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1
豪气壮志的一天,我在书架不小心翻出来了一本《西游记》,我就想这有什么好看的呢,我就翻开看了看,前引上都有简短的故事内容,比如第一回傲来国出仙石,石猴称王,然后我就看了这一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的唐僧师徒终于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他们分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沙和尚,当然还有一位永不疲累的小白龙,每一次看到有妖怪出来捉拿唐僧的时候,我都会胆战心惊,好想对悟空说:”快呀!快呀!用你的72变。”最后唐僧还是有惊无险的.出来了,但是每当我看到这个过程还是会心惊胆战,非常佩服这四兄弟的同心协力。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让我想到,我有一次回家时,在树林迷路了,我就突然想到了金角大王和一些小妖会不会把我抓起来吃了?我就吓得哇哇哭,然后孙悟空又对我说:”徒儿不要怕,让我来收服他”,然后我就不怕了。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只要团结一心,永无怨念,就能完成不可能的事。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2
初次看《西游记》是在六岁时,那时只觉得很好看,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情节曲折,使我回味无穷。后看《西游记》是在十岁时,那时已懂事了,明白这故事里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赏这本书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说家。书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师徒经过了重重磨难和各种考验,仍坚持到底,不屈服,顽强的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成佛的神话传说。《西游记》使我感受到世间的正与恶,和只有敢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书中的四师徒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本领,为这本小说平添了几分魅力。唐僧是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胆小、唠叨、不分善恶,但他却始终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成为了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是个性急、淘气,但始终忠于师傅,即使是被赶走了,也很关心师傅,每次总是又回来了,他英勇善战,火眼金睛,面对妖精总也不退缩,终成斗战胜佛;猪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后因犯色,而被贬下凡间成猪,也随唐僧取经,途中经常说要各奔东西,还老是贪恋美色,好吃懒做,却始终对师傅不离不弃,武功虽不如孙悟空,但着实也是一个好徒弟,最终成为了净坛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盏,后将功赎罪,随唐僧取经,他的功夫是三个徒弟中最差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师傅的话言听计从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却是三师徒中最好的一个,也成了金身罗汉。
读完这本书是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了原来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坚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时间,认真的做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3
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西游记》。自明代吴承恩创作以来,《西游记》便作为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经典,人类文明的瑰宝,流传至今。
《西游记》里的每个人物刻画都不乏生动性。在阅读了《西游记》不下百次之后,这里面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二师兄猪八戒。在高老庄的时候,唐僧为其取名“八戒”,其意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眼坐高等华丽之床、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这是唐僧对猪八戒的初衷,对进入佛门之人的初衷。但若故事真以“八戒”的形式发展下去,猪八戒恐怕会变成第二个沙和尚,《西游记》也会少很多精彩篇章。
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猪八戒义激猴王、猪八戒助理败魔王,盘丝洞七情猪八戒等的精彩故事。可以说在吴承恩先生的笔下,人们对猪八戒这个戏剧性人物各执己见。说起好吃懒做,便不由得会想起每次师父要他化斋时,他便溜到某处呼呼大睡;说起自作聪明,便不由得会想起一次师父命他探察山中有无妖怪时,自编自导的一出被悟空识破了的戏。诸如此类的性格违反了“八戒”之意,但这些何尝不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呢?当然,猪八戒还是有好多的优点。他虽然没有孙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等的情节之中,他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
猪八戒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但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丑陋和令人厌恶。他虽然贪吃贪睡,贪财好色,但是在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是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仙的超强本领,还有就是猪的形体特征和猪的一些习性。猪八戒充分地把人性、神性、猪性完美结合在一身。
在现今生活的年代,猪八戒这个“二师兄”,作为憨厚、老实人,老好人的形象已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下流行语之一,如“女人找老公,要找就找二师兄”。现在,每一个暑期档里都少不了《西游记》的光顾。那双蒲扇耳、那张莲蓬吊搭唇,和那个便便大腹留在了每个观众的心中。或许,在当下繁忙的生活中,通过阅读了《西游记》,了解里面的人物,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人性的共同点。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3
《西游记》这本名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
《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让我记忆犹新。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峰岩重叠高山前,大家又累又渴,唐僧就让孙悟空前去摘桃来充饥解渴。唐僧恰巧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她变成一位美貌的村姑,说是来送斋饭的,唐僧也一再拒绝,可八戒嘴馋,刚要动口,悟空回来了,用火眼金睛一看,发现这村姑是妖精,朝她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逃走了。第二次,山坡上闪出一位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妖精又丢下一具假尸首逃走了。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一位白发老公公,孙悟空暗中叫来众神,让他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孙悟空机智勇敢,十分坚定;八戒贪吃有贪色,但讲正义;沙僧老实、安于天命;唐僧心地善良,但胆小,慈悲,顽固执着。这四个主人公各有各的特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妖精阴险狡诈,诡计多端,但都被神通广大,本领高强的.孙悟空打死了。
