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读后感的作文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安妮日记》出版以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也不例外。这不,緾上妈妈硬让她给我买了一本。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书中安妮的命运是那样的悲惨,因为当时德国人的占领使荷兰这个国家鸡犬不宁,盖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犹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父亲的好朋友范达恩一家也搬了过来。两家人在这里一起躲避灾难。之后又来了一位避难者牙科医生迪赛尔,八个人在“秘密后屋”里度过两年难熬的岁月。虽然忠诚的朋友们帮忙,但是整天还是生活在恐惧之中。为了不让库房的工人知道,他们每天说话轻声细语,走路都要轻轻地,只能等下面的人开始吃午饭时,才能洗浴,开水等。在“秘密后屋”的那些日子里,他们一个个整天担心受怕,就怕一个不小心,就去天堂做客。可是,他们最后还是被一个工人给举报了。
于是,在1944年8月4日,她们落入纳粹的魔爪。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安妮的母亲绝食而亡,范达恩先生在毒气室中丧命,范达恩夫妇的儿子彼得在俄国军队逼近时,被逃窜的德国党卫军带走了,不知死于何处。牙科医生迪赛尔被转到德国,死在诺恩梅集中营。被剃光了头发、手臂上烙上号码的安妮、玛格特、范达恩太太被送往德国的贝尔森集中营,三人都在这里夺去了生命。整篇文章看完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安妮那可怜的命运一直牵着我的心。
看完后的我,(读后感 )总是记着这样一个情节:亲爱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进入梦乡的时候,眼前忽然朦胧地出现了菜丝的身影。我看到菜丝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憔悴不堪。她的.眼睛显得很大,她哀怒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哦,安妮,你为什么不管我,快把我从人间地狱中救出来吧!”菜丝,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够让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然而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她,我会为她祈祷的。你瞧,安妮多善良啊,可是,她的人生却太凄惨了,她曾说过:我希望即使自己死后仍然继续活着。她的日记让她实现了这愿望。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童年是每个人珍藏在记忆最深处的东西,当我们重新打开它时,会有不同的感受,或许感受到的是美好,或许是伤痛,又或许是悲伤。其实,当一切都过去后,我们再看到这些曾经的片段时,会静下心来,慢慢感受出,童年的美好。
童年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童年里有快乐,有幸福,童年时美妙的,童年是充满阳光的,值得回忆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却很悲惨。
阿廖沙三岁丧父,失去了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他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他,使他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但外祖父也有慈爱的一面,比如书上说道:外公那端正瘦小的身体轻贴我,他开始讲自己童年的生活,他的话语沉重,滔滔不绝。他讲着讲着,在我眼里形象高大起来,这个干瘦的老头忽然变成了童话里的大力士,他独自一人拖着一条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他一直讲到天黑,待他亲切的和我话完别之后,我才知道外公并不凶狠,也并不可怕。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他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他们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 ;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美好的童年来之不易啊!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乐基的童年却是非常的悲惨。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辽沙.彼什科夫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阿辽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X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它是想要告诉我们新的一代是如何坚忍不拔地顽强生长,并且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把在沉睡的民众唤醒。
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狼,一个高贵而自由的生灵。
狗,一个忠诚而勇敢的伙伴。
狼与狗,拥有共同的祖先。在某个时期,一部分狼为了食物,向人类屈膝低头,甘愿沦为奴隶,于是,演化成了至今的狗。另一部分狼,宁愿饿死,也不屈服,顽强地活了下来,变成了至今的野狼。狼的`眼神中,充满了残忍、冷酷、无情,但它是自由的,是不被禁锢的。狗的眼神中,充满忠诚、正直、勇敢,但它是奴隶,可怜的奴隶,被拴在了铁链上,无法挣脱,眼神中充满乞求。
当狼遇到狗时,狼的眼神中充满了厌恶,狗的眼神中充满了胆怯。够请求狼帮他获得自由,狼答应了。然而,狗却背叛了狼。
当狼被推上刑场时,眼神中分明是愤怒、憎恨、失望、无望……
当威廉姆·华莱士躺在十字架上,忍受着肉从身上一片一片地被割掉时,他的血,染红了刑具。而那鲜红的血,分明是狼体内流动的向往自由的、不屈不挠的血。
威廉姆·华莱士就是一只狼,一只为自由而战的狼。在忍尽折磨之时,用尽全身的力气,喊出“自由!”,唤醒了千千万万苏格兰同胞,为自由而战!
