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所接触的人和事而备受启迪,顺其自然的,我们就可以写一篇关于感悟的文章。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感悟的写作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1
“喝酒乃文化之事而非饮食之事”。可见酒不是生活必须品,充其量也不过是调剂品,没有它不至于出现人命,可人们还总是离不了它。但久喝成瘾,因瘾而疾,这总是毛病,为求长寿者所不齿。
一日倾三百杯的李白死于腐肋疾,据说此病与喝酒有关,享年只有61岁,连66的寿酒都没喝着,很可惜了。他的死,不论对诗坛还是对酒坛来说,都是惨重的损失,可见酒瘾或久饮不是什么好事儿。
古往今来,嗜酒如命者多如牛毛,纵酒之事相延承传。刘伶的“死便埋吾”的大无畏气概不知鼓舞了多少代的多少酒徒;李白的“日倾三百杯”的豪言壮语,又使多少酒鬼们梦想酒后成仙。但芸芸众生之中多为俗庸之辈,虽贪恋这杯中之物,却难有除此而外的大作为。但嗜酒之风,百代不绝。
三国有人名唤郑泉,一生的愿望就是使满载五百斛美酒的船永远保持五百斛,随吃随添,但终未如愿。临死的时候他告诉朋友说:“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为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这真够得上一个“瘾君子”了,活着没喝够,希望死百年之后骨灰变成泥土,制陶人家把它捏成一个酒壶,以再享美酒之乐。
三国迄今早已是千年之隔,那个陶家究竟是用郑泉的骨灰捏成了酒壶还是尿壶,于今已是无从可考了,但愿不是阁下酒柜中或者床底下的那一个。
面对美酒的诱惑,酒徒们常做出些鸡鸣狗盗之事。晋时有个叫毕卓的人,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组织部的上层人物。有一次,夜饮归来欲“打连发”,便到邻家的酒瓮间偷酒喝,被主人捉缚起来。次日晨一看是毕吏部就放了他,他反而拉住主人于瓮前再醉而去。
身为官宦之人,偷酒喝本身就已经够丢脸的了,并且还与主人再醉,真是没办法,但后来毕卓是否给邻人谋了个一官半职,也史无可考。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那偷酒就不该算十分不雅之举,酸儒孔乙己偷书是惯犯,但喝酒虽然欠帐又总会“每每排出九文大钱”,这也许为文人所称道,但却为酒人所不耻。
酒瘾与酒量的关系不成正比,量小瘾大、量大无瘾之人也为数不少。有人能喝不好喝,空有了一根装酒的`“别肠”;有人好喝不能喝,实有“力不从心”之慨叹。能不能是水平问题,喝不喝是态度问题,喝与否似“穿衣戴帽各好一套”,秉性使然,不可厚非。但留心观察,人之肝胆心胸处事为人,甚至德性操守均据此可断,十无一失。酒坛上没有“瘾大胆小”之人,这一点不像情场。
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虚心”是为人之大道,“实腹”乃为己之大理。实染酒瘾者也不该跟酒较劲儿,从身体这一革命的本钱考虑,还是少饮为上,“喝”出血本来厮杀酒场,岂不因小失大么?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酒是无限的。邱吉尔的“羽化登仙”很潇洒,他一手拿威士忌酒杯,一手拿哈瓦那雪茄,平静地死在安乐椅上。但又必须声明的是:邱吉尔并非酒鬼。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2
对于这个世界,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我们想要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但是现实的生活却背道相驰,其实复杂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自己,简单一点,生活或许就会不一样。
很少做梦,没有什么坏,噩梦倒是有的,总是能让我在半夜时分惊醒。
有时感觉自己在梦里也是醒着的,意识是那样的清醒,我能感觉到这是一场梦,一场不愉悦的梦,所以在梦里挣扎,想要醒来,那种挣扎的欲望就像二十岁那年掉进水里的那种感觉,想死不敢死,挣扎却又无力。只能在意识的深处不断的提醒自己赶紧醒来吧,幸好还是会产生效果,醒来后的自己也只是如魔怔般的躺在那里,明明知道那是一场梦,可那种感觉却是那样的真实,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如此的经历过一样。
或许,这样的梦是现实里的一种返照吧。
或许,现实有时确实活得太累了吧。
我也做过一场好梦,梦见与自己喜欢的人骑着脚踏车穿梭在充满阳光的大街小巷。我知道这是梦,因为到现在我还没遇到那个足以让我喜欢的人。
这样的美梦对我而言,就像阳光下的泡沫,五彩斑斓,却转瞬即逝,轻轻一点,化为虚无。醒来后只是一场落寞。
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觉得不太准确,难道我希望自己每天深更半夜被吓醒么?难道在白天里我有对感情的向往吗?前者肯定没有,后者我倒是也不敢肯定。或许某个瞬间也需要有所陪伴。
老人说做的梦会与现实相反,那我宁愿不要做什么好梦,因为现实总是会与我想象的背道而驰,更不要说美梦了。这样一来,倒是有点害怕做一场泡沫似的梦,宁愿噩梦一场,醒来,我至少可以自欺的告诉自己,梦与现实相反,想必醒来的第二天是不错的一天,还可以安慰自己不过只是梦一场。
若是一场美梦,反倒怕是一场空欢喜。
有时又多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梦,我总是很贪婪,想要多一点世界的美好,想只看到生活的善良,想只见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想所有的一切都如孩童般简单可爱,越长大越会有这种渴望,越长大也越容易对这个世界产生失望。
多年前朋友告诉我,你总是对这个世界抱有一份天真,凡事想得简单。而我现在还是想告诉他,天真还在,也属难得,这个世界还是简单,只是人心不再那么透明。复杂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自己。
