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成语

时间:2024-09-07 16:59:00 成语 我要投稿

(精品)龙的成语1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的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的成语 篇1

  叶公好龙

  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画龙点睛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 (现在南京) 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

  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 ”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 一画了, 龙就会腾空飞走的! ”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 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柳毅传书

  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忽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来。

  柳毅坐在马上,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美丽的女郎,怎么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再细看,那女郎双眉紧蹙,一脸愁容,衣服也穿得破破旧旧。她站在那里不时向远处张望,好象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柳毅走上前去问道:“你是哪里人氏?为什么一个人在这荒野里?有什么难处?”女郎脸上现出极其痛苦的样子,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阵子,才说:“我的命不好。

  本来不好意思对你说这些,可我的苦太深了。不怕你见笑,只好对你说了。说一说,我心里也痛快些。”她擦了擦泪诉说道:“我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作主把我嫁给泾川的二儿子。

  我本来不乐意,父母之命不好违背。泾川的二儿子是个浪荡公子,成天不干正事。我劝过他几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边那些女人为了讨好他,说了我许多坏话,他就天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诉说情由。

  谁知公婆偏袒儿子,反而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满肚子苦向谁诉!”说着说着,她又泣不成声了。

  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谁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里人怎么能知道!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帮忙?”

  柳毅听了文郎的话,心中很是不平,他义愤填膺他说:“我这人就是看不得不平的事!我要是腋下能生出双翅,就立刻给你送信去!只是洞庭一片大水,我这凡人只能在陆地上行走,怎么能把信送进去呢?我担心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误了你的事,”

  女郎见柳毅这般义气,感激得泪流满面,说道:“你肯帮我的忙,我很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就算一死也要报答你。我怕你不肯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没先告诉你去的'方法。现在你答应替我带信了,我就告诉你。其实,去洞庭龙宫也和进京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柳毅说:“既然这样,你就告诉我,我帮你跑一趟。”

  女郎又给柳毅行了个礼,说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人们称它为社橘。你在那橘树干下,把头上的皮革束带解下来,换上我给你的这条丝带,然后在树干上叩击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接你。你跟随他往里走,大水大浪都挡不住你。除了捎信外,还希望你把我在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说说。”柳毅说:“你只管放心,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女郎把藏在小袄里的信取出,交给柳毅,然后侧转身,望着洞庭的方向,泪珠儿不断。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样子,也被感动得落下泪来。他接过书信,小心地放在书囊之中,又向她问道:“你放牧这些羊做什么用?神界也杀羊吃吗?”女郎说:“这哪里是羊?他们的样子象羊,其实都是些雨工。”柳毅不解地问道:“什么是雨工?”女郎说:“也不过是作打雷洒雨之类的工作罢了。”柳毅又细看了看,这群羊都很矫健,走起路来步子迈得很大。两只眼睛发出奇异的光,喝水吃食也和羊很不一样。再看那身体的大小,毛角的式样,和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柳毅和女郎告别时说:“我给你当送信的使者,以后要是再到洞庭,你可不要说不认识我而躲开哟。”女郎说:“哪能呢!岂止不躲开,我还要把您当亲人看待呢。”

  柳毅辞别了女郎,向着东方走去,走了几十步,回头再看女郎,女郎连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见了。

  这天晚间,柳毅来到同乡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和同乡告别后,就踏上了归途。他一路夜住晓行,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家。到家之后,其它事情都没干,先去了洞庭湖。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柳毅走到大树跟前,按照龙女教的办法,换去头上的皮革带,束上龙女给他的丝带,在树上叩击了三下,一会儿从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个武夫模样的人。这人走到柳毅跟前,很有礼貌地问道:“贵客从哪里来?”柳毅没把送信的事告诉他,只说要拜见大王。武夫就分开水,在前面引路,领着柳毅往前走。他对柳毅说:“请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到了:”柳毅刚闭上眼,就听到两耳中的风呼呼作响。霎时之间,柳毅睁眼一看,已到了龙宫前面。宫门很高,两边的台阁都是对称的,房屋千门万户,都极为富丽。路旁奇花异草,无所不有。

  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子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柳毅见这房间很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灵虚殿。”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有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一切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怎么还不来?他在哪里?”那人说:“您来前不久,我们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柳毅问:“什么叫《火经》?”那人说:“我们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要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我们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起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正说话间,宫门忽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赶紧站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君主。”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事?”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生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问起来,才知道她受丈夫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说完,取出书信呈上。