威廉姆·华莱士用生命诠释了一个真理: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去战斗!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黑格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学研究成果,并以他丰厚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经过严密而辩证的论述,最后精辟地总结出他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简明又完整的概括,证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深化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具有科学的里程碑意义。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可是他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时,却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论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等等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去创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空间。
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认清
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 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其次,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他 经验的积累。虽然黑格尔不是一个艺术家,没有直接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但他对于艺术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研究,把艺术的特点归纳以后总结出美的定义。第三,这一定义也来源于黑格尔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的理论受到了康德、席勒、谢林的很大影响。
黑格尔美的概念的全部含义,概言之就是理念的感性 化,感性形式的心灵化。(艺术)美是多种矛盾对立面的统 一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第一,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的本质只是在感性形态下作为一个事物而出现的简单的理性的理念,这个美的事物除了理念外没有别的内容”。而“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合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艺术美的本质,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他还要求“在美的对象里,无论是它的概念以及它的目的和灵魂,还是它的外在的定性,丰富复杂性和实在性,都显得是从它本身生发出来,而不是由外力造成的”。在这里他提出一个重要思想,艺术美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要自然完成,任何外力的束缚和人工的雕琢,都会损害理性与感性的融贯,降低艺术的审美价值。第二,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黑格尔发展了席勒、谢林的客观论立场,批判了美在主观说,肯定了美的客观性。他反对那种把美看成“是一种纯然主观的快感,一种完全偶然的感觉”的观点,而认为美的理念是“自在自为地必然地”存在着的客观对象。“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美不是个人主观感情和臆想的结果,而是客观的理念、概念的必然结晶。但是黑格尔并不是机械的客观论者。他的理念、概念不是抽象、静止、孤立的客体,而是一个能动的创造万物的主体。它的内部差异、矛盾导致自身的分裂和外化,使自己的本质在感性对象中实现、发挥出来。因此,“感性显现”又是作为主体的理念的创造物或对象化。在这个意义上,美是主体的创造,是
主体的客观化,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第三,美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定义出发,黑格尔大体上强调一般,认为美和艺术应该从一般的概念出发,将一般转化为个别的形象。但由于辩证法的运用,在他看来,并不存在离开特殊的一般或者离开个别的普遍。“只有在个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与交融中才有真正的独立自足性,因为正如普遍性只有通过个别事物才能获得具体的实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也只有在普遍性里才能找到它的现实存在的坚固基础和真正内容(意蕴)。”因此他既反对古典主义把人物写成抽象概念的化身,也反对浪漫主义离开普遍性而一味地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主张写出“这一个”,“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气的人。”
黑格尔对于美的定义总结的重大意义在于开创了内容美学的新思路,使黑格尔美学成为内容美学。美只能在形象中现出,美必须有意蕴。这对于整个美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以往“经验派美学从经验出发,着重个别感性现象而忽视普遍概念;理性派美学从逻辑或概念分析出发,着重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现象。”黑格尔把这两种方法统一起来,因为按他的理念的看法,普遍概念必然体现于个别感性现象,个别感性现象也必然包含普遍观念。同时,黑格尔把实践引入美学的研究之中,他的美学是实践美学,是内容美学。
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位哲人的美学理论能够像黑格尔的美学那样引起人们如此广泛的注意和重视,黑格尔的《美学》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美学经典著作。当然,作为一个伟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黑格尔的理论中有些永恒的闪光的东西,我们应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尤其是对那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和理论。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天堂?真的有天堂吗?人的一生。人的一生真的只为自己活着吗?