正因为如此,有时不敢想,即使思绪已经将事情想到了结尾,想得如此美好,或许自己能够去把握或者去创造这样的一份美好,也会在某一瞬间告诉自己赶紧停下来,我所期望的从未在现实中实现过。说白了,我可能只是害怕自己无法承担那不好的结局。
或许生活也临幸过我,只是我未曾在意过。
如果说做一件事情含有运气的成分,那我永远是没有信心和底气的`,因为运气这东西好像和我沾不到边,或许在上一世我花光了所有的运气,但也会抱着或许老天正在偷偷的攒着我的运气,到时给我一个大惊喜,我抱着这样的希望活着。
如果这也是一场梦,那就让我享受这些梦的瞬间,至少我还能在阳光下看到它璀璨的样子,即使只是瞬息,即使只是刹那,即使让我花光所有力气,我还是希望我的眼睛里只有好的风景。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3
一个故事,一首歌;一首歌,一个故事。
在思路万千的起笔处,我悄然的唱了一首歌,这是周杰伦的歌曲,我会唱。
真受不了自己的多情,于是……
久未转晴的天空
照常留着你的笑脸
哭过,却无奈掩埋歉疚
鹞子在阴天搁浅
惦记还在等候救济
我拉着线,复习你给的娇柔
暴晒在一旁的孤单
笑我给不起许愿
怎样会怎样会,你竟谅解了我
我只能永远读着对白
读到我给你的伤害
我谅解不了我
就请你当作我已不在
我睁开双眼看着空缺
遗忘你对我的.等待
读完了依靠
我很快就来到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4
生活中会有着许多麻烦,也会有许多。当你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一时解不开的疙瘩时,你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来处理你认为最复杂的问题,然后,在你有空隙时,拿出最细腻的手法,悄悄的弥补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化解问题的能力。就像一杯茶需要你用很长去慢慢的,细细的去品味着,粗茶需要细喝,但是细茶则需要粗喝,这样才能喝出点味来,才能把茶的精髓,茶的品质喝来。
生活日子久了,如果不注入新的生活内容,也许上会出现一些麻木。人是精神动物,在精神情感上寻找依恋,这不奇怪,人非草木吗!当你猛然意识到的时候,不要那么惊慌失措,更不要那么自责,更不能把自己想得那么糟糕。而是静静的想,理智的分析着情感的由来,用生活的天平来仔细的衡量出这份情感的轻重。重的就应该好好的维护它,轻的就用一颗忏悔的心,去求的那份真诚的谅解。这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境界。有人说过,就是年轻的时候在经营的生意,到了老年的时候开始收回利息的地方。夫妻就像一双筷子,需要同时尝试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则像一只钟表,不上发条就会停摆,婚姻犹如一只座钟除了上发条还需要忍受每隔一个时辰的叮当作响的钟声。
人是跟着年龄走的,人的,生活的圈圈,更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大和小,宽和窄,这是一条不变的规律,不能把这看成是一种。岁数越小,生活、理想的圈圈就越大,岁数越大,生活、理想的圈圈就越小。让生活、理想,跟着您的环境、工作和身体条件,而慢慢的'改变着自己的习性和心绪。不要着急的去做自己想而做不到的事,也不要看到别人的能做到的事而着急自己去做。心静是福,心慌则乱。的背后有着很多的与,失败的背后一定会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多少年以后,您一定会发现,成功和失败,是与自己的、脾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学会看到成功,要有自己的成就感,而不去无缘无故的贬低自己,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人生的成就。
人生中也许会有很早进入了一种闲暇之余的时光,于是开始厌弃各种关系,讨厌生活环境,心里空荡荡的。厌世了,所谓厌世了,所谓了,实际上是自己产生了一种失落感。看着同事,想着别人是那么辉煌,那么荣耀,而自己却早早的退出了工作的舞台。这时候就需要把人生中最张狂的一面拿出来,学别人不会的,唱别人不会唱得,把自己每一件事都干得轰轰烈烈,潇潇洒洒的生活在人群中。坚定的走自己的路,完成自己的事情。千万不要对生活的,当您准备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您一定要想到会有奇迹发生,满怀希望的去做,对生活要有极高的热情,要把每一天的来临都看成生活的开始。把简单的生活方式想办法折腾出最复杂工艺来,这就是生活的味道。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5
这一生要为自己活
梦想的激情总是维持不了多久,慢慢湮没在乏味的日复一日的日子里。就这样荒废了时光,在老的时候哀叹一声,我在那个时候能怎样怎样就好了。在生活中,大部分人恐惧的其实并不是死亡,而是当生命走到尽头时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一生从未真正的活过。
我是M的朋友,确切来说我是M从小到大的朋友。如果说我从小到大就是个叼丝,那么M从小到大就是女神的最好代表。当然,那时候并没有叼丝以及女神这样的词汇。但如果换到现在,我和M就是这两个词汇的最好代表。
高中毕业以后,我和M去了不同的城市读书,用句矫情的话来说,我和M从此天各一方。而我们之间的联系,从最初的频繁,到后来的偶尔,直至最终殆尽。
后来,我再也没有收到过M的消息。
和M的再次重逢,是在我们一个共同朋友的婚礼上。我承认我第一眼并没有认出M,她已经完全无法和我记忆中的形象重合。金银珠宝、浓妆艳抹,我从未想过有天M会以这样一种形象出现在我面前,毕竟她梦想的`是成为一个走遍全球的导游,而不是这样一个随处可见的都市女郎。
那场婚礼,我们似乎重拾默契般的坐了同一座,然而我们之间却并没有太多的话语,似乎时间带走的不仅是我和她之间的关系,还有属于我们彼此共同的记忆。