他们师徒四人在通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各种险情,但他们一一克服了困难。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意志坚定,就一定能闯过难关,取得胜利。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当学习孙悟空的不怕困难,勇往打败“拦路虎”。
可想而知,最后他们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一路,经历了多少风雨,有一首歌写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真的很好看,他的喜剧结局是我最喜欢的,大家空闲时来读读它吧!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4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
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妖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擅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人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取得了真经。
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
读过《西游记》使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5
星期六早上,迎着明媚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起《西游记》这本书,读完后,我深受启发。
《西游记》主要讲了孙悟空出世、大闹天空、终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又描述了释迦造经,观音访僧,魏斩龙,以及玄装出世等故事。后来,主要写孙悟空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走过十万八千里,前后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金的经过。
唐僧师徒取经过程历经种种磨难,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我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本书中有一种精神让我感悟最深:唐僧师徒历经的.八十一个磨难让我联想到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是的,我们在生活中干一件事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但在一件事情当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锲而不舍像小水滴一样,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回外婆,正巧外婆要下地播种,我心血来潮硬要跟外婆一起去。“啦啦啦,下地了,啦啦啦啦。”我哼着自编小曲儿兴高采烈地到田地里。到了田地里,外婆就熟练地干起活来儿来,我也不输给外婆,先卷起裤脚一脚踩进田地里,拿起一把种子随意的撒,可我没干几分钟便没了起初的高兴劲了,觉得干农活是那么梢燥乏味。就在我闷闷不乐时,一个扑空踩进了一个窟窿里,摔了一屁股泥,我气冲冲地走出田地。外婆就说:“呵,你以为农活这么容易干呀,你以为粮食这么容易种出来的呀。”我准备放弃起身离开时,一种精神漂过我脑海:唐僧师徒历经了八十一种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外婆那么大年纪都坚持干得了农活,我才十几岁就干不了?人家唐僧师徒不照样坚持了长达十四年的西天取经,我也照样坚持下去,我也要征服农活,我再一次下田。
这本书教我们学会干一件事坚持不懈,不畏艰险!我们应该向唐僧师徒学习。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6
今年寒假,重拾《西游记》,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又浮此刻眼前,第一次看到西游记还是在电视上,那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雷讲述了唐僧以及三个徒弟一路历尽艰辛,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
故事中的孙悟空是男一号,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敢于斗争,有无穷的本领,无所畏惧,他敢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争,敢与妖魔鬼怪斗争,敢与各种困难做斗争。孙悟空那正义在胆,不屈不挠的精神。
虽然取经路动不动就嚷嚷散伙,但一路上却十分团结,一向不离不弃。
在战争时期,红军战士们团结一志,他们要过大渡桥的时候,被人包围了,他们还是坚持着,又不放弃,他们背着木板,一块一块铺上去,他们下过可是水流啊,要是掉下去连尸首也不见了呀,两边都还有敌人。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停电了,停电可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总有人会中暑,可是还有人坚持着,还有人在与干旱抗斗,还有清洁工人和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每一天都在工作,不因为太热而不去了,他们在坚持着。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我们的学习也一样,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正如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在故事中就是一个唠唠叨叨的人,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速度,但他却有坚强的意志,不为财色所迷惑,不为死亡而屈服,正如我们的父母,不是伟大的、神通广阔的,但却永远是为我们操心最多的。
九九八十一难,是如何的持执,不畏双难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我不禁惭愧自我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这正是我缺少的,只要能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我想这也是一种成功。 古代民间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之戏说,我依着好奇品味西游,寻找为何不看西游的答案。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出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之手。这本书共一百章回,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核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地府、闹天宫,直至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第八至十二回写小说的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并兼写其他故事;弟十三至一百回那么是西天取经的正文,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包括取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等,最终取得真经。
