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读后感

时间:2024-06-26 17:55: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万物简史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物简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万物简史读后感

万物简史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万物简史》的书。它使我了解了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托马斯·爱迪生在1849发明了电灯电报等,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尔瓦丁·费希尔在1901年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洗衣机,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洗衣服变的`轻松了。但是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托马斯亚当斯在1869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开始了口香糖的早期历史,让我们的口气变得清新;腓尼基人是历史上一个古老民族,又称闪族人。是他们最先发现了玻璃,玻璃能制成饰品,建筑用的材料。

  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做发明家,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万物简史读后感2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奥妙,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面,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寻求天然真理的支付。在阅览的过程中,我似乎跟着作者,一同在万物前史的长河中漫游着。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巨大与美妙的`时间,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简直每一个被作者描绘的事情都独特并且惊人:世界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干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或许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愈加冰冷;18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射,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仅仅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作;富兰克林不管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居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境地……

  在此之前,我也读过许多科普名著,可是它们都比不上这一本书,我以为《万物简史》才干称得上是真实的科普类旷世巨作。作者比尔?布莱森用诙谐幽默的写作方法,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阅览的过程中,我们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阅读书中的故事,而像是在与作者对话,加入了“比尔?布莱森游览团”跟着导游乘坐韶光机,目击了前史上巨大的一幕幕,进行了一次异样的穿越游览。文章描绘细腻,把每一位科学家的表面,动作描绘得分外详尽,把每一个巨大的瞬间都用慢镜头的方式出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读得恋恋不舍,最终使我们不由提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这应该便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星球,一次实验。”人间万物大约都是造物者的创作吧,读了这本书,我如同置身在前史的长河中,去领会这引人入胜的实验。

万物简史读后感3

  在最近,我新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万物简史》。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能让人真正学到知识的好书。

  这本书以世界万物为主题,从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到小地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是却起着重要作用的质子;从我们依赖的地球,到地球上的化学元素;从一些伟大的发明和人物,到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从令人惊叹的生命进化史,最后又到了被我们人类统治的糟糕的地球。所有的数据都详细而精确,汇聚了所有科学中的真理,语言生动有趣而优美,几乎到处都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不禁引人入胜。

  我特别喜欢读一些有关生物的书,《万物简史》正好是我的最爱。不过,与其它书不同的是,我还特别感谢这本书,是它让我知道了,科学是如此引人入胜,让我不知不觉遨游了知识的海洋,探索宇宙与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谢谢它让我知道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结论及数据,如在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令95%的'生物退出了生命的舞台,一个字母i上面的点里面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质子!

  特别感谢本书的作者——英国的比尓·布莱森,也特别感谢《万物简史》,是他们给予了我这一个缤纷绚丽的科学世界。"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一切的一切,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和探索,这是《万物简史》让我知道的一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万物简史读后感4

  《万物简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它引领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产生,变化和开展的进程。使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神奇,让我对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满敬意。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珍惜她的美好,并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人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看几本书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坚持只要有空就看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万物简史》。

  这本书是一本科普书籍,刚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读了一页就想读下一页,书里化学的碰撞让我澎湃;宇宙的浩大让我无限感慨;悠久让我穿越空间……一页又一页,一篇又一篇,让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反而觉得是我的知音,因为他解决了我一直疑惑的东西,还说出了我的呐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都提倡四个字:保护地球。现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恶化,环境不断下降,恶劣的天气日益增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不光我们受到了伤害,就连许多动物也被牵连,河水不再清澈,山脉不再挺拔,就连空气也不再新鲜。很多物种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鸟。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的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头脑简单,所以很容易被欺负,但就是这种笨笨傻傻的鸟,在1693年被人类无情地残杀掉了,从此,渡渡鸟一去不复返了。所有人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如果按自然灭绝比例每四年消灭一个物种,但是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高达那个数字的12万倍。可想而知,这些动物都成了人类进化文明的牺牲品。

  虽然,我们想防止这些已没有用,但是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去保护那些濒危物种,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地球也会更加美丽,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厚厚的科普书《万物简史》,我非常喜欢。这个寒假,我开始读这本书,这本书的是比尔布莱森,他是美国著名的旅游文学作家。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宇宙中上所有事物不是一下子就变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而来的。就像我们的地球产生于几百亿年,刚开始是没有生命的.,经过了好几百亿年,才有了水和生物,之后又有了陆地,又过了几十亿年才有我们人类。