婚礼结束后大家按照惯例来到KTV,期间M喝得大醉,穿着高跟鞋走路晃晃荡荡,对任何一个接近她的人推推搡搡。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麻醉反而使M打开了她的肌肤和心脏,暴露出了最为真的自己。她叨叨絮絮的对我说着话,并要求我带她回家。
回到我住的地方后,M瘫坐在沙发上,几番折腾之后,似乎终于清醒过来,不再吵吵闹闹。但突然间,我却觉得她似乎又变回了那个都市女郎,而并非我记忆中那个有血有肉的M。
清醒过来的M一边补着妆,一边告诉我这些年来遭遇的事情。
进入大学后,迫于家里压力,M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金融专业。在M的家人看来,金融是未来备受瞩目的行业,而旅游所能带来的不过是灰头土脸。拗不过家里人的坚持,这场M成年以来的第一次对抗,最终以M的妥协而收场。
毕业以后,成绩优秀的M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应聘。原本计划直接转行旅游的M,计划才提出就遭到了家里的强烈反对,M的父母甚至一度打算让她回老家就职。迫于种种压力,M再次选择了妥协。她安慰自己,或许等她有钱了,她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再后来,M交了个导游男友,但每当想和男朋友出去旅游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怎么也挤不出时间。虽然她开始变得有钱,工作也开始稳定,但她最想要的时间,却在怎么找也找不到了。
这一番美好的恋情并没有维持多久,迅速的无疾而终。导游男友并没有得到M家里人的认可。用M父母的话来说,一个小小的导游,是不能带给自己女儿幸福的。
M这次并没有选择抵抗,而是乖乖的顺从了父母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年龄的增长,M似乎已经越来越习惯妥协而不是抵抗。那些计划与梦想,似乎从M的脑海中消失了。
随着M的故事说完,她的妆也已经补得差不多了。她并没有询问我这些年来的情况。只淡淡的和我道别,然后关门离开。
我并不知道那晚以后M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过上她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那晚的M是这些年来最真实的自己,但也许在她关门离开的那一刻,她就又变回了那个妥协的自己,继续过着妥协的生活。
其实我很想告诉M,曾经有机构采访过100位临终的老人,让他们回想人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几乎全部老人回答的,都不是他们曾经做过的事,而是他们想做却没有做过的事。
没冒过的险,没追过的梦。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我们选择了梦想,而是梦想选择了我们。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去抓住那个选择了你的梦想。
这么简单的道理,说上三遍M也不会懂。
就像她并不知道,飞机待在地上比翱翔在天空更危险。因为飞机在地上生锈、故障、零部件老化的速度远大于在空中。
飞机是为了在天空中翱翔而生,人类是为了活出心中的梦想而生。
所以说到底,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一辈子都在陆地上行走,从未起飞过。
经历过这么多事,M也并没有发现,其实阻止我们实现梦想的,是借口。
就像M在面对遗憾时,都会说“如果我有...就能够...”她总是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和梦想,归咎于那些现实的束缚。但实际上,这些束缚不是来自现实,而是来自她本身。
想要走自己喜欢的路却太在意家庭和社会的看法,想要远行却丢不掉家庭和工作,想要好好的爱却已经习惯了妥协和束缚。
直到最后M都不明白,如果总是说“算了,梦想还是以后再说吧”,那么梦想也会同样的说“算了,还是以后吧”。
对于人类而言,追梦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但煎熬与批评才是成就梦想的先决条件,这是世界的基本法则。
人可以选择迈向成功的痛苦,也可以选择妥协之后遗憾终生的痛苦。
一切的决定权,都在自己的手中。
时间向前,生命向后,生命无法重来。所以趁着还有尚未消耗殆尽的激情,把握当下吧,从现在就开始改变吧,你会发现每一天都可以是全新的重生。你无法改变过去,但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新的结局。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6
博士第二年,其实博士生涯开始也没多久,我突然想放弃了,为此挣扎了很久,虽然挣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个想法就想伊甸园的苹果,不断诱惑我,刺激我,左右着我的情绪。但是到了现在,逐渐淡了,我想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拿到博士学位。
我把我的这段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也许以后迷茫的时候,可以再翻翻。
得益于发达的网络媒体,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满诱惑,看到以前的同学往返于国内外,周末出去游山玩水,喝酒唱歌;看到以前的同学开始谈婚论嫁,忙着结婚、领证、各种写真,恩爱幸福;再看看自己,苦逼的坐在实验室,一个月1千多补助,读个博士要5-6年,怎么想怎么不划算。
于是着急了,也想每月拿个七八千上万的工资,也想周末可以出去花天酒地,也想找个妹子把证领了,然后闭门造人。
说实话,我曾经就是这么想的……
尤其是发现坐在实验室看论文,一遍两遍三遍看不懂,经常被老板批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时候,更加郁闷。数次想说,我不读了,直接卷铺盖出去赚钱去了。
可是仔细想一想,读博真的没用么,把你扔到公司里去,你就能保证比待在实验室更好,你一定会活的更开心?
