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龙八部》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
我读过很多的武侠小说篇,有《侠捕》、《天龙八部》、《功夫》这些有趣的战斗篇,可当我看到一本《天龙八部》书的时候我觉得那些杨过、小龙女、成龙都没有什么意思了,只有一个叫乔峰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一切的流言和非议都在乔峰义无反顾地赴死之际变得黯然失色,雁门关前,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以两截断箭准确无误地插入自己的心脏,完成了生命中华丽的最后一击。天地苍茫,雄关漫道,三军无声,朔风如刀。
在那样的时刻,他会想起什么?是草长莺飞、吴依软语的江南?是无边无际、纵马驰骋的草原?还是浅笑盈盈、情深切切的阿朱?他答应阿朱退出这纷纷扰扰的'江湖,一起到关外牧牛放羊,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阿朱已经死了,杀死她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他——一个契丹人,在两军阵前,不惜成为辽国的罪人,以决死之心,用武力胁迫辽国的皇帝发下重誓,化解了宋辽两国的战祸,使无数生灵免遭涂炭,他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2
《天龙八部》是金庸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其名字“天龙八部”本是个佛教名词,对应的.是以“天”和“龙”为首的八个非人,在各种佛经中,他们经常出现在佛祖的法会上。而小说《天龙八部》中,金庸老先生分别安排八个人物来对应他们,在他们身上来表现世人的“贪嗔痴”。由于《天龙八部》是在宣传佛教“众生皆苦,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所以这八个人基本上都是以悲剧收场。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3
刚看段誉喜欢段誉,看了乔峰又喜乔峰,看了虚竹又恋虚竹。三大主角各有特色,段誉痴痴傻傻,萧峰浩气凛然,虚竹木讷呆板。三者性格虽多有不同,武功各有千秋,但却多是重情重义,淡薄名利之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做到淡薄淡薄名利实属不易。人人都有私心,个个都有情欲,若能抛开因其所生的贪嗔痴,人生又有多少苦痛!
纵使三位皆属侠义之人,皆会为世俗所困,段誉痴迷王语嫣,为情所困。萧峰欲寻杀父仇人,为亲所困。虚竹被迫成逍遥派掌门,为义所困。
芸芸众生无人不苦,何须羡慕旁人!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4
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作为小说,它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塑造了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小说作者们通过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所处时代,诠释生活。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而小说的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是虚构性的,而情节的构架是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的,是为人物服务的。
《天龙八部》是查先生一部以我国北宋年间,宋、辽、金等国的对抗斗争为背景,塑造了较多艺术形象的鸿篇巨著。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查先生所有的情节设置皆服务于所塑造的人物。虽洋洋百万余字,却不是流俗的胡编乱造。
萧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第一好汉。从萧峰的身世来讲,他本是辽人,但却为宋人养育,从其襁褓中的仇杀开始,萧峰已被天命的成为一个宋辽矛盾的解决者。所以,萧峰不可能只代表宋辽一方利益,他的'身世必然会被揭开,使其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完成小说所赋予这个人物的使命。萧峰未知身世时多次袭击辽人,这是与辽人所结的仇怨,又为耶律洪基平乱,这是与辽人的恩义;他受宋人教化习武成为中原豪杰,这是与宋人的恩义,之后为宋人围杀,聚贤庄一役结成与宋人的仇怨。作者总是将萧峰置于复杂的矛盾之中,这是萧峰个人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解决者是作者钦定的萧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者正是以这些情节来塑造萧峰第一好汉形象的。这是大环境,大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情节必定蕴出伟大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萧峰不可能是一个回避者,他不能像《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那样选择归隐山林,《笑傲江湖》通过对岳不群,左冷禅,甚至任我行的阴谋密计的描写刻画出险恶的江湖环境,无论是辟邪剑法,还是葵花宝典,甚至是吸星大法都是极阴邪的武功,这武功的设置也与所描绘的险恶环境相一致,对令狐冲来说,能解脱也就够了。