读后细思明白,“男不看西游”主要是跟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有关。男儿天性好动人尽皆知,而孙悟空正是这一形象的代表,如第五回,孙悟空仅因蟠桃宴会没邀请自我参加而恼怒,放肆闹天宫,说明孙悟空是个暴力相制之人。尤其是第五十九至六十回,三借芭蕉扇,只能反映出悟空的油嘴滑舌,即使是机智也可是是耍小聪明罢了,都为反面教材,男儿看后自然会抑制不住天生的冲动劲,只会愈发淘气。
可是我倒有些疑问,古代既有这样的戏说,为何《西游记》仍是名著经典以致流传至今呢?很简单,只需细读便可知其中缘由。 悟空虽生性冲动,可是他打破常规不拘束,有创新思想;八戒知难而退,抱怨说回高老庄,可也没有一次离开唐僧,可见其忠心耿耿;沙僧众所周知,敦厚老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是细看个人,略看大局,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实那么是告诉读者:只要不放弃梦想,无论前途坎坷难行,只要战胜这些挫折困难,最终都会获得成功和幸福。
一本名著自然少不了名言,让我得到最大启示便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句。这句话是用草木比喻人生,人的一生有得意荣华,也有失意的枯枝。人生苦短,不必太过于注意得失,只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便成。
品味西游,我在年当风华正茂之时初次品味,受益匪浅,亦坚信它可使我受益终身。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7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西游记》创造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方展其超人的本领。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可以说《西游记》是一部最能体现我国民族丰富想象力的小说,也是一部最接近儿童文学的古代小说,主要人物有:唐僧,俗称陈,小名江流,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投胎,唐僧是取经集团的领导者。孙悟空,又名孙行者,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花果山石猴,有七十二般变化之本领。后来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搭救,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嫉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猪八戒,又名猪悟能,孙悟空常称他“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对师父却很忠诚。他憨厚淳朴,贪吃好睡,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被贬入人间,他一路上任劳任怨,是不可或缺的配角。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也让我懂得了,凡是与同学共同完成的事情都要互相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明天,让我们向西天取经的四人学习吧!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8
西游记》是著名的中国四大名著,师徒四人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华人,也触动了我。
师徒四人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孙悟空了。他去了菩提祖师拜了师,学了一身法术,后来由于得罪了龙王和阎王,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他被唐僧解救后,跟着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却从来没有沮丧过,从来没有放弃过,最终四个人都成功成了佛。
是什么支撑师徒四人翻山过海?是什么让孙悟空能打败所有的怪物,能战胜所有困难?因为那坚定的信念,坚强不屈的精神。假如没有这些心理,他们即使所向无敌也取不成经。孙悟空也是因为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才能把天庭打得落花流水。
我以前也经常会遇到人生中的'难题,每次遇到它们,都心灰意冷地退缩回去。但是当我读了这本书,明白里边的道理后,我便坦然面对这些难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它们。我把孙悟空这个人当做我的信念,努力学习试图像他一样无所畏惧永不言弃,面对困难永不退缩坚强不屈。
《西游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启示和无穷的乐趣,让我在神话故事中漫游的同时学到新知识。孙悟空这个人物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坚强不屈的品质,带我走向成功!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9
当大家看完《西游记》这本书时,是不是总会觉得唐僧是一个武力值很弱的人,因为唐僧虽然是金蝉子转世,但也是一个肉体凡胎。唐僧既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没有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但是,我认为,唐僧才是西天取经五人团里最强的。
首先,只有唐僧才能把其他四人团结在一起,并且在一路上,还有不少的神仙在暗中保护他。唐僧,他是被佛祖指派去西天取经的',其他四位,都是保护唐僧的徒弟,如果没有唐僧来点化他们,他们还一个被压在五行山下,一个在河中当妖怪呢。所以是唐僧把他们团结在一起的。没有唐僧,就没有西游记。况且,他还有东土唐皇的通关文牒。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唐僧拥有西天取经的大义名分,仅凭这一点,他就是这个团队实力最强的。
其次,他不仅实力很强,他还是这个团队的精神领袖。在《三打白骨精》这一回中,白骨精三次分别变成了老婆婆、小姑娘和老爷爷,但都被孙行者的火眼金睛识破,三次将白精的化身打死。可唐僧是肉眼不识得妖怪,很生气,把孙悟空赶走了,书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想:“唐僧真坏!把保护他的人全赶走了!”可是你们想过吗?唐僧难道不知道只有孙悟空才能保护他吗?唐僧虽不认得妖怪,但看到孙悟空把“一家三口”打死了后,他的慈悲之心动了,怕孙悟空以后祸害他人。唐僧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唯一保护自己的人赶走了,我换作是我们,我们能做到吗?不能,最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唐僧经常说“我佛慈悲”他为了平民百姓可以牺牲自己,这种精神使得四个徒弟紧紧地围绕在他的周围,他是取经团队的精神领袖,当之无愧的“师傅”。
再次,他能够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取经路上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不轻易放弃。在女儿国中,他和女儿国国王看上了唐僧,想要和他结婚,结果呢?他一想到东土唐皇在等他,还有千万百姓等着佛经,身上取经重任不能放弃。唐僧拒绝了女儿国国王的好意,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取经路。如果换做是别人,就会在女儿国享受荣华富贵,颓废一生。
所以,我们看书一定要中立地讨论人物,客观的评价。不能因为大家都喜欢孙悟空,就片面的认为拥有最高武力值就能才成为团队的核心。我认为,发下大宏愿,拥有“善心、信心、恒心”,历经艰难险阻要从西天取得大乘佛经的唐僧才是这只取经队伍中的核心和最强者。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10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为明朝的吴承恩。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今年暑假,我重温了它。这本书真是叫人百看不厌啊!