其实并不是,我只是单纯的执着于比。
跟师兄们比成就?比不过,人家发了多少paper,我看懂了多少paper,这没法比;跟工作的同学比拿的钱多?人家每月还要交税,我这都不够交税资格,那这么比有啥意义呢,我并不清楚,从小的教育只告诉我要跟人家比,人的愤怒往往是出于对自己无能的不满,这话说的`真不错。
或者常常的还会有借口,比如我不喜欢这个领域,对这个不感兴趣啥的。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能不能写的下来?为了你的兴趣,你又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呢?这样一想,似乎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没那么可爱了。
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没啥兴趣,这其实是一个常态,大部分人都这样,不同的是态度。你愿意为手边的事花多少心思,决定了你的收获能有多大,随便搞搞是一天,认真钻研也是一天。(励志名言 成功人士!王朔看的真透,“什么成功,不就是赚了点钱,被一帮sb知道了么!”但就算钱真的变多了,然后呢?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于是无数的钱财又变为奢侈品,易耗品,房屋租主权,或者变成小三的月钱,满足了物质的欲望后,却满足不了自己内心的需求,于是继续空虚不满,周而复始……
真正的富有,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不攀比,不张望,专注于自己,用心钻研,用心生活。
好比读博士,花上几年时间,静下心钻研,思考一些可能你以后再没有机会想问题,能够顺利拿到学位毕业的,绝对都不是混日子的,个个都是有强大的执行力,时间观念很强,思维活跃之辈。博士学位都能拿到,你干啥不行?
其实不论读不读博士,或者从事别的行业,人生虽然有着多种选择,但你既然选择了,就不用后悔。选择这条路,行!选择那条路,也行!最怕的是,你走着现在的路,还想着另一条路,时刻想着该不该跳过去,多少时间就在这蹉跎中错过了……
用心、专一,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7
我们在旅途中
Wherever you are, and whoever you may be, there is one thing in which you and I are just alike at this monment, and in all the moments of our existence. We are not at rest, we are on a journey. Our life is a movement, a tendency, a steady, ceaseless progress towards an unseen goal.
不论你处在什么地方,也不论你是什么人,不管是在此时此刻,还是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有一件事对你我来说是恰巧相同的,我们不是在休息,我们是在一次旅途中,我们的生活是一种运动,一种趋势,是向一个看不见的目标稳定而不停地进步。
We are gaining something, or losing something, or losing something, everyday. Even when our position and our character seem to remain precisely the same, they are changing. For the mereadvance of time is a change. It is not the same thing to have a bare field in January and in July. The season makes the difference. The limitations that are childlike in the child are childish in the man.
每一天,我们都会赢得某些东西,或者会失去某些东西。 甚至当我们的位置和我们的性格看起来跟以前完全相似时,它们事实上仍然在变化着。因为仅仅是时间的前进就是一种变化。对于一块荒地来说,在1月和7月是不同的,季节会制造差异。能力上的缺陷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可爱的品质,但对于大人来说就是一种幼稚的`表现。
Everything that we do is a step in one direction or another. Even the failure to do something is in itself a deed. it sets us forward or backward. the action of the negative pole of a magnetic needle is just as real as the action of the positive pole. To decline is to accept--the other alternative.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朝着一个或另一个方向前进一步。 甚至 没有做任何事情 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行为,它让我们前进或后退,一根刺针阴极的作用和阳极的作用都是一样真实的,拒绝也是一种接受--这些都是二中择一的选择。
Are you nearer to your port today than you were yesterday? yes, you must be a little nearer to some port or other for since your ship was first launched upon the sea of life, you have never been still for a single monment, the sea is too deep, you could not find an anchorage if you would, there can be no pause until you come into port.
你今天比昨天更接近你的港口了吗?是的--你必须接近某一个港口或者其他港口。自从你第一次被抛人生活之海,你的船连一分钟都没有静止过,海是如此之深,你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抛锚的地方,于是你不可能停下来,知道你到达自己的港口。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8
人要往远处看,时刻保持清晰的目标。总是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希望,对一件事要做好最好和最坏的打算。当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感觉不是最坏,心情不会悲伤;当事情毫无成功可言的时候,即便坏透了,也是可以接受;当事情取得进展的时候,不会沾沾自喜。凡事都能预见的`人,心情不会大起大落,趁着朝阳出发,和着月色归来,披着阳光赶路,生命总是奋进的样子,一路阳光。
当然,做人不能见“墙”就躲,选择不撞墙,而是转身的形式很多,可以翻墙、凿空、推倒、绕过、另选捷径等等。有时候,穿过一道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那么你还可以选择坚守。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9
夜,很深很深了还没有睡。火车长笛努力划过夜空,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
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10
