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形容文化高的成语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形容文化高的成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形容文化高的成语1
博学多才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用于赞扬别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嘉言善状
见“嘉言善行”。
不拘细行
犹不拘小节。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多指很有才华的文艺家。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博览群书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用于学识渊博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含褒义。多用在对技术、学问的钻研上。一般充当谓语、定语。
大吉大利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博物多闻
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
见多识广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返璞归真
同“返朴归真”。
百花齐放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用于鼓励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艺术形式自由发展。常与“百家争鸣”连用。一般作谓语。
百鸟朝凤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博大精深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殚见洽闻
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见多识广
大红大紫
形容显赫、得意
光宗耀祖
宗:宗族。祖:祖先。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含褒义。一般作宾语、谓语。
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含褒义。用来称赞文人很有学问和才能的用语。一般作谓语、定语。
汗牛充栋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含褒义。用以形容藏书之多。一般作谓语。
倒背如流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多指背诵;用于熟读时往往带有夸张的成份。一般作谓语。
百家争鸣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着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常同“百花齐放”连用。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才高八斗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出口成章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有时跟“下笔成文”连用。一般作谓语、状语。
别有洞天
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另有一种境界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可用来形容各种艳丽的花。一般作谓语、定语。
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博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吉祥如意
祥:祥瑞。吉利祥和;万事如意。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一般作谓语、宾语。
名满天下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花似锦
繁:多;锦:织有花纹的丝织品。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形容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也比喻美好的事物。一般作谓语、定语。
超俗绝世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亦作“超世绝俗”。《宣和书谱·送先辈诗》:“及乘兴一寓于挥洒,自然有超世绝俗之态矣。”亦作“逸世超群”。明·王《春芜记·献赋》:“昨日唐景二大夫,曾举秀士—人。
形容文化高的成语2
1、哀梨并剪:并剪:并州产的锋利剪刀。比喻言语、文章流畅爽利。
2、班马文章: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3、饱谙经史: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4、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5、匕首投枪:匕首:短剑。比喻短小犀利击中要害的文章。
6、笔酣墨饱: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7、笔力独扛:扛:用两手举。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8、笔墨官司:笔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9、笔头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10、鄙言累句:鄙言:浅俗的言辞。指文章的词句浅俗,不精炼。
11、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12、辩说属辞:属辞:撰写文章。用诡辩的的言论撰写文章。
13、波澜老成: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14、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15、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16、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17、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18、博士买驴: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19、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20、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21、博物通达: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22、补苴调胹:补苴:补缀,引申为弥缝;调胹:烹调煮熟。比喻加工使之完美。多用于对文章加工使之提高,或对理论作进一步完美的`表述。
23、不堪卒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24、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5、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2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着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27、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28、不易一字: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29、才大如海: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30、沉博绝丽: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31、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32、词不逮意: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33、辞不达义: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34、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35、大知闲闲:知:通“智”;闲闲:广博的样子。指才智极高的人知识渊博,眼界深远。
36、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37、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38、腹有诗书气自华,德爰礼智,才兼文雅。
39、干劲强劲劲非劲,到处共处处非处。强壮强迫非倔强,勿将长大念为长。
40、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41、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中华戏曲一绝创,各地曲目更多样,人生犹如戏中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42、涵今茹古:涵:包容;茹:吃。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通晓古今。
43、泓涵演迤:泓:水深;涵:包含;演:长流;迤:延伸。比喻学问渊博精深。
44、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45、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46、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47、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
48、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49、钜儒宿学:钜:通“巨”,很大;宿:老成。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50、钜学鸿生:学识渊博的人。
51、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52、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53、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54、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55、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56、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
57、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58、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59、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60、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1、如古涵今: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62、儒林丈人: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
63、沈博绝丽: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64、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65、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66、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67、铄古切今: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68、铄懿渊积:指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
69、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70、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71、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72、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73、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74、通今博古: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75、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76、通文达艺: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77、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78、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79、无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80、西湖龙井,铁观音,中国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中国的酒就是醇。中国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8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82、兴文偃武:偃:停息。振兴文化经济,停息军事武备。
83、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84、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5、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86、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87、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88、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89、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90、知今博古:贯通古今。形容知识渊博。
91、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92、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93、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形容文化高的成语】相关文章:
形容文化的成语08-16
形容爱情的成语11-07
形容时光的成语10-15
形容草的成语11-04
形容春天的成语09-24
形容佳节的成语12-09
形容秋天的成语12-04
形容花的成语08-04
形容忧愁的成语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