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庭抗礼的成语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庭抗礼的成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庭抗礼的成语1
庭: 庭堂。抗: 对等、相当。古代礼仪,宾客与主人分处庭堂两边,主人在东,客人在西,相对行礼,以示平等相待。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尊重。语出《庄子·渔父》。又见于《史记·货殖列传》。
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在杏林中休息,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有一位渔夫听到琴声,走上前来,向子贡、子路问道:“那弹琴吟诗的是谁,有何成就?”两人一一作答。渔夫听后说:“仁则仁矣,但不免辛苦操劳,也许还有危险呢!”孔子听到后,赶忙走过来,谦逊地向渔夫讨教。二人谈了一阵,渔夫登船划桨,高歌而去,孔子躬身抱拳,一直目送他远去。子路见此情景不满道:“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也作“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今渔夫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同“腰”)磬折,再拜而应,得无太甚乎?”他认为:“不论是拥有万乘战车的天子,还是拥有千乘战车的.诸侯,他们和您见面都显得毕恭毕敬,平等相待,夫子您也没有一点曲附之态。怎么见了一个指指点点、傲慢无礼的渔夫,您反而如此恭敬谦卑,不也太让人难以理解了吗?”孔子解释说:“渔夫虽不是国君,但他是一位长者、贤士,是应当恭敬对待的。”
分庭抗礼的成语2
[释义]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
[语出] 《庄子·渔父》:“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正音]分;不能读作“份”。
[辨形]庭;不能写作“廷”。
[近义]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用法]仅用于双方。一般作宾语、谓语。
[结构]联合式。
[辨析]~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没有。~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成语故事]:
一天,孔子和学生们在树林里休息。学生们读书,孔子弹琴。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渔夫静静地听孔子弹奏。孔子弹完了,渔夫招手叫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路,问了孔子的情况,又说了几句寓意深刻的话,就转身走了。
子贡把渔夫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追上渔夫表示要虚心求教。于是,渔夫就和孔子畅谈起人生的道理来。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诲。”渔夫没有答应他,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把车子拉了过来,子路请孔子上车。可是孔子仍然呆呆地望着渔夫远去的方向,直到水波平静下来,听不见桨声了,才登上车子。
子路问孔子:“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不曾看见先生对人如此谦恭尊敬。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行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原文是:‘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但今天,那个渔夫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施礼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孔子便向他说明了如此谦卑的原因。
“分庭伉礼”是说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中两边,相对行礼,平等相待。伉,对等。现在写作“分庭抗礼”,用来比喻平起平坐,或表示互相对立。
[造句]:
1、他自立门户,与老师分庭抗礼。
2、在杂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鲁迅分庭抗礼。
3、他敢和我分庭抗礼,真是胆大妄为。
4、实际上,妖精聪明极了,完全有能力与巫师分庭抗礼。
5、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陆会议一直在尽力与英国分庭抗礼,这实际上还是未正式宣战。
6、试图真正触动私有制,让雇员处于与资本家分庭抗礼的地位,那是资产阶级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7、或者与之分庭抗礼,共同促进中国篮球的.发展。
8、产联很快就发展成一个足与劳联分庭抗礼的组织。
9、即便是近五十年来隐隐然已可与少林派分庭抗礼的武当派的创派祖师张三丰,追本溯源也是系出少林,因为他的师父正是百年前坐化的一代奇僧觉远大师。
10、这两派人马分庭抗礼,直到现在。
11、宗教改革之后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
12、该邦国当时正处于母系社会时代,并可与周天子分庭抗礼。
13、厉血教重又崛起,联合了大小帮派,与正道门派分庭抗礼。
14、张举等人却不同,自称天子,与汉灵帝分庭抗礼,这是任何一个当权者,皇帝,都不会容忍的事情,即使那个皇帝昏庸无道。
15、分别执道门、魔门之牛耳,分庭抗礼达数千年之久。
16、到那时候您就算还不能和丁保国分庭抗礼,起码也能和他别别苗头了!