  洞庭君看罢书信,用衣袖掩面哭泣,说道:“这是我的过错,我当初没听人们的劝告,竟把女儿送到虎口里去受苦。感谢先生给我带信来。”说着,把信交给站在身旁的人传进后宫去。不多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传出许多妇人的哭泣之声。哭声越来越大。洞庭君吃惊地对旁边的人说:“赶快进去和娘娘说,不要让她们哭出声来,免得让钱塘知道。”柳毅不明白,问道:“钱塘是谁?”洞庭君说:“是我弟弟,从前曾任钱塘地方长官,现在已经辞官归隐啦。”柳毅仍不解:“干吗怕他知道?”洞庭君说:“先生不知道,我那弟弟为人正直,性情暴躁。从前帝尧在位的时候,有九年的洪水灾害,就是他一怒造成的。最近和天将闹别扭,他一气之下,把五山崩毁,连通路全都堵塞了。我怕他知道了,一发脾气去闹事,要连带那一方百姓跟着吃苦头。”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接着就见有一条赤龙,长有千尺开外,两只眼睛亮如闪电,一只舌头血一般红,全身赤鳞如火,脖颈上还拖了一条金锁链,平地腾空而起。就在这赤龙腾跃之时,千雷万霆,缠绕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纷纷直落。那声巨响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听不清事。柳毅吓得直往后退,洞庭君亲自搀扶住他,说道:“先生不要害怕,这是钱塘知道了这件事,不停时刻地去了。”柳毅说:“我还是回去吧。他去的时候这般声势,回来的时候,还不得把我吓死!”

  洞庭君说:“不妨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这样。回来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您且请坐。”说着命人摆酒。

  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很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

  “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先生的大德,我很为感激!”柳毅起身谦让了一番。钱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讲诉去处理事情的经过:“今天辰时我从灵虚殿出发,已时到了径阳,午时与他们展开了激战,未时回到这里。我还到九天告知上帝,得到上帝的允准。”

  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里休息。第二天又在凝碧宫设宴招待柳毅。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来相谢,钱塘君拿出琥珀箱来相谢。这些雕刻得精致的箱内装有人间罕有的宝物。柳毅辞谢了一番,最后只好接受下来。第三天又在清光阁设宴招待柳毅。这次钱塘吃酒有些过量,他的性格又直爽,就对柳毅说:“我那位嫁给泾阳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爱女,相貌美丽,性情贤淑,谁都说她好。不幸受到那坏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帮助,现在也算解决了。

  我想把侄女嫁给先生,我们两家结为亲戚,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钱塘见柳毅说得有理,又是个很重义气的人,也就不再勉强。这天晚上,钱塘又单独设宴招待柳毅,他们相互之间谈得十分投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又过了一天,柳毅要辞别回去,洞庭夫人又特别在潜景殿设宴招待柳毅,让女儿出来向救命恩人致谢。夫人说:“你救了我女儿,大恩没报。本想请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着要回去。这次分别,不知日后还能见面吗?”女儿坐在旁边也是恋恋不舍的样子。夫人这话说得颇带感情,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钱塘议婚时,柳毅虽然推辞掉了,但他对龙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龙女,龙女似乎对自己也有些感情。此时,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还是有些恨。他的思想有些乱。宴罢分手时,龙女对柳毅有些眷恋之意,但很含蓄。宫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夫人也赠送柳毅许多奇异的珍宝,有好多连名称都叫不上来。

  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人们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中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她父亲好仙学道,成夭闲云野鹤,踪迹不定。这女子前年曾嫁给清河张氏,不幸丈夫死去。母亲怜其年纪尚小,要她改嫁。我见那女子既聪明又贤惠,特来给你提提。”柳毅觉得,想见到心上的人,已是无望了,就答应了。

  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些相似。龙女当时忧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起来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龙女。

  过了两年,有了一个男孩。孩子满月时,亲朋都来贺喜,妻子穿起来漂亮的衣服。柳毅觉得妻子穿的这身衣服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记不起来,正在凝想,妻子对丈夫说:“你想什么?不记得当年见我穿的时候了?”柳毅说:“从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儿送过信,在龙宫中好象见她穿过的衣服和这件差不多。”妻子说:“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儿。泾川之冤,得到你的帮助,才能够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报答。不想钱塘叔叔议婚,你竟拒绝了。

  此后,天各一方。父母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怎么会是龙女?”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柳毅说:

  “说真心话,我结婚时就看到你有些象龙女,怕你犯疑,没敢对你说。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龙女。没想到你就是龙女!你怎么不早说?”龙女也故意反问:“既然真心想我,钱塘叔父提婚的时候,你怎么拒绝了?”柳毅说:“我当时替你送信,实在是出于义愤,一点没往别处想。叔父议婚,我觉得于理不当,所以没应。实际上心中已经喜欢你了。后来有人屡次提亲没应,也是这个原因。”龙女说:“我也知道你心中没忘了我,这才假托庐氏女,请媒人提亲的。”夫妻二人回忆了初次见面的情形,又谈及结婚后相亲相爱的情形,感情更加深厚了。