而萧峰呢,他天生是无法逃避的,可是说,萧峰塞外牧马放羊的梦想很快被作者以情节否定了,作者就是要萧峰让入世。并且塞外牧马放羊梦想的破灭也告诉我们萧峰永远无法逃避,因为这里有作者赋予他的使命等待他完成。梦想破灭后,作者很快将萧峰置于为辽国平乱的历史重任之中。萧峰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塑造这个人物所必须的。我们已经分析了萧峰不可能归隐,那么当这个英雄以大智大勇解决了宋辽矛盾之后,他又该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有死。萧峰的生是一段宋辽矛盾的开始,萧峰的死是一段宋辽矛盾的结束,这是情节的内在绝妙之处。而且萧峰为宋辽人民而死更能表现他的英雄形象。另外,萧峰的死也是解决其感情问题的最好方法。阿珠死后,他与阿紫相依为命,如果他不死而接受阿紫,这是对阿珠感情的背叛;如果不接受阿紫,萧峰又过于残忍了,这都会损害萧峰的完美形象。萧峰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在情节设置上,虽然萧峰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从未战败,作者是如此爱惜这个人物,又怎会让他在最后功亏一篑。
对慕容复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思想。慕容复是一个不太令人喜欢的人物,所以为他所设置的情节必定是高开低走。高开是因为慕容复的心计与抱负,地走也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人物命运。慕容复名气所大,却多次战败,成功总是在最后时刻消失。收买各洞主岛主是这样,少林寺比武是这样,最后投靠段言庆也是这样。如此看来慕容复的失败也是情节的必然。与慕容复相对的是段誉,段誉是一个善良的人物,好人有好报,所以段誉有很多奇遇,总能化险为夷。在最危机的时刻,作者总设置情节打救段誉。如段誉学武,岳老三本要追杀段誉,但突然间要收他为徒,在常人看来已是天大的好事,但这还不够,段誉还可在无意中学到更上乘的武功。再如,在被所擒慕容复,段言庆的必死时刻,又道出其身世的天大机密,使之得救。与王语焉的爱情故事是段誉与其对立的形象慕容复的直接正面冲突,最后谁拥得美人归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慕容复复国失败,段誉却做了皇帝。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段正淳。查先生的爱情观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这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塑造了无数对生死相依的恋人:杨过与小龙女,郭靖与黄蓉。这其实都是查先生对其爱情观的诠释,但对多情郎又该如何处理呢?查先生的作品中著名的多情郎有韦小宝和段正淳。韦小宝娶了很多老婆,但韦小宝自己也说他不懂爱情的,这使韦小宝从未涉及到爱情从而保证了爱情的纯洁。但段正淳与韦小宝不同,段正淳是懂得爱情的,他爱他的每一个情人,用现在的话说段正淳是忠于了自己的爱情却没有忠于自己的爱人。段正淳多情的人物形象决定了他应遭受种种折磨,与情人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这是对这类人的惩罚。在小说的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惩罚集中表现在两个故事:一个是马夫人康敏对段正淳的报复,他杀死了自己与段正淳的孩子,设计谋杀段正淳,在马家对段正淳的种种折磨是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最直接惩罚。另一个报复来自王妃刁百风,她与段言庆的故事用意就是报复段正淳的多情,段誉是报复的产物,这使段正淳一生无法照顾自己的女儿们,所教养的儿子又非己出。但段正淳并不是一个坏人,他的形象没那么简单。段正淳是好人,但他与众多情人必须有一个了结,这个了结只能是死亡。如果段正淳与情人们不死的话,段正淳如何继续处理与情人们的关系呢?情节的发展使段正淳已不能回到以前与情人们的那种状态,但是让一个懂得爱情的人选择不忠是不可取的。所以段正淳与其情人们的死和杀人者慕容复到没有多大干系,而是完成人物塑造的情节需要。而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段正淳的爱情被人理解了,是对段正淳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重要一笔,它使人物生动丰富起来。
其实,读一部小说就是这样,不能只图热闹,我们要对作品有一个思考,我们要知道故事情节设置的原因。我们常为小说中的人物而感动,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情节的构架完成人物塑造的。查先生是一代宗师,他在小说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上的造诣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5
塞上牛羊,终成世间最美誓言。
年少时,特别喜欢读金庸,江湖风云诡谲,故事荡气回肠。金庸的书中,有各型各色的侠客,各种各样的爱情。侠客最喜欢乔峰和令狐冲,论武功他们两个也许并不是书中最出色的侠客,胜在个性突出,为人处事坦荡,豪情万丈。在爱情故事上,令狐冲与小师妹,圣姑之间情感太过复杂,引发了读者之间太多的争议。他们的发生在那样一个江湖中是完美的:失意的侠客,青梅竹马的小师妹,名动整个江湖的圣姑,他们之间种种峰回路转,情感纠葛读起来真的酣畅淋漓,为他们忧愁为他高兴。但对于爱情本身来说,觉得不够动人,甚至到最后扔缺少那种一心一意的认定彼此的感觉,总有种命运让他们这样在一起共度余生的。