《西游记》的情节丰富生动。主要讲述了唐朝贞观年间,大唐高僧唐三藏在众僧中脱颖而出,奉旨西行至灵山大雷音寺拜佛求经,途中收服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法力高强的徒弟,一路降妖除魔,终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西游记》吸引我的不单纯是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是里面刻画得细腻入微的人物形象。我对那慈悲为怀的唐僧印象极其深刻。唐僧自幼入佛,一路上领着徒弟们跋山涉水,无论遇到什么魑魅魍魉,遇到什么天堑峻岭,从未动摇过一丝西天取经的信念。在“三打白骨精”这场风波中,大家对唐僧的行为略有争议,褒贬不一。有人说,唐僧肉眼凡胎、不分青红皂白,孙悟空全心全意保护他,他却把紧箍咒念得颠来倒去,让孙行者疼得死去活来,被迫走人,真是令人气愤。但我认为,前面两次,他原谅了悟空,这说明唐僧是个懂得宽容的人。可杀生是佛家第一戒,他毕竟不是神仙,分辨不清妖怪和人。况且孙悟空这猢狲过往也不是没有伤过人,唐僧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猪八戒这个“猪队友”插嘴,他信以为真,也是情有可原的呀。最后,唐长老晓得自己错怪了人,给徒弟赔礼道歉。从这件事中,其实可以看出唐僧是个大慈大悲、宽容坚韧,敢于引咎自责、敢于担当的好师父。
对于可爱的动物,我们也应与它们和谐相处。一想到唐僧,我就不禁想起自己对一只小猫做的善事。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和爸爸回家时已经挺晚了。我摸着墙壁,打开了灯的开关,一只毛茸茸的`东西“唰”地出现在我的脚下。我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是一只小猫。这只小猫全身棕黄,因为经受过暴雨的洗礼,毛上随处可见污渍。它的双耳牢牢贴着脑袋,紧紧蜷缩成一团,一动不动。
或许,这只小猫与妈妈散步时这儿摸摸,那儿碰碰,一会儿跑到西,一会儿蹿到东,结果与妈妈走散了,碰巧又遇上了滂沱大雨,只好躲进楼道里,精疲力竭地睡着了……
“对其置之不理,万一一连几天还是大雨如注,它找不到像样的食物,那怎么行!”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决定寻些食物给它吃。
我打开冰箱,思索了一阵,把半罐酸奶和几小片面包置于一只一次性塑料碟子里,小心翼翼地端到了小猫面前。我望着它,说道:“小猫啊小猫,醒来后吃掉它,别饿肚子喽!”小猫还是那样,将脸揣在怀里,也许它在梦里已听得一清二楚了吧。我望了它最后一眼,独自上了楼。
第二天清晨,我刚睁开惺忪的眼睛,便蹑手蹑脚地下楼了。与梦中想的一样,它走了。留下的,是一个空碟子。一旁的猫爪印,好像在与我挥手告别……我的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
《西游记》能被尊称为“经典”,在于它精妙的构思、精彩的剧情、鲜明的人物等,更在于书背后所给予我们的那深邃、无价的道理。唐僧这一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与人为善,予己为善!一颗善良的心灵,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
西游记读书心得 篇11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已经读过了吧。文中特色鲜明的人物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感想吧!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经历了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得了正果。唐僧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师父,他受佛祖之托西天取经,心地善良,意志坚定,但却不会辨别是非,常常听信谗言,冤枉好人。孙悟空有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路斩妖除魔,战功赫赫,他聪明机智,总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危机,只是不免有些高气傲。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美色,经常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路上给大家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他憨厚质朴,总是十分乐观,能给人带来快乐。沙僧是所有人中的三师弟,他做事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不善言辞,也在师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的个性鲜明不同,小吵小闹也时有发生,才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让读者跟着书中的人一起欢、一起笑,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
《西游记》也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人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放弃,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不管成功与否,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都是一种成功。还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们要全面看待自己,合作努力时,每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力量聚集起来,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