17、此刻的陶府已发言盈庭,三派弟子各据一方,分庭抗礼,时而喧哗,时而肃静,所动所言紧随自家之主,眼神中满是对此次大会的期待之意。
分庭抗礼的成语3
“分庭抗礼”这则成语的“抗”原作“伉”(ka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
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伥地上车。
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赴汤蹈火”这则成语的赴是走向;汤是滚水;蹈是踏。赶汤蹈火,指即使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于践踏,形容不畏艰验,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分庭抗礼的成语4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皆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河岸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
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话音刚落,便转身向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说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边听边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件幸事。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直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子,才怏怏不乐地上车离去。www.gs5000.cn
子路对孔子异于平常的表现很是不理解,便好奇地追问:“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一个卑微的渔夫怎么能够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扶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对他不恭敬呢?”
后来,人们从子路“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这句话中,引申出“分庭抗礼”这个成语。
分庭抗礼的成语5
河畔一块高地上是一片杏林。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正坐在杏树下休息。流水淙淙,秋风习习,孔子欣然抚琴,学生各自读书。一曲将半,一个白发渔翁走上岸来,坐在不远处,左手抱着膝盖,右手托着下巴眯着眼睛听琴。曲子终了,老者招招手,让子贡、子路过来,问道:那个弹琴的是什么人呢?子路率先回答:他是我们的老师,鲁国的著名学者孔夫子啊。老者又问:这个姓孔的是干什么的?在国君或王侯那里做官吗?子路一时语塞,子贡说:老师不做官,他奉行忠信、仁义,推行礼乐,讲究人伦,对上忠于国主,对下教化庶民,以利天下,这就是他所做的事情。老者长叹一声说:他这样做,真是摧残心性,劳乏筋骨,却危害了自己的真性啊,他离大道也实在太远了。说完转身向河边走去。
子贡急忙把老头的话转告老师。孔子放下琴,站起身来说:这是一位圣贤之人啊!跌跌撞撞地追到河边。老者正要划桨离去,孔子拱手连连拜请,说:先生留步,孔丘多年求学访贤,现已69岁,还没受过高士指点,今有幸偶遇先生,万望不吝赐教。渔翁并不客气,下了船,赤脚站在沙滩上,说:天子,诸侯,大夫,庶民,若四者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到自己的职责,社会自然就会治理好;如果乱了方位,不尽职守,天下动乱就不可避免。而你上无君侯之职,下无臣子之份,却独自修治礼乐,排定人伦,企图用忠信、仁义来匡正天下、教化百姓,不是太多事又自不量力了吗?孔子似乎明白了自己常年周游列国,主张却到处碰壁的原因了,接着问:您刚才说我危害了自己的.真性,请问什么是真性啊?老者说:所谓真性,就是精诚,就是本性。所以强哭者悲而不哀,强怒者严而不威,强亲者笑而不和;真哭哀而无声,真怒威而无色,真亲和而无笑。真性用于人间情理,侍奉亲人则慈孝,侍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散则悲哀,一切都自然而然。孔子听得句句入耳,好像发现了自己丢失的珍宝,但意犹未尽,虔诚地说:我愿做您的学生,请问先生家居何处?渔父笑而不答,登上船,划桨击水,唱着渔歌远去了。
这时,颜渊已把牛车引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绳子递给老师,孔子却木然不觉。他躬身抱拳,敬立良久,目送老者,直到看不见背影。子路脸色阴沉,嘟嘟囔囔地说:我跟从您多年了,还没见过一个打鱼的老头这么傲慢。以往就是与天子诸侯见面,也是分庭伉礼啊。今天对这个渔夫却如此谦卑恭敬,真是不可理解。孔子听了很不高兴,一手扶着车子,一手指着子路说:仲由啊,你的愚顽粗劣,真是难以教化啊。遇到长者不敬是失礼,遇到贤者不尊是不仁,失礼不仁是祸患之源。这位老者是精通事理的贤士高人,我怎么能与他分庭伉礼呢?
【出处】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释读】庭:庭院;抗:原作伉(ka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行平等的礼。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分庭抗礼的成语】相关文章:
经典的成语11-06
四字成语的成语故事12-24
数字的成语11-16
团结的成语11-16
无聊的成语11-09
李白的成语11-09
婚礼的成语11-11
祝福的成语11-12
成语的对联12-28
感恩的成语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