其实书中最完美的爱情应该是郭靖和黄蓉,太过动人,太过完美,可遇不可求。而最让人难忘,惋惜的就是乔峰和阿朱,每每想到他们之间,都觉得黯然神伤。《天龙八部》的精神内核就是“求不得”,他们中的每个人最后都没有求仁得仁,每个人都过得很痛苦,都没有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乔峰和阿朱更是如此,命运曲折离奇,他们那么重视对方,还是最终失去了彼此。
乔峰和阿朱的故事在书中描述很短,天龙八部一共50章,阿朱和乔峰在第15章“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初相识,在第二十三章“塞上牛羊空许约”中伴随着阿朱香消玉损结束,阿朱陪伴他的乔大哥走过了人生中最痛苦,迷茫的一段时间。在杏子林初相遇,那应该乔峰人生开始落魄的一天,虽然凭借过人的谋略,平息了丐帮内部的叛乱,但身世之谜被揭开。
回到一千年以前,宋辽平息了百来年之后,矛盾开始凸显的耶律洪基时代,这样的身世带给他的痛苦现代人是无法去想象了。他们命运出现交际,但并不是其他情爱小说中那样惊鸿一瞥,一生一世。他们之间的匆匆而过,别了彼此,如果不是命运的齿轮一直轮转,他们应该再不会有交集。阿朱继续是姑苏慕容的高阶大丫头,而乔峰则是踏上寻找带头大哥的道路。命运从来不会善罢甘休啊,要不就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而乔峰的悲剧性也会大打折扣,天龙八部的整体悲剧基调的色彩就会被削弱。
于是他们在少林寺又遇到了,我相信在雁门关之前,乔峰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娶阿朱,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侠义的本心,赤子之心,甚至独闯聚贤庄,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伟岸的人,这让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乔峰应该是一个狮子座,他的所作所为我总能得到共鸣,在做出决定的当下,会把后果生死都置之度外。但是这个举动对于阿朱来说,意义非凡,救命之恩以及这种大丈夫的色彩,让一个18,9岁的少女倾慕,在平常不过了。乔峰命运的齿轮在杏子林开始转动,他的命运的悲剧不是由阿朱引起,而少林寺偷经书的那晚,阿朱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她要去奔赴她的命运了。
阿朱去了雁门关,并且在那里等待了5天5夜。书中对阿朱正面的描写不太多,她的性格大部分是通过一些事情侧面体现,给人的感觉她和乔峰的地位并不对等。她要找到乔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她一个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又不会武功,能够从少林寺一路去雁门关等候乔峰的这份聪慧和勇气就可以证明匹配上乔峰了,她脱离了慕容公子和乔峰也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生存下来,这很了不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乔峰和阿朱的地位是对等的,这是一份地位对等,彼此都有独立人格的一对璧人。
我想乔峰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甜蜜时光,应该就是和阿朱一起去寻找带头大哥的这一路了吧。虽然在江湖上已经声名狼藉,受万人唾弃,但是身边的红粉知己始终相信自己,给予力量,应该是苦乐参半的值得回忆的'日子吧。可能因为他的痛苦太过于深入,恨的太深,执念太盛。善解人意,一直寄人篱下的阿朱,她缺爱的成长的经历,造就了她讨好型的人格,她不会真的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会以乔峰的事作为自己的最重要的事。她唯一的一次表达自己的诉求,就是在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就是乔大哥的杀父仇人之后,她收到的恐吓使她失去思考能力,失去理智。她曾经说:我们去塞外,骑马放牛,过几年再来报仇。每次看到这儿,都会泪目。那时候的阿朱应该已经知道,她和乔大哥的缘分就要结束了,她想抓住它,就是几年也可以。然而阿朱的人格决定了她不会去勉强乔峰,她会选择牺牲自己。
有很多读者说这儿的处理与她一贯聪慧的性格不符,其实不是,是她的性格早早就决定了她的选择。她自小被父母抛弃,并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和呵护,本来就会造就他委曲求全,万事以他人危险,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性格。她遇到了乔峰,这个愿意拼命救她,和她一生一世的大哥,她这种性格定会以乔峰的需求和所想为第一优先级。报仇是乔峰的最大的心愿,这个恶人他杀死了乔大哥生身父母,养父母,师傅,谭公谭婆等等,他们并没有上帝之眼。在他们心里这个人就罪大恶极之人,可是这个人是她的亲生父亲,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有没有能力杀这些人,毕竟段家的一阳指在江湖上名气相当的大,父亲的所犯的错就是她的错,所以她选择去替父亲赎罪,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之处。
小石桥的大雨夜,塞上牛羊终成空。乔峰失去了阿朱,天人永隔,乔峰余生再无幸福可言。也许在那个时候,乔峰都想过放弃生命,只是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他还不能就此赴死。终于在所有真相大白之后,他以自己生命,换来了宋辽数年和平,没有一丝犹豫,也许他余生都没有一刻放下对阿朱的思念。
阿朱说: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艰险困苦。
