果。幼儿点数。

  4.变化车厢次序,让幼儿再说一说各车厢序数。

  师:小朋友,我的小火车会变魔术你们信吗?老师给你们变一变。变换车厢次序,第5节车厢变成第几节啦?

  师:我们的火车装了这么多的水果,听说小动物搬上新楼,我们给动物们送水果好吗?

  三、给动物宝宝送水果,进一步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1.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都分别住在第几层?数高楼要从下往上数,教师和小朋友一块数,边数边出示数字。(出示PPT)

  2.给动物送水果。第一节车厢的水果送给第一层楼的小动物,谁呀?送的什么水果?有几个水果?幼儿点数。第二节车厢的水果送给第二层楼的小动物……

  3.火车又变魔术了,现在第一节车厢的水果,是什么?送给第一层楼的小动物,谁呀?送了几个水果?幼儿点数。

  四、游戏“开火车”

  开火车的游戏,六人一组,一人当火车头,播放音乐《火车开了》,火车有节奏的向前开,音乐停止后,幼儿说出自己是第几节车厢;再次播放音乐,车尾 变成车头,火车再往回开,音乐停止后,请幼儿说出自己现在在第几节车厢。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玩数楼房、开火车的游戏,增进对序数的理解。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习惯。

  2、学习动物叫的声音及动作,及模仿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ppt、动物叫声、图片

  设计意图:

  喜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中班幼儿。此活动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且将音乐、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

  二、奇思妙想,想一想

  1、小朋友,你家里有哪些动物?

  2、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会学它的叫声吗?

  三、眨一眨,我的眼睛亮亮的

  1、逐一播放小动物的图片及声音

  (狗、猫、牛、羊、鸡、鸭、青蛙、猪)

  3、你听到有哪些动物的叫声?

  四、猜一猜,看一看

  1、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2、你喜欢什么动物呢?请你学学它的叫声?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出示图片。

  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动物的叫声,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

  附儿歌:《有趣的叫声》

  我是小牛,我就这样叫,哞———,哞———,

  我是小猫,我就这样叫,喵—,喵—,

  我是小鸭,我就这样叫,嘎,嘎,嘎,嘎,

  我是小鸡,我就这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活动反思:

  教师没有泛泛地讲解声音有多少种变化,而是鼓励幼儿自由地交流一句话来体现他们探究的声音变化的过程,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纷纷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拓展性方案线索:

  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记录填在表格里。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操作图若干,透明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讨论,然后告诉老师!

  3、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橘黄色)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颜料,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1、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己在盘子里用颜料调一调,试一试。

  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6、幼儿自己用不同颜色颜色搭配试试能跳出什么颜色7、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幼儿说出一种,教师记录一种。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橘黄色)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颜料,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1.有5个不同大小的纸盒组成的列车一辆,背面贴有双面胶的水果卡片1套。1~5数字卡片,水彩笔。

  2.幼儿学习资源3第18~19页、操作卡《水果列车》。

  3.火车头头饰一个,水果头饰5个,《火车开来了》。

  活动过程

  1.装饰水果列车,学习5的序数。

  请幼儿观察“列车”,从车头开始,数数共有几节车厢,给每节车厢排排顺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用序数词“第几”说说每节车厢的位置。

  小结:从车头的位置开始数,五节车厢分别排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位置上。

  2.请幼儿每人取一张水果图片,说说名称。

  讨论:怎样用水果图片把“列车”变为一列“水果列车”?

  3.指导幼儿揭下水果图片背面的双面胶护层把图片贴在“车厢”外面,提醒幼儿把同一种水果图片贴到同一节“车厢”上,并给车厢去个名字,如“苹果车厢”。

  4.欣赏水果列车,找找自己的水果图片贴在了什么车厢上,这节车厢排在第几。

  变换“车箱”位置,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现在你的水果车厢排在第几了?上面的序号还对吗?应该怎样调整?