  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龙宫。洞庭君见了很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很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从此,洞庭一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都说,这有柳毅的一份功劳。

  龙的成语 篇2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人中之龙】: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晋时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久慕宋纤的大名,有一次带着仪仗队、敲着铙鼓去拜访宋纤。宋纤身在重重的楼阁中,拒不见马岌。最后马岌边命令返回,边说:“我能听得宋纤的名声却不能见到宋纤,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却见不到他的人。从今以后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龙。”

  【乘龙快婿】:

  对别人女婿的美称。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乘龙”或“乘龙快婿”就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唐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ázì),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车水马龙】

  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 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 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 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 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 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 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 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 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 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 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 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龙的成语 篇3

  [鱼龙变化] yú lóng biàn huà

  指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云蒸龙变] yún zhēng lóng biàn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龙行虎变] lóng xíng hǔ biàn

  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骧豹变] lóng xiāng bào biàn

  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龙腾豹变] lóng téng bào biàn

  比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化虎变] lóng huà hǔ biàn

  比喻变化莫测。

  [鱼龙百变] yú lóng bǎi biàn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虎变龙蒸] hǔ biàn lóng zhēng

  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龙的成语 篇4

  1、龙腾虎跃: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2、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3、龙行虎步: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4、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5、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6、盘龙卧虎: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7、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8、龙血玄黄: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高亨注:“玄黄亦可读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9、龟龙片甲: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10、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1、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12、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13、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14、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15、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16、活龙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17、真龙天子: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18、掷杖成龙: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19、祖龙之虐: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20、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21、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龙的成语 篇5