乔峰说: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世上就只一个阿朱,又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替代得了的。
塞上之约,不是乔峰喜欢骑马打猎,与牛羊为伴。而是因为和阿朱一起骑马打猎,与羊牛相伴,便充满趣味。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6
金庸大师笔下的武侠世界可谓是浩瀚磅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而《天龙八部》便是这庞大世界观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宏大的历史背景吸引了我,更因其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与社会的种种矛盾而令我深感触动。
《天龙八部》讲述了宋、辽、大理、西夏四方势力在武林中的恩怨纠葛,以及主人公们在江湖风雨中的成长与抉择。全书三条主线并行:萧峰的悲壮英雄路,段誉、虚竹的奇遇连连,以及王语嫣的情感纷扰。这些故事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江湖图谱。
萧峰的角色描写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这位生于辽国的英雄人物,身世悲惨却顶天立地,一生追求正义却命运多舛。萧峰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他的悲剧性不仅在于身世的谎言与家国仇恨的夹击,更在于他内心深处对于情义与正道的执着追寻。萧峰最终选择以死解脱这无尽的痛苦与矛盾,彰显出人性中最为悲壮的光辉。
与萧峰的英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段誉与虚竹的成长历程。段誉纯朴善良、天性乐观,却在命运的捉弄下卷入一场场江湖纷争;虚竹则是个智慧与武功并存的角色,他的奇遇连连,体现了金庸对“命”与“运”的玩味安排。两人最终都找到了各自的归宿,也映射出人性中善良与坚持的力量。
女性角色在这部作品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王语嫣的`超凡脱俗、阿朱的温婉机智、阿紫的狠辣决绝,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故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不仅是情感纠葛的关键人物,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王语嫣的形象,展现了金庸笔下女性智慧与情感深度的融合,尽管最终她的命运带有悲剧色彩,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知识的渴望追求,令人动容。
在《天龙八部》中,金庸不仅仅构建了一个武侠的世界,更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信仰的力量与现实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对“忠义”“爱情”“权谋”等主题的处理极具深度和哲理意味,引人深思。同时,金庸通过这个虚构的世界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隐喻和批判,使这部作品具有了超越武侠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读完这部作品后,我仿佛随着书中人物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金庸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活生生地站在了我的面前,他们的悲欢离合让我感同身受。《天龙八部》不仅是一次阅读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明白了在这个复杂纷繁的世界里,无论命运如何跌宕起伏,我们都应坚持内心的信仰和正义,不断追寻属于自己的江湖之路。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7
最近我把长篇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看完了,现在就让我和大家讲一下《天龙八部》的故事吧。
这本书的主人公乔峰、段誉、虚竹都与佛教有莫大的联系。乔峰性格豪爽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武功天下第一。可他的命运十分的悲惨,最悲惨的是他一掌出错将自己心爱的阿朱打死了。虽然他饱经人世的`沧桑变故和人生的痛苦困厄,被人嫉恨、误会和追杀,但其侠义心肠和高贵人格从未改变过。是全书最有光彩、最使人感动和敬慕的人物。
段誉出身于显赫,对佛学颇有研究。与乔峰相比还是比较幸福的。段誉从英雄聚会中遇到钟灵,然后,钟灵被抓,他去钟灵家报信的途中遇到了木婉清,和她有了婚姻之约,救出钟灵后段誉和木婉清回到家中,段誉得知木婉清是他的亲妹妹不能成婚。后来,他又遇到了王语嫣,心里便爱上了她,一直跟着她,可是在成婚之后又得知王语嫣也是自己的“亲妹妹”,但让她欣喜若狂的是王语嫣和木婉清只能算是自己的表妹。
虚竹本来是一个和尚,后来命运的安排做了西夏国的附马爷。
《天龙八部》这本书非常好看,内容相当精彩,想看的同学赶快去买哦!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8
合上心仪已久的书,如释重负的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知是为何?我到底是为谁而情伤?