  将车头调换到车尾,感知序数的方向性:车头变方向了,车厢的序号还对吗?为什么不对了?怎么调整?

  5.幼儿学习资源3第18~19页自主进行“数一数、涂一涂”活动,进一步巩固5以内的序数词。

  6.玩游戏“开火车”,用序数词表达游戏中的变化情况。

  幼儿6人一组,一人戴上火车头头饰,5人戴水果头饰,前后双臂搭在肩上排成一列“火车”,说说自己是什么水果车厢。

  播放音乐《火车开来了》,第一遍音乐开始,“火车”有节奏地向前开,音乐停止后,幼儿说出自己是第几节车厢;第二遍音乐响起,“车头”走到“车尾”,“车厢”原地后转身,“火车”再往回开。音乐停止后,请幼儿说出自己现在是第几节车厢。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玩数楼房、开火车等游戏,增进对序数的理解。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对动物的生存方式感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小卡片若干,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小朋友,如果我们用筷子去碰乌龟和田螺的时候,它们会怎么样?

  为什么它们都缩到壳里?

  二、看图交流

  找一张动物图片,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它们怎样保护自己的?

  三、动物自我保护方法分类

  1、快跑逃生的:兔、羚羊、鹿等。

  2、保护色蒙蔽敌人的:变色龙、青蛙、鸵鸟、斑马。

  3、释放气味的:放屁虫、黄鼠狼、臭鼬。

  4、装死的:毛毛虫、狐狸、金龟子。

  四、幼儿分类摆放图片。

  对动物用保护色、快跑、装死、释放气味等方法来觅食和保护自己的方法作小结。

  五、游戏:动物王国探秘

  1、扮演各种动物,戴好头饰,到动物王国探秘,每个关口都有凶猛的动物把关,我们小动物要想办法闯关并保护好自己。

  2、出示动物王国探秘路线图,带领幼儿闯关。遇到凶猛的动物,做相应的保护自己的动作。

  活动自然结束。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太仓促。虽然我不断的给孩子们用实验来启发他们,但是孩子还是有一些朦胧感。

  不过在此次活动中还是让孩子知道了盐的来源、味道。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2、认识轿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发幼儿对汽车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并统计自己看到的汽车。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结合统计表交流“我在马路上看到的汽车”,了解汽车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提问:说说马路上都有什么汽车?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分组玩玩具汽车,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3、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

  (1)谈谈都做过什么汽车?去过哪里?如果有汽车会怎样?感受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引导幼儿讨论:汽车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同时也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影响?如大量的汽车尾气使空气变得浑浊,损害了人们的健康,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4、引导幼儿探索轿车的奥秘,了解轿车的组成部分和用途。

  (1)让给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坐一坐轿车,如玩玩方向盘,打开前盖和后备箱看看、转动雨刮器,看看反光镜、游标及时速控制表等。

  (2)请幼儿找找轿车部件的数量。如方向盘一个,后备箱一个,前面车灯两个,后面车灯两个,有四个车门。

  5、鼓励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秘密,说说自己对车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6、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提出关于汽车的更多问题,请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正方形、长方形变成三角形的方法。

  2、能在操作中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步骤图,记录纸、笔、剪刀。

  2、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探索用正方形纸变成三角形。

  (1)教师:小兔子有一块正方形的布,它准备把它变成两条三角形的围巾,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兔子吗?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老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

  (2)教师:这次小兔子想请小朋友用正方形的布变出四个三角形,想一想你有什么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教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变出四个三角形的?谁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引导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变三角形的方法。教师将幼儿的方法用步骤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变成三角形。

  (1)教师:小兔子还有一块长方形的布,也请小朋友帮它变出四个三角形。这次请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来变,你有几种方法就拿几张纸试一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将幼儿的方法用步骤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帮助幼儿直观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创设“图形变变变”展览板。

