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古诗必背

时间:2024-08-25 08:57:19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1

  一、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2

  一、原文: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三、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3

  一、原文:

  《忆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三、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4

  一、原文:

  《石灰吟》

  于谦〔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一作:全不怕)

  二、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三、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5

  一、原文:

  《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6

  一、原文:

  《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二、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大概是想要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

  三、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7

  一、原文:

  《别董大》

  高适〔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译文: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三、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8

  一、原文:

  《雪梅》

  卢钺〔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三、注释: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逊:不及,比不上。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9

  一、原文: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三、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10

  一、原文: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三、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11

  一、原文: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12

  一、原文: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三、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幼儿园古诗必背20首13

  一、原文:

  《望天门山》

  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

【幼儿园古诗必背】相关文章:

秋分必背古诗09-15

初中必背古诗07-27

小学必背古诗06-18

必背古诗词05-23

【通用】小学必背古诗07-25

小学生必背古诗03-17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05-10

小学端午的必背古诗通用03-29

初中必背古诗词06-14