这几日颇显清闲,甚至于闲得无趣,感觉五年来没有过这么重的感冒。抱病独坐窗前,深感窗外宜人,室内清冷。看着时近中秋的月色,心里感触良多,思绪翻越……静思之后,我的想法落定,写一写五十岁后自己所感悟的人生。
一位大师曾说,50岁以前,是人生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垫定,职业也接近或已经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我以为也是。
50岁后看人生,我想的最多的是什么,自己一生的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现在这个轮廓已经慢慢清楚起来。能做的已经做了,不能做的也做不了,因为身体,思想,都已经不是那个能折腾的时候了,想的最多的,还是自己最后的归宿和使命。
五十而知天命,我感觉其后更要科学、正确地看待人生,换言之,要慧看人生、善待人生。具体而言我以为就是高处看人生、随缘看人生、知性看人生,然后科学规划人生、悠然享受人生。
首先是高处看人生。
人生是什么?我说,人生就是一局棋,有进有退,有赢有败;人生就是一幅画,山山水水,起伏跌宕,总是有那么多的落差;人生就是一场梦,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人生就是一壶酒,藏的越久味道越醇厚;人生就是一杯茶,香郁却不招摇,温和中带着几分幽雅;人生就是浩瀚的宇宙,让你总是有那么多的期待,那么多的捉摸不透;人生就是逆流而上的孤舟,你停下就会倒退,前进那就要付出很大的辛劳;人生就是一颗没有熟透的果子,酸中带着甜,甜里面又透着那个酸,还有那么些的涩涩的味道…… 其实人生本无定论,反正你活着就是人生。在理性的认识中,生命的意义源于一个人的所看,所思;在感性的认识那里,一切却取决于心灵的体会及情感的丰富程度。但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种体会,更关键的是它影响思考的方式。生命可能是这样一种过程:体验——积累——思考。当你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时,永恒的也就只有思考了。
佛是圆满的生命,佛说佛圆满的高度,就是人的生命最高的高度。我们高处看人生,就是走进佛教,站在这个圆满生命的平台来看问题、看世界、看人生。站在这个高度,一切尽在眼底,人生就能少走很多的弯路。佛告诉我们说,只有佛能够打开我们生命智慧的眼睛,拥有智慧,人生几十年才会变得有意义。
有人说,当你能够忘记你的过去,看重你的现在,乐观你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当你明白成功不会显赫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时,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当你修炼到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时,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当你以宽恕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同情之心向下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时,你就站在了灵魂的最高处。所以,我们要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年老时看淡。看远,才能揽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看透,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淡,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也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平和与宁静,坦然和安祥,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
然后是随缘看人生。
随缘,更完整的表达即“随顺因缘”。随缘是一种坦然。既然随缘,不止是随顺缘、随善缘,还得随逆缘、随恶缘。所以,随缘实是积极的人生姿态,尽显潇洒的人生风采。随缘,是对现实、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人生彻悟后的精神自由。随缘需一颗愉悦心。随缘需一颗智慧心。或许万物都会变,不变的是一颗随缘的心。
生活中,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若从随缘的角度看,不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
人生之苦就在心不知足;心不知足,常患得患失,人生哪有幸福?人的苦源在于心的贪欲多求,求不得者有患得之苦,拥有者有患失之苦。“才干”融合“智慧”,再加上对他人的感恩心,才能将事情做得圆融、圆满。用心说话,婉转、温柔地表达直言直语,就能说话“直而圆”;以真诚心待人,用善解心与人互动。心宽则天地宽!“心宽”、“量大”;与其钻牛角尖于他人的缺点,不如深入体会别人的优点,好好学习。
万物皆因缘,修行在其间。五十岁后,没有傲慢心。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其实你在最高处,因为你内心的智慧、德行在最高处。功德积聚 取决于心。透过佛法的修持,能使心转变,让生活变得更好,自利利他。功德的积聚取决于我们的发心,所以做事前应想:这事是否能利益他人,而非“这事是否有功德”。清净利他的发心本身就是功德。
再其次是知性看人生。
一个人的知性,就是其感知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内在思维素质和能力。一个人有了良好的.知性品质和能力,就会很敏锐地感知知识;就会很本质地去掌握知识;就会很积极有效率地运用知识。
康德认为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中国人喜欢把这种认知能力叫作悟性。知性是人性的根本,是人认识世界、提升智慧的根源。知性也可以说是性知,即人天生所具有的认知能力。人与生俱来的这种知性,只是人性知的开端,人的知性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学习和积累。 知性看人生,就是理性、客观、豁达、智慧去看待人生。智者认为,人类理想的生活应该是:社会和谐情投意合,人物和谐自得其乐,自然和谐各得其所,和和美美共生同乐。人类是万物之灵,是促进自然和谐的主要力量。人要深思熟虑睿智灵性,做一名知性之人;人要仁慈宽容施爱终生,要具备善良之德。知性的人要多思、多想、勤悟,知性人生要做到冷静中蕴涵热情、柔和中具有刚性;知性的人要多智、多谋、勤虑,知性人生要达到做事通情达理、遇事淡定从容。这样的话,世界就是天堂,就是理想的“伊甸园”。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讲,道理是这样,可现实中事务繁杂,要慧看人生、善待人生何其难!确实,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本就是不会事事顺通,何必要强迫自己。尽心了,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红尘过往,没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长。一生很短,没必要和生活过于计较,有些事弄不懂,就不去懂;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儿想不通,就不去想。把不愉快的过往,在无人的角落,折叠收藏。过来的时光我告诉自己:我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真实;我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快乐!