  一、【龙标夺归】

  二、【龙雕凤咀】

  三、【龙跃鸿矫】

  四、【龙江虎浪】

  五、【龙眉豹颈】

  六、【龙骧凤矫】

  七、【龙拿虎跳】

  八、【龙翰凤翼】

  九、【龙蟠凤翥】

  十、【龙泉太阿】

  十一、【龙飞凤舞】

  十二、【龙神马壮】

  十三、【龙幡虎纛】

  十四、【龙驭上宾】

  十五、【龙多乃旱】

  十六、【龙拏虎跳】

  十七、【龙章凤函】

  十八、【龙蟠虎伏】

  十九、【龙血凤髓】

  二十、【龙盘凤舞】

  二十一、【龙骧蠖屈】

  二十二、【龙御上宾】

  二十三、【龙翔凤舞】

  二十四、【龙拏虎攫】

  二十五、【龙胡之痛】

  二十六、【龙盘凤逸】

  二十七、【龙生九种】

  二十八、【龙楼凤城】

  二十九、【龙游曲沼】

  三十、【龙眉凤目】

  三十一、【龙首豕足】

  三十二、【龙鬼蛇神】

  三十三、【龙战虎争】

  三十四、【龙鸣狮吼】

  三十五、【龙血玄黄】

  三十六、【龙钟潦倒】

  三十七、【龙潭虎穴】

  三十八、【龙战于野】

  三十九、【龙吟虎啸】

  四十、【龙雏凤种】

  四十一、【龙肝凤髓】

  四十二、【龙归大海】

  四十三、【龙腾豹变】

  四十四、【龙德在田】

  四十五、【龙头蛇尾】

  四十六、【龙驰虎骤】

  四十七、【龙性难驯】

  四十八、【龙行虎步】

  四十九、【龙兴云属】

  五十、【龙骧虎峙】

  五十一、【龙腾虎啸】

  五十二、【龙驹凤雏】

  五十三、【龙骧虎视】

  五十四、【龙跳虎伏】

  五十五、【龙争虎战】

  五十六、【龙威虎震】

  五十七、【龙子龙孙】

  五十八、【龙楼凤池】

  五十九、【龙骧豹变】

  六十、【龙拏虎掷】

  六十一、【龙飞凤翥】

  六十二、【龙言凤语】

  六十三、【龙伸蠖屈】

  六十四、【龙战玄黄】

  六十五、【龙生九子】

  六十六、【龙腾虎踞】

  六十七、【龙蛰蠖屈】

  六十八、【龙骧虎步】

  六十九、【龙盘凤翥】

  七十、【龙伯钓鳌】

  七十一、【龙骧虎跱】

  七十二、【龙姿凤采】

  七十三、【龙心凤肝】

  七十四、【龙翔凤翥】

  七十五、【龙荒蛮甸】

  七十六、【龙翰凤雏】

  七十七、【龙章凤彩】

  七十八、【龙兴凤举】

  七十九、【龙腾凤集】

  八十、【龙跃虎踞】

  八十一、【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八十二、【龙楼凤阙】

  八十三、【龙飞虎跳】

  八十四、【龙腾虎踯】

  八十五、【龙马精神】

  八十六、【龙跃虎卧】

  八十七、【龙虎榜】

  八十八、【龙楼凤阁】

  八十九、【龙蛇混杂】

  九十、【龙争虎斗】

  九十一、【龙虎风云】

  九十二、【龙肝凤脑】

  九十三、【龙拿虎掷】

  九十四、【龙荒朔漠】

  九十五、【龙腾虎蹴】

  九十六、【龙蛇飞动】

  九十七、【龙攀凤附】

  九十八、【龙肝凤胆】

  九十九、【龙跳虎卧】

  一百、【龙翔虎跃】

  一百零一、【龙翔凤跃】

  一百零二、【龙飞凤起】

  一百零三、【龙蹲虎踞】

  一百零四、【龙断之登】

  一百零五、【龙化虎变】

  一百零六、【龙隐弓坠】

  一百零七、【龙驭宾天】

  一百零八、【龙屈蛇伸】

  一百零九、【龙腾虎掷】

  一百一十、【龙跧虎卧】

  一百一十一、【龙颜凤姿】

  一百一十二、【龙蛇飞舞】

  一百一十三、【龙蟠虎踞】

  一百一十四、【龙跃凤鸣】

  一百一十五、【龙跃云津】

  一百一十六、【龙精虎猛】

  一百一十七、【龙凤呈祥】

  一百一十八、【龙飞凤翔】

  一百一十九、【龙肝豹胎】

  一百二十、【龙盘虎踞】

  一百二十一、【龙行虎变】

  一百二十二、【龙蟠凤逸】

  一百二十三、【龙头锯角】

  一百二十四、【龙蟠虎绕】

  一百二十五、【龙山落帽】

  一百二十六、【龙章凤姿】

  一百二十七、【龙潜凤采】

  一百二十八、【龙蟠虬结】

  一百二十九、【龙骧虎啸】

  一百三十、【龙骧麟振】

  一百三十一、【龙章秀骨】

  一百三十二、【龙盘虎拏】

  一百三十三、【龙潭虎窟】

  一百三十四、【龙门点额】

  一百三十五、【龙阳之兴】

  一百三十六、【龙阳泣鱼】

  一百三十七、【龙韬豹略】

  一百三十八、【龙威燕颔】

  一百三十九、【龙去鼎湖】

  一百四十、【龙腾虎跃】

  一百四十一、【龙威虎振】

  一百四十二、【龙睁虎眼】

  一百四十三、【龙生龙,凤生凤】

  一百四十四、【龙断可登】

  一百四十五、【龙口夺食】

  一百四十六、【龙举云兴】

  一百四十七、【龙斗虎争】

  一百四十八、【龙举云属】

  一百四十九、【龙章麟角】

  一百五十、【龙钟老态】

  一百五十一、【龙蛇不辨】

  一百五十二、【龙战鱼骇】

  龙的成语 篇6

  白龙鱼服

  春秋时期,吴王过烦了宫中的生活,于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走一走,还想和他们一同饮酒。这决定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官员。若是吴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大夫伍子胥也认为一国之君混迹在百姓中间是很不妥当的。为了打消吴王微服出游的念头,他给吴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白龙,这条白龙也是玉帝最钟爱的宠物。有一天,白龙厌烦了天庭单调的生活,就变化为鱼,下凡到一个清冷的池里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非常有趣。这时,一个名叫豫且的渔人走了过来,这个深池是他每天打渔的地方。豫且看见池水中的这条鱼个头很大,高兴极了,就一箭射了过去。正玩得高兴的白龙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原来豫且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白龙带着痛逃跑,愤怒地到玉帝那里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

  玉帝充满疑惑地问白龙:“你为什么会让一个渔夫射伤了眼睛呢?当时你是以什么形象出现在渔夫面前的?”白龙回答道:“我当时下到那清冷的池里化为一条鱼……”

  玉帝打断白龙的话,说道:“渔夫打渔天经地义,而你化龙为鱼,自贬身份,才招致这无妄之灾,这不能怨恨别人,问题倒是在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变化成鱼的形象呢?而豫且用箭射鱼又有什么罪过呢?”经玉帝这么一说,白龙无奈之下,自认倒霉。

  伍子胥说完了这个故事,转身对吴王说:“白龙是玉帝所钟爱的宠物,而豫且只是宋国的一个平民。如果白龙不变化成鱼,豫且就不会射伤它。现在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不顾自己作为国君的尊贵地位,而与普通百姓一起饮酒,我很担心,怕大王会遇上如同豫且射白龙那样的无妄之灾啊!”