  我最感兴趣的是地球的历史。很久以前,地球没有水,只有滚烫的岩浆。过了好几亿年后就有了水,这段历史被称为寒武纪。寒武纪的生物各种各样,有珊瑚、有贝壳、还有水草。又过了好几亿年,产生了陆地,陆地上有了许多植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现在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了。在这时又出现了爬性动物,之后恐龙时代来袭,这时也出现了较小的哺乳动物,这段历史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后一颗小行星使恐龙灭绝了,出现了大型哺乳动物,然后终于出现了人类。

  这本书里还讲述了很多科学的奇迹和成就,还有很多科学家的有趣故事,让我了解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

万物简史读后感5

  科学是人类智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的杰作。人类之所以能够征服猛禽野兽等等拥有比人类健壮数倍的体格的生物,靠的并非单纯的武力而根源上仰仗的是由智慧而产生的各种科技成果。在科学逐渐成型的近现代,我们不敢说我们是全宇宙最高贵的种族。但起码我们拥有属于自己领域的骄傲。

  《万物简史》一书内容浅显易懂,笔调诙谐。感谢这本书治愈了我对科学知识的冷淡态度。从这本书里我再一次认识到你我的存在,是多大的一个奇迹。引言部分简述了人类的成型需要在过去的三十八亿年里以超过一百万种别的东西的形式存在并进化。而我们作为现今个体的存在要求过去三十八亿年里我们的祖先都成功的繁殖了后代。也就是说,我们的存在是由数不胜数个奇迹造就的。在读完上述的资料时,尽管我对人类发展历史略知一二,但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赞叹。我们时常在失落的时光里责怪这个世界多么不尽如人意,指责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可是纵观地球的历史会发现我们的举动多么可笑,我们已经是被命运之神无数次眷顾的幸运儿。我们起码拥有能够说出责怪这个世界的话的智力水平。在漫长的时间里那些被淘汰的生命,他们甚至不知道该责怪什么,他们为我们的存在和发展默默地让路。我们已经拥有这颗星球上价值最高的智慧。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殊荣。你是否想过那些被你吃进腹中的生命们,他们把最宝贵的生命都给了你,你难道不应该代替他们用最阳光的姿态活下去吗。

  本书的第八章介绍了我非常青睐的一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宇宙。他对于学术界的贡献,远不止物理学,更为哲学与科学的相辅相成铺设道路。尽管我的学识和智力有限,无法完全理解爱因斯坦博士的所有言论。但是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提出的一句名言:“上帝不会掷色子”却是我至今的信仰。以现在我的智力无法理解量子力学的种种理论。但是通过至今为止的理科学习,我对于世界的'平衡更是坚信不疑。物态变化而终归是一个大的循环。能量守恒不会凭空产生或者消失。这些科学上的定则一定程度上与我的哲学观吻合。同样的,尽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类的出现是奇迹中的奇迹。但是站在哲学和物理的层面上,这样的存在即合理。作为已经生存下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尽人事以待天命。上帝不会掷色子,所以不要报以侥幸心理妄图通过运气来蒙混人生。人事未尽,那么当然不可能得到我们理想的天命。

  读完整本《万物简史》,头脑中渐渐浮现出一个庞大而纠结的世界观。我们的存在是个奇迹,而上帝不会掷色子。所以我们的存在是一个必然的奇迹。在这颗星球上,每天睁眼能够望见太阳,晚上能够仰望星空。能够按照每天24小时的状态规律的生活。因为重力所以没有漂浮到宇宙里去。因为有空气、水和食物所以没有死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数巧合构成的。假如当初宇宙构成少了一个元素,引力有了一点改变。你和我也许都不复存在。但是没有过往的假如,发生的事就是必然。既然大自然要我们存在,那么乐安天命而不是怨天尤人才是我们生存下去的最佳选择。

万物简史读后感6

  今年暑假,我读了《万物简史》后,深有触动。此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寥廓得空宇、第二部分:地球的大小、第三部分:进入新时代的黎明、第四部分:处境危险的行星、第五部分:生命本身、第六部分:人类的进化过程。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四部分的第一章《砰!》。这章主要讲了:艾奥瓦洲曼森下面的泥土有点怪。过了41年后,派了一支小组来到了那个地方,它是由远古火山的活动而造成的,可是其实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当时,人们都知道小行星是岩质的,但是当时有些人并不知道它的威力,终于在1994年7月16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留下了地球表面上大小不同的坑。可是我们没有必要凝视着太空寻找着灭绝性危险。因为地球就是一颗危险的行星。

