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征》有感

时间:2024-02-20 08:57: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长征》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长征》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长征》有感 篇1

  我是不喜欢长夜的,所幸的是,我从来没有等待过一个漫漫长夜,只是浅尝了一番。

  小学时期,有段时间因为害怕总是睡不着。于是有时就望着窗外,看晴朗的夜空和并不清楚的星星。楼下的路灯亮着,发出惨淡的光,照亮的凄清的路面更让人心里发慌。然后便怀揣着令人难受的心理,等待夜晚过去。于是那个夜晚便显得分外漫长,但是不久就睡着了,挨不过长夜。

  《长征》这本书立刻让我想起了长夜。红军长征这件事人尽皆知,而又有多少人能够设身处地的想像他们的苦难?

  红军曾跨过草地,翻过雪山。多少人病重饥饿,多少人为这次长征付出了生命?他们的决心从何而来?不就是期待黎明的`曙光吗?期待那一缕光芒照耀在他们的脸上,照耀在新中国?那一个长夜,那是所有的代价。

  多少人渴望拥抱一个美好的明天,可是走不过长夜。长夜!长夜!多少人梦的终点!我们没有红军的魄力,也没有他们般伟大的信念。可是长征,是走过长夜的唯一路线!

  回想红军走过的这二万多公里路,我们的长夜,真的不算什么。

  你有守候过一个长夜吗?

  你们知道吗?现在我才了解,原来黎明,便是那如万里长征般去守候的距离。

  读《长征》有感 篇2

  今天,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终究晓得了赤军具有的坚强意志,想到过去的事,脸不由自主地烫了起来。

  长征经过了两万五千里,已成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载体正是那些征途上的兵士,赤军兵士!他们那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打动落泪。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趁树湘率领部队为赤军垫后,在保护主力部队撤离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了。比及他们撤离时,湘江已被国民党封锁,他们又饿着肚子退回山西打游击。撤离途中,陈师长腹中中了仇敌的子弹。但他仍然坚持到底,命令其他兵士撤离,本人来保护,最终被仇敌抓住,壮烈牺牲,年仅29岁。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爱的兵士啊!如果没有了陈树湘这样的兵士,这场战役如何能取胜?如果没有了千千万万个陈树湘,长征能胜利吗?在这样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超卓的兵士,他们大概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勇敢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夜,静静地夜。窗外已是万籁俱寂,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圆日那树枝上的猫头鹰,正睁大眼睛,预备抓一只爱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变得格外安好。与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我的脑海里不竭地浮现赤军兵士过雪山、草地那雄伟宏伟的场面,心里不断地称赞他们的坚强意志,不由思绪万千,心潮磅礴。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天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妈妈正好闲得没事做。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去爬那生长着生气勃勃的树木的紫荆山。来到山脚下,望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由有此忘而怯步。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爬起山来。

  长征途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豪杰故事,这些故事也常常在我的心中飘荡。那种不平不挠,不畏牺牲,一往无前的豪杰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办事的崇高质量,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途中赤军前无望不穿的高山峻岭,江河阻拦,后无数不尽的重兵强敌、机枪大炮的追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赤军却仅靠动手中弹药不多的破枪烂炮,硬是从国民党百万大军组成的包抄圈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打开了一条大道。是什么特殊的力量使实力如此弱小、配备如此落后的赤军收获了成功呢?是精神,是信念,是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