回想走过的人生,曾经的梦想和感受与现在感觉完全不相同。一个人在一生中是不断要放弃一些东西的,倒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好,而是因为自己心中有更好的东西。名与利不是我不想要的东西,但是和我的自由相比,它们就无足轻重了。苦与乐数量取决于它的遭遇,苦与乐的品质取决于它的灵魂。五十岁前的我,曾经也是个有追求、有梦想、有故事的人,在我看来,事业是生活的另一种享受,感性是生命中的另一种精彩,爱情是生命中最美丽的情感,家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归属地。作为一名公务人员,我在自己的舞台上还算混得不错,成功、荣誉、地位、家庭、事业等等,在别人看来那是可羡慕的……对于今天的成绩,很多人都喜欢给我带上成功的光环。但对此,我有自己的诠释,我觉得生活不存在成功与失败,而是要看对自己对生活是否满意。现在的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感觉自己在跟随着时间,义无反顾地向前走,我非常享受这种状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信仰如此,行动亦如此。
年轻的时候看《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只涉其表,不知深意。现在看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纵使荣华富贵,最终“荒冢一堆草没了”。到了五十岁后,再看看周围,看看身边的人,人难免不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想年轻没有深厚的人生体会,未必能写出来这些千古绝句的。 五十岁后看人生,感觉越来越明白:幸福指数,完全取决于心态。成年累月的奔劳和应付,并不一定带来心灵的舒畅,远不如平淡如水和肆意逍遥。
五十岁后看人生,感觉越来越明白:在整个生命中,应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贪婪,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求。把情感放置在自由的空间,宽待他人,就是宽待自己,让彼此都不必承载感情的负累,让阳光和温暖始终照耀和抚慰人生的情分。
五十岁后看人生,感觉越来越明白: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其实得到的并不是很多。闲暇时静静地想一想,常常反思自己,对待别人真的做得好吗?宽容一些、大度一些、仁爱一些吧,真情换真情,这才是为人的根本。
五十岁后看人生,感觉越来越明白:我们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人生苦短”,不是一句空泛的话,平和淡然地面对一切,活出自我,活出自信,该想的就想,该做的就做。别等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翻起终生的遗憾和悔恨的记忆。
有一付对联,叫做“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想来想去,我这个人做人是有原则的。这些原则,不但在过去的日子里,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按照这些原则走过来的,而且我的一生注定都要按照这些原则走下去。这些原则或者叫做座右铭,就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淡泊宁静,与世无争”。古人云:“事能知足能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白乐天有首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人活在世上,趋火附势,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什么意思?你争来争去,还不是像在蜗牛角上一样,争得了又算什么,争不着又怎么样!“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现在看来,富有多么高深的人生哲理呀! 五十岁后看人生,更多了一分真,更多了一分淡,更多了一分让,然后更多了一分悠然;五十岁之后享受人生,我们要记住最好的活法就是六个字:想开、看开、放开!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11
【笑对人生】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在大多时候,他们见到的我总是无忧无虑地开心笑,好像我就是忧愁烦恼的绝缘体,开心快乐的代言人。所以,许多朋友会很虔诚的来问 我开心的秘诀,我的回答很简单:“我喜欢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快乐”。之后,大多人还会继续追问:“那你不可能每天都快乐吧?”我也总还是那句话:“不 快乐只要自己知道就够了,不需要告诉别人。”记得有个朋友说过,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喝酒。它会让你忘掉烦恼,忘掉伤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流泪的机会。
这个方法试过几次,但没有一次见效。随后,也渐渐的明白:不是自己喝得太少,而是心根本就不愿被灌醉!即使难过,也要自己感受地真真实实。
总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强的人,但却是一个十足的倔强的人,不会轻易的在别人面前流泪。可能在别人听来有些可笑,但我流泪是有原则的:泪,要流在一 个懂你的人的面前!这样的泪会润一湿在你的眼,而疼惜在他(她)的心。当然,不是故意要他(她)陪着难受,只是觉得此刻的我最真实并被真情温暖着。但我最不 愿让好朋友为我担心,所以大多不开心的时候会用自己发明的发泄方式:大声唱歌,直到嗓子沙哑。
说实话,有时会觉得很累,很疲惫。为什么偏要倔强的保持清醒,就不能痛快的.麻醉一下?为什么偏要清醒地承受着痛苦,就不能糊涂地接受快乐?
然而每当我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的心总是清楚、坚定地告诉我:不!不能!
因为我要:认认真真的生活,真真切切的做人!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12
前些日子,怀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又再次读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生命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他是造物主最得意的作品。然而,生命就像颗流星,是那样的短暂。“我相信天堂是一片花的`海洋,当你在这花海里嬉戏时,你的明亮的眼睛一定满含惊喜。此刻,你瞥见了一朵粉红色的玫瑰,若有所忆,停住脚步,心头掠过一阵莫名的惆怅,一颗晶莹的泪珠滴落在花瓣上。”
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羽化,在成蝶之前,那破茧的痛苦似乎格外撕心裂肺,我也经历了人生中的最低谷,孩子没有出生,就去了天堂,我痛不欲生。
季节偷偷变换。迎着春日的暖阳,我们行走在五彩缤纷、跋涉生命的路上,“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困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尼采说:“一棵树要长的很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我恍然,在路上,我勇敢的跋涉!
早晨醒来,如果发现命运赠予你一束鲜花,就把它的美丽尽情欣赏;如果发现掉入命运铺设的陷阱,就勇敢走出来,你会发现我们柔弱的心也因此更坚强。
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的周围,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能力去发现它、去享受它,却抱怨命运是如此的不公平,只因我们迷失了心志,失去了平衡,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幸福也好,苦难也好,要用灵魂和心灵去感受的。爱情也好,亲情也好,需要我们灵魂在场。随时随地用心灵去品尝生活的味道,才有幸福可谈。但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幸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评价,人生最重要的是充实,不管你感到的是痛苦还是幸福,人生应该是有内容的充实的人生。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13
前些日子有个段子,大约是说,想看一个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去看他/她朋友的朋友圈,里面的照片通常比较真实;再就是,一个人和朋友的友情如何,只需看合影自拍,他/她在美化自己的同时,会不会也顺道美化一下你。
智能手机淘汰卡片机,这个时代跑的太快,倒是人总还是很爱惜自己的羽毛,漂亮的自己那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别人的眼里。
据说,最爱惜羽毛的鸟是孔雀,连过个小河沟,也要把尾羽翘的老高。于是,古人矫情,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联系到了做人做事,人格品格。唐德刚《胡适杂忆》言:“适之先生, 爱惜羽毛。”,老舍先生称张恨水是一位“最爱惜羽毛的人”,大约都是这个意思。于是乎,想来我们自拍美化、摆拍POSE,也是无可厚非。在这个世界展示自己尽可能的美丽,碍不着谁还比较快乐,何乐而不为?
快乐么?