  这让我深受触动,我们人类实在太脆弱了,不能预测下一个灾难,也不能解决这种灾难。即使成功的把小行星变成碎片,砸出来的很可能是一连串的岩石,会一个接着一个的砸过来。威力可想而知有多大,也不可能发射一飞船,警察为我们干这活儿,因为宇宙中还隐藏着看不见的暗物质,更不可能在地球上观测,除非有一个人正巧拿着天文望远镜看着它,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并且,你要知道,地球也是一个充满“安全隐患”的`星球。这是随时随刻都会发生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等超强自然的灾害。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虚度光阴,别等到世界末日那天到来,这就后悔太晚了。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保护那个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首先:我觉得不能过度开采矿物,那些数万年甚至数亿年形成的矿产资源,形成的周期非常的缓慢,可是不出几个年头就会被全部开采完了,那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其次:不能污染环境,最近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污染了许多吨的海水?从这些海水打捞上来的海产品,都是受污染的,不仅损失了一大笔美元,还污染了环境,后果非常严重。接着:不能乱坎乱伐,这样不仅森林其罕见,还会增添很多麻烦,就会受到大自然的的惩罚,增添洪水泛滥、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果也是相当惨重的!最后不能乱捕猎,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后吃什么?

  所以我很喜欢《砰!》这一章。

万物简史读后感7

  “在一个春天里遇见所有春天,在一片树木中看见造物的指纹。自然变化莫测,我们依然前往。”

  《万物简史》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及对自然的保护之心。生命在它长达四十多亿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及灭顶之灾,但仍然可以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这种自强不息,让我不禁感慨生命的力量之强大。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字、数据讲述了行星的演变,以及人类主宰地球的.过程,在最后笔锋一转,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我们人类将会走多远,将会走向何方。当前人类对地球资源肆意破坏,肆无忌惮的消耗,如果不进行制止,会加速地球上生命的灭亡。

  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这就是《万物简史》的主旨。可是当人类的破坏,让地球主人感到了厌恶,那它还会正常运行吗?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来到你家做客,但到处乱翻,肆意糟蹋,你会高兴吗?你还会邀请他们来吗?

  现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恶化,环境清洁指数不断地下降,恶劣的天气正在日益增加,这一切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并且不光是我们自己受到了伤害,就连许多动植物也受到了牵连,空气不再新鲜,山川不在挺拔,河水不再清澈。很多物种因此而消失了,如渡渡鸟,它是鸟类消失的典型。生活在毛里求斯的渡渡鸟性格温顺而笨拙,栖息于林地中。1500年以来,从来没有人到过那里,直到后来人们在那里建立起海上贸易航线,渡渡鸟快乐的日子便随之结束。经过搜集资料,我发现它的名字是由dodoaar演变而来的。它的名字还引出了一个成语Asdeadasadodo———心如死灰。以形容失望伤心到了极点,然而死灰是可以复燃的,那什么东西是真正死透了的呢?英国人的答案是:渡渡鸟(dodo)。如果按自然灭绝比例每四年消灭一个物种,但是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高达那个数字的12万倍,可想而知,人类对自然的毁灭之重。

  记得在“通向我们的路”之中的冰河时代中,1816年那个可怕的灾难。仅因全球气温下降了不足1摄氏度。1816年的爱尔兰的春天停止了脚步,夏天也不再温暖,饥荒及斑疹伤寒的流行使65000人死亡。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那年被称为“19世纪冻死年”。霜冻一直持续到6月,种到地里的种子不在发芽。由于缺少饲料,牲畜大量死亡,或者被提前宰杀。

  也许人类的悲伤便在于此,拥有的东西不再去珍惜,对得不到的东西却永远渴望,我们应去感谢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欣赏荒野,回归自然,而不是露出贪婪的面孔。

万物简史读后感8

  说话,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你要是“不会”说话,那就会让别人不“听”你的话,不喜欢你说话。而我觉得,“说”好话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幽默。

  读了《万物简史》这本书,我感到了幽默的力量。

  这个地球的过去,这个宇宙的浩瀚,如果要没有任何修辞地写成一本书,那将会是多么的枯燥与乏味啊。但是在《万物简史》这本书中,这本来应该是乏味的书一下子变得异常有趣,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就是因为它的幽默。

  其中有一段话让我特别喜欢:欢迎,欢迎!恭喜,恭喜!这很高兴,你居然成功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容易。实际上,我觉得这比你知道的还要难一点儿。这段话作为这一章的开头,不仅仅逗乐,还巧妙地引入了文章的主题。如果除去这前两句幽默的'话,那文章将会有多少人愿意去接着读呢?

