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日记集锦九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日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日记 篇1
星期四上午,我们班举办了读书会。我们的读书会分为三部分:介绍一本好书,吟诵,朗诵或者讲故事。
我介绍的好书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可是因为太紧张,一上台就把事先想好的台词给忘记了,还好,老妈提前提醒过我,书的背面有这本书的.简介,我赶紧看了两眼,总算是还算流畅地把这本 书介绍给了大家。
吟诵部分有好多同学参加,可是大多事先没有做准备,又没有手势,所以不是太精彩。只有张琛吟诵的《静夜思》声音洪亮,手势做得也好,所以张琛获得了吟诵部分的第一名。
我是介绍好书的第一名,张琛是吟诵的第一名,只有我们哥俩得到的老师的奖励——五元钱。
读书日记 篇2
鲁迅曾经说过:书是营养的面包。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认为,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我最喜欢看书,只要手里有一本书,我就会看的'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书为我带来了知识、快乐,也为我带走了烦恼、无知。每一次读书,我就想长出了一双翅膀,在知识的世界里翱翔。
几乎每一次,我都在盼着假期赶快到来,因为只要寒假暑假一到,我就可以天天和这位亲密的朋友在一起了。每逢到了这个时候,没什么事比读书跟重要了。记得又一次,是在暑假里爸爸要跟我去超市逛一逛。我那肯把这宝贵的读书时间花在逛街上呢。于是,我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拒绝了!
还有一次,也在暑假里,我独自一个人去奉化看书,一走进书真多啊!包罗万象、多不胜数。我来到摆书的地方。从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中选中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起书来!因为忘了时间被老妈骂了一顿。
书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读书日记 篇3
我读完了《笑猫日记——樱桃沟的春天》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故事里面的虎皮猫和三只小猫,其中一个故事里面的马小跳的奶奶就夸虎皮猫仪态高贵,夸胖头憨厚可爱,夸二丫漂亮乖巧,夸三宝聪明活泼。
我还喜欢故事里的小白和菲娜和黑旋风,小白是一只举止优雅的贵妇犬,菲娜是法国的一只贵妇犬,黑旋风是一头猪,他有理想,会溜冰,还会飞翔,我在这本书里面最喜欢的'是笑猫,他都是用笑来表达的,笑猫和虎皮猫是一对夫妻。
读书日记 篇4
暑假里,我看了“笑猫日记”第十九本——《从外星球来的孩子》。
这本书讲了“笑猫”的大儿子“胖头”想要和“二丫”、“三宝”一样,学会一项本领。后来在“球球老鼠”的帮助下,它们来到了宠物特技学校。条件不好的“胖头”凭着它的专注这一性格,学会了弹钢琴。后来,“笑猫”和“胖头”在银杏林中散步的时候,见到了宝宝,宝宝是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不明白真相的笑猫称宝宝为“从外星来的孩子”,“胖头”想让这个孩子变成“地球孩子”。细心的“胖头”发现宝宝对“笑猫”的笑很感兴趣,所以“胖头”学会了笑。后来,宝宝的`爸爸妈妈把“胖头”带回了家,渐渐地,宝宝喜欢和“胖头”做同一件事,所以宝宝学会了笑、吃饭、走路……宝宝的爸爸为了鼓励宝宝,买了一架钢琴。后来“胖头”在弹琴的时候,宝宝总喜欢在旁边指挥。渐渐地,宝宝的孤独症消失了。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学习一项本领,即使你没有天赋,只要努力,总会有进步。
读书日记 篇5
“哈,这一本故事书真好看!”有一天,我正在堂哥家,突然听见堂哥大声叫道,我马上跑过去,咦,堂哥正坐在电脑旁,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显示屏,一只手握着鼠标另一只手在键盘上敲几下。这是怎么回事?