前些日子,朋友带着孩子从澳洲回来旅游,专程来西安,寻根的意思。
女孩,会说中文不会写,澳洲的历史简单到一句话,“英国人来了,发现有金子,于是把土著人都杀了,然后觉得受英国管没劲,自己成立国家呗。”,不如西安动辄几千年的厚重。偶尔想,国外的孩子还是幸运的,光历史就省了太多的精力。
或许如她后来跟同学说的,我比较NICE,于是孩子叽叽喳喳的话停不下来。结果,我哩哩啦啦说了半晌的历史,不知道是否教育到她了,她却几件小事两句话教育了我。
一是见到了几个小玩意,跟她妈妈撒娇要买,她的理由很简单,好玩好看。妈妈自然如大人般的思维和习惯,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东西买来没什么用,母女情深,纠结起来也有趣。到了最后,孩子似乎使出了杀手锏,“能好玩好看,就是有用啊。”于是,孩子最后得逞了,小得意和快乐,母亲满脸的无奈。
二是,席间我和同学合影留念,摆了姿势,微笑。孩子很不满意,说没有真正的笑,我说因为牙齿的问题,笑起来很难看。她倒是说,“笑本身就是快乐的啊,和漂亮不漂亮有什么关系呢?”想想也是,呲牙咧嘴的笑着拍了。同学解释说,孩子初回国的时候,经常会和她说起自己的疑惑,就是国内人不怎么真正的笑。
三是对一切新奇东西最直接的惊奇,哇…哇…哇…的一路,一般这个情况,家长大致会说些大惊小怪、注意形象、叔叔还在旁边的话。同学虽有些不好意思,到没有说什么,只是说孩子是没见过这些。孩子倒是在真实、真性情,真诚的活自己。
把好玩好看当做有用,把恣意的笑认作快乐,把惊奇最直接真实的表达出来,她应该是快乐的吧,她的羽毛是不是更五彩和耀眼?那我们的.呢?
“爱惜羽毛”该如鲁迅说的,如些“敝帚自珍”的意思,完全是个人的事情。现如今,倒是成了自己的壳儿,每天活在里面不自在,却还穷其所有的美化、打扮、化妆、打理不止。这东西是否有用,比这个是否带来快乐重要;这是否影响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比自己能否开怀大笑重要;及至遇到自己心仪或惊奇的事儿、物件儿,我们先要矜持一下,看看四周,拿出一副稳重的样子,才顺势应境,应景儿而得体。大致着,自己为了一个别人眼里的羽毛,丢掉了自己的快乐。同时着,还矫情自己是多么有着修养和内涵。
诚实和真诚是两码事,诚实是对这个世界、真诚多少是照应着自己的内心。诚实活着的,大多数被世界教训的鼻青脸肿,真诚活着的基本都修行的位列仙班。约摸着,又落到俗套里了,不真诚对待自己的内心,大约也无权快乐,也无权拥有自己的人生。
老子说你最好活的像个婴儿,我们活如婴儿是没戏了,因为还要挣口饭吃,要不哪一天说不定就饿死了。倒是对待孩子,让他们带领我们学会真诚,这招儿倒是可用。
快乐有多难?
我想,偶尔也学会去好玩好看,而不是想着这个东西是否有用,快乐该是最有用的东西了吧。再,拍个照是真实的自己,真正快乐和大笑的自己,留下的该是自己记忆里的美好,不用那么磨皮美化。也或许,邂逅到惊奇、惊喜,我们真的可以让自己不顾及周边的表达,那样也就没那么多的无聊和悲欢离合。
当我们的孩子如此的时候,我们不去质疑,起码做到旁观,或是进上一步,与他们一起快乐。这是对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或是对自己,最快乐也最简单的事情吧……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14
我人生中最伤心的年龄,是在20岁。
失了恋,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带着耳机,整个人失魂落魄,眼泪突然就滚了下来。晚上躺在寝室里,室友已经酣然入睡,只有我还辗转反侧,脑海里一幕幕,恨意翻涌。
那个时候对人说,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去爱了。说这句话时,是百分百真心这么以为的,绝不是矫情,也不是想引谁同情。
那个时候,我对时光的领悟太浅,我对人生的所见太短。所以,太容易对一切下定论,好像这辈子也是这样了。在这样的心境下,不可能不迷茫,不可能不惶恐。
然后就是毕了业,一年丢了三个手机,被偷两个,被骗一个。忐忑不安的想,如何跟父母解释,那个花了他们一个月薪水买的手机又没了。
对这个城市完全无法融入,对人情淡薄完全无法释怀,对世界感到的不只是迷茫惶恐,还有更多的畏惧害怕。
25岁之前的时光原来比20岁更难度过,因为青春散场,因为分崩离析,因为我们各自失散,去了一个陌生战场,孤军作战。没有人例外。梦想不敢再想,诺言不敢再许,除了努力让自己活下去。于是,最抚慰的事,是吃顿好的。最温柔的时光,是听偶像剧里男主说的情话。
大多数时间,举目四望,都是和我们同样仓惶的同龄人。在情绪失控的时刻,彷佛置身于狂野,风呼呼的穿膛而过,那心是洞开的,完全抵挡不住那寒意。
种种这些,对现在的我来说,其实都是画面模糊的,甚至我都已想不出来那滋味是不是真的苦涩的。大概,每个人的青春,在逝去后,很快都将是模糊的,你已不愿再多提起。可是,当那一切,你正在经历的时候,你的痛就是那样铺天盖地的。
当我回望那些的时候,当有一天,我心中安宁笃定的时候,我写了那篇《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始》。那种心绪,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一定可以了解。我相信,只要努力感悟,努力向前的人,都会在后青春期的尾巴上发现有史以来最好的那个自己。