  幽默在这本《万物简史》中可谓是无处不在,连一些无味的说明方法上都有体现。比如作者在一开头时说:“他们(指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这话好似不怎么好笑,却包含着深意,也能使你有种想读下去的欲望。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个幽默大师——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的书总是十分有名,如《百万英镑》等。他的文笔是十分吸引人的,他总是把幽默融入他的书中。正因为幽默的刻画,使他的书都名扬四海,在国际上有影响,被人民所认可。

  幽默,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友好,可以让别人乐于听你说话。幽默,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使所有人有同一个话题。幽默是王道!

万物简史读后感9

  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以前曾浏览过的《万物简史》又读了一遍。

  这部书是一本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的科普读物,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下面这些:有关宇宙的无限大的世界的;有关微生物的无限小的世界的;有关地球本身的;有关人类是如何诞生的。

  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的时候,描述了有关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在领略到这是一个神秘世界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本身的发展,其实跟人类的历史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充满了变数,并没有那么一条看起来非常稳健的道路,可以从过去一直通到现在。真的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地球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而且是一条荆棘遍布的路。

  简单地说,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在告诉我们,宇宙是多么神奇,地球是多么神奇,生命本身是多么神奇,我们也许永远都没有办法弄清楚这些神奇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意识到周围的一切是多么的神奇”这件事本身,又有多么神奇……

  所以,虽然这是一本有关科学的科普读物,读过之后,却让我这个一向自以为是无神论者的人感觉:难道真的不是上帝造就了这一切吗?

万物简史读后感10

  《万物简史》讲述了宇宙中的许多秘密,从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组成到生命的;从伽利略创造的单筒望远镜到现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远镜;从小小的单细胞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它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等几个方面解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就像一个百变魔盒。原子、粒子的组成、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科学家的讲述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生命这一节。生命是由无数个没有生命的原子集结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镊子(当然很小)钳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实也就是一堆原子尘土。而且,只要是一个生命,就都是运气好得不得了:你每一个祖先都没有被烧死,被压死,被累死,被饿死,都能成功地生儿育女,在每一个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并最终产生了——你。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现了一点点的过失,哪怕是最细微的,你现在也许就是啃食岩石外表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晒太阳,或是在海面上喷一口气,然后钻到海底十八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们当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社会进步,“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地球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太阳比较稳定的.时代,当它从星云开始形成,一直到红巨星、白矮星,最后的灭亡,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0亿年,我们正好生活在壮年的红巨星这一段时期,它不像新星那样有活力;同时又不太老,有大量的物质可以让它以每秒钟大约400万吨的速度持续的挥霍,用来维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但最重要的不止如此,我们的地球恰好有水的存在,这是我们生命的最根本的前提条件.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发现的秘密,还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处中,人类目前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只有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探索。

万物简史读后感11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书中回溯了科学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而这本书的作者是被称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

  《万物简史》中所讲述的一切——宇宙的诞生、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发明发现(以及对这个星球造成的种种破坏)……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现在才发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蓝色的星球竟有如此多奥妙!……而人类掌管地球后,整个生物,自然灭绝的比例一直是平均每4年消失一个物种,这还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可能高达那个数字的12倍。

  在书的最后,布莱森说,“我们知道的'是,我们只有一颗可以居住的星球,我们是这颗星球上可以决定它的未来的物种。”现在,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付诸实际的行动!

万物简史读后感12

  四年级上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万物简史》,它是由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撰写的。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续十周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最前列。

  这本书写的很精彩,它分六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寥廓的空宇、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从这些章节中我不但知道了宇宙的形成,还知道了质子有多少。其实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你看质子是不是非常的小,小的都不能形容。

  我还非常喜欢第六部分,“通向我们的路”之中的冰河时代。书中描写了1816年那个可怕的灾难的一年。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下降了不足1摄氏度,1816的爱尔兰的春天停止了她的脚步,夏天也不再温暖,饥荒及斑疹伤寒的流行致使65000人死亡。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那年被人们称为“19世纪冻死年”。霜冻一直持续到6月,种到地里的种子根本不会发芽。由于缺少饲料,牲畜大量死亡,或者被提前宰杀。科学家们从中了解到了,地球上大自然的恒温系统是如此的脆弱。我也知道了,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地球更适合我们生存,不再发生象1816年那样的灾难。我想如果由于我们不爱护环境,而使地球变暖,打破了大自然的恒温的话,那么我们所遭受的灾害远远要超过1816年的那次。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特别是那些喜欢探索科学奥秘的人,请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万物简史读后感13