“新奇吧?”堂哥对我说,“我这是在网上超星数字图书馆看书。这个超星数字图书馆里,有几十万本书,你可以随意选择,想看哪本就看哪本,可方便了……”我听了堂哥的介绍,我想起,上个月买书也得到了一张“超星读书卡”,现在不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吗?想到这里,我立马回家,找到那张读书卡,打开电脑,开始了“找书行动”。
首先,我登陆了超星数字图书馆,按照网站的'要求,下载了超星图书浏览器。等一段时间,完成了下载后,再打开读书浏览器,点击“注册”菜单中的“在线注册”,依次完成申请新用户注册图书卡等内容。接着,我就开始读书!于是我打了“十万个为什么”这几个字,然后再按确定,不到5秒找到了十多本《十万个为什么》,真快!我就选择了一本,将它下载便以后看。
以前,为了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要一家一家书店找,现在,可以在网上读书,再也不用为一本书,跑来跑去。
读书日记 篇6
我读了《一只会笑的猫》这本书,非常喜欢书里的笑猫。因为笑猫是一只很特别的.猫。它虽然很清高、不合群,但心底的善良、乐于助人。虎皮猫中了别人的暗箭后,笑猫不顾一切地跑过去把它送到宠物医院。我看后非常感动。
我长大了也要像笑猫一样乐于助人、救死扶伤。做一个勇敢善良的人。
读书日记 篇7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说来估计读了不下五次。从高中第一次在课本中接触开始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是没有办法完全领悟这篇小说。高中的时候,老师跟我们分析的很详细,但那时的我体会不了老师口中的“沉重”。如今再次看这小说,我也是来回看了三遍,思考了许多,但我始终没搞懂,这狂人真的“狂”了吗?
从日记中的胡言乱语看。狂人似乎是真的狂了,因为一个精神正常的人怎么可能会有这么混乱的思想与言语,甚至后来渐渐觉得别人对他的一颦一笑都是为吃他做的准备?从现在的医学角度上看,这应该属于“被害妄想症”吧。但是,如果套在他所处的环境下,我又觉得他并不是“狂”,更不应该是他哥口中的“疯子”,因为他看到了那个封建社会中黑暗的审处,而且他的一言一辞都在暗示着些什么。特别是那句“你们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着这世上”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着。它似乎在预言着些什么,强而有力的。
我不晓小说具体是怎样对封建社会的多面地揭露和反抗。但我认同小说承载着一种特定社会的内涵。而狂人的思想也造就于那个年代,那个社会。我觉得,狂人是社会压迫下底层人民的代表。所以他感觉有人要“吃”他,或许他也是知道的,其实背后是这个社会在“吃”他。回到当代,以前的那种“吃”表面上似乎没了,毕竟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也已有一个世纪之久。但是,这种“吃”人的事情也不复存在了吗?似乎不是,它将会一直存在着,直到社会能达到数千年前古人所描述的大同社会。不过,“吃”人的东西随着年代的改变也改变了,而且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难以解决,因为现在要改的是思想的东西,是扎根了五千年的民族的劣根性。这绝不是一次辛亥革命,一次新文化运动,一次五四运动能够彻底改变的东西。社会上太多真真假假了,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辨别,因为当知道红十字会的那些些丑事之后,我不知道那些黑暗角落里的人还有没有心。他们用自己的贪婪在“吃”那些等待被救助的可怜人。社会上太多生离死别了,那些有权有势的黑了心的“李刚的儿子”在以我也不知道的方式在“吃”我的同胞。社会上太多意外了,高铁的,公路的,校车的……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我没想到,连“他们”也在悄悄地“吃”我们……想到这,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狂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从头冷下了脚尖上。
现在的人不会蘸着别人的血去吃馒头,但并不代表这“吃人”的事情在现在没有。只是他们变聪明了,他们知道这“吃人”的人是不能活在这世上的,但是他们改不掉“吃人”的习惯,所以他们在背地里“吃人”。他们啃食着我们的生命,甚至啃食着我们的灵魂。他们给我们看见很多负面的事情,他们让我们沮丧,他们似乎想让我们都变成狂人。实际上,我感觉我们最终是会成为这个社会所孕育而来的“狂人”,因为如果我们发出抗议,发出不满的`声音,他们会说我们是有“强迫症”的狂人;如果我们相信了他们,以为自己有了“强迫症”,以为自己真的想太多,那么我们会渐渐地对这些黑暗的事情无所谓,我们会默认会顺应甚至会跟随,然后加入“吃人军团”成为突然清醒过来的那一代眼中的“狂人”。相对于前者,后者更是可悲,那是真正的狂,是直入骨髓的狂。