过于沉迷于某件事物,或许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你日思夜想的只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东西或近在咫尺的物品时,你的生活早已失去了目标和方向。这是我吗?
我沉默不语。书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奇遇叠生的,给人以无边的遐想空间和广阔的思考空间。但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又岂能等同于书?不,我想书中定是有一番流离于现实之外梦想之内的风景,才得以长久地吸引住众多的目光。好书百看不厌,坏书不值一看;小书看过则忘,大书看则不透,令人辗转反侧。在书的世界里徘徊,我失去了方向,不知所措该为哪种书而倾倒,于是盲目追随着大书的那种笔下有千军万马的恢弘气概,自己也品读了一番。但看过,并不代表读懂;读懂,并不代表领悟;就如拿得起,并不一定放得下一样。我陷入了对书的思考的迷惘与困惑之中了。
既是书,必有悲有喜,人物有聚有散,有悲欢离合之喜怒哀乐。悲剧,令人肝肠寸断;喜剧,令人啼笑皆非,却终究只是个笑料。而悲剧在更能打动人,更具艺术价值的同时也显示着更为深刻的问题:多年纷争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排异令置身其间的英雄进退维谷,如乔峰;不合理的道德给人们情感上的禁锢与抑郁,如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或许是我不大适合读悲剧,那份敏感脆弱竟经不起悲剧结尾的那份凄美。每读到此,我都会觉得心痛。
人或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不向往悲剧,却又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为之震撼。为何?因为我们都是有灵魂的人。然而终究不是我所愿。我想作为意志坚强的天蝎也不会如此柔弱吧?没办法,我想,在我练就一颗坚强的心之前,还是远离悲剧的好。我可不想为其所累。
不看悲剧,因为我悟不透悲剧。
不看悲剧,因为我不愿成为一个悲剧。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9
三年级寒假的时候。有一天,哥哥兴冲冲的拿回家两本武侠书。我闲来无事,就翻了一下,这下可不得了,入迷了。迷到什么程度呢?为之神魂颠倒也不为过。对于一个初次看武侠小说的小孩来说,总觉的书里讲的都是真的。
有惊奇、有感叹、有热血沸腾、有泪流满面。拿着书能看到晚上12点,困得睁不开眼才恋恋不舍的跟大侠们说再见。睡着的时候手里还在抓着书,梦到自己学会了飞檐走壁、学会了段誉的六脉神剑,在梦里还跟侠女们聊天,说了什么现在已经忘记啦!(偷乐)
有崇拜的英雄吸引,早上早早的醒来,不理会涩涩发酸的眼睛一头又扎进了打打杀杀、爱恨情仇的武侠世界。吃饭的.时候,实在是舍不下那些武功高强、说飞就飞的侠男、侠女们,一手抓着书、一手拿着勺子往嘴里送饭的同时还要往书本上瞥一眼。
这走火入魔的看法,没几天,上下两部书就全部看完了。我意犹未尽的去找哥哥:“这本书名叫天龙八部,你借来的是不是第一部啊!你快点去借第二部来。”
“哪有八部那么多呀,你不要纠结“八部”这俩字好吧!”
意犹未尽的后果是拿着书又从头到尾的与书里的大侠们过了一次招。
没过多久,就出了黄日华版的电视剧,像个追星族心里偷偷的想:终于见到你们的庐山真面目了。作者:蓝精灵兔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0
合上了厚厚的《天龙八部》,我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很难再有像萧峰、虚竹、段誉那样的人了。为什么呢?