  同学们,提到“科学”大家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一大堆枯燥的数学公式?还是冗长乏味、晦涩难懂的长篇论文?抑或是无穷无尽的实验?读了《万物简史》才知道,原来科学是如此有趣。作者比尔?不莱森像我们一样,是一个爱提问题的小学生,他提出了我们想提的问题,然后像讲故事一样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我们所感受到的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它到底有多大?大爆炸前它又有多小?它有边界吗?如果有的话,你把头伸到边界外边会是什么样子?原来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它是如此之大,大到我们以光的速度跑步,一生也无法触及到他的亿分之一;他又如此之小,大爆炸前的'一个奇点,一个字母“i”的一点就有它的亿亿……倍。同学们,我们能想象吗?

  地球怎么来的?我们是如何产生的?原来地球是太阳系产生的粒子,在宇宙中,地球是根本肉眼看不到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微粒,但我们是如此幸运,恰巧我们就生活在这里。我们又是谁呢?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是有一大堆没有头脑的原子构成的,这堆原子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么你很可能就是一棵树、一只海豹或者是一头猪啊!太搞笑了!

  书中除了解决类似问题,还带我们进行了时空穿越,我们见到了科学史上的大亨们,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他们所发现的事又是那么奇特又惊人,牛顿还用针刺自己的眼窝;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的天气放风筝;还有的科学家电击自己晕倒;还有个生物学家居然数不过来自己的手指头!真是太有趣了!

  科学的海洋是浩瀚无垠的,我们目前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同学们,虽然我们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让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探索中去吧!

万物简史读后感14

  “人是从地球上第一批动物演化而来的吗?一个人的DNA有多少个亿的密码字母?一个普通身材的成年人,躯体怎么可能包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带着一连串疑问,我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规律,是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了灵感;达尔文为蚯蚓弹起了钢琴,是为了研究声音和震动对它们的影响;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科学从未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从未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

  《万物简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它引领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进程。使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神奇,让我对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满敬意。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珍惜她的美好,并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

万物简史读后感15

  人类的精神需要文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兴也需要科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理智。秉持着“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理念,比尔·布莱森为我们描绘出科学的壮丽史诗。

  通俗易懂,是这本书语言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抛开理化生教科书上一板一眼的生涩的语言词句,作者以幽默和生动的比喻的形式,把苦涩难懂的科学化解为通俗易懂的道理。如“在一张标准的餐桌上铺一块黑桌布,然后撒上一把盐。我们把撒开的盐粒比做一个星系”。“至于乔治·米奇里留给我们的另一个祸害含氯氟烃,美国在1974年已经禁止使用,但它是个顽固不化的小魔鬼,以前排到大气的这种东西几乎肯定还在那里,等你我上了西天很久以后还会在吞食臭氧”诸如系类。在布莱森的笔下,科学似乎卸下了它不苟言笑,令人捉摸不透的面具。不禁让人产生“啊,原来研读科学也是一次能够放松身心的旅行”的感觉。

  从遥不可及的宇宙,到近在咫尺的生命,再到每一个为此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万物简史》为我们娓娓道来,许多现象似真似假,例如,曾经,没有时间和空间,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只是一个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点。为真理而痴迷的科学家们的近乎“怪异”行为,像达尔文为蚯蚓弹钢琴,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放风筝。

  我想,一本好的科普著作一定是一本能够让读者在认真研读其时能够深刻理解并从中受益。如果一本科普著作通篇都是由苦涩的科学术语和眼花缭乱的数学公式堆砌而成,那么就等于给科学蒙上了一层深藏不露,高贵冷艳的面纱,让人觉得可遇而不可求。《万物简史》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能够把科学的道理准确的阐述出来,更在于它能够化难为易,切合大多数读者的知识维度,使读者能够通过思考与科学拉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你可以在书桌前仔细地勾画研读《万物简史》,也可以在午后的咖啡馆或睡前的床上翻看浏览。与它邂逅,绝无悔。

【万物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万物简史读后感04-29

《万物简史》读后感04-30

万物简史的读后感02-14

时间简史读后感03-19

《人类简史》读后感05-01

《时间简史》读后感04-27

《时间简史》读后感10-10

《今日简史》读后感01-03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