有的,有天堂。天堂,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梦中。天堂里,住着我们逝去的最爱的人,也住着最爱我们的人,也许,在将来,你也会去到那个地方。也许,你又能再次遇见他们,跟他们聊着当初的温暖,跟他们叙说着之前那未完的故事。
艾迪,一个游乐场的老工人,在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笔下,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因为一个女孩的生命。但是他的故事,刚开始。没错,他去了天堂。
天堂里,他遇到了五个人,有蓝皮人,因艾迪而死的蓝皮人;有他服役时的上尉,为了救艾迪而让艾迪终身残废,为了救他的部下而踩中地雷来到了,天堂;有那个陌生的老妇人,一个告诉艾迪他父亲是十分爱他的陌生老妇人;有他的妻子,告诉他爱不会因生命的终结而终结的很早逝去的他的最爱;有那个因为他而死,却不责怪他,因为他保证孩子的安全,他为她做好事的小女孩……
去了天堂的艾迪,知道了许多之前他是何其看不透的人、的事、的生活。他理解了,他看穿了,他爱上他的生活,不管是没瘸了的时候,还是瘸了的时候,他回不去,但是,他感恩。感恩生活。
他还要在天堂待一阵子,等,等那个他要跟她讲述一段故事的那个小女孩。她或者叫艾米,或者是安妮,艾迪要让她知道,她为什么会活着,她活着,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会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在天堂里会得到解答,我们也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去诠释。父母,爱人,或者是战场上的弟兄,我们会为了他们,活下去,让他们活得很好,我们自己就能很幸福。一个身陷危险的`人,或是小孩,或是大人,我们会为了他们,而死去,为了他们更好的活下去;我们也许不认识他们,但是我们会为了他们的幸福而甘心奉献自己。这,便是人生,我们不知道怎么活,但是,只要我们知道为什么活,就足够了。
为什么活?说说最近吧,参加了院青协的爱心包裹活动,一个师姐,在偶然中问了我一下这次活动的心得。我说,其实,没什么心得,就一句话:只要真的能帮助到灾区的小朋友,再苦再累,我,值得付出。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因为《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我懂得了,我们,需要付出,为了自己,更为他人。就算是不认识的,就算我们一生甚至见不了他们一面,但是,或许,在天堂,我们可以跟他们讲述有这么一段故事,我们帮助了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感激我们,而是让他们感激生活,感激生活在他们苦痛时没有丢下他们,就算不认识他们的人,也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便是我们活着的目的,我们,决不是为活着而活着。
所以,人的一生,有可能只为自己而活吗?不可能。或许,就如米奇·阿尔博姆所言: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又会影响下一个人,世界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都连成了一个故事。
我,在天堂里会遇到哪五个人?又会跟哪个人讲起那段未完的故事?你呢?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母亲最会吃亏。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了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望着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眼泪不停在眼中打转,老舍《我的母亲》一文将我深深感动,他将我的心引痛了。老舍在文中用最朴实、最平淡的语言对其母亲的追忆触动了我对母爱的那根弦。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母亲忍着疼痛笑了。在孩提时代,母亲是我们的主宰:饭是母亲喂的,衣服是母亲教我们怎么穿的,名字是母亲教我们写的。唐代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写了这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不但说明了母亲对儿女的恩情,还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是的,母亲是万能的,母亲是伟大的。
然而,在我们一天天长大的过程里,却忽略掉了她的存在。
长大后,都渴望自由的我们,身上多了一双翅膀,飞得更高更远了,也越来越沉溺于自己的圈子。我们在这个恰到好处的'年龄恰如其分的用一个正当的理由“青春万岁!”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在职高校园里已接近一学期,每次回家,嘴里虽然甜甜的喊着一声“妈!”但后面都会迫不及待的加上“我这月的生活费没了!”真可笑,真寒碜,环保得连一句问候,一句关心的话都省去。我可怜的母亲,她的青春给予了我,岁月吞噬了她的花容月貌,然后得到的却是女儿对她不停的压榨。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母亲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是啊!母亲是我们的根,有母亲我们便是宝,没有母亲我们便是草。
请记住:我们是母亲的命,母亲是我们的命!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08-07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08-11
读后感的作文09-23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7-13
(荐)读后感的作文12-03
【荐】读后感的作文11-28
读后感的作文(合集)08-08
读后感的作文(精品)06-02
【合集】读后感的作文06-06
实用的读后感的作文【精选】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