先来说一说虚竹吧,书中总是说虚竹面貌丑陋,但在我的印象中,却是一个平凡敦厚,相貌平平却十分谦和的人,从不把他往丑里想,也亏得他心地善良,才有了他这一生的奇遇,他先是因为善良,与段誉结为兄弟,后来又是因为善良,破了无涯子的珍珑棋局,最后得到了无涯子几十年的功力。最后,也是因为善良,才成为另鹫宫的主人,我喜欢他的真诚朴质,傻里傻气而不染一些污垢,外柔内刚。而且他与萧峰段誉一样,十分讲义气,在萧峰被困大辽时,他就率领灵鹫宫部众前来救萧峰,他为了兄弟,连大辽都敢得罪,这份义气也十分难得。我想问一问,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种真诚朴质而天龙八部读后不染尘俗的人呢?有的话,也很少了。
再说段誉,大家都知道,他十分痴情王语嫣,尽管他落花有意,可是流水无情,王语嫣在他的表哥疯傻之后才终于投进了他的怀抱。同时他的一生很悲情,他的亲生父亲杀了他的养父,导致他的母亲也自杀死去,到如今,似乎只有他的父亲一个亲人了,但他们却势同水火。
最后说一说萧峰,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代大侠、大英雄,所谓大侠,金老曾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只有对国家、对世间怀着一股怜悯之心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侠,武功的高低反倒是在其次,萧峰正是如此。他的一生充满着坎坷与艰难,恩师与养父竟是他的杀父仇人,武功盖世,却失手杀掉自己的爱人,但是更为悲伤的是,他所在丐帮的帮主职位,因内部争斗而去职并被驱逐。当中原武人听说萧峰是契丹人时,个个表现的愤慨起来,原来口口声声的乔大侠、乔帮主,一下子变成了萧贼子,在我看来,这完完全全是虚伪。在中原,他被认为是杀人如麻的恶魔,在大辽,阻耶律洪基不要攻打大宋,却被关在狮笼中。令人感动的`是,最后,他为了忠义两全,迫使耶律洪基当众折箭发誓: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而他自己却随即自杀。
啊!英雄往矣,浩气长存。萧峰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实践了孔子和孟子所倡导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才乃侠义精神。中国的厚重历史谱写了太多这种精神,然而我们的现实却吞噬着这种精神。大丈夫何去何从,江湖浪里淘尽男儿的梦。相比之下,慕容复急功近利,苦于心计累于权势,最终功败垂成。纵观萧峰一生,武功盖世,为人豪爽,愿意用死换取世间的和平,这等胸襟实在让人敬佩。可是我却不明白他最后为什么要寻死?这也许是金庸留给我们最后的一个谜团吧!
唉,现如今不也是这样吗?大家都是人,为什么搞人种歧视?电视上成天不是巴以冲突,就是哪个小国被某某大国轰炸,为什么人总不能和谐相处呢?
但愿书中的一切不要在现实中重演。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1
高晓松说:“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该会是多么仓皇!”的确,金庸先生是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即使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但也应该看过由他的小说所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金庸先生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侠肝义胆、恩怨交错的江湖。他既忠实于史实,又能通过恰如其分艺术的加工,使得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人物自然无间、完美地相处在一起。金庸的小说提高了整个武侠小说的品格,被严家炎誉之为“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作为金庸晚期代表作之一的《天龙八部》,被许多人誉为金庸小说的绝顶。《天龙八部》也中出现了许多典型人物,如痴情而善良的大理王子段誉,质朴简单的和尚虚竹,风流王爷段正淳,复杂阴险的'慕容复,兰心惠质的王语嫣,温婉柔情的阿朱,口蜜心狠的马夫人,各具特色的“四大恶人”……其中,最著名最讨读者喜欢的就是这部书的主角——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乔峰,而乔峰也是金庸作品中的第一英雄,也是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一个人物。
说他是金庸笔下第一大侠绝非夸大。他与郭靖同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但比之少了几分笨拙与木讷,多了几分机智与灵变;他与杨过同为性情中人,但比之少了几分跳脱“滥情”,多了几分沉稳凝重;他与张无忌同为武林绝顶高手,但比之少了几分“剪不断,理还乱”的优柔寡断,多了几分“拿得起,放得下”的干练气概;他与陈家洛同为群雄之首,但少了几分“三心二意”与胡乱猜疑,多了几分感情专一与自信可为。
乔峰一出场就是面对一场丐帮叛乱大祸,他本在中原武林中拥有“北乔峰”的美誉,身居天下第一大帮帮主的武林重位,可谓誉满天下。结果一夜之间都变了;在杏子林中他被告之是契丹人的身份。而乔峰的盖世武功、威信、智慧也在应付叛乱之中表现无遗。
乔峰是一个豪迈洒脱而又命运多舛的英雄,从小在少林寺学艺,以致后来成了丐帮帮主,可谓众望所归,为中国传统的侠之大者;中期则遭人陷害,与中原群雄反目为仇,加上阿朱之死,心灰意冷,远走塞外;到了后期,真相大白,乔峰为了两国和平牺牲,成了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他无愧于一位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真男儿、大英雄。
大多数《天龙八部》的读者都有同样的感受:乔峰一出场便威风压倒群雄,而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亦如此,他的作品一登场同样具有气压群雄的气概。而如今先生仙逝,虽然他留下的江湖还在,但是没有金庸的江湖,还算江湖吗?
