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育随笔集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教育随笔集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教育随笔集合1
有一天,我正在上课,正当我在讲台上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变色龙是怎样捕食的时候,突然发现,坐在后排的陈泽原和张佳渝正在窃窃私语,看样子,他们谈得很高兴并且很投机。此时,我的怒火一下就升了起来,心想:老师在上面讲得声嘶力竭,你们倒好,还在开小差,这样不尊重老师!真想走过去对他们大声的斥责一翻。可是理智最终还是说服了我。我不动声色的走过去,咳嗽一声,注视着他们,意思是让他俩注意点,这是上课时间。看到我的暗示,他们马上停止了交谈,开始听课了。
对于课堂上的这段小插曲,我并未放在心上。课后也就没有找他俩谈话。可是,没多久,我就懊恼了。因为,这件事后,我发现他俩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讲话,而且范围也逐渐扩大,形成了一个较有规模的“上课随便讲话小团体”。为此,我一次次找他们谈话,可是收效甚微,上课讲话的坏习惯总也不能改正。往往是改了犯,讲了改,改了又犯,如此反反复复。
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才能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提高课堂效率呢?
有一天早读课,班长石学岑生病没来上学,而我也正好有事脱不开身,于是我就灵机一动,把他们叫进了办公室,说:“今天老师和石学岑都有事,不能上看自习了,你们能帮助老师,管好班级,看好自习吗?”他们低着头,疑惑地看着我,我也微笑地看着他们,终于,他们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我拍了拍他们肩膀说,“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出色的完成老师交给你们的任务。”于是我又悄悄地和一些班干部商量着让他们故意不守纪律,在课堂上小声讲话。看他们如何处理。
事后,果不出我所料,他俩气鼓鼓地找到我说:“王老师,李一鹏他们总是说话。说他好几遍都不听”看他们生气的模样,我心里乐开了花。但我却不能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来,于是我装着生气的样子说:“是吗,那真是不好,可老师相信如果你跟他们提出意见,他们会接受的。!”“没有,我和他们说了,可他们刚写会字,就又说话”张佳渝鼓着腮帮子,委屈地说到。我看时机成熟了,就看着他们,语重心长地说:“是呀,有时我们在上面认真地上课,可总有人不听话,做小动作,讲话,一点也不尊重我们,而且屡次不改,真是太让人伤心了!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我一定会批评那些说话的同学的。”话刚说完,只见他们惭愧地低下了头,小声说到:“老师,我们错了,上课时我们不应该讲话。请你原谅我们。”看着他们悔悟的表情,我笑了,“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定会改的,老师,您相信我们吧!”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我又一次笑了。
我想,虽然这次我使了不太光彩的小手段,可是,能让学生改掉陋习,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老师教育随笔集合2
今天是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虽然“欢迎新小朋友来到温馨大家庭”的条幅是那样醒目,可不一会儿,你就会听到哭声连篇,从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焦虑”,特别是对初次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产生哭闹、恐惧、紧张等现象。幼儿初次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产生的不适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为了让孩子过好入托关,家长就必须要做好孩子会哭闹的思想准备。家长要坚持送孩子来园,不要中途到园巡视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引起其他幼儿的不良情绪。为了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班上的每位教师会尽量做到用一颗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宽松的环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听清老师的话,看到老师的表情;我们会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柔的抚摩与拥抱,唤起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尽快的熟悉班上的每位教师。
总之,新孩子入园产生“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必然的,我们老师会用妈妈般的爱去关心孩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吸引孩子,使孩子尽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体会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请家长相信老师!