鲁迅先生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希望可以救救孩子。但显然,他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也无法实现。当所有人都在疯狂地“吃人”的时候,孩子的命运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抱着自己纯洁的心灵被他们“吃掉”;要么跟着他们一起去“吃”,以保存自己的驱壳。到底要怎么去改变这个“吃人”的社会,到底要怎么救救孩子,救救自己?鲁迅先生穷其一生也没有得到答案,而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人也试图在寻找这个答案,也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反而迷失了自己。
读书日记 篇8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新书,名字叫做《笑猫日记—寻找黑骑士》。这本书讲述了一只名叫三宝的小猫,去远行寻找好朋友黑骑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不是只和你一起打闹的人,而是任何时候能够帮助你和你分享快乐的人。这个故事还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勇气,有勇气才能有收获。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有意义的书之一,希望我也能交到一个像黑骑士一样的好朋友。
读书日记 篇9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我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真的是晦涩难懂,如同嚼蜡。可名作就是如此,不然何以区分大家与大众之分。
所以于我,鲁迅先生的文章必读两遍以上,方可略知其意。如若再不懂,那只能是自己的智商拙急,不能深领其意了。而《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
至于写下这篇笔记,也是再读了很多遍的前提下,再参考着文章,才用拙劣的文笔写下的一丝小理解。
文末的注释写到《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那么鲁迅先生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都知道当时的中国社会还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写此文必定会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那么鲁迅先生既敢写出此文去抨击社会礼教,就证明了鲁迅先生已经深刻认识到当时的社会已经腐朽没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也缺少敢于对抗的思想。
所以鲁迅先生通过《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被外界认为是“疯子”的我。而我之所以被认定为“疯子”,就是我觉得身边的所有人都是会“吃人”的人,而且都要吃掉我。甚至连那狗都想要分一杯羹。
可最后的我,竟然发现我那死去的妹妹,可能也被我的哥哥做成了肉,予每个人都吃了。而我可能也是那吃了自己妹妹肉的人,也成了那“吃人”的人。
于是文末感叹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甚是悲凉凄惨。
所以以我低能的智商理解这篇文章,鲁迅先生许就是通过那真真假假的“吃人”手法,来批判当时社会的昏暗腐朽,来批判那封建礼数。
通过吃人,来反应那落后的封建思想,反应被那封建思想吃掉的真正的“吃人”者。使社会沉沦,使思想沉沦。
所以鲁迅先生才会弃医从文,不光是因为封建礼数的“吃人”,还有中国人自己吃自己的惨痛经历。
鲁迅先生当时在日本求学时看到了一群身体强健的中国人冷漠的.旁观一个要被杀害的中国人,竟然麻木到不能反抗,任人宰割。于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造就当时国情的一切根本毒瘤。就是封建思想的麻木,沉沦。它腐蚀了人的思想,让人逆来顺受。
你顺从,则永生;你若反抗,则必死无疑。
所以当时社会才会沦为最大的殖民地,沦为人不人鬼不鬼的人间地狱。才会有许多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去换取人间正道。
读罢,竟也觉得悲戚,想到当时若是没有像鲁迅先生这样的爱国文学家去做文章,做新文学。来对抗旧时思想,那么还有有多少人都残忍的“吃”掉呀!
【读书日记】相关文章:
读书日记06-07
读书的日记04-28
爱读书日记10-09
【精华】读书日记三篇03-24
(推荐)读书的日记15篇06-07
初中生读书日记05-20
实用的读书日记三篇04-05
【必备】读书日记4篇04-06
精选读书日记4篇04-13
【精华】读书日记4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