  (1)将幼儿变图形的方法步骤图进行展示。

  (2)提供图形请幼儿变成三角形,再请幼儿将变成的三角形拼回成原来的图形,粘贴在纸板上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科学活动的延伸活动,在活动中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游戏及大胆想象,大胆动手作画,不足就是教师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环节中的语言引导不够精炼。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及语言引导要精炼准确。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基本含义图形是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买菜"活动,了解常见菜的特点,体验买菜的快乐。

  2、在操作与游戏中,使幼儿获得分类、数数及数物对应的经验,并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进行买菜的实践活动及开展买菜的角游活动

  2、若干蔬菜、肉类、水产品的实物

  3、幼儿用卡片、篮子、电话机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买菜的经历(了解常见菜的特点,共同分享买菜的快乐)

  师:前几天,陈老师带我们一起到菜场上去买菜了,你们觉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播放课件师:看了刚才的录象,谁来说一说,你那天买了什么菜?为什么买这种菜?你是怎么买的呢?

  2、幼儿交流(教师引导幼儿从菜的名称、特征、营养、买菜的经验等方面加以交流)

  3、老师小结:菜场上的菜可多啦,有的买了蔬菜,有的买了鱼,有的买了肉类。因为每样菜都有它不同的营养。所以,我们小朋友要样样菜都爱吃,我们的身体才能长得棒。

  二、给菜宝宝分家

  1、师: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场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这样,买菜的人就觉得很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幼儿回忆菜场上的菜是怎么摆放的?引导幼儿说出把菜分类放开)

  师:按小朋友的办法要安好几个家,可陈老师只安了三个家,你们同意不同意?(与幼儿一起讨论,了解蔬菜类、肉类、水产品类中的常见菜。)

  2、幼儿操作活动"给菜分家"

  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场去,送菜时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菜,应该放在哪个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齐。

  3、教师带领大家巡回检查

  三、角游:买菜准备(创设菜场环境)

  1、协商4名幼儿为卖菜的叔叔阿姨,老师和其他孩子为买菜人

  2、"顾客"每人一蓝子,内有数物卡。

  (1)师:刚才我们把菜送到了菜场,可菜场上还没有叔叔阿姨卖菜呢?怎么办?(协商4名幼儿做卖菜人)

  (2)电话铃声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陈老师吗?我是厨房里的阿姨,今天厨房里的菜不够了,阿姨请中2班的小朋友帮帮忙、买点菜,行吗?"

  (3)阿姨给我们开好了购菜的"菜单"(老师出示两种"菜单"):看看菜单上说的是什么?看清楚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单直接去买菜,不行的话可以问菜场上的叔叔阿姨怎么买?(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理解菜单的含义)

  (4)幼儿游戏(对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务的幼儿给其提供第二次机会,难度加大)

  (5)买完菜的幼儿相互交流:你买了什么菜?买了多少?也可相互检查是否正确。(还可以鼓励幼儿向客人老师去交流)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的一些基本特性,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2、愿意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幼儿食品)自己认为能被磁铁吸住的各种物品

  2、磁铁记录板、纸、笔

  3、教师准备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铁夹、铁钉、回形针、图钉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纸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师:刚才,我们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磁铁能使纸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呀!小朋友们都找来了许多认为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请介绍一下好吗?

  幼儿逐个介绍。

  三、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这些东西真的能被磁铁吸住吗?等一会儿你们来试试。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试过自己准备的东西后,也可以试试老师准备的东西,别忘了把你做的每个实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他们的表现表达,如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有的孩子画“o”表示物体能被磁铁吸住,画“x”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

  四、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并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摆在桌子上,并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是金属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让幼儿运用磁铁的作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如:帮“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针;帮“妈妈(妈妈食品)”取瓶中的图钉;玩“钓鱼”游戏等,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磁铁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广泛作用。

  师:做了那么多的实验,我们发现易拉罐、图钉、锁、剪刀、回形针等都是磁铁的朋友,都能被磁铁吸住。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磁铁的朋友呢?那些东西里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东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谈话。