  吴王觉得伍子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与百姓一同饮酒的念头。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引申出成语“白龙鱼服”。

  此外,关于白龙化鱼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故事是这样的:河伯(黄河之神)化为白龙,在水滨游玩。后羿见了,一箭射伤了他的左眼。河伯上诉玉帝,请求玉帝杀掉后羿。玉帝说:“你是河神,后羿怎么能射你?谁叫你变作动物的?后羿射的是动物,难道有什么罪吗?”这里说的不是白龙和豫且,而是河伯和后羿了,故事情节并无太大差异。

  ——《说苑·正谏》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蛟龙得水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反义词】怀才不遇 虎落平阳

  画龙刻鹄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龙的成语 篇7

  笔走龙蛇、强龙不压地头蛇、蛇化为龙,不变其文、龙蛇飞动、一龙一蛇、骇龙走蛇、龙蛇混杂、恶龙不斗地头蛇、龙蛇不辨、龙屈蛇伸、岁在龙蛇、不辨龙蛇

  龙的成语 篇8

  1、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2、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3、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4、龙肝豹胎: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5、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6、元龙高卧: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7、龟龙片甲: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8、匣里龙吟: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9、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10、龙马精神: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11、骥子龙文: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12、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13、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14、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15、土龙刍狗: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16、元龙豪气: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17、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18、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19、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20、龙蟠凤逸: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21、龙肝凤脑: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22、凤臆龙鬐: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23、云龙井蛙: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24、龙驹凤雏: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25、人中之龙:比喻人中豪杰。

  26、药店飞龙: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27、凤翥龙翔: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

  28、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29、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30、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1、痛饮黄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32、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33、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34、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35、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36、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37、炮凤烹龙: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38、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39、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40、盘龙之癖:指爱好的恶习。

  41、凤翥龙蟠: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42、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43、蛟龙得水: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44、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45、龙潭虎窟: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46、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47、凤舞龙蟠: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48、屠龙之技: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49、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50、龟龙鳞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51、凤箫龙管: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52、配套成龙: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53、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54、群龙无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55、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56、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57、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58、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59、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60、龙章凤姿: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61、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62、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63、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64、龙潭虎穴: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65、烹龙炮凤: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龙的成语 篇9

  1、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2、壁间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3、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4、蛇食鲸吞: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5、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6、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7、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8、长虺成蛇: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

  9、蛇头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10、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11、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12、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13、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14、蛇蝎心肠: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15、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16、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17、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18、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19、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20、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21、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22、膝语蛇行: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23、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24、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25、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26、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27、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的成语 篇10

  1、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成语)

  2、孙行者闹东海 武行者上景阳 (成语)

  3、巴结皇上靠皇后 (成语)

  4、大风起兮云飞扬(成语)

  5、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成语)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灯谜答案~

  答案:

  1、飞龙在天

  2、降龙伏虎

  3、攀龙附凤

  4、虎跃龙腾

  5、龙韬虎略

  灯谜(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又名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龙的`成语 篇11

  1.画龙点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 假龙。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3.车水马龙

  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 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 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 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 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 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 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 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 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 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 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 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4.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5.祖龙之虐

  解释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6.鲤鱼跳龙门

  解释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7.云龙高卧

  解释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8.真龙天子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龙的成语 篇12

  笔底龙蛇bǐ dǐ lóng shé

  成语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扳龙附凤bān lóng fù fèng

  成语解释:谓依附龙凤而升空。

  白龙鱼服bái lóng yú fú

  成语解释: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笔走龙蛇bǐ zǒu lóng shé

  成语解释: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乘龙佳婿chéng lóng jiā xù

  成语解释: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乘龙快婿chéng lóng kuài xù

  成语解释: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

  乘龙配凤chéng lóng pèi fèng

  成语解释: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成龙配套chéng lóng pèi tào

  成语解释: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藏龙卧虎cáng lóng wò hǔ

  成语解释: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禅世雕龙chán shì diāo lóng

  成语解释:指文章世代相传。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成语解释: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鼎成龙去dǐng chéng lóng qù

  成语解释:《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龙升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成语解释:见“鼎成龙去”。

  打凤捞龙dǎ fèng lāo lóng

  成语解释: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打凤牢龙dǎ fèng láo lóng

  成语解释: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雕龙画凤diāo lóng huà fèng

  成语解释:刻绘龙凤

  大水冲了龙王庙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

  成语解释: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得婿如龙dé xù rú lóng

  成语解释: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二龙戏珠èr lóng xì zhū

  成语解释: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凤表龙姿fèng biǎo lóng zī

  成语解释:形容英俊的仪表

  风从虎,云从龙fēng cóng hǔ,yún cóng lóng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标签:六字成语复句式成语上下句成语