人,是需要一些苦痛来让后半生学会感恩的。人,也是需要一些彷徨,来让你学会自爱的。心上的血,浇灌出的花,那种美与众不同。
而我也终于知道,在青春散场之后,我的后青春时代最欠缺的是什么。不是其它,不是金钱,不是旅行,不是美衣华服。而是陪伴。
我们害怕的黑夜、旷野、独居,都是因为无人陪伴。如果有人陪伴,奋斗也并不那么令人畏惧。如果有人一同上路,梦想也不再遥不可及。
可在那么一段时光,因着与父母的疏离,因着不知该对谁言,因着在人群里的沉默,因着以为自己的苦他人无法体会和理解,因着不再满足于一起吃吃喝喝逛逛的那种陪伴。是的,那种浮于表面的陪伴,已经不能称之为陪伴。
就那样孤独的被抛到人群里。人和事对我们越来越挑剔,我们开始比以往更疑惑、更茫然、更矛盾。找不到合适的人恋爱,怎么办。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城市。工作上看不到未来,怎么办。那曾经的梦想,遥遥无期,怎么办。没有人给我们指出该往哪里走。身边的人都同样的捉襟见肘,都更慌忙的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所以,觉得一步步走的格外辛苦。所以,渴望一种更深层次的陪伴:能够懂你在坚持什么,能够让伤痛的你平静下来,能够互相鼓励着一起相信明天会更好。
对于开始逐渐成熟的我们来说,陪伴这个词原本很简单,如今却是那么的难。那不是一个人和你同处一室,或者近在身边,你就能感觉是被“陪伴”着的。奇怪的是,那个人或许他远在千里之外,或者甚至他都不认识你,你却会觉得,他是在“陪伴”你。
在科幻世界里,人类的灵魂,可以分化出一个精灵,它跟你同生死,永恒追随陪伴你。这无疑是人类试图打败孤独的最美好的臆想。
精灵当然不可能。但陪伴,除了找到那么一个人,还可以更加多样化的。他可以是日夜带在胸口的项链,是一双走远路也不会疼痛的鞋,是一个永远等着你拨过去的电话号码,是打开喷上的.瞬间就感觉美丽的香水,是时刻放在包里的日记本,是一本你想放在枕边的书。他,也可以就是你自己。
于是,我逐渐放平心态去面对人世的一切交往。于是,我逐渐治愈好自己,是从我能够自己陪伴自己开始。我一个人也可以把自己陪的很好。我足够爱自己,我才能陪伴自己。而能把自己陪伴好的人,身上会有不一样的光彩,没有戾气,平静,有趣,一团和气,许多人都会想接近你。
在我最好的年龄,我开始学会自己陪伴自己,这是青春给我最好的馈赠。我开始收获了一帮我想可能会陪伴我终身的闺蜜,然后,是一个我希望他能陪伴我到老的人。
这一本书,我不想讲任何道理。因为所有的道理都隐藏在你的心间,只是你选择找寻它,或者忽略它。再高明的文字,也只能点出已在你心中本来就已若隐若现的道理,让那些你疑惑的变得坚定,让那些你茫然的变得清晰,让那些你矛盾的变得简单。我觉得,这才是写作的人,应该去做的事。
写作的人,不该是偶像。我也不想做偶像。做偶像太累,我没有那么完美,也不想被偶像束缚住。有一个姑娘说,那就不要做偶像,只要一直写字给我们看就好。
我想了想。我就做一个用文字陪伴你们的人,好了。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一起走向更好的年龄。青春散场,陪伴仍在。这是我开始写作的初衷,也希望真的能够温暖到你们。
让那些疑惑的变得坚定,让那些茫然的变得清晰,让那些矛盾的变得简单。让我们永远不再觉得孤独。让我们接下来的人生,都有人来分享更好的你,都有人来证明你已变得更好。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15
需要、想要、能要、该要,这四要既是人生的一道选择题,同时又是一道必答题,而且这道题只能选好、只能答对。要做到选择好、回答对,只有感悟它、把握它、驾驭它,才能选择好、回答对这道课题。
人的一生,需要是必要,想要是欲望,能要是本领,该要是基本。人生需要时要看是否能要,想要时要看是否需要,能要时要看是否该要,该要要看是想要。人生需要的是幸福快乐的`需要,想要的是贪得无厌的想要,能要的是实至名归的能要,该要的是责任所在的该要。人生需要知道自己的需要,想要化解自己欲望的想要,能要实现自己力所能及的能要,该要属于自己合法合规合理的该要。人生需要要多用加法,想要要多用减法,能要要多用乘法,该要要多用除法。
人的一生,需要是现实者,想要是浪漫者,能要是奋斗者,该要是清醒者。人生需要是走稳步,想要是走实步,能要是走强步,该要是走正步。人生需要是追求者,想要是贪婪者,能要是成功者,该要是知足者。人生需要是为了提高,想要是为了发展,能要是为了改善,该要是为了生存。人生需要是路线,想要是红线,能要是撞线,该要是底线。
人的一生,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能要的东西应多,该要的东西可多。人生需要靠梦想,想要靠幻想,能要靠思想,该要靠理想。人生需要靠条件,想要靠时运,能要靠拼搏,该要靠明智。人生需要要敢想,想要要敢戒,能要要敢干,该要要敢得。人生需要要清楚,想要要清醒,能要要清白,该要要清净。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相关文章:
经典的感悟人生的文章精选07-26
人生感悟经典哲理文章02-22
励志人生感悟的文章11-09
人生感悟文章:走好自己的人生路11-12
励志人生文章09-27
经典人生励志文章11-05
人生励志文章11-10
人生哲理的文章05-15
正能量人生励志文章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