  教学反思

  上完课之后我并没有觉得顿时轻松了,我知道冷静的反思能带来更多的收获。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内容和设计活动过程,让幼儿通过对磁铁的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思考、实验等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整个活动过程围绕着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来展开。小朋友既有观察的过程,思考动口的空间,又有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经历“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因此小朋友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的探索,从而培养了小朋友的探索精神。但是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从内容的选择上,一些老师课后跟我说,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个内容比较深奥,小朋友不易理解和记住,所以这个环节应该放到后面来进行。这是我对课前所选择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上考虑不周的表现。其次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的环节交代不太清楚,某些细节不能根据小朋友活动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而及时的灵活的整改,环节的设计还有待改进,我想这跟丰富的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14

  设计意图:门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之一,它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开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大家总是从材料入手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对孩子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因此,我尝试从门的开关方式入手,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在学一学、玩一玩的游戏中了解生活中门的开关方式的多样性。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门的开关方式的多样性。

  2.运用说、唱和身体动作等形式,来表现门的开关方式。

  3.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享受模仿表演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有关门的图片、录像。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歌曲《红苹果》的旋律。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

  谜面:进来一推,出去一拉,关上一声响,谁也进不来。

  谜底--门。

  (二)了解开门的不同方式。

  1.你见过什么门?我们能怎样开、关?

  (推拉门,真有趣,推过去它就开、拉过来它就关。)

  游戏:推拉门。

  2.除了一推一拉就打开的推拉门,你还见过什么门?它们又是怎样打开的?幼儿讨论交流。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与幼儿一起整理相关经验。出示相应的图片,同时分别逐个介绍几种常见的门。

  (1)手移门①幼儿说说并介绍。②教师出示图片并整理成儿歌。③游戏:手移门。

  (2)感应门①观看录象,幼儿介绍教师补充。②整理成儿歌。③游戏:感应门。

  (3)旋转门①观看录象,幼儿介绍教师补充。②整理成儿歌。③游戏:旋转门。

  4.幼儿分别模拟各种门玩游戏,加深对开关门方式的了解。

  (三)说说唱唱,提升经验。

  1.这些门真有趣,里面还藏着一首儿歌呢,一起来说说。

  推拉门,真有趣,推过去,它就开,拉过来,它就关;

  手移门,真有趣,移过去,它就开,移过来,它就关;

  感应门,真有趣,靠近它,它就开,离开它,它就关;

  旋转门,真有趣,转过去,我进去,转过来,我出来;……

  2.用《红苹果》的旋律来唱一唱。

  3.幼儿配乐边唱边做开关门的游戏。

  活动延伸: 1.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门。

  2.找找周围的门,看看它能怎样打开,唱唱、说说、做做。

  活动建议:生活中还有其它几种特殊的门,如伸缩门,卷帘门等,它们的开关方式也是很特别的,也可替换进活动中让孩子了解。

  ★活动点评:本次活动中教师注重了活动内容的儿歌化和组织方式的游戏化,如教师将各种门的开、关特征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根据门的开关方式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模仿表演等,通过多种手段,使孩子更好地感受了各种门的推、拉、感应、卷、旋转等开关方式,趣味性很浓,幼儿兴趣高。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创编儿歌。

  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体验儿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歌":《红蜻蜓》。

  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引导幼儿想象蜻蜓在势头上、水上停的样子,在大风大雨中飞行、降落的样子,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蜻蜓飞行?

  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帮助幼儿整理仿编的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结构表现特点,请三个幼儿合作创编一首新儿歌--请幼儿学习朗诵各小组新编的儿歌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有复眼,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1.中班科学教案

2.中班科学教案种子

3.中班科学教案磨豆浆

4.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

5.关于中班科学教案10篇

6.中班下学期评语

7.中班科学教案:蜻蜓,停一停

8.中班科学教案:小动物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