  凤附龙攀fèng fù lóng pān

  成语解释: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附凤攀龙fù fèng pān lóng

  成语解释: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凤骨龙姿fèng gǔ lóng zī

  成语解释: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伏虎降龙fú hǔ xiáng lóng

  成语解释: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风虎云龙fēng hǔ yún lóng

  成语解释: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凤狂龙躁fèng kuáng lóng zào

  成语解释: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飞龙乘云fēi lóng chéng yún

  成语解释: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龙的成语 篇13

  1、生龙活虎

  2、车水马龙

  3、来龙去脉

  4、卧虎藏龙

  5、活龙活现

  6、乘龙快婿

  7、望子成龙

  8、画龙点眼

  9、蛟龙得水

  10、群龙无首

  11、叶公好龙

  12、龙生九子

  13、龙吟虎啸

  14、龙争虎斗

  15、龙肝凤髓

  16、龙飞凤舞

  17、龙马精神

  18、龙蛇杂处

  19、龙凤呈祥

  20、龙潭虎穴

  21、龙蟠虎踞

  22、龙行虎步

  23、龙骧虎步

  24、龙骧虎视

  25、攀龙附凤

  26、龙游浅水

  龙的成语 篇14

  画龙点睛、龙飞凤舞、龙潭虎穴、笔走龙蛇、虎踞龙盘、鱼龙混杂、老态龙钟、降龙伏虎、龙盘虎踞、来龙去脉、叶公好龙、鲤鱼跳龙门、群龙无首、卧虎藏龙、藏龙卧虎、人中之龙、龙马精神、望子成龙、攀龙附凤、龙凤呈祥、龙争虎斗、车水马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鱼龙百变、云龙井蛙、云从龙,风从虎、龙御上宾、龙腾豹变、炮龙烹凤、蟠龙卧虎、龙蟠凤逸、成龙配套、龙飞凤起、土龙沐猴、托凤攀龙、鱼龙百变、鼍愤龙愁、批逆龙鳞、龙骧虎峙、龙江虎浪、凤阁龙楼、龙章麟角、骑龙弄凤、凤髓龙肝、龙虎风云、放龙入海、枉学屠龙、跨凤乘龙、龙腾虎啸、打凤捞龙、龙骧虎啸、凤附龙攀、盘龙之癖、屠龙之技、龟龙鳞凤、龙头锯角、龙骧麟振、上山捉虎,下海擒龙、龙腾虎踞、龙战虎争、龟龙片甲、龙飞虎跳、乘龙佳壻、鱼龙曼衍、虎符龙节、一龙九种,种种有别、附凤攀龙、鱼龙漫衍、龙蛰蠖屈、人中龙虎、龙多乃旱、龙腾虎踯、马水车龙、土龙致雨、土龙刍狗、凤骨龙姿、竹杖化龙、龙蟠凤翥、神龙马壮、竹杖化龙、龙章麟角、骑龙弄凤、附凤攀龙、龙多乃旱、土龙刍狗、凤骨龙姿、批逆龙鳞、龙骧虎峙、凤阁龙楼、人中龙虎、砲龙烹凤、雕龙绣虎、龙驹凤雏、虎掷龙拿、龟龙片甲、炮龙烹凤、云龙井蛙、鼎成龙升、龙蟠虬结、攀龙附骥、龙盘凤翥、夔龙礼乐、绣虎雕龙、蛟龙失水、不变其文、龙跃虎踞、登龙有术、黄龙痛饮、乘龙配凤、羣龙无首、龙蟠虎绕、鱼跃龙门、攀龙附骥、龙盘凤翥、龙楼凤池、日角龙颜、龙跳虎伏、蛟龙失水、龙德在田、骇龙走蛇、虎踞龙蟠、蝘蜓嘲龙、龙心凤肝、龙神马壮、龙阳泣鱼、掷杖成龙、虎穴龙潭、龙标夺归、龙荒朔漠、虎据龙蟠、蝉蜕龙变、喜托龙门、龙肝凤脑、虎穴龙潭、龙标夺归、龙荒朔漠、龙楼凤池、飞龙乘云、蛟龙戏水、龙跃虎踞、龙跳虎伏、龙飞凤翔、凤毛龙甲、日角龙颜、虎斗龙争、伏虎降龙、龙翔凤舞、龙章凤函、龙韬豹略、二龙戏珠、龙蟠虎绕、攀龙讬凤、贯斗双龙、凤翥龙蟠、打虎牢龙、匣里龙吟、暴腮龙门、龙拿虎攫、野战群龙、擒龙捉虎、凤表龙姿、龙髯攀泣、事火咒龙、龙性难驯、凤舞龙飞、云蒸龙变、马如游龙、鱼质龙文、龙伸蠖屈、踞虎盘龙、飞龙舞凤、龙飞凤翔、夔龙礼乐、贯斗双龙、龙头蛇尾、文擅雕龙、虎变龙蒸、龙行虎变、描龙绣凤、龙游曲沼、龙兴云属、龙争虎鬪、龙血玄黄、龙攀凤附、龙盘虎拏、龙颜凤姿、龙生九种、龙首豕足、龙翰凤翼、龙钟老态、龙门笔法、龙楼凤阁、游云惊龙、龙章凤姿、云起龙襄、龙腾凤翔、曝腮龙门、龙屈蛇伸、神龙失埶、龙骧蠖屈、狮威胜龙、祖龙之虐、龙章秀骨、龙雕凤咀、凤楼龙阙、龙肝凤胆、龙楼凤城