愿先生一路走好,希望先生能在另一个世界,任能用笔,再为那个世界的人描绘一个侠肝义胆、恩怨交错的江湖。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2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两句话,一个江湖。一人,一纸,执笔作剑,泼墨勾勒人心善恶,世事变迁。金庸先生的江湖,有尔虞我诈的骗局,有舍身相救的大义,更有虽千万人,吾往矣豪迈荡气。在这部部经典之中,《天龙八部》却讲述了这么一段与众不同的峥嵘岁月。
《天龙八部》的名字取自佛经,寓意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相比起金庸先生的其他小说,《天龙八部》勾勒的是一幅更加绚丽宏伟,波澜起伏的史诗故事。
陈世骧先生1966年致金庸的一封书信写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八个字,奠定了小说浓厚的悲剧色彩。段誉的痴情相随,阿朱的意外离世,乔峰为民自毁……字里行间民族大义和儿女情长回荡在这段峥嵘岁月。
金庸小说里人物的.塑造放在今时,仍是中国文坛上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金庸先生用自己独有的风格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段誉,作为这部小说的三个主角之一,他几乎贯穿了全篇小说,一个人,一段人生,在江湖上划下了浓厚的一笔。
段誉前半生被情所困,为情所伤,却依然痴情追随自己心爱之人。有人常说,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开出美丽的果实,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忍不住去欣赏那美丽的花蕾。段誉的故事,永远少不了女人。他像是上天的宠儿,无论何处都少不了红颜的陪伴。段誉与王语嫣的相遇,是缘分,也是一道无解的题,情到深处,伤得更深。段誉知道,王语嫣的心中早已有了慕容复,但知道又如何,不知又如何,那一瞥后,纵使千山万水也甘愿相随。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对于段誉前半生的评价,一个痴字,便足矣。被情戏了大半生,终走出心魔,担当起身为王子的责任,王语嫣也离开了段誉,回到了发疯的慕容复身边。
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对于段誉与王语嫣而言,这已经是最好的谢幕。不必去惋惜,段誉伴在王语嫣身后走过的那段风花岁月,已经是他们,和我们最好的回忆。
说来可笑,一个身怀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冥神功的人,却仍会被情所伤。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刀光剑影的江湖最厉害的暗器,或许从来不是什么生死符,玉蜂针……一个情字,足以生不如死。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芸芸众生,大千万物,终究还是逃不开情字所困。
如果说段誉写出了世上绝美的诗,那么乔峰便是谱出了最悲壮的曲。
《天龙八部》之所以称为金庸小说悲剧之最,更是因为乔峰的存在。细数金庸笔下的个个故事,若是乔峰算得上是悲剧人物第二,那我觉得没有第一。犹记得乔峰是以段誉的视角初次登场的。
段誉心里暗暗喝了声彩: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
对于乔峰,我觉得段誉这一句,是对乔峰最好的概括。乔峰一生可谓坎坷曲折,身为丐帮帮主,他的武功造诣放在当时几乎无人可敌。奈何造化弄人,在他最是风光无限之时,他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不久后,他的恩师和父母被杀,而他被冤枉为凶手。为了寻求真相的他,放弃了丐帮帮主的位置,独自闯荡江湖。
在乔峰故事里,阿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抹去的存在。乔峰的心在这片险恶的江湖飘荡了一生,阿朱的出现,像是给了这颗四处游荡的心一个安处。这也是乔峰第一次找到了依靠,两人在朝夕暮处中产生情愫,立下塞上牛羊之约。
奈何造化弄人,乔峰误杀了阿朱。于乔峰想来从此在这乱世之中再也没有一个可以休息的港口了。乔峰叱诧江湖一世,为了辽国与中原两国的和平,断箭自毁。
纵观乔峰一生,他坚强,却不缺柔情;他重情重义,而又心系苍生。金庸将这个人物塑造得太过于完美。他的人生活得太累了,世界连阿朱这个仅有的温暖都不留给他。世界不喜欢乔峰,但他却用尽生命去爱这个世界。
金庸先生留下的是一本书,一个江湖;是一段佳话,一个悲剧:亦或是一句诗,一首曲……无论如何,《天龙八部》确确实实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震撼与感动。从《飞狐外传》到《鸳鸯刀》跨越了千年的岁月,带我们去到了另一片不同的世界。
先生虽乘黄鹤去,江湖依旧起鲸波
气吞山河逍遥客,威震九州英雄歌
落叶飞花乾坤破,倚刀仗剑天地厝
诡计纵横仁德没,阴谋交错侠义奢
文人无故挥毫墨,兵者何苦扬金戈
豪侠义气冲霄汉,红颜不幸叹命薄
帝王家事传千古,侠客传奇留万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街头说书语连珠,巷尾评话江湖泪
世事如潮人如水,今朝不见大侠回
先生已逝,江湖仍存。重新翻开《天龙八部》那略微泛黄的扉页,不禁在心里大喊:
“先生,千古!”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3
在草料场一次冲级的修行,被GM残暴的双手打断了,在一次去WC的途中,我被送到了监狱,我抱终天之恨,从1-48级中我没有进过一次监狱,不知道怎么出去,我开始垂头丧气,监狱长看见俺;小伙子看你不想坏人啊,你怎么跑这里来了,我也不想啊,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进到这里了,哦,小伙子看你本性不坏,我送你出去把。