老师教育随笔集合3
跳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它除了拥有运动的一般益处外,更有很多独特的优点。跳绳每半小时消耗热量四百卡。是一项健美运动,对心肺系统等各种脏器、协调性、姿态、减肥等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所以我们园也一直在鼓励孩子们多参加跳绳运动,还组织这一类的比赛和测试,跳绳的难度孩子很高的`需要孩子们手脚协调,我们在园里练习的时间少一些,所以我们会建议家长在家让孩子们多练习一些,会直白的告诉家长们“你的孩子还不会跳绳,需要加强练习”。反思一下,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当,家长可能会觉得没面子,还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不仅要让不会的
孩子喜欢跳绳,更要让家长积极地配合老师训练孩子跳绳。这就是“让孩子去说服家长”,只要孩子喜欢跳又愿意参加练习,自己要求练习,不是考核而是乐趣,家长当然很支持。
首先介绍跳绳孩子来说有哪些好处,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充分地调动孩子参与跳绳的积极性。运动能力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同的,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关键是做好这些学得慢的小朋友的工作。我们有针对性地在户外和体育活动时间由老师分批给孩子指导,并及时记录孩子每天跳的次数,哪怕今天他只跳成功了一下,我们也给予他最大的鼓励。随着次数越来越多,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孩子户外活动时彩绳飞舞,你追我赶,别提多带劲了,以后,我班还要准备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跳绳比赛呢。
老师教育随笔集合4
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的策略研究,结合《指南》与《纲要》所倡导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方向,给予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
让故事鲜活起来,从“趣”入手,增强故事的趣味性是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关键,有趣的《好饿的小蛇》中的袜偶,南瓜小房子可以打开关闭的门,《拔萝卜》中可爱的萝卜娃娃,这些教具的使用有趣,小班幼儿,新颖有趣的形象是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角色的冲突,幼儿使用道具的冲突,大班的角色扮演,往往在角色分配上意见不统一,例如在《金色的房子》中,幼儿由于那顶美丽的'花冠,都抢着当小姑娘,《金鸡冠的公鸡》幼儿抢着当公鸡,《老鼠嫁女》中的老鼠,这些角色往往引起同伴间的争执,让孩子们养成协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给大班幼儿一个主体的地位。另外,幼儿往往也以猜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当孩子们在分组表演中,意见不统一,统筹安排,角色的重新定位。
为了避免孩子等待,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表演”的乐趣,孩子们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当道具,这一富有生命力的背景也同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例如小班故事《拔萝卜》里的小草,萝卜娃娃,南瓜小房子中的南瓜屋,《金色房子》中的房子等,幼儿富于生命力,让表演的趣味更浓,也让幼儿的表演能力进一步提高。
幼儿的表演在初期往往表现为语词平淡,表情单一,没有亲和力与感染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教师的感染力在这一时刻,模仿的作用,理解不同的声音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初步了解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例如在《金色的房子》中,小姑娘拒绝小动物们进入房间时的语气与后来邀请他们进入房间玩的语气有所不同,因此,语词的练习在平时教师应有所侧重。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演的过程中,不同的幼儿应有不同水平的提高,“演”的当中,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有不同的策略,例如在《老鼠嫁女》中,对于角色语言繁多,表情夸张的老鼠爸爸,猫等由能力强的幼儿担当,而小老鼠等抬花轿的角色由稍微弱的幼儿担当。
老师教育随笔集合5
每一天在组织孩子午睡时,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长时间也不躺到床上,安静下来。而已经躺在床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拨弄着自我的小手,还有和自我的.好朋友窃窃私语。真是让教师头疼。这天,我正好拿着小朋友新带来的一本故事书,吴宇阕看到了说:汤教师,你是不是要讲故事了?我一愣,立刻反应过来说:是的,我就是在等所有小朋友都躺下来,安静下来,才会讲故事呢。吴宇阕立刻对还没有躺下来的小朋友说:你们还不快点,汤教师要讲故事啦!那些还没躺下来的小朋友一听,立刻躺下,安静下来。于是,我就讲了两个故事。小朋友央求说:汤教师再讲一个吧!我说:今日时间来不及了,明天小朋友早一点躺到床上,安静下来,汤教师就能够多奖励你们一个故事了。从第二天起,小朋友果真又快又安静地躺到了床上,等着教师去讲故事呢!并且要教师多奖励几个故事呢!
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除了讲道理之外,还能够经过一些适当的活动性奖励。这样也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教育随笔集合6
一年一次的教师节悄然而至,来到办公室,一股淡淡的清香飘然而至,抬头一看几束鲜花已摆在办公桌上,里面还夹着孩子们最诚挚的祝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上课的时间到了,我来到教室,孩子们如潮水一般涌过来,他们有的手持鲜花,有的拿着自己制作的贺卡,还有的`拿着自己精心挑选的小礼物,伴随着节日快乐的祝福一并送给了我,等他们安静地回到位置以后,才发现讲桌已被占满。上完课之后,细细地欣赏这些礼物,仿佛看到一个个孩子的笑脸。上课经常批评的孩子也毫不记仇地送上了祝福,孩子们真是可爱呀,有时想想自己有时像狼外婆一样吼他们,着实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老师是神圣的,是他们最爱戴的人。
9岁的儿子说,你的学生对你这么好啊,你一定要对他们好点。是呀,多么简单的道理呀。今天听到班主任张老师给表现好的孩子奖励巧克力,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回到办公室整理了一下,发现居然有好几盒巧克力。以后就把巧克力作为小奖励吧,让孩子们尝到奖励的甜头,他们一定会干劲十足的!
【老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老师教育随笔10-24
老师的教育随笔06-28
幼儿老师教育的随笔04-28
初中老师教育随笔04-28
语文老师教育随笔04-24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09-16
音乐老师教育随笔11-19
中班教育老师随笔12-12
幼儿老师教育随笔12-09
教育随笔:老师很辛苦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