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随笔

时间:2024-12-09 20:58:14 随笔 我要投稿

音乐教师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师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师随笔

音乐教师随笔1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该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学模式、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等等。并反思自己如果这课是自己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是帮助自己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是艺术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只要你经常反思,必竟会让你的学生和你融在一起,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使课堂中一些“热闹”现象的不在发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音乐教师随笔2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

  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随笔3

  五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特别是刚开学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记,我就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自然就不会索然无味。在教学中尽量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例如:现在的《拉萨谣》一个一个乐句的教唱并进行对比,学生掌握得很快。在教学时只要有针对性,把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学生兴趣更浓厚了。

  大多数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集体合作意识的能力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是还发现个别学生还存在胆小不敢“出头”的现象。

  在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牢固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总结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

  5、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自己识谱、自己认唱歌曲的能力。

  6、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7、多看多听多借鉴其他学校好音乐的课程,结合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音乐教师随笔4

  《音乐新课程标准》纲要曾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天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这一基本理念,课堂教学总体设计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密切围绕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方法,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一课。如果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尽情地描绘春天的美景,那会是多么单调,多么枯燥,更谈不上美的体验。于是,将学生领到了教室外面的操场上,这里,美丽的迎春花、桃花映入眼帘,它们竞相开放着,鲜艳的色彩激活了孩子们的内心情感,他们高兴的跳着、叫着,还有翠绿的小草,飞舞的小鸟都在陪伴着他们……一切一切。孩子们融合在了大自然中,而这种体验是多么的深刻,多么的美好,他们再唱《小雨沙沙沙》,再次聆听《春天交响曲》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内心对音乐深刻的感受。

  所以,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给他们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官刺激,会使他们充满了对大自然、对生活更深的情感,同时在音乐这种潜移默化的渲染中,陶冶了性情,增长了知识。

  音乐是培养儿童高尚情操,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的教育就离不开音乐,也许它的.作用并不太明显,但是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为孩子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把孩子置于“小皇帝”的今天,人人都在为他们创造条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思想,导致他们养成了以我为尊,目中无人的不良情感。所以,在教授歌曲《小胖胖》时,尤其注重思想教育及情感渗透。

  首先在学生倾听歌曲、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小胖胖的前后行为变化,并且通过讨论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小胖胖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自然地加入情感渗透。这一环节,克服了以往单纯说教的方式,采用学生归纳总结,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样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消化、理解,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一个表演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分别到台前扮演奶奶、叔叔和小胖胖三个不同角色,之后按照歌词内容自由创编故事情境及动作进行表演。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有助于歌曲的深度理解与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编能力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使他们的思想更进一步,使得那些有不良习气的学生明白了应该学习小胖胖哪些行为,通过小胖胖寻找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与克服。

  所以说音乐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10-24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06-18

音乐教师教学优秀随笔05-27

音乐老师教育随笔11-19

音乐老师教学随笔07-14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06-25

小学音乐老师教育随笔09-09

音乐教学随笔01-13

关于音乐的随笔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