万岁,我大声欢呼起来,我被监狱长送到了苏州,我一看人山人海,问旁边的大哥哥;你们在干什么那,我们在组队刷棋局,经验丰厚,适合你这种级比较低的刷,说完骑着雄鹰飞走了,听见经验丰厚,我高兴啊,我自己创建一个队伍,第一次刷不懂的规矩,管他三七二十一乱组,有80的有20的。
80的马上气死勒,和我们这些小家伙刷,他估计没有经验,反而20的高兴,有人带他。
进入 棋局我见识到了棋局的.威力,领双,20xx经验,刷玩200个和一个BOSS,我不到50了,幻想还是幻想,200个棋子刷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80的很吃力,我我们都杀不动,只有他在拼命杀,第一次刷7,惨败…
……
《天龙八部》读后感 篇14
对于《天龙八部龙八部》这部电视连续剧,我相信很多人看过了,而我更是看了不止一遍。而《天龙八部龙八部》这本书,却是因为读书比赛才看的。
以前,我沉迷在电视中,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那些厚厚的武侠小说。不过,当我读了《天龙八部》,发现书中的内容远比电视丰富。因为电视画面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把书中的内容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所以我觉得看书有以下几点好处:
1、看书时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3、看到后面的情节时,可以翻到前面加以对照。
4、看完一本书后,可以在回味那些精彩细节。
当然,看电视也有其自身的优点。看电视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暂时放松大脑,得到休息。
然而,我这次读了《天龙八部》这本书,感触甚多。在这本书中,乔峰的豪迈,虚竹的憨厚,断誉的深情,都是我喜欢的元素。而且通过这本书,我也深切地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融入到了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之中。
当我看到乔峰被人误认为是杀人凶手,有理说不清时,我在内心深处为乔峰含冤,也痛恨那些自称正派的所谓武林英雄。我最为乔峰感到不值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辽宋两个国家的和平。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他的善心。不过,当他深陷牢笼中时,许多中原的英雄去救他,这对于他的一生也就够了,至少他没有白活于这个世界上。而发生在乔峰身上的那些事情,使我明白了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职能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时,才有资格去评论,才有资格去作出最后的评判。否则,可能会因此而误伤好人,甚至作出令人终生遗憾的决定。
金庸写过许多武侠小说,其中多部被拍成了电视剧。而他的书,我只看过一本《天龙八部》。虽然他写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但是我从中能够懂得很多道理,也能够学到许多写作的技巧。首先,他写的作品中,人物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他擅长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我们了解主人公,慢慢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还写出了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的细节――断誉是段延庆的儿子。其实,仔细想想,也会合乎情理地推测出来。书的前面曾几次提到段誉不像他的爹爹段正淳,但因为他母亲是王妃,所以没有许多人怀疑过他们的父子关系。不过这样段誉反能够和他最敬最爱的王姑娘在一起了。这种写作方法,我也许学不会,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我会尽量地尝试。最后,他写《天龙八部》时,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而对于一些同时发生的事情,他又很巧妙地用插叙,自然地交代那些事情,一切显得那么顺理成章,没有丝毫牵强和唐突感。
我觉得自己的文笔不是很好,有时写的文章只能算“凑合”,有时却写的很差。不过,我这次读了《天龙八部》这部小说,真的受到震撼,感触良多。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书的内容远比电视剧里的丰富。其次,我看事情时,学会了不止看表面,而要了解深层次原因。最后一点,也对我最有益的,就是我学到了另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什么叫做写作技巧。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在写作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天龙八部》读后感】相关文章:
厚黑学读后感_厚黑学读后感03-30
朱自清的匆匆读后感 读后感01-06
母亲的传说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03
《精卫填海》读后感-读后感07-06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4
悲惨世界读后感初中 读后感03-05
读后感06-14
经典读后感07-04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彩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