  龙的成语 篇15

  1、凤箫龙管: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2、马水车龙:犹言车水马龙。

  3、龙骧虎啸:喻气概威武。

  4、大水淹了龙王庙: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我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5、讬凤攀龙: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6、龙楼凤池:指禁省,皇宫。

  7、龙心凤肝: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8、龙德在田:《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9、龙举云属:同“龙兴云属”。

  10、龙蟠虎踞: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11、虎变龙蒸:〖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12、砲凤烹龙:〖解释〗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13、龙战鱼骇:喻战争激烈。

  14、曼衍鱼龙: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15、龙战虎争:同“龙争虎斗”。

  16、摆龙门阵:茅盾《如是我见我闻》:“上茶馆,‘摆龙门阵’,是那里的风尚。”

  17、凤翥龙蟠: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18、龙章凤函:喻文采炳焕。

  19、虎步龙行: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一样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20、龙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靠,反而办不成事。

  21、活龙鲜健:形容健壮有活力。

  22、流水游龙: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23、祖龙之虐: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24、凤翥龙翔: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

  25、龙腾虎踯:同“龙腾虎蹴”。

  26、龙姿凤采: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27、龙骧虎跱:雄踞貌。

  28、龙潜凤采: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29、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30、龙翰凤翼:喻杰出的人才。

  31、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32、凤子龙孙: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33、鱼升龙门:同“鱼化龙”。

  34、元龙豪气: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35、批逆龙鳞:同“批逆鳞”。

  36、马足龙沙: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37、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38、鱼龙百变: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39、龙蛇飞舞:见“龙蛇飞动”。

  40、云龙井蛙: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41、游云惊龙:形容书法精妙。

  42、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43、烹龙砲凤:〖解释〗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44、龙楼凤城:犹言龙楼凤池。

  45、骇龙走蛇: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46、神龙见首: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47、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48、舞凤飞龙: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貌。

  49、龙蛰蠖屈: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50、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51、鼎湖龙去:同“鼎成龙去”。

  52、龙翔虎跃:喻奋发有为。

  53、虎据龙蟠:〖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54、龙翰凤雏:喻杰出的人才。

  55、云起龙骧: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56、龙腾豹变: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57、青龙金匮: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58、虎掷龙拿: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59、笔底龙蛇:〖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60、屠龙之伎: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61、龙跃虎踞:喻超逸雄奇。

  62、百龙之智:龙:公孙龙,战国时人,著有《公孙龙子》。一百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十分聪明。

  63、龙章麟角:比喻珍希,不凡。

  64、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65、一龙一猪: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66、龙生九种:见“龙生九子”。

  67、龙兴凤举:喻王者兴起。

  68、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69、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70、掷杖成龙: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齐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之后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71、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72、蛟龙戏水: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简便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73、火龙黼黻:《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74、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

  75、龙行虎变:《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76、龙兴云属:《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77、鱼跃龙门:同“鱼化龙”。

  78、鱼龙曼羡:喻世事变幻。

  79、龙楼凤阁: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80、鱼质龙文: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81、真龙活现:形容逼真。

  82、凤毛龙甲: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83、龙驭上宾: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84、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85、龙盘凤逸:喻怀才不遇。

  86、凤臆龙鬐: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87、画龙不成反为狗:〖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88、龙骧豹变: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89、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90、龙蟠虎伏:雄踞貌。

  91、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92、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93、龙跃鸿矫:喻高举远逝。

  94、白龙微服: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估计不到的灾祸。

  95、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96、龙屈蛇伸: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97、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98、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99、龙断可登: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100、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101、龙骧蠖屈:喻随时屈伸上下。

  102、龙翔凤跃:见“龙翔凤舞”。

  103、炮龙烹凤:见“炮凤烹龙”。

  104、恶龙不斗地头蛇: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可是本地的恶势力

  105、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

  106、人中龙虎:〖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107、打虎牢龙:犹言打凤牢龙。

  108、岁在龙虵:见“岁在龙蛇”。

  109、贯斗双龙: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

  110、岁在龙蛇:《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111、虎踞龙蟠:〖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112、鼎成龙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113、龙蟠凤翥:谓贤者遁世归隐。

  114、砲龙烹凤:〖解释〗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砲凤烹龙”。

  115、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116、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117、虎超龙骧:〖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118、打凤牢龙: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适宜的人选。

  119、烹龙庖凤:见“烹龙炮凤”。

  120、攀龙讬凤:犹言攀龙附凤。

  121、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122、矫若游龙:〖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123、龙御上宾:见“龙驭上宾”。

  124、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125、龙举云兴:同“龙兴云属”。

  126、鱼龙变化: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127、凤附龙攀: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128、龙翔凤翥: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129、凤舞龙蟠: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130、鹤骨龙筋:瘦挺虬曲貌。

  131、凤翥龙骧:形容奋发有为。

  132、龙盘凤舞: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133、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

  134、龙头锯角:喻大胆冒险。

  135、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

  136、龙游曲沼: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137、龙腾凤集: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138、鱼龙漫衍:见“鱼龙曼延”。

  139、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

  140、酒龙诗虎:见“酒虎诗龙”。

  141、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142、画龙刻鹄:〖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143、凤骨龙姿: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144、潜龙伏虎: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145、直捣黄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向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146、虎窟龙潭: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147、龙虎风云: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148、龟龙麟凤: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149、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50、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

  151、云起龙襄: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152、神龙马壮: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153、画龙点晴: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资料生动有力

  154、附凤攀龙: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155、凤楼龙阙: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156、龙章凤彩:不凡的仪表风采。

  157、龙盘虎拏:虬曲苍劲貌。

  158、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能够为罔,游者能够为纶,飞者能够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159、骑龙弄凤: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160、飞龙在天: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161、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一样寻常。

  162、龙门点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笥幸病’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163、日角龙庭: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164、描龙绣凤: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165、凤髓龙肝:比喻珍奇美味。

  166、扳龙附凤:谓依附龙凤而升空。

  167、鼎成龙升:见“鼎成龙去”。

  168、元龙高卧: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169、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170、龙争虎战:同“龙争虎斗”。

  171、虎略龙韬: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172、龙战玄黄:见“龙血玄黄”。

  173、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

  174、龙颜凤姿:指帝王之相。

  175、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176、龙鬼蛇神:喻奇诡怪僻。

  177、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178、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179、龙楼凤阙:帝王宫阙。

  180、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我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181、凤狂龙躁:形容心境烦躁,精神失常。

  182、龙骧麟振: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183、龙章秀骨:喻文章秀逸遒劲。

  184、真龙天子: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185、龙断之登: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186、鳌愤龙愁: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187、前怕龙,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188、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189、飞龙乘云: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190、龙腾虎掷:同“龙腾虎蹴”。

  191、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192、乘龙配凤: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193、鱼龙曼延: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194、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195、龙飞凤翔: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196、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197、龙骧凤矫: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198、攀龙附骥:〖解释〗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199、龙言凤语:喻简便悠扬的音乐之声。

  200、凤舞龙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201、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202、禅世雕龙:指文章世代相传。

  203、烹龙煮凤:见“烹龙炮凤”。

  204、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

  205、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206、托凤攀龙:〖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207、龙盘凤翥: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208、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209、神龙失埶: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210、黄龙痛饮: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211、尸居龙见: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212、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213、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齐。

  214、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215、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龙的成语 篇16

  【拼音】lóng bó diào áo

  【出处】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 《列子·汤问》

  【释义】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事业

  【押韵词】越俎代庖、共贯同条、班师回朝、引领成劳、往返徒劳、鸠占鹊巢、爱惜羽毛、陋巷箪瓢、葛巾布袍、明察秋毫。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渤海东面有五座山,常随波涛浮动。上帝命15只巨鳌用头顶着,山才固定不动。龙伯国有一个人由于出门要经过这五座山,觉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鳌头顶着,就用鱼饵将这鳌钓起,一连钓了六只鳌,于是这两座山就沉入大海。

  【成语举例】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唐·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龙的成语】相关文章:

与龙的成语05-21

龙的成语06-08

带龙的成语08-02

龙字成语07-23

与龙有关的成语07-22

含有龙字的成语05-15

龙的成语故事05-21

关于带龙的成语02-19

